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系統方法

TOP系統方法由美國系統學者Mitroff和林斯頓((H.A.Linston)教授提出的系統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TOP系統方法
  • 外文名:The TOP system method
  • 性質:方法
  • 提出人:Mitroff和林斯頓
系統觀點,技術觀點(Technical Perspective),組織觀點(Organization Perspective),個人觀點(Personal Perspective),實例分析,

系統觀點

技術觀點(Technical Perspective)

技術觀點(T)以最佳化模型的角度來分析問題與解答,同時也運用各種以機率理論、成本利益與決策分析、經濟學,以及系統分析為基礎的技術。技術觀點以科學-技術的世界觀作為基礎,強調因果性思考、客觀分析、預測性、最佳化,及以質性的不確定性(qualified uncertainty)。

組織觀點(Organization Perspective)

組織觀點(O)視問題與解答為組織進步過程的一部分(任何進步都會伴隨次要且暫時性的危機)。標準作業程式、規則以及制度性慣例,都是O觀點的主要特質。因此,O觀點與T觀點通常是互相牴觸的。O觀點較不重視目標的達成以及績效的提升。

個人觀點(Personal Perspective)

個人觀點(P)以個人感知、需求以及價值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與解答。只要特徵在於:強調直覺、魅力、領導力,以及自我利益等的重要性,並且將它們視為影響政策與結果的重要因素。

實例分析

下面是以“TOP系統方法”舉例說明其在決策分析事務中的套用:
以核子彈轟炸日本的決策,為T觀點提供最佳的說明例證。問題似乎是由五個選案所構成──轟炸與封鎖、入侵、不預警的核子彈攻擊、預警後的核子彈攻擊,以及在無人島住的小島進行核子彈轟炸。當時聯軍既定的目標是:以聯軍人員的最小傷亡,以及對日本的最小傷害為代價,藉以換取日軍的無條件投降。最後,第三個選擇(不預警的核子彈攻擊)被認為較為可行。
轟炸日本的決策再次為O觀點提供了良好的例證,並且說明了O觀點與T觀點的不同之處。以O觀點觀之,決定不使用核子彈的決策將引發嚴重的組織恐懼,因為核子彈的研發經費──20億美元,當時並未獲得國會同意,投下核子彈,至少可以向國會顯示這筆錢沒白花;同時,解決了日本,美國也將可以全力面對蘇聯的威脅──冷戰時代也於焉展開。
核子彈的例子,也顯示出P觀點如何提供T與O觀點所無法產出的洞見。對羅斯福體制(FDR establishment)而言,1945年的新任總統杜魯門是一個圈外人,在羅斯福三個總統任期內,FDR體制已成長得相當茁壯。初任總統杜魯門,缺乏挑戰該項體制所必須的合法性與影響力;甚至連鞏固官僚利益與政測的能力都十分缺乏。不丟核子彈的決定,會被當時與將來的歷史學家視為怯懦的表現。杜魯門是一個深具歷史意識的人,他希望顯現出自己是個強硬且果斷的領導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