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

EDI

EDI,全稱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譯名:電子數據交換。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推出使用的國際標準,是指一種為商業或行政事務處理,按照一個公認的標準,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訊息報文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傳輸方法,也是計算機可識別的商業語言。例如,國際貿易中的採購訂單、裝箱單、提貨單等數據的交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子數據交換
  • 外文名: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 定義由來:國際標準化組織
  • 簡稱:EDI
  • 所屬類型:國際標準
  • 俗稱:無紙化貿易
  • 別名:電子資料通
簡介,發展背景,特點,EDI的優點,套用,報文標準,發展簡史,未來發展,法律安全,通信服務,工作過程,

簡介

EDI 是英文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的縮寫,中文可譯為“電子數據交換”,港、澳及海外華人地區稱作“電子資料通”。EDI 商務是指將商業或行政事務按一個公認的標準,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文檔數據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傳輸方法。簡單地說,EDI 就是按照商定的協定,將商業檔案標準化和格式化,並通過計算機網路,在貿易夥伴的計算機網路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俗稱“無紙化貿易”。
EDI 的定義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是有 3 個方面是相同的:
1、資料用統一的標準;
2、利用電信號傳遞信息;
3、計算機系統之間的連線。
EDI是將貿易、運輸、保險、銀行和海關等行業的信息,用一種國際公認的標準格式,通過計算機通信網路,使各有關部門、公司與企業之間進行數據交換與處理,並完成以貿易為中心的全部業務過程。
EDI不是用戶之間簡單的數據交換,EDI用戶需要按照國際通用的訊息格式傳送信息,接收方也需要按國際統一規定的語法規則,對訊息進行處理,並引起其它相關係統的EDI綜合處理。整個過程都是自動完成,無需人工干預,減少了差錯,提高了效率。
EDI系統由通信模組、格式轉換模式、聯繫模組、訊息生成和處理模組等4個基本功能模組組成。
聯合國標準化組織將其描述成“將商業或行政事務處理按照一個公認的標準,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報文數據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傳輸方法”。

發展背景

當代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社會經濟日新月異。特別是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在新技術革命浪潮的猛烈衝擊下,一場高技術競爭席捲世界,使人類社會的一切領域正在飛速地改變著面貌。國際貿易也空前活躍,市場競爭愈演愈烈。
在國際貿易中,由於買賣雙方地處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是簡單地直接地面對面地買賣,而必須以銀行進行擔保,以各種紙面單證為憑證,方能達到商品與貨幣交換的目的。這時,紙面單證就代表了貨物所有權的轉移,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紙面單證就是外匯”。
全球貿易額的上升帶來了各種貿易單證、檔案數量的激增。雖然計算機及其它辦公自動化設備的出現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減輕人工處理紙面單證的勞動強度,但由於各種型號的計算機不能完全兼容,實際上又增加了對紙張的需求,美國森林及紙張協會曾經做過統計,得出了用紙量超速增長的規律:即年國民生產總值每增加 10 億美元,用紙量就會增加 8 萬噸。此外,在各類商業貿易單證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數據是重複出現的,需要反覆地鍵入。有人對此也做過統計,計算機的輸入平均 70% 來自另一台計算機的輸出,且重複輸入也使出差錯的機率增高,據美國一家大型分銷中心統計,有 5% 的單證中存在著錯誤。同時重複錄入浪費人力、浪費時間、降低效率。因此,紙面貿易檔案成了阻礙貿易發展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因素。
另外,市場競爭也出現了新的特徵。價格因素在競爭中所占的比重逐漸減小,而服務性因素所占比重增大。銷售商為了減少風險,要求小批量、多品種、供貨快,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行情。而在整個貿易鏈中,絕大多數的企業既是供貨商又是銷售商,因此提高商業檔案傳遞速度和處理速度成了所有貿易鏈中成員的共同需求。同樣,現代計算機的大量普及和套用以及功能的不斷提高,已使計算機套用從單機套用走向系統套用;同時通信條件和技術的完善,網路的普及又為 EDI 的套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計算機套用、通信網路和數據標準化為基礎的 EDI 應運而生。EDI 一經出現便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迅速地在世界各主要工業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得到廣泛的套用。正如香港TRADELINK 公司的宣傳資料所指出的那樣:“當 EDI 於 20 世紀 60 年代末期在美國首次被採用時,只屬於當時經商的途徑之一;時至今日,不但美國和歐洲大部分國家,以至越來越多的亞太地區國家,均已認定 EDI 是經商的唯一途徑”。
由於 EDI 具有高速、精確、遠程和巨量的技術性能,因此 EDI 的興起標誌著一場全新的、全球性的商業革命的開始。國外專家深刻地指出:“能否開發和推動 EDI 計畫,將決定對外貿易方面的興衰和存亡。如果跟隨世界貿易潮流,積極推行 EDI 就會成為巨龍而騰飛,否則就會成為恐龍而絕種”。
20 世紀 60 年代末,歐洲和美國幾乎同時提出了 EDI 的概念。早期的 EDI 只是在兩個商業夥伴之間,依靠計算機與計算機直接通信完成。
20 世紀 70 年代,數字通信技術的發展大大加快了 EDI 技術的成熟和套用範圍的擴大,也帶動了跨行業 EDI 系統的出現。80 年代 EDI 標準的國際化又使 EDI 的套用躍入了一個新的里程。
時至今日,EDI 歷經萌芽期、發展期已步入成熟期。英國的 EDI 專家明確指出:“以現有的信息技術水平,實現 EDI 已不是技術問題,而僅僅是一個商業問題”。

