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Ace

tri-Ace

公司日文名:トライエース代表取締役:五反田義治,公司人數153名(內女性41名)(此人數為《無盡未知》發售前的人數)tri-Ace名義上是:ENIX的下屬公司--現SQUARE ENIX的第10開發部下屬公司;但實際上是一家獨立公司與SE無資金關係。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取締役
  • 外文名稱:tri-Ace
  • 總部地點:日本
  • 經營範圍:影視製作
  • 公司性質:外商獨資
  • 員工數:153(2012)
簡介,代表作,前身大事,作品,

簡介

TRI-ACE部分主要人員的簡要概況
五反田義治,公司社長,但幾乎遊戲製作的所有程式都有參與,讀高中時就開始在TELENET工作,擔當製作人一職。他參與的最主要部分是程式設計,是公司主要程式設計師。
tri-Ace
山岸功典,小島創:兩個唯一名義上屬於SQUARE-ENIX的工作人員,但參與的作品幾乎只有TRI-ACE的作品,但非SQUARE-ENIX發行作品,名義上並無參與。他們名義上是負責擔當製作人和發言人。
北尾雄一郎:TRI-ACE程式導演,主要參與的是戰鬥部分的製作。
西田匡泰:TRI-ACE戰鬥規劃師。
勝呂隆之:TRI-ACE導演,主要負責整體規劃。
澤村榮公:TRI-ACE藝術導演。
林谷和數:TRI-ACE企劃部成員。
子安武人:著名聲優,幾乎每部TRI-ACE的作品都可以見到他。
TRI-ACE的部分製作人員表
指導 秋山直樹
企畫 荒川健太郎, 卯川真也, 武本賢太郎
腳本 みとり正敏(4thFIG./io-spiral), エッジワークス
導演助理 林谷和樹
程式 星山孝明, 大串輝騎, 西村夏樹, 吉野省吾, 津田寬文
角色設定 城之尾武司, 小西浩
角色製作 秋元康洋, 金田邦廣, 岸本成弘, 佐藤智昭
地圖製作 福間康久, 能登給美, 山橋健一
動作製作 フランキ·ブン·イン·シェック, 遠藤祐一郎, 細川勇氣, 久保貴美, 石田豐長, 二羽雄大, 中田智紀, 齋藤琢哉, 松瀨由起子, ウィルソン·ウン·ブン·シュン
劇本 時田建司, 大山譽庚, 佐野太郎, 佐藤拓朗, 高井雅人, 中榮利文
技術程式 五反田羨治, 莊子達也
監督 則本真樹, 五島賢次
企畫協助 中村彰, 西田匡泰, 佐藤
劇本協助 橫野亮介, 富山彰之, 堀琢磨
特效協助 澀谷泰彥, 上谷麻里子, 金田々, 島飼達郎, 金子健一
動作協助 澀谷泰彥, 山島賢明, 澀谷香織, 橫地康人, 泉里枝, 西尾由衣
系統管理 德弘親昭, 北村健
動畫製作 金倉賢一, 増田幸紀, 白川良威, 染谷健一, 福本加奈子, 演田直樹
音效指導 初芝弘也
音效程式 初芝弘也
音效設計指導 下條勇三郎
音效設計 相良幸平, 島田越湖, 齋藤理, 佐藤和史
構成 みとり正敏(4thFIG./io-spiral)
音響製作: 錄音 ブロードメディア·スタジオ(Broadcloth Media Studio)
錄音監督 甲樹美子(Broadcloth Media Studio)
音響製作擔當 嶋澤みどり, 井口大介(Broadcloth Media Studio)
錄音工作人員 安倍康幸, 梅津美紀, 橋本和典(Broadcloth Media Studio)
動作捕捉 株式會社スタジオイブキ(IBUKI Studio株式會社)
動作捕捉製作 坂本司(IBUKI Studio)
動作捕捉導演 方さくら(IBUKI Studio)
動作設計 初海健, 松本啟助, 林孝治, 作山豪, 石井伸欣(IBUKI Studio)
體優 富田昌則, 新上博巳, 新田將司, 齋藤恵美子, 秋元さわ子, 池田雅一(AC FACTORY)
音樂 岩垂徳行
錄音棚 スタジオトップチーム(Studio Top Team)
錄音技師 小林敦, 三原典子(Soundinn Mixew's Crew)

