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材料

Q材料

Q材料又稱Q資料(日本漢化),是西方宗教學和耶經學術研究的重要概念,是指新約的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創作時的共通源泉,即兩本福音本來是參照的同一材料,也就是耶穌的語錄集。大多數耶經學者相信Q材料是真實存在的,並在耶經研究中獲得廣泛支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Q材料
  • 又稱:Q資料
  • 來源:德文【Logienquelle】
  • 意思:西方宗教學和耶經學術研究的概念
概念來源,Q材料與共觀福音書,Q材料的內容,

概念來源

Q材料的概念最早來自德文【Logienquelle】,德文的quelle意思就是來源(source),所以英文裡取頭字母就被稱為了【Q document】,即來源材料。Q材料的最原始版本必然是描寫了真實存在過的耶穌(Historical Jesus)。

Q材料與共觀福音書

共觀福音書是指文筆、風格、內容、順序、時態、結構、用詞都極為相似的馬可福音、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共觀福音書問題是無法用教會傳統的“見證說”來解釋的,而只能是這三者有著材料來源上的繼承關係。原因在於共觀福音書之間太過相似以至於不同看做是巧合。路加福音第一節也承認,作者借鑑了其他的材料。從19世紀開始,耶經學者們就已經確定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比其他任何福音都要相似,因而來自同一材料,即Q材料(參照右圖,紅色希臘文為共觀福音書的相同詩節)。而馬可福音被認為可能就是Q材料,要么就是除了Q材料外,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第二來源。西元1世紀的希拉波利城主教帕皮亞Papias of Hierapolis in Anatolia) 曾提到的耶穌語錄(Logia)最有可能就是Q材料。因此Q材料就有“二來源說”和“馬可福音”兩種。
在解釋“共觀福音書”問題上,“二來源說”最被學術界廣泛支持的。該說認為三本共觀福音書之間有文本上的直接聯繫(literary relationships ),特別是辭彙的選擇和事件配置的相互關聯。而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分別獨立的抄襲了馬可福音,同時也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類似卻不同於馬可福音的部分說明有著共同的第三來源。這個第三來源就是Q材料(見左圖)。大約馬克福音80%的詩節一字不差的出現在了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三本共觀福音書都具有的材料也被稱為“三重繼承”,三重繼承都是敘述性的,還包括語錄體。另外,還有大量的相同材料同時出現在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而未出現在馬可福音中。其中大約馬太福音25%的詩節一字不差的出現在了路加福音中,這25%的部分被稱為“二重繼承”。另一方面,“馬可福音說”是指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只是抄襲了馬可福音。但此說只能解釋“三重繼承”,而不能解釋“二重繼承”。因此“二重繼承”的那部分只能用Q材料來解釋。不過“馬可福音說”的支持學者們認為,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只是在馬可福音原文基礎上增加了347句。其中198句有一個詞不同,82句有兩個詞不同,35句三個詞不同,16句四個詞不同,只有16句有超過五個不同的詞。同時,比較而言,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在“三重繼承”之外僅僅是添加了降生的描述和復活的事件,除此以外只有一些相互類似的“語錄材料”,因此這些不能算作來自另一材料,即Q材料。
共觀福音書的相互關聯共觀福音書的相互關聯

Q材料的內容

“二來源說”中的Q材料被認為是用希臘文寫的,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很多地方是一字不差且完全重合的希臘文詩節。同時Q材料必定是先於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出現。一些學者甚至認為Q材料應該早於馬可福音。通過對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審視,學者們已經重構了Q材料的部分內容。被重構的Q材料是沒有耶穌生平的敘述。也就是說,Q材料根本沒有提過耶穌如何降生,沒有如何挑選12門徒,沒有被釘死於十字架和沒有死而復生。Q材料只是耶穌語錄和教學的內容。因此Q材料沒有的內容應該是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作者編造的,而同為耶穌語錄而無神話的多馬福音比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更具歷史性。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宗教學教授約翰·克羅平伯格(John S. Kloppenborg)是Q材料的著名學者,後來加入了耶穌研究會,他提出Q材料的形成分為三階段。最初階段的Q材料只有耶穌論貧窮和門徒。然後第一階段的Q材料擴展到了第二階段而加入了對當代的論斷。最終階段形成了Q材料增加了耶穌的誘勸。
新約中的核心理論均源自Q材料,美國北卡琳娜大學宗教學教授James Tabor認為Q材料內容如下:
1、九類福
2、愛敵人
3、黃金律
4、不可論斷他人
5、好人的查驗
6、建房的比喻
8、婚禮的比喻
9、才能的比喻
11、瞎子領路的比喻
12、主的禱告
13、律法解釋
14、飛鳥和百合的比喻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