特點

(1)EDI使用電子方法傳遞信息和處理數據的。
EDI一方面用電子傳輸的方式取代了以往紙單證的郵寄和遞送,從而提高了傳輸效率,另一方面通過計算機處理數據取代人工處理數據,從而減少了差錯和延誤。
(2)EDI是採用統一標準編制數據信息的。
這是EDI與電傳傳真等其它傳遞方式的重要區別,電傳、傳真等並沒有統一格式標準,而EDI必須有統一的標準方能運作。
(3)EDI是計算機應用程式之間的連線
一般的電子通信手段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傳輸的內容即使不完整、格式即使不規範,也能被人所理解。這些通信手段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工具,不能處理和返回信息。EDI實現的是計算機應用程式與計算機應用程式之間的信息傳遞與交換。由於計算機只能按照給定的程式識別和接受信息,所以電子單證必須符合標準格式並且內容完整準確。在電子單證符合標準且內容完整的情況下,EDI系統不但能識別、接受、存儲信息,還能對單證數據信息進行處理,自動製作新的電子單據並傳輸到有關部門。在有關部門就自己發出的電子單證進行查詢時,計算機還可以反饋有關信息的處理結果和進展狀況。在收到一些重要電子郵件時,計算機還可以按程式自動產生電子收據並傳回對方。
(4)EDI系統採用加密防偽手段
EDI系統有相應的保密措施,EDI傳輸信息的保密通常是採用密碼系統,各用戶掌握自己的密碼,可打開自己的“信箱”取出信息,外人卻不能打開這個“信箱”,有關部門和企業發給自己的電子信息均自動進入自己的“信箱”。一些重要信息在傳遞時還要加密,即把信息轉換成他人無法識別的代碼,接收方計算機按特定程式解碼後還原成可識別信息。為防止有些信息在傳遞過程中被篡改,或防止有人傳遞假信息,還可以使用證實手段,即將普通信息與轉變成代碼的信息同時傳遞給接收方,接收方把代碼翻譯成普通信息進行比較,如二者完全一致,可知信息未被纂改,也不是偽造的信息。

EDI的優點

GS1英國的研究顯示,雜貨店行業每年因使用EDI而節省的成本多達六億五千萬英鎊。該項研究還指出,僅僅將“提前發貨通知”這項商業檔案自動化,就可為雜貨店行業進一步節省二億英鎊。光是從財政角度而言,與業務夥伴實施EDI,有助於顯著節省成本,而且每添加一項文檔,都可以提升節省幅度。不過,在眾多EDI優點中,節省成本只是冰山一角。
  • 各項研究均顯示,EDI的成本只及紙張檔案模式的三分之一
  • 一項報告更指出可將成本減低至1/70
  • 歐盟報告指出,若處理電子發票能節省10分鐘時間,則每年每項發票能節省120歐元
  • GS1英國發現,英國雜貨商每張電子訂單可節省14英鎊
EDI的主要優點是速度及準確度:
  • 通過紙張檔案模式要花5天時間的交易,通過EDI只需不足1小時
  • 研究顯示,通過紙張檔案模式處理髮票,數據出錯率可高達5%
  • 提高數據準確度,可相應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率。有分析估計,EDI可將交付時間加快30%
提升營商效率也是主要考慮因素之一:
  • 將紙張檔案工作自動化,可讓員工有更多時間處理更有價值的工作,並提升他們的生產力。研究顯示,使用EDI可節省多達50%人力資源
  • 快速、準確地處理商業文檔,可減少重做訂單、缺貨及訂單取消等問題的發生
  • 買家可享有更優惠的付款安排及折扣
  • 買家可增加現金流及縮短”訂貨-收回現金”周期
  • 縮短訂單處理及交付時間,有助於企業減少庫存量。研究數據顯示,庫存量可平均減少約10%。若庫存成本占產品成本的90%,那么,所節省的成本的非常顯著
在很多情況下,最大的優點在於商業運營的策略性層面:
  • 縮短改良產品或推出新產品的周期
  • 快速導入全球各地的業務夥伴,以拓展新領域或市場
  • 取得全新層次的管理信息,以提升管理供應鏈及業務夥伴的表現
  • 把商業模式由供應主導轉化為由需求主導
  • 以電子方式取代紙張檔案流程,從而加強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及可持續性,既可節省成本,又能減少碳排放

