zeiss

zeiss

蔡司透鏡,卡爾蔡司 Carl Zeiss Jena,德國鏡頭專門企業,且是製造照片和膠片鏡頭的世界級企業之一。

基本介紹

  • 外文名:zeiss
  • 中文名稱:蔡司透鏡,卡爾蔡司
  • 國家:德國
  • 類型:鏡頭專門企業
簡介,歷史,介紹,一波三折,締造經典,

簡介

卡爾蔡司 Carl Zeiss Jena
德國鏡頭專門企業,且是製造照片和膠片鏡頭的世界級企業之一。
zeiss

歷史

卡爾蔡司鏡頭的歷史是1890年,發明叫作Anastigmat的散光補償鏡頭而啟開。之後,卡爾蔡司作為150年傳統的鏡頭企業來,在醫學系列、雙眼鏡、相機鏡頭、擴大鏡、眼鏡、天象儀等光學設備領域裡揚名海外。其中,相機鏡頭具有鮮明的解析度、細緻的描寫力、均勻的光圈、T*多層膜發射的加硬處理等優點。

介紹

一個僅高中畢業的學徒工;德國古鎮耶拿(Jena),卡爾·蔡司的故鄉。當初也許誰也沒有想到古鎮上的這位學徒會成為世界光學巨子。
因為多年對光學和化學的興趣,在學徒期滿之後,卡爾長期在當地的耶拿大學旁聽。1846年,30歲的卡爾創辦了一個工作室,早期產品是放大鏡片和簡單的顯微鏡。得益於兩位大科學家恩斯特·阿貝奧托·肖特光學玻璃中“肖特”玻璃的開創者)的幫助,蔡司廠光學鏡頭的質量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二戰以前設在德勒斯登的生產車間,是世界上生產規模最大的照相機工廠。

一波三折

1945年2月14日晚上,災難降臨,德勒斯登照相機工廠被盟軍炸毀。在二戰將近結束時,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占領了耶拿,由於雅爾達條約規定美軍的位置必須後退向西移,德國被一分為二,耶拿和德勒斯登全部由蘇軍占領。
對於這個光學巨人的財富,俄國人當然不會讓“美帝國主義”染指,作為戰爭賠償,蘇軍拆除了剩下94%的工廠設備。在基輔建立了現在的Kiev( 基輔)照相機製造廠(借著這一絲血脈,俄羅斯鏡頭至今還能在光學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德國人的技術好像搶不走,在耶拿大學的支持下“Carl ZeissJena”的標誌很快又出現了。當初被巴頓掠走的126名蔡司關鍵管理人員和技師,在美國的支持下,也在聯邦德國(西德)的奧伯考亨重新建廠。卡爾·蔡司在“資本主義”社會裡也獲得了新生,蔡司廠從此一分為二。
東德的產品冠名Carl ZeissJena(卡爾.蔡司.耶拿)史稱“東蔡”,西德的產品冠名CarlZeiss,史稱“西蔡”,東、西蔡都標榜自己為是蔡司正宗,其實雙方在設計上都秉承了蔡司傳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是這種競爭使得蔡司在光學技術上的更臻完美。
兩德統一後,東西德的蔡司廠又聯繫經營。總部仍在奧伯考亨,擁有員工3500名,同時在世界各地設有分廠。這時的蔡司雙劍合壁,在光學領域已經是第一強者。在135領域還尚有康太克斯徠卡抗衡(康太克斯採用卡爾蔡司),但到了120領域CarlZeiss便稱雄天下:哈蘇祿徠兩大120巨頭都使用卡爾蔡司鏡頭。進入數碼時代,依靠蔡司的鼎力相助,原本是光學外行的索尼,搖身一變,成為消費級數位相機的業界老大之一。

締造經典

蔡司開創了鏡頭工業中的諸多經典設計。蔡司的創始師保羅·魯道夫就是鏡頭製造史上最有名的設計師之一。1890年,他設計出第一隻消像散正光攝影鏡(Anastigmat),開創了蔡司鏡頭的新紀元。1896年魯道夫又發表了大名鼎鼎的普蘭納(Planar)雙高斯結構的鏡頭,對各種鏡頭像差都進行了出色的糾正。此後,世界各地生產的各種品牌的標準鏡頭(包括徠卡)無不借鑑普蘭納鏡頭的設計。
1902年,他又設計出四片三組的“鷹之眼”——天塞(Tessar)鏡頭,雖然結構簡單、價格適中,成像質量驚世駭俗,明快銳利。
其他諸如廣角鏡頭的典範Holgon、大光圈鏡頭的典範Sonnar(索尼DSC-F828的鏡頭正是基於Sonnar鏡頭結構設計的)、專為旁軸相機設計的Bio-gon等等,都是蔡司創造的經典名鏡。光學產品只要沾了蔡司鏡頭的邊就有市場,這就是事實。
北京天文館蔡司天象廳中使用的是卡爾蔡司9型光學天象儀
在蔡司、徠卡的耀眼光環下,羅敦司德(Rodenstock)和施耐德(Schneider)在外行人眼裡變的默默無聞。其實在德意志百年的光學傳統工業里曾經出現過大量的優秀品牌,但在蔡司、徠卡的壟斷下大多凋零了,但羅敦司德和施耐德靠自己的一流的設計還堅強的存在。如果你看到哪款數位相機使用了羅敦司德和施耐德的鏡頭,其他的不說,光學性能盡可放心。雖然有傳聞說數位相機用的德國鏡頭都只不過是德國設計甚至授權,但就算鏡頭在日本或其他什麼地方OEM,德國人也會顧忌一點自己的面子,性能絕不會太離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