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隕星大碰撞

K-T隕星大碰撞

大約6500萬年前,K-T隕星碰撞災難造成了地球上半數以上物種滅絕,導致恐龍時代的終結。

時間及後果,相關歷史遺蹟,K-T界線,隕石坑,斷代依據,

時間及後果

K-T隕星大碰撞發生於大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第三紀(Cretaceous-Tertiary),此次災難造成了地球上75%的物種滅絕,恐龍時代就此終結。

相關歷史遺蹟

K-T界線

在白堊紀與第三紀的地層之間,有一層富含銥的黏土層,名為K-T界線。K是德文的白堊紀(Kreidezeit)縮寫,T則是第三紀(Tertiary)的縮寫。
恐龍(不包含鳥類)的化石僅發現於K-T界線的下層,顯示它們在這次滅絕事件發生時(或之前)迅速滅絕。有少部份恐龍化石發現於K-T界線之上,但這些化石被認為是因為侵蝕等作用,而被帶離原本的地點,然後沉積在較年輕的沉積層。除了恐龍以外,滄龍科蛇頸龍目翼龍目、以及多種的植物與無脊椎動物,也在這次事件中滅絕。哺乳動物與鳥類則存活下來,並逐漸演化,成為新生代的優勢動物。

隕石坑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是一個位在墨西哥猶加敦半島的撞擊隕石坑,埋藏在地表之下。這個隕石坑的名稱,取自於隕石坑中心附近的城市希克蘇魯伯;希克蘇魯伯在馬雅語意為“惡魔的尾巴”。隕石坑整體略呈橢圓形,平均直徑約有180公里,是地球表面最大型的撞擊地形之一。

斷代依據

人們普遍認為,墨西哥海岸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就是這次碰撞的爆炸點。由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格塔-凱勒領導的研究小組,包括來自德國瑞士墨西哥的專家,他們研究了直徑200千米的隕石坑中間表面以下1500米範圍的樣本。另外一些樣本包括一些像玻璃一樣的岩石小塊,它們是在撞擊中融化形成的,時代倒可能是在6500萬年前,估計誤差會在幾十萬年左右。但是核心部位的樣本表明隕石坑內的化石,是在早於白堊紀與第三紀界線30萬年前就死亡的生物。
這些證據也表明它比以前認為的年代要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