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urice

其他解釋,
《莫里斯》(Maurice) 電影背景資料:
中文名稱:莫里斯,也譯作“莫里斯的情人”
英文名稱:Maurice
別名:莫瑞斯 | 墨里斯 | 墨利斯的情人 | 情難禁 | 失愛 | 倫敦故事
資源類型:DVDRip
版本:銀獅獎-同志類
發行時間:2004年02月24日   電影導演:詹姆斯·伊沃里 / James Ivory
Maurice
電影演員:詹姆斯·威爾比 / James Wilby
休·格蘭特/ Hugh Grant
魯珀特·格雷夫斯 / Rupert Graves
國家:英國
語言:英語
首映:1987.09.15
DVD發行:2004.02.24
地 區: 英國
對 白: 英語
IMDB 評分: 7.2/10 (2,113 票)
顏 色: 彩色
聲 音: Dolby Digital Stereo
時 長: 140分鐘
類 型: 文藝
分 級:芬蘭:K-16,法國:U,香港:三級 ,瑞典:11,英國:15,美國:R
《莫里斯的情人》曾獲得多項大獎
第四十四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1987)
第四十四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銀獅獎 (1987)
第四十四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1987)
《莫里斯》(Maurice) 的導演詹姆斯·伊沃里,曾拍攝過《看得見風景的房間》《霍華德莊園》等多部佳作。
兩個來自貴族家庭的劍橋學生——Clive (休·格蘭特扮演) 和 Maurice (詹姆斯·威爾比扮演) 偶然相識,心心相惜,進而產生感情。一日,克萊夫 (Clive) 終於鼓起勇氣對莫里斯 (Maurice) 說他愛他。Maurice 相當震驚,因為在當時同性戀便意味著道德淪喪、前途盡毀。但是當晚,Maurice 悄悄爬進 Clive 的房間,吻了 Clive 一下並耳語了一句“我愛你”又輕輕離去。兩個人就此沉浸於愛河之中。
然而擁有一片大好政治明天的 Clive 從一開始就在政治前途和對 Maurice 的感情之間做著抉擇。最後,他選擇了仕途。畢業後,Maurice 和 Clive 保持了好朋友的關係。
Maurice 一往情深地愛著 Clive,從未改變,但 Clive 為了政治前途和富家小姐結了婚。萬念俱灰的 Maurice 在 Clive 家裡認識了 Clive 的家僕斯庫德 (Scudder),一日深夜,Scudder 爬窗進了 Maurice 的房間,和他擁在了一起……失落的 Maurice 終於重新找到了愛情。但兩個人終究來自不同的階層,這份愛情怕只是路過。
Scudder 的父親讓 Scudder 辭掉 Clive 家的工作去阿根廷做事。為了 Maurice,Scudder 留了下來,他在他那一間小小的、簡陋的船屋裡,等著 Maurice 的到來……
這其實是一個愛情悲劇。整個故事包含著熱戀、選擇、背叛。Clive 和 Maurice 之間的愛情——如果那能被稱作愛情——原本可以是非常完美的。在等級觀念非常嚴格的英國,Clive 和 Maurice 來自同一個階層,有相似的背景、教育程度和愛好,如果一切順利,他們還有相似的美好的未來。然而他們最終沒有走在一起,暫且拋開英國社會反同性戀的窒息氣氛不談,只看 Clive 本人,他是一個地道的英國紳士,地道到連愛情也如紳士般柏拉圖。
沒錯,是 Clive 先開口對 Maurice 說“愛”的,但他只是把愛情當作一個紳士的 Good manner,他希望得到的其實是 Maurice 和他一樣柏拉圖式的回應,只是他沒想到Maurice 是英國紳士的“叛逆者”,Maurice 愛了,就會將生命中的一切付給了這份愛,同時也希望對方一樣將愛全付給他,這終究和 Clive 理想中的愛情相去甚遠。