套用

一個傳統企業簡單的購貨貿易過程:買方向賣方提出訂單。賣方得到訂單後,就進行它內部的紙張文字票據處理,準備發貨。紙張票據中包括發貨票等。買方在收到貨和發貨票之後,開出支票,寄給賣方。賣方持支票至銀行兌現。銀行再開出一個票據,確認這筆款項的匯兌。
而一個生產企業的EDI系統,就是要把上述買賣雙方在貿易處理過程中的所有紙面單證由EDI通信網來傳送,並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全部(或大部分)處理過程。具體為:企業收到一份EDI訂單,則系統自動處理該訂單,檢查訂單是否符合要求;然後通知企業內部管理系統安排生產;向零配件供銷商訂購零配件等;有關部門申請進出口許可證;通知銀行並給訂貨方開出EDI發票;向保險公司申請保險單等。從而使整個商貿活動過程在最短時間內準確地完成。一個真正的EDI系統是將訂單、發貨、報關、商檢和銀行結算合成一體,從而大大加速了貿易的全過程。因此,EDI對企業文化、業務流程和組織機構的影響是巨大的。

報文標準

ANSI ASC X12
1979年,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NSI)特許公認標準委員會(ASC)X12 為行業間電子交換商業交易開發統一的標準,即為電子數據交換。原先構想的ANSI X12支持跨在北美的不同行業的公司,但今天有全球超過300,000家公司在日常業務交易使用X12的EDI標準。ASC X12也對 UN/EDIFACT 做出過貢獻,廣泛用於美國以外的數據交換。
The ISA Segment has the following structure
  • ISA01Authorization Information Qualifier:min/max – 2/2
  • ISA02Authorization Information:min/max – 10/10
  • ISA03Security Information Qualifier:min/max – 2/2
  • ISA04Security Information :min/max – 10/10
  • ISA05Interchange ID Qualifier:min/max – 2/2
  • ISA06Interchange Sender ID:min/max – 15/15
  • ISA07Interchange ID Qualifier:min/max – 2/2
  • ISA08Interchange Receiver ID:min/max – 15/15
  • ISA09Interchange Date:min/max – 6/6
  • ISA10Interchange Time:min/max – 4/4
  • ISA11Interchange Control Standards ID:min/max – 1/1
  • ISA12Interchange Control Version Number:min/max – 5/5
  • ISA13Interchange Control Number:min/max – 9/9
  • ISA14Acknowledgment Requested:min/max – 1/1
  • ISA15Test Indicator:min/max – 1/1
  • ISA16Subelement Separator:min/max – 1/1

Sample ISA segment (length of each element is not per standard)
ISA*00* *00* *ZZ*167520391 *ZZ*39319445 *991201*1248*U*00200*000000001*0*P*>
Syntax and value content for Interchange Control Header
  • ISA01-02 (Authorization qualifier and information)
If you select a value other than 00 for the Authorization qualifier, enter a value for the Authorization information. There is no default value for Authorization information. This is an optional alphanumeric field, with a minimum of one character and a maximum of 10 characters.
  • ISA03-04 (Security qualifier and information)
If you select a value other than 00 for the Security qualifier, enter a value for the Security information. There is no default value for Security information. This is an optional alphanumeric field, with a minimum of one character and a maximum of 10 characters.
  • ISA05-06 (Sender qualifier and identifier)
Enter a value for the Sender identifier. This is an alphanumeric field, with a minimum of one character and a maximum of 15 characters. By default, each of these properties is a null. Once you have entered a value for either of these properties, you can replace it with a different value, but you cannot return the field to a null value.
  • ISA07-08 (Receiver qualifier and identifier)
Enter a value for the Receiver identifier. This is an alphanumeric field, with a minimum of one character and a maximum of 15 characters. By default, each of these properties is a null. Once you have entered a value for either of these properties, you can replace it with a different value, but you cannot return the field to a null value. ISA08 must be an unique number with proper identifier present in ISA07
  • ISA09 (Interchange Date)
This element consists of Interchange Date. The date format is YYMMDD of 6 length
  • ISA10 (Interchange Time)
This element consists of Interchange Time. The time format is HHMM of 4 length
  • ISA11 (Standard identifier)
The default value for the standard identifier is U - U.S. EDI Community of ASC X12, TDCC and UCS.
  • ISA12 (Interchange Control Version Number)
The value is 00401 if ANSI 4010 standard is adopted. It can have 00501,00302 etc.
Required field. Minimum five characters, maximum five characters.
  • ISA13 (Interchange Control Number)
The default value is 1. It should be an unique number per ISA-IEA loop and generally gets incremented by 1. Required numeric field. Minimum one character, maximum nine characters. Generally, all service providers have their own algorithim for ICN generation.
  • ISA14 (Technical acknowledgment required)
The value can be either 0 or 1
  • ISA15 (Usage indicator)
The default is T - Test Environment. The other value can be P indicating Production Environment.
  • ISA16 (Component separator)
The default value is : if the type is Char, and 3a if the type is Hex.
This element is limited to the values in the ASCII character set.
Segment terminator
The default value is ~ if the type is Char, and 7e if the type is Hex.
You can leave this data element empty, but if you do, you need to designate a suffix.
This element is limited to the values in the ASCII character set.
Suffix
Segment identifier, either None, CR (carriage return), LF (line feed), or CR LF (carriage return/line feed). If you designate a Suffix, the Segment terminator data element can be empty. If the Segment terminator is left empty, you must designate a suffix.
The segment terminator and suffix pair can be any of the following values:
  1. Segment terminator
  2. Segment terminator + carriage return
  3. Segment terminator + line feed
  4. Segment terminator + carriage return/line feed
  5. Carriage return
  6. Line feed
  7. Carriage return/line feed

