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NTD(新台幣的縮寫))

新台幣(新台幣的縮寫)

NTD(新台幣的縮寫)一般指本詞條

新台幣(貨幣代碼:TWD;貨幣符號:NT$)是中國台灣中央銀行發行的一套法定貨幣,1949年6月15日起開始發行流通,基本單位為圓(簡作)。

目前新台幣的硬幣面額為:1圓、5圓、10圓、20圓、50圓;而紙鈔的面額為: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2000圓。換算方式為:1圓=10角=100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台幣
  • 外文名:New Taiwan dollar(英文)
  • 流通地區:台灣地區、大陸平潭綜合試驗區
  • ISO代碼TWD
  • 流通時間:1949年6月15日
  • 基本單位:圓
  • 換算方式:1圓=10角=100分
  • 發行銀行:中央銀行
  • ​輔幣單位:分、角
  • 符號:TWD、NT$、NTD
  • 通貨膨脹率:2.25%
  • 印鈔機構:中央印製廠
發展,票樣,第一套,第二套,現流通版紙鈔圖樣,匯率,圖案紋理,

發展

台幣的前身為舊台幣,1949年6月15日開始發行流通,ISO4217代號為TWD(或簡稱為NT$、NTD)。 新台幣是相對於舊台幣而言的,如今講台幣,是指新台幣。舊台幣已在五十年代停用。新台幣基本單位為“圓”,但一般都寫成“元”。1圓=10角=100分。
第二套面值5圓紙鈔幣樣第二套面值5圓紙鈔幣樣
當初舊台幣被定位為一種過渡時期的貨幣,日治政府的台灣銀行券與國民政府的台幣一比一兌換。由於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中國滿目瘡痍,再加上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關係緊張,金融狀況不穩定,因此台灣未使用當時通行於大陸的法幣金圓券,另外再發行台幣。關於發行新台幣原因的官方說法,是由於1948年上海爆發金融危機,連帶也使舊台幣幣值大幅貶值, 造成台灣物價水準急劇上揚。不過另一種關於發行新台幣原因的版本,指出是因為台灣日據時期結束初期,由於國共內戰的緣故,國民黨政府把台灣的民生物資,如糖、米之類大量運送到大陸以供應戰爭所需物資,造成台灣內部民生物資銳減、嚴重短缺,使得台灣的米價甚至比上海當地的米價還高(當時台灣產米而上海不產),造成台灣嚴重通貨膨脹,一日三市,幣值急速貶值,就算有錢也可能買不到米。在1949年6月15日台灣省政府公布“台灣省幣制改革方案”、“新台幣發行辦法”,正式發行新台幣,明訂40000元舊台幣兌換1元新台幣。
1961年7月1日依照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在台灣委託台灣銀行發行新台幣辦法,由中央銀行委託台灣銀行發行,紙幣上印“台灣銀行”字樣,法定地位比照國幣,成為中華民國政府的法定貨幣。自1970年12月21日開始,鈔券上印“中華民國”字樣,以昭公信。另外為因應金門、馬祖大陳島等戰地的特殊需要,也曾經發行限定流通這些地區的新台幣金門、馬祖、大陳流通券,如今則已經取消。1962年12月19日“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99號解釋:台灣銀行發行之新台幣,自中央銀行委託代理發行之日起,如有偽造變造等行為者,亦應依妨害國幣懲治條例論科。(大法官黃正銘有不同意見書,認為在程式上,不應受理中央銀行此次聲請解釋,而在實體上,未經立法程式新台幣決不能變為國幣。)
1992年原“銀元及銀元兌換券發行辦法”公告廢止,作為國幣之銀元喪失發行法源。由於國幣依中央銀行法規定由中央銀行發行,於是在2000年7月1日訂頒“中央銀行發行新台幣辦法”,停止委託台灣銀行發行,將新台幣正式訂為“中華民國國幣”。各法律條文中原以銀元為單位亦修法改為新台幣。7月3日發行1000圓紙幣,上印字樣改為“中央銀行”,其圖案之瑕疵於2004年版已經移除。2002年6月30日廢止“中央銀行在台灣委託台灣銀行發行新台幣辦法”,2002年7月1日起原委託台灣銀行發行之新台幣停止流通。
再版發行
1000圓及500圓於2005年7月20日再度改版,增加原本只有2000圓才有的全息光影變化箔膜,安全線由光變開窗式安全線改為全息開窗式安全線。500圓的顏色變得更深,其餘圖樣則未改變。
如今市面上所流通的紙鈔之中兩佰圓以及兩仟圓的紙鈔,因民眾的某些原因,均甚少使用,故實屬罕見。
新台幣發行硬幣單位包括:5角、1圓、5圓、10圓、20圓及50圓。而紙鈔單位則有: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與2000圓。5角硬幣的發行量少 ,實際上也較少使用,所以通常現金交易都是以1圓作為最小單位。例如:3.5圓的郵票四捨五入賣4圓(但是兩張當然只賣7圓);存款利息也是四捨五入至1圓。但若需要,也可以5角來作為交易媒介,但5角限制一次使用不可超過100枚。