影片中李斯特爵士因同性戀行為被判刑、名譽掃地對 Clive 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並因此最終促使他放棄了對 Maurice 的愛情。是,社會的不寬容的確是一個方面,但如果我們大膽假設:即使他們處在一個對同性戀非常寬容甚至是認可的社會,Clive 和 Maurice 的結果仍然會是勞燕雙飛。而 Scudder 和 Maurice 之間的愛情——如果那能被稱作愛情——原本是不可能的。還是那個等級觀念非常嚴格的英國,Scudder 和 Maurice 來自完全不同的階級,幾乎沒有任何相似的地方,很出人意料的,他們最終走在了一起,至少在電影結束時是那樣。
還是拋開社會不談,成全這份不可能的愛情的,正是Scudder和Maurice兩人可能是唯一的一個共同點:他們都不是柏拉圖,他們都是將靈與肉視作最崇高的凡人。兩個人在這一點上何其相似:他們第一次都是爬窗進了情人的房間,他們都要性愛,他們都把對對方的愛放在最高位置,高到他們都為這份愛放棄了各自原本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很難說誰對誰錯,是誰背叛了誰,三個人的選擇都很正常。就 Maurice 而言,Clive 背叛了他們的愛情,而 Scudder,只是他的一個安慰;就 Clive 而言,Maurice 背叛了社會,更影響了他的前程,作為一個普通的社會人,顧及自己的前程和生活又有什麼不對嗎?;就 Scudder 而言,也許他是真的愛他,也許他是為了別的。
完美的東西根本不存在,而美好的東西又是稍縱即逝,一般的事物尚且如此,對於這社會不容的同性之愛又能怎樣呢?   本片原著,英國著名作家福斯特 E.M.Forster 於1913年寫下的頗具自傳色彩的小說《Maurice》,這部小說直到作者故後才得以出版。1987年,英國唯美派電影公司Merchant-Ivory將原著小說搬上了大銀幕。影片製作之精細、畫面之醉人、演員演技之精彩,成為一座後來同志電影很難超越的珠穆朗瑪峰。
Maurice
故事發展很快, 影片開始不久我們就知道了莫里斯的同性戀身份,他跟克萊夫的愛情也很快的展開了。這樣,沒有了墨墨跡跡的鋪墊,後面的故事就越來越吸引人,會不會是悲劇? 會不會兩個人之間要經歷大起大落山盟海誓生死離別之類的變故?隨著時間的推進,影片把莫里斯和克萊夫的柏拉圖式戀愛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呈現出來。
“你為什麼不寫信?”“我好想你”。兩個人的友誼終於在久未謀面之後升級了。克萊夫勇敢的表示了對莫里斯的感情,撫摸和擁抱,克萊夫以為莫里斯都明白,可是他的愛卻讓莫里斯措手不及。
正如書中描述的,對一個人的感覺到了什麼程度才算是愛,莫里斯這時才明白對於克萊夫,自己是多么愛他。他爬進了克萊夫的臥室給了他這個吻,兩個人的相戀就這么開始了。後來的斯庫德也是這樣爬進了莫里斯的臥室,但愛情的結局卻大大不同。
柏拉圖式的愛,克萊夫認為肉體的接觸是骯髒的,兩個人之間的愛與友誼遠遠比性更重要。唉,高級知識分子思想就是先進,就是純潔。或許這也是克萊夫不敢正視自己的表現?
當時的英國,同性戀是骯髒的下流的違背教義的。克萊夫的同學被陷害,因為同性戀身份暴露喪失了地位權利和名譽。克萊夫很在乎這些,他害怕了不敢正視自己,他 希望自己像正常人一樣娶妻生子,不要變成一無所有被歧視的人。他跟莫里斯繼續著這種超越友誼的關係,可是自己卻越來越迴避莫里斯的感情。對於逃避者我也不 抱有任何同情,這大概也是原著作者的意思,他把希望都放在了敢於面對自己的勇敢的莫里斯身上。
克萊夫的迴避傷害了莫里斯,莫里斯也在試圖說服自己這種“病”是可以治的,他以為自己也可以不受畸形取向的困擾。克萊夫結婚了,莫里斯不願意妥協。終於,那一句“生日快樂”的出現,愛情被喚醒了。
克萊夫家的小工,一個阿根廷移民,球打得很好的斯庫德,他在莫里斯最脆弱的時候走進了他,一句莫里斯期待的“生日快樂”,一句溫柔的“先生,晚安”。當莫里 斯和斯庫德在一起的時候一種無比溫暖的感覺充斥著整個畫面。一個眼神,一個轉身,都暗示著也許刻骨銘心的愛就要降臨了。高貴的紳士和低賤的平民,原著作者最終把目光投在了社會的底層。不論性別,不論階級,只有單純的愛情。
電影給了我長久的感動,那份真誠那種細膩,愛情就在一個深沉的擁抱中默默綻開,沒有波瀾卻震撼人心。