GS Segment
The GS segment identifies the application type for the interchange for both sender and receiver. This segment can be used to route EDI data to various systems or locations by trading partners (ex: different A/P systems, different physical locations). The GS segment is also the beginning of a functional group. This segment is also used to provide control information
· GS01 -Functional Group Header Code:min/max – 2/2
- AG = Application Advice
- IN = Invoice
- PO = Purchase Order
- PR = P.O. Acknowledgement
- RA = Payment
- RQ = Request For Quote
- RR = Response to RFQ
· GS02 -Application Sender's Code:min/max – 2/15
· GS03 -Application Receiver's Code:min/max – 2/15
· GS04 -Date- :min/max – 8/8 CCYYMMDD as of 4010.
· GS05 -Time- HHMM :min/max – 4/8
· GS06 -Group Control Number- :min/max – 1/9Like the ISA control number, is used for audit and to detect duplicates, missing, or out of sequence groups. Most importantly, the 997 Functional Acknowledgment, which acts as a return receipt for the group, references the group control number. May take any numeric value so long as there are no duplicates in the interchange, but is usually incremented by one for each group of this type sent to the same trading partner.
· GS07 -Responsible Agency Code- :min/max – 1/2X for X12 or T for TDCC
· GS08 -Version/Release/Industry Identifier Code- :min/max – 1/12.The first six characters specify the X12 version and release, while any of the last six may be used to indicate an Industry standard or Implementation Convention reference. “004010VICS"
Sample GS segment
GS*PO*9732397773T*999999999*20060607*1248*1*X*004010
EANCOM
EANCOM標準最初是由EAN大會1987年構想,並提出,是根據當時新興的 UN / EDIFACT 標準開發。相比 TRADACOM 訊息集,EANCOM更詳細。EANCOM由GS1維護。EANCOM最初為零售業開發,並隨後發展成為使用最廣泛的UN / EDIFACT的子集,已經推廣到一些其他行業,如醫療、建築和出版等。
UN / EDIFACT
聯合國/行政、商業和運輸電子數據交換是由聯合國制定的國際標準。本標準的維護和進一步發展的工作是通過聯合國中心根據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貿易便利化和電子商務(UN / CEFACT)。EDIFACT標準提供了一套語法規則的結構、互動交流協定,並提供了一套允許多國和多行業的電子商業檔案交換的標準訊息。在歐洲,很多企業很早就採納EDIFACT,所以套用很廣泛。EDIFACT中已經看到在通過的ASPAC地區的一些,亞太地區使用基於XML的標準較多,但是 EDIFACT 也有套用。
HIPAA
由美國國會於1996年頒布的健康保險可移植性和責任法案。HIPAA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是為電子醫療交易、國家認證供應商、健康保險計畫和僱主建立國家標準。建立該標準是為了通過鼓勵廣泛使用美國衛生保健系統的EDI標準,提高北美衛生保健系統的效率和效益。HIPAA EDI交易集基於 X12 建立的。
ODETTE
在歐洲,遠程傳輸的數據交換組織是代表在歐洲的汽車行業的利益。他們相當於美國汽車工業行動集團(AIAG)之於北美。該組織開發工具和建議,以改善整個汽車價值鏈的貨運、服務產品數據和商業信息。ODETTE一直致力於開發通訊標準,例如 OFTP 與 OFTP2.0,不斷改善流程,如物料管理原則/物流評估(MMOG / LE的)和汽車業的具體檔案標準等。
RosettaNet
RosettaNet是一個包含主要的計算機、消費類電子產品、半導體製造商、電信和物流公司,共同創造和實現全行業的開放的電子商務流程標準的組織。這些標準形成了一個共同的電子商務語言,在全球基礎上保持供應鏈合作夥伴之間一致的進程。RosettaNet的文檔標準基於XML定義訊息指引、業務流程接口和公司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實施框架。使用RosettaNet合作夥伴接口流程(PIPs),可以連線各種規模的貿易夥伴,以電子方式處理交易和移動信息到擴展的供應鏈。關於RosettaNet的PIP檔案的進一步信息可以從下面的連結獲得。
SWIFT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成立於1973年,總部設在布魯塞爾。SWIFT經營一個世界性的金融通訊網路,銀行和金融機構之間的訊息交換。SWIFT還向金融機構銷售軟體和服務,在SWIFTNet的網路上使用它。 SWIFTNet是交換SWIFT檔案、FIN、InterAct和FileAct的基礎設施,用於編碼這些檔案以便傳輸。大部分銀行同業拆息的訊息使用SWIFT網路。截至2008年11月,SWIFT聯接了209個國家8740個金融機構。SWIFT文檔標準分為四個方面:付款、服務貿易、證券和交易。
Tradacoms
這是一個早期的EDI標準,主要是在英國零售業。它最初在1982年推出,作為UN/GTDI的執行,EDIFACT的前身之一。因為它的開發在1995年停止了,並支持EDIFACT EANCOM的子集,儘管在英國的零售業EDI領域仍然廣泛使用。
VDA
該組織為德國汽車行業內企業的需求開發標準和最佳實踐,VDA已開發超過三十種報文,以滿足如大眾、奧迪、博世、大陸和戴姆勒公司的需要。通過下面的連結可以找到有關VDA報文的進一步信息。
VICS
自發跨產業商務標準用於在北美的一般商品零售行業。這是一個ANSI ASC X12國家標準的子集。VICS的EDI正在被數以千計的公司、部門和專業的零售商店、量販店和各自的供應商採用。GS1美國在1988年成為VICS的電子數據交換的管理和行政機構。GS1美國還管理著ASC X12衍生的統一通信標準(UCS),用於食品行業、工業/商業(I/C)的管理。