代表作

tri-Ace及星之海洋的誕生故事,《星之海洋》是SQUARE ENIX著名遊戲工作室TRI-ACE的成名作,關於這款遊戲還有一個頗有趣的開發故事。Telenet Japan成立於日本遊戲產業的啟蒙期1983年,其後十餘年的發展時間裡一直沒有什麼大作為。後來這家公司旗下的Wolf Team小組便開始製作《幻想傳說》。由於在當時以Telenet Japan的實力還沒有辦法獨力發行大作,因此這款遊戲就交給了NAMCO代理發行。其後在《幻想傳說》的開發過程中,NAMCO對這款遊戲越來越感興趣,並逐漸全面參與到遊戲製作過程對遊戲大做修改。在《幻想傳說》即將完成之時,感覺到處處受制於人的Wolf Team三位主要人員脫離該組,創建了一家新開發公司Tri-Ace,表明三人試圖成為業界王者的雄心壯志。
當時的ENIX正苦於技術力逐漸落後於SQUARE,因此對擁有強勁技術實力的開發公司正值求賢若渴的時期。另一方面,Tri-Ace之所以離開Telenet主要是希望有一個自由的遊戲開發環境,而採用代理發行制對遊戲開發一向不過問的ENIX顯然是最佳選擇。兩者互相表明心跡之後隨即建立了愉快的合作關係。
1996年7月一款在ENIX名頭之下的SFC新作登場了。這款與《幻想傳說》畫面風格相同,系統和總體風格也十分類似的遊戲受到了NAMCO的極力抗議,大罵ENIX剽竊其《幻想傳說》的創意,最後沒有“傳說”著作權的Tri-Ace不得不做出讓步。不過《星海傳說》作為一款48Mbit的SFC大作,在技術表現方面終於讓ENIX揚眉吐氣了一番。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Tri-Ace在其後也受到了ENIX越來越高的重視。雖然《星海傳說》第一作僅賣出了25萬套,與《幻想傳說》大體相當,ENIX培養這個RPG新秀的決心已經不可動搖。
很多人都知道《SO》(星之海洋)和《TOD》(命運傳說)分別是ENIX和NAMCO發行的遊戲,加以追查可知《SO》是由tri-Ace製作,《TOD》由TELENET JAPAN製作。《TOD》之前作TALE OF PHANTASIA是TELENET JAPAN之子公司WOLF TEAM推出的遊戲,由NAMCO發行。不知何故,在製作中途,《TOP》的主要製作小組突然離開WOLF TEAM,另行建立了tri-Ace,第一款遊戲是《SO》。其後WOLF TEAM以TELENET JAPAN的名義,繼續推出《TOP》系列作。
在《TOP》製作期間,NAMCO慢慢介入製作中,小至遊戲系統、世界觀,大至遊戲名稱也來插上一腳,理由是『因為這已是本公司的作品』,這一點令《TOP》原作者五反田義治和內容設計人則本真樹大為不滿。
最初,《TOP》的原名為《TALE Pantasia》,可能是英文文法不合,NAMCO硬要在中間家一個『OF』進去,最後變成大家知道的《TALE OF PHANTASIA》。雖然標題改了,但在ENDING中寫的遊戲名稱仍是《TALE PHANTASIA》,很可能是五反田義治心有不甘,暗中做了手腳,不知大家在玩這遊戲時又有沒有注意到呢。
NAMCO雖然干預製作,但也因它有龐大的資金,不但聘用了當時也很紅的漫畫大師藤島康介為《TOP》作人設,連原定只有8M ROM容量的遊戲,也變成16M、32M,最後更擴充到48M,並加入了主題曲,成為TV GAME史上最早達到48M的超大容量ROM遊戲,定價11800日圓。
發行商當然可以對製作作出意見,也會負責實際測試,但如NAMCO這種絕對干涉,任意修改的行為,頗有據為己有的意圖。當時五反田義治曾在言談間提及『我的作品是某《TOP》......』,但NAMCO旗下的製作部長長豐田淳,仍然在日本雜誌和電視台大談製作的難處,就像自己曾參與製作似的。
實際上,《TOP》的主要製作人員,同時也是WOLF TEAM的主要人員,包括五反田義治、則本真樹、淺召讓和其他製作者,在《TOP》未推出前,已憤然舍TELENET JAPAN 而去,WOLF TEAM中只餘下植木茂。以五反田義治為首,加上則本真樹和淺召讓,在ENIX building內創立了獨立公司(作品必須交由ENIX發行),由他們三人一同起名為tri-Ace,『TRI』是三人之意,而『ACE』就是他們最希望的--【成為遊戲界王者】。
五反田義治等人為何要選擇ENIX呢?他們希望投入一個自由度高的開發環境中,寧可與發行公司共同承擔開發遊戲的風險,也不願意再償NAMCO那種據為己有的苦頭,因而選擇了有這種優勢的ENIX公司。五反田義治在創立了tri-ACE後最先做的,是讓淺召讓當上傀儡社長,各種公司業務和日常事務均交由他處理,自己則專心開發遊戲。在離開WOLF TEAM數個月後,《STAR OCEAN》誕生了。
雖然tri-Ace初期資金不足,《SO》有不少缺陷,但跟《TOP》一樣是48M大容量遊戲,遊戲系統和演繹手法亦幾乎一樣。雖同樣是一個出色的遊戲,但一般玩家(即使仍然存在這樣的玩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大罵ENIX作品《SO》抄襲NAMCO作品《TOP》,氣翻了一群參與製作的設計者,五反田義治只得想傳媒一再強調『我得作品《TOP》』,卻沒多少人理解事實。
五反田義治針對《TOP》的內容,作出了某程度得讓步,但是,實際上只是一些正常的革新,在《SO》的系統上作出變化,使它和《TOP》及NAMCO其後推出得《TOD》有明顯分野,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道具名稱跟《TOP》不一樣。經過兩年時間,《SO2》在PS上推出了。
《SO2》的確是非常優秀的作品,記得當時日本遊戲雜誌《The PlayStation》曾以『好強的STIFF』、『很出色的遊戲』等字眼大讚《SO2》,因而令《SO2》大受歡迎。為了讓玩者更清楚ENIX發行的《SO2》是由tri-Ace製作,五反田義治也設立了tri-Ace官方網頁。另外,原本仍留在TELENET JAPAN的植木茂,在稍早前也正式加入tri-Ace,成為《VALKYRIE PROFILE》的主要開發者。tri-Ace因《SO2》而收入大增,傀儡社長淺召讓卻將公司資金花在情人身上,因而遭五反田義治解僱,《tri》也因而失去意義。
在另一方面,NAMCO推出了數集《TOP》系列作,一直靠TELENET JAPAN作開發公司,期間有否介入製作就不得而知,但直至《TALES OF ETERNIA》推出時,已表明開發公司為NAMCO和TELENET JAPAN共同製作,而《TALES OF FANDO VoL.1》則完全抹去TELENET JAPAN這名稱,而TELENET JAPAN官方網頁內對《TALES》系列所有作品隻字不提,是否意味著NAMCO已將《TALES》系列收買過來?而且偏要在《SO3》公布後,決定與他來個『碰期』。