票樣

第一套

紙幣種類
第一套直式新台幣於1949年6月15日開始分批發行,台灣銀行第一印刷廠(位於中華民國總統府內)印製。紙幣國父孫中山像為鮑良玉雕刻,正面雕刻凹版印刷。
第一套面值1圓紙鈔加蓋“金門”幣樣第一套面值1圓紙鈔加蓋“金門”幣樣
面值為壹圓,正面為紅色調,反面為藍色調,未發行。
面值為伍圓,正面為墨綠色調,反面為黃色調,1949年6月15日發行。
面值為拾圓,正面為藍色調,反面為棕色調,1949年6月15日發行。
僅有加蓋“金門”字樣票,預定在金門使用,但“金門”字樣為空心字型,被金門軍方認為影射“掏空金門”,反對使用,故在金門亦未正式發行。
硬幣種類
銀幣,正面孫中山頭像,背面台灣地圖及伍角面值,於1949年12月1日發行,1981年12月8日停用。
鋁幣,正面孫中山頭像,背面台灣地圖及貳角面值,於1949年12月1日發行。
銅幣,正面孫中山頭像,背面台灣地圖及壹角面值,於1949年12月1日發行。

第二套

紙幣種類
第二套直式新台幣於1949年7月5日開始分批發行,中央印製廠台北廠(位於台北縣三重市)印製,本套幣中一百元券由於民眾恐懼通貨膨脹,遲至1961年6月9日始發行。
第二套面值1圓紙鈔幣樣第二套面值1圓紙鈔幣樣
面值壹分,正反面圖案是藍色調,1949年7月5日開始發行。
面值壹圓,正面圖案是紅色調,反面圖案是藍色調,1949年6月15日開始發行。
五元券,未發行,僅見單面印刷樣鈔
面值拾圓,正反面圖案是綠色調,1951年6月1日開始發行。
硬幣種類
新台幣發行新台幣硬幣面值包括:5角、1圓、5圓、10圓、20圓、50圓。
換算方式為:1圓=10角=100分。5角硬幣的發行量少,實際上也較少使用。日常生活只有郵票、水餃(每顆2.5至3.5圓)、汽油在計算單價時會用到角。