發展簡史

1968年,美國運輸數據協調委會(TDCC)首先在鐵路系統使用EDI,並提出用於運輸業的報文和通信結構方面的標準。
1970年,英國貿易工業部(DTI)成了簡化國際貿易程式組織(XITPRO),負責簡化進/出口程式並著手起草檔案。
1978年,美國會計研究基金會(ACRF)和TDCC聯合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負責開發事務處理和信息的數據互換。
1980年,美國國家標準化協會成立了X.12鑑定標準委員會(ASCX.12),下設10個分委員會,負責開發和制訂美國EDI通用標準。
1981年,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第四工作組推出了貿易數據元目錄TDED和貿易數據交換指南GTDI。
1985年,ANSI提出X.12系列標準,推廣套用於北美地區。
1986年,ANSI與歐洲標準協會、英國EDI標準組織等單位共同協調全球EDI標準。
1986年,WP4正式提出《用於行政管理、商業和運輸的電子數據互換》檔案,即EDIFACT標準。
1986年,EXO/TCI54分別通過UN/TDED以及UN/EDIFACT為7372-86《貿易數據元目錄》。
1987年,ISO正式通過《用於行政管理、商業和運輸的EDI套用語法規則》,即ISO9735-87。
歐洲使用EDIFACT標準。1991年,歐洲汽車業、化工業、電子業和石油天然氣業已全部採用EDIFACT。此外建築、保險等行業也宣布將放棄其行業標準,轉而採用EDIFACT。北美則使用ANSI X.12,X.12已遍及北美各行業,已有100多個數據交易集。亞太地區使用EDI標準的情況見表1.1,主要是EDIFACT。
表1.1 亞太地區EDI標準使用情況
國家或地區 使用標準 運營公司
澳大利亞EDIFACT* Paxus
紐西蘭EDIFACT GEIS, Netway
新加坡EDIFACT SNS
香港EDIFACT HKT-CSL,INET,Gazatlenet
日本N/A NTT Data,NEC,IBM,AT&T等
韓國ANSI X.12 Dacom,KT-Net
台灣N/A DGT,TTN
EDIFACT和ANSI X.12標準的比較
EDIFACT和ANSI X.12標準在語義、語法等許多方面都有很大區別。圖1.5比較了EDIFACT標準的控制欄位和ANSI X.12標準的控制欄位。
另外,ANSI X.12標準只可用英語。而EDIFACT標準則可用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即日耳曼語系或拉丁語系均可使用該標準的語義、數據字典等。所謂拉丁語系,是指可用26個字母和10個數字表示的語言系統。日耳曼語系可以認為是拉丁語系的一個派系。
當然,世界上大部分人不用拉丁語作為母語,如漢語、日語等,他們使用象形文字。如何對這些文字進行翻譯處理,從全球性的貿易和貿易檔案的交流來看,這是一個十分困難而又必須解決的問題。

未來發展

EDI 的迅猛發展,其影響已波及全球。但 EDIFACT和 ANSI X.12 兩大標準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 EDI 全球互通的發展。例如當一個美國的公司要與它在歐洲或亞洲的子公司或貿易夥伴聯繫時,因雙方所採用的 EDI 標準不同,就要進行複雜的技術轉換才能達到目的。雖然絕大多數翻譯軟體的製造廠商都支持這兩個標準,但仍會給用戶或廠商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為了在國際貿易中更快、更省、更好地使用 EDI,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等工業已開發國家,都在強烈要求統一 EDI 國際標準。即“講一種語言,用一種標準 (In speak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EDI, we must speak one language and use one standard)。”
在 EDIFACT 被 ISO 接受為國際標準之後,國際 EDI 標準就逐漸向EDIFACT靠攏。ANSI X.12 和 EDIFACT 兩家已一致同意全力發展EDIFACT,使之成為全世界範圍內能接受的EDI標準。1992 年 11 月美國ANSI X.12 鑑定委員會又投票決定,1997 年美國將全部採用 EDIFACT 來代替現有的 X.12 標準。ANSI 官員說:“1997 年之後,現在所有的 X.12 標準仍將保留,但新上項目將全部採用 EDIFACT 標準”。美國國家標準化協會歐共體事務主席 John Rusell 先生指出:“X.12 向 EDIFACT 轉變意味著美國的公司今後可在歐洲的市場上加快資金流動、改善用戶服務。同時,從用戶的角度來看,今後面對的將是唯一的國際標準”。
總之。EDIFACT成為統一的 EDI 國際標準已是大勢所趨。ISO 預計,到 90 年代中期,EDIFACT 將有 1000 多種信息類別,並覆蓋國際貿易的 80%。我國有關部門和專家也一致認為,我國EDI標準應積極向國際標準靠攏,採用 EDIFACT 標準。