前身大事

1983年 10月 TELENT-JAPAN公司成立
1987年 子公司WOLF TEAM成立,專門用於開發TV遊戲
1993年 《幻想傳說》進入企劃工作
1995年 11月 WOLFTEAM成員集體跳槽到ENIX公司,成立子公司tri-Ace 《幻想傳說》發售

作品

1996年 7月19日 《星之海洋》發售
1996年8月,公司變革
1998年 7月30日 《星之海洋2》發售
12月13日 《幻想傳說》PS版發售
1999年 6月 《星之海洋2》獲SCE發的金獎
1999年 9月13日 SCE召開記者招待會,PS2詳細情報確定,《星之海洋3》首次公布
12月23日 《女神側身象》發售
9月22日 東京電玩展開幕,《星之海洋3》出展
11月 《星之海洋3》延期
2000年3月,《女神側身像》計算機娛樂軟體協會「第4次日本遊戲大獎」劇本部
2000年6月,《女神側身像》獲SCE發的金獎。
2002年10月,《星之海洋3》獲[font color=#0000ff]The 6th CESA Game Awards Future[/font]
2003年 2月27日 《星之海洋3》發售
2003年7月,《星之海洋3》獲SCE發的金獎
2004年11月,《凡人物語》獲[font color=#800080]The 8th CESA Game Awards Future[/font]
2005年
2005年1月27日 《凡人物語》發售
2005年10月從澀谷區代代木遷移向品川區大井公司
2005年12月22日 《幻想傳說動畫版》OVA完結篇發售(預定)
2006年4月7日《無盡的未知》(《無盡隱秘》)發表
2006年6月22日,《女神側身像2》發售
2008年3月13日,《女神側身像 背負錯誤的人》暴光,隨後發表
2008年9月2日,《無盡的未知》(《無盡隱秘》)預定發售日
2008年9月11日,《無盡的未知》(《無盡隱秘》)日版預定發售日
2008年11月1日,NDS《女神側身像 負罪者》發售
2009年2月19日,《星之海洋4 最後的希望》發售
2009年4月,PS3/XBOX360《永恆的盡頭》公布
2010年1月28日,PS3/XBOX360《永恆的盡頭》發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