現流通版紙鈔圖樣

現流通版新台幣為第五套橫式新台幣
面值及內容
正面
背面
防偽
壹佰圓(孫文,中山堂,博愛,大道之行也)簽發於一九九八年
新台幣(NTD(新台幣的縮寫))
新台幣(NTD(新台幣的縮寫))
變色窗式安全線,隱藏字,水印(梅花),正反對印,品紅變黃變色油墨
貳佰圓(蔣中正,“總統府”,農業,自由廣場之碑坊)簽發於二零零零年
新台幣(NTD(新台幣的縮寫))
新台幣(NTD(新台幣的縮寫))
水印(蝴蝶蘭)、變色油墨、變色窗式安全線、隱藏字、正反對印
伍佰圓(,梅花鹿,大霸尖山,少年棒球隊,體育事業)簽發於二零零三年
新台幣(NTD(新台幣的縮寫))
新台幣(NTD(新台幣的縮寫))
水印(竹子)、變色油墨、變色窗式安全線、隱藏字、正反對印、光影變化箔膜(OVD)
壹仟圓(玉山,帝雉;教育)簽發於二零零二年
新台幣(NTD(新台幣的縮寫))
新台幣(NTD(新台幣的縮寫))
水印(菊花)、變色油墨、變色窗式安全線、隱藏字、正反對印、光影變化箔膜(OVD)
貳仟圓(碟形天線櫻花鉤吻鮭及南湖大山。)簽發於二零零零年
新台幣(NTD(新台幣的縮寫))
新台幣(NTD(新台幣的縮寫))
水印(松樹)、變色油墨、變色窗式安全線、隱藏字、正反對印、光影變化箔膜(OVD)
新台幣發行50周年紀念鈔 簽發於一九九九年
第一代及第二代新台幣
新台幣(NTD(新台幣的縮寫))
台灣銀行總部大廈
新台幣(NTD(新台幣的縮寫))
隱藏字、塑膠鈔基、光影變化箔膜(OVD)

匯率

兌換新台幣可至政府外匯指定銀行或國際觀光飯店,兌換時取得的收據須妥善留存,離境前若要將未用完的新台幣換回時,必須出示此收據。
第二套面值100圓紙鈔幣樣第二套面值100圓紙鈔幣樣
據台北訊息:人民幣2009年6月30日開始可在台灣本島進行雙向兌換,自然人持有效身份證件(島內居民持身份證,遊客和外籍人士持護照)皆可兌換,每人每次兌換額不得超過人民幣2萬元。
其他兌換匯率:(2018.4.28)
1 新台幣 = 0.2142人民幣(CNY)
1 新台幣 = 0.2579 港元(HKD)
1 新台幣= 0.02811歐元(EUR)
1新台幣 = 0.03303美元(USD)
1 新台幣= 0.02515英鎊(GBP)
1 新台幣 = 37.1112韓元(KRW)
1 新台幣 = 3.6543日元(JPY)
1 新台幣 = 1.1021泰國銖(THB)
1 新台幣 = 1.668菲律賓比索(PHP)

圖案紋理

新台幣,一張紙幣不僅是一人一景,全然是多人多景,並且有的引用了大量的古文,比如100元紙幣上,便引用了: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 在四張不同紙幣的右上角,各印有象徵清高節操的梅蘭菊竹松(全部採用水墨畫技巧)。正面所刻畫的人物,有兒童,有國父,還有中華少棒球隊,台灣青少年棒球隊在1972年奪得世界青少棒球賽冠軍。背面的自然方面,每一張都包括了生物與山水兩部分,很別有心裁的展現了寶島所特有的物種,而且,照片不僅是一張(比如1000元紙幣使用了三張真實彩照,包括一張晨曦幻境圖),多數展現了真實的色彩,在紋理中也增添了很多石雕因素,並且有斗拱這一古建因素,並有天文觀測等相關內容,所有文字全部為書法形式,並出現了篆章,其色丹。
台灣之硬幣,也是小有寄託的,比如10元上的民安, 不過,應該細細品味的應該是20元上的莫那魯道。
莫那·魯道(賽德克語:Mona (Mouna) Rudo;1880年-1930年),是台灣原住民賽德克族馬赫坡社的頭目,在《台灣日日新報》的漢文版有稱“毛那老”,戰後或稱莫那道,高大魁梧,據說身高將近190厘米。也是賽德克族霧社群的頭目,為日據時期重要的抗日運動──霧社事件的領導人,起事失敗後飲彈自殺。
背面刻印了原住民器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