法律安全

一種新的通信工具往往不能與舊的法律系統完全相容。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EDI這種新的傳送方式將會受到利用計算機進行詐欺和其它犯罪行為的破壞。
在EDI出現之前的法律,其重點是減少雙方在協定上因文字而發生的糾紛。但是,對於一個完全以電子通信為主的世界來說,這類法律已經不能完全適用了。因為EDI的目標是消除文書工作,這就意味著要消除各種書面檔案。因此,用EDI來傳送檔案,當事人將無法進行書面的簽字認可,這一點從舊的法律的角度來看,是無法解釋的。更不用說與貿易夥伴間建立長期的EDI通信業務關係了。
另外,凡是採用EDI的經營者們還必須面對下列問題:
誰對有錯誤的EDI信息負責;
如何留下電子紙痕,以便審計和控制;
如何保證通過EDI傳遞和存儲的數據不受一些非法競爭者剽竊與破壞。
同時,EDI業務不僅是兩個貿易夥伴間的直接關係,大多數情況下還會涉及到第三方服務和廣域網。因此,對EDI法律保護方面問題的解決,將有助於未來的用戶接受和採納這種新技術,並且進而取得對它的信任。世界各國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國際商會總會已在1990年版國際貿易條規中,特別將EDI納入許可的貿易程式中,即“遠距離數據交換統一規則”(Uniform Rules of Conduct for the Interchange of Data by Teletransmission)。未來從事國際貿易往來中,凡通過EDI的各種商務檔案均獲得國際商會國際仲裁院認可,並具有法律效力。
美國律師協會(ABA)電子通訊服務工作組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EDI合作協定樣本。該協定包括22條規則,詳細規定了在貿易過程中使用EDI時的責任劃分問題及法律認證問題。同時,協定中的每條規則都附有對其被列入的原因的解釋。這個樣本提供了一份內容豐富的清單,涉及的問題都是律師和顧問們在擬定協定時所應聲明澄清的。例如:該協定中規定,如果一項電匯被核實且經授權,那么接受方承擔可能發生的損失。而如果記錄表明只有契約的核實而未經授權,傳送者則承擔可能的損失。還有一條規定,是當契約受到未經授權的第三方干擾時雙方的責任,即如果傳送者能證明在他控制範圍內沒有人進行干擾,接受方必須承擔責任。另外,這個協定也為銀行之間訂立契約劃分責任提供了一些參考依據。
1991年12月,韓國就由總統頒布了“促進貿易自動化”法令,從法律上為採用國際標準、管理EDI服務機構、確認EDI的法律效力鋪平了道路,這在各國和地區還屬首次。新加坡也已通過了有關EDI的相關法律,使電子數據能夠具有法律效力並可作為法律訴訟的依據。該法律還規定任何貿易數據都要保存11年(由SNS公司存儲在磁帶中)備查。
數據的加密和解密
有許多種專門的數據加密的方法,它們在EDI系統中起了不小的作用。數據加密是指將通常使用的信息整理為某種只有靠解碼還原才可辨認的特殊信息的處理過程。
數據加密標準》(DES)就是由ANSI支持發展出的加密碼算法標準,它已廣泛套用於EDI領域中。DES提出了10種可以使普通信息變為密碼信息的密鑰。只有使用相同的密鑰的人,才可能將已加密數據破譯。在系統中,關鍵是保持好對密鑰的控制。它的保密強度也十分可靠。如果破譯者採用密鑰窮舉的辦法來求出密鑰,那么長為100比特的密鑰空間共有2^100個密鑰,即使用大型計算機,也要上千年才能完成。
同時,這些安全服務還要與數字簽名訪問控制、鑑別交換、流量填充、路由控制、回執、安全恢復等基本安全功能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解決EDI在開放式網路中通信的保密問題。
編碼的功能是建立在加密方法基礎上的。編碼的目的不在保密,而在於保證數據的可靠傳輸,如銀行帳戶餘額、訂單數量等在傳送存儲過程中不發生變化。
工作過程
(1)普通信息被編成密碼信息;
(2)從該密碼中除去電子鑰匙製成叫做MAC-1的文電鑑定碼;
(3)密碼信息和MAC-1一同被傳送到接受方;
(4)接受方使用電子鑰匙將密碼信息轉譯為普通信息;
(5)接受方使用同一電子鑰匙將已譯好的普通信息再次編譯為密碼信息,依照前述製作MAC-1的方法編制MAC-2;
(6)如果MAC-1和MAC-2相同,那么接受方所得到的普通信息必然與傳送前的普通信息相同。
保護及安全性
在貿易夥伴建立EDI,就相當於他們將十分重要並且機密的數據委託給了這個系統。因此,必須防止這些數據未經授權而被使用並泄露出去,以保證數據準確而未加任何改動。
(1)存儲控制
在一個計算機化的系統中,口令代替了簽名。因為在任何給定系統中,總有一些不許你看或者你可以看但不能改變的數據。有些是允許你增加或者可以修改的數據。這是任何計算機都具有的一種基礎安全措施,在EDI或其它需簽名的實用領域你可以使用辨別碼,就像發出口令一樣,它能提供多個要求的授權。如果一個授權的執行者在電子傳送中加入適當的密碼,那樣,就與執行者在紙張檔案上的簽名一樣完好。
(2)保持信息追蹤
保障EDI安全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一旦發出系統就跟蹤數據以確保被收到。實際上,EDI幾乎比任何其它通信方式都能提供更多種傳遞數據,這個系統不僅能查證信息是否收到,而且也能與發出的信息進行比較。
幾乎每一種形式的數據通信都包括一些錯誤檢查協定,其典型的方式是:
1.傳送者通信軟體集合一堆數據並通過電話線將其傳輸過去;
2.接受者的軟體確認收到,並與原始數據對比;
3.接受者的系統發出收到確認(ACK)或未收到信號(NAK);
4.如果傳送者系統不能檢測到ACK,它將再次發出數據;
5.如果系統檢測了太多的NAK,它將結束傳遞;
6.如果接收系統不能發回接收確認,它應送回一個報警號給傳送者。而接受方應該將錯誤信號從系統中刪除,並等待重新傳送;
一旦系統接收了全部的沒有錯誤的傳輸信息,接收方應檢查內容的完整性、精確性和正確性。
(3)密封信封
那些能發ACKs、NAKs和類似信息的密碼是建立在基本通訊協定中的,電子信封還有另外的保護措施。接收者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法檢查。