第一個男人:《莫里斯》的原著作者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 ,愛德華·摩根·福斯特 (一般稱作E·M·福斯特)
E·M·福斯特生活得似乎異常平靜。沒有早夭,沒有自殺,沒有轟轟烈烈的“醜聞”,沒有驚天動地的愛情,90歲高齡得以善終,這本足以引發人們對他同性戀身份風言風語的《莫里斯》直到他死後才得以出版,即便有喧鬧也早已留在身後。
福斯特是著名的布魯姆斯伯里文化圈中的一員。在這個交織著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和群戀的圈子中,身為同性戀的福斯特算不上什麼特殊;他的另類也許表現在這個充斥著“她愛他,他愛他,他愛她”式情感和性愛的交錯關聯的圈子裡,他竟然沒有與其中的任何一個男人或女人產生關係。
《莫里斯》是E·M·福斯特的第5部小說,動筆得益於福斯特對英國詩人兼同性戀解放運動先鋒愛德華·卡賓特的拜訪。“大概是我第二次或第三次造訪這塊聖地的時候,火種被點燃,迸發出了火花。他 (指卡賓特) 和他的同伴喬治·梅里爾雙雙給了我極深的印象,引發了我的創作動機。喬治·梅里爾還觸了觸我腰眼下面的部位——輕輕地,就在臀部上方。……足以證明這部作品是在那一瞬間受孕的。”這部書E·M·福斯特寫得“文思泉湧,一氣貫通”,於1914年他35歲之際完成。手稿當時只在熟悉的朋友間私下傳閱,其間還反覆修改。E·M·福斯特還曾在手稿上留下這樣的題字:“可以發表,但值得嗎?”歷史的回答是肯定的:1971年——在福斯特去世的翌年,《莫里斯》得以正式出版。
在那個對同性戀依然充滿禁忌的年代,《莫里斯》像是一個炫耀幸福的“罪惡”故事。福斯特鐵心要寫一個幸福結局的故事:“儘管是在虛構的世界裡,我決意無論如何要使兩個男人相愛,並在小說允許的範圍內讓他們的愛情永遠延續下去。”
對於莫里斯而言,克萊夫屬於過去,美麗的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終於在現實面前成了無力的幻影;阿列克屬於未來,燃燒著不顧一切的激情,在電光火石般的碰撞間實現靈與肉的合一。也許很多人為電影中克萊夫最後的鏡頭傷感:當年的莫里斯在陽光下的劍橋校園向他招手微笑。那鏡頭仿佛美麗幻影,甜蜜到終是要破碎。
然而福斯特更相信的是自我覺醒、自我面對。他的所有作品幾乎都是在探討人敢不敢面對自己、如何面對自己的問題。福斯特將希望給予了敢於正視愛情的莫里斯和阿列克,給予了他們一個奔向綠林的近乎不可思議的美好結局;福斯特終究也沒有對選擇逃遁的克萊夫給予太多同情,粉碎了克萊夫的幻影,也傷感了無數讀者的心:“他不曾領悟到這是終結,既沒有黃昏,也沒有妥協。更料想不到今後再也不會跟莫里斯相遇了,甚至沒跟那些看見了莫里斯的人說了話。”
《莫里斯》的故事隱含著福斯特很多的個人印記。福斯特1897年18歲時進入劍橋大學,這期間,他愛上了同班同學H.O.馬里帝斯——這大約就是克萊夫的 原型。然而如同克萊夫不是莫里斯最後的歸宿一樣,福斯特此後的感情選擇轉向了與他有很大階級懸殊的下層平民——他們仿佛就是阿列克的縮影。1917年,福 斯特在埃及認識了電車司機默哈默德·艾爾·阿多,兩人的戀情持續了兩年。1919年阿多結婚後,福斯特離開埃及回到英國,但兩人仍保持書信往來。三年後阿 多去世,福斯特曾在他去世前從印度回國的途中探望他。1930年,時年51歲的福斯特結識了28歲的警察羅伯特·巴金漢,成為終身之交。羅伯特結婚後,他 的妻子逐漸接納福斯特成為家庭的一員,他的家也成為福斯特朋友們聚會的場所——這個家就是福斯特的綠林。
1970年7月7日,福斯特在羅伯特的家中去世時,他們的情誼已維繫了40年之久。羅伯特一家為他養老送終,羅伯特的兒子和孫子都取名為摩根。
原來,大師們的愛情並不總是驚世駭俗,美麗短命,同樣也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其他解釋

Maurice是卡通片《馬達加斯加的企鵝》中狐猴王King Julian的右手,很肥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