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8地獄貓式坦克殲擊車

M18地獄貓式坦克殲擊車

M18地獄貓式坦克殲擊車(M18 Hellcat)是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開發的一款坦克殲擊車

它是美軍在二戰時所有履帶裝甲戰鬥車輛中行走速度最快的一款戰車,故有“地獄貓”(Hellcat)的稱號。

註:hellcat在英語中為“悍婦”,“潑婦”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M18“地獄貓”式坦克殲擊車
  • 英文名稱:M18 Hellcat
  • 次型/級:“超級地獄貓”,T88,M39,T86,T86E1,T87
  • 研製時間:1941年12月
  • 服役時間:1944年-1957年
  • 定型時間:1943年2月
  • 國家:美國
  • 車組成員:5人
技術數據,開發,構造,實戰,

技術數據

乘員
5人(車長、駕駛、炮手、裝填手、副駕駛)
高度
2.58米
長度
6.66米
寬度
2.87米
重量
18噸
發動機
R-975 C4 9汽缸星型引擎
發動機功率
340匹(253千瓦)
單位重量馬力
18.9匹/噸
懸掛系統
扭力桿懸掛系統
最大越野時速
50千米/小時
最大公路時速
88千米/小時
最大公路行程
169公里
最大越野行程
100公里
裝甲
5 - 25毫米
槍械
.50白朗寧M2重機槍
火炮
76毫米M1炮

開發

1941年12月,美軍軍械部希望研發一款使用克利斯帝懸掛系統(Christie Suspension)、R-975引擎及37毫米主炮的快速驅逐戰車。後來,在北非的戰事中,他們發現37毫米主炮的效果不大。因此,他們改為以57毫米主炮安裝在這款開發中的坦克殲擊車。經過不斷的測試後,當局決定使用75毫米主炮,後來更換上76毫米的款式。此外,本來要求裝配的克里斯蒂懸掛系統也被扭力桿所取代。而這個構造就在1943年2月成為最終定案,並落實生產。
M18坦克殲擊車M18坦克殲擊車

構造

與使用M4中型坦克底盤的M10狼獾相比,M18地獄貓的速度較高。可是,它卻選用了76毫米的主炮,以及一挺白朗寧M2重機槍。而它的容量和M10狼獾差不多,能夠讓五人乘坐。
M18地獄貓艾里遜900T全自動變速箱有3個前進檔,1個倒檔;轉向系統是採用了差速轉向的控制桿;而剎車系統則是在外部的採用機械傳動的系統。
M18“地獄貓”的檔位M18“地獄貓”的檔位
為了追求優越的行走速度,M18地獄貓只安裝了一層薄弱的裝甲,而主炮威力也稍顯不足。薄弱的裝甲使車身及乘員們很容易受到傷害,主炮在遠距離無法有效擊穿德國虎式豹式坦克的裝甲,成為它最大的缺點。而裝甲及火力上的失衡,就是它追求高速的代價。後來,美軍採用高速穿甲彈(HVAP),使M18地獄貓的主炮得到更大的貫穿力,才得以改善。但是,這種炮彈卻無法大量補給。大多數的成員認為M18的表現優良,但同時也認為開頂炮塔與裝甲設計的太過薄弱。不過大多數的戰車兵都摸索出利用其高速來側翼攻擊裝甲較厚的德軍戰車,在戰場上獲得了成功。

實戰

這款試作型T70曾經在義大利的安齊澳戰役(Battle of Anzio)中進行實戰試驗。後來投入生產的正式型號M18則投入在西歐及義大利的戰場中。起初的M18地獄貓是作為一般裝甲車使用,但是,隨著後來美軍重型坦克的開發及生產,M18開始作為步兵的火力支援。然而,M18更出現了一種衍生型號“M39裝甲多用途車輛”。M39裝甲多用途車輛是由M18拆除炮塔而成,主力用作運輸兵員及物資,也是唯一一種正式投入生產的M18派生型號。
M18直至1944年10月才停產,此時已經接近戰爭的尾聲。戰後,就被美國政府停止採用,但一些多餘的就被售至其他國家使用,如南斯拉夫就一直使用這批戰車,直至1990年代。另外台灣也曾經使用M18直到引擎與底盤不堪再用。以後又將M18的炮塔部份,與M42防空炮車底盤結合,稱為國造六四式輕戰車,拼湊了五十幾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