相同的口令應該出現在頭部和尾部之間,接收者的軟體應當檢查這些口令,應檢查尾部的項目數同群組內的實際項目是否一致。
任何任何一方不符都表明沒有接受到完整的傳輸檔案,則應當重複進行這一過程包括每一個內部交換單元、功能組和處理部分。
完善的EDI系統包括:
一個確信使用方便的系統,使網路中的數據可以較容易地為經過授權的使用人所調用。
一個控制使用的系統,使網路內一些受限制的數據只能為特殊的經過授權的個人使用。
一個確保數據完整的系統,使數據免於因意外或人為的修改而破壞。
通信網路的三種類型
1.傳統的中央處理器與終端的聯接方式,包括微機間的聯接方式。
2.區域網路可以使PC機通過通信線路分享信息源的方式。大多數區域網路間以及更大的系統之間均可以相通。
3.外部電話網方式,它包括通常使用的電話網、增值網(VAN),以及其它公用通信服務。
上述三種類型都容易受到侵害,因為一般情況下進入系統很容易,而系統卻不易發現這種侵入。
因此,EDI的安全系統中的保護,就是要像關上一扇門,而又不鎖死,這樣就使那些經過授權使用數據,並且實際工作中也需要使用的工作人員不必受阻礙。
環境
要實現EDI的全部功能,需要具備以下4個方面的條件,其中包括EDI通信標準和EDI語義語法標準。
數據通信網
數據通信網是實現EDI的技術基礎。為了傳遞檔案,必須有一個覆蓋面廣、高效安全的數據通信網作為其技術支撐環境。由於EDI傳輸的是具有標準格式的商業或行政有價檔案,因此除了要求通信網具有一般的數據傳輸和交換功能之外,還必須具有格式效驗、確認、跟蹤防纂改、防盜竊、電子簽名、檔案歸檔等一系列安全保密功能,並且在用戶間出現法律糾紛時。能夠提供法律證據。
計算機套用是實現EDI的內部條件
EDI不是簡單地通過計算機網路傳送標準數據檔案,它還要求對接受和傳送的檔案進行自動識別和處理。因此,EDI的用戶必須具有完善的計算機處理系統。
從EDI的角度看,一個用戶的計算機系統可以劃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與EDI密切相關的EDI自系統,包括報文處理、通信接口等功能;另一部分則是企業內部的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一般稱之為EDP(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一、構成EDI系統的三個要素是:EDI軟體和硬體、通信網路、數據標準化。
EDI
一個部門或企業要實現EDI,首先必須有一套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其次,為使本企業內部數據比較容易地轉換為EDI標準格式,須採用EDI標準;另外,通信環境的優劣也是關係到EDI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EDI標準是整個EDI最關鍵的部分,由於EDI是以實現商定的報文格式形式進行數據傳輸和信息交換,一次制定統一的EDI標準至關重要。EDI標準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基礎標準、代碼標準、報文標準、但正標準、管理標準、套用標準、通信標準、安全保密標準等。
二、EDI系統功能模型和工作原理
在EDI中,EDI參與者所交換的信息客體稱為郵包。在交換過程中,如果接收者從傳送者所得到的全部信息包括在所交換的郵包中,則認為語義完整,並稱該郵包為完整語義單元(CSU)。CSU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統稱為EDI的終端用戶。
在EDI工作過程中,所交換的報文都是結構化的數據,整個過程都是由EDI系統完成的。
1、用戶接口模組
業務管理人員可用此模組進行輸入、查詢、統計、中斷、列印等,及時地了解市場變化,調整策略。
2、內部接口模組
這是EDI系統和本單位內部其它信息系統及資料庫的接口,一份來自外部的EDI報文,經過EDI系統處理之後,大部分相關內容都需要經內部接口模組送往其它信息系統,或查詢其它信息系統才能給對方EDI報文以確認的答覆。
3、報文生成及處理模組
該模組有兩個功能:
a.接受來自用戶接口模組和內部接口模組的命令和信息,按照EDI標準生成訂單、發票等各種EDI報文和單證,經格式轉換模組處理之後,由通信模組經EDI網路發給其它EDI用戶。
b.自動處理由其它EDI系統發來的報文。在處理過程中要與本單位信息系統相聯,獲取必要信息並給其它EDI系統答覆,同時將有關信息送給本單位其它信息系統。
如因特殊情況不能滿足對方的要求,經雙方EDI系統多次交涉後不能妥善解決的,則把這一類事件提交用戶接口模組,由人工干預決策。
4、格式轉換模組
所有的EDI單證都必須轉換成標準的交換格式,轉換過程包括語法上的壓縮、嵌套、代碼的替換以及必要的EDI語法控制字元。在格式轉換過程中要進行語法檢查,對於語法出錯的EDI報文應拒收並通知對方重發。
5、通信模組
該模組是EDI系統與EDI通信網路的接口。包括執行呼叫、自動重發、合法性和完整性檢查、出錯報警、自動應答、通信記錄、報文拼裝和拆卸等功能。
除以上這些基本模組外,EDI系統還必須具備一些基本功能。
a.命名和定址功能
EDI的終端用戶在共享的名字當中必須是唯一可標識的。命名和定址功能包括通信和鑑別兩個方面。
在通信方面,EDI是利用地址而不是名字進行通信的。因而要提供按名字定址的方法,這種方法應建立在開放系統目錄服務ISO9594(對應ITU-T X.500)基礎上。在鑑別方面,有若干級必要的鑑別,即通信實體鑑別,傳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相互鑑別等。
b.安全功能
EDI的安全功能應包含在上述所有模組中。它包括以下一些內容:
. 終端用戶以及所有EDI參與方之間的相互驗證;
. EDI參與方之間的電子(數字)簽名;
. 否定EDI操作活動的可能性;
c.語義數據管理功能
完整語義單元(CSU)是由多個信息單元(IU)組成的。其CSU和IU的管理服務功能包括:
. IU應該是可標識和可區分的;
. IU必須支持可靠的全局參考;
. 應能夠存取指明IU屬性的內容,如語法、結構語義、字元集和編碼等;
. 應能夠跟蹤和對IU定位;
. 對終端用戶提供方便和始終如一的訪問方式。

通信服務

EDI的通信服務
EDI的通信環境(EDIME)由一個EDI通信系統(EDIMS)和多個EDI用戶(EDIMG)組成,見圖2.6。EDI的開發、套用就是通過計算機通信網路實現的,它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一、點對點(PTP)方式
點對點方式即EDI按照約定的格式,通過通信網路進行信息的傳遞和終端處理,完成相互的業務交往。早期的EDI通信一般都採用此方式,但它有許多缺點,如當EDI用戶的貿易夥伴不再是幾個而是幾十個甚至幾百個時,這種方式很費時間,需要許多重複傳送。同時這種通信方式是同步的,不適於跨國家、跨行業之間的套用。
隨著技術進步,這種點對點的方式在某些領域中仍舊有用,但會有所改進。新方法採用的是遠程非集中化控制的對等結構,利用基於終端開放型網路系統的遠程信息業務終端,用特定的應用程式將數據轉換成EDI報文,實現國際間的EDI報文互通。
二、增值網(VAN)方式
它是那些增值數據業務(VADS)公司,利用已有的計算機與通信網路設備,除完成一般的通信任務外,增加EDI的服務功能。VADS公司提供給EDI用戶的服務主要是租用信箱及協定轉換,後者對用戶是透明的。信箱的引入,實現了EDI通信的異步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通信費用。另外,EDI報文在VADS公司自己的系統(即VAN中)中傳遞也是異步的,即存儲轉發的。
VAN方式儘管有許多優點,但因為各增值網的EDI服務功能不盡相同,VAN系統並不能互通,從而限制了跨地區、跨行業的全球性套用。同時,此方法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即VAN只實現了計算機網路的下層,相當於OSI參考模型的下三層。而EDI通信往往發生在各種計算機的套用進程之間,這就決定了EDI套用進程與VAN的聯繫相當鬆散,效率很低。
三、MHS方式
信息處理系統MHS是ISO和ITU-T聯合提出的有關國際間電子郵件服務系統的功能模型。它是建立OSI開放系統的網路平台上,適應多樣化的信息類型,並通過網路連線,具有快速、準確、安全、可靠等特點。它是以存儲轉發為基礎的、非實時的電子通信系統,非常適合作為EDI的傳輸系統。MHS為EDI創造一個完善的套用軟體平台,減少了EDI設計開發上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ITU-T X.435/F.435規定了EDI信息處理系統和通信服務,把EDI和MHS作為OSI套用層的正式業務。EDI與MHS互連,可將EDI報文直接放入MHS的電子信箱中,利用MHS的地址功能和文電傳輸服務功能,實現EDI報文的完善傳送。
EDI信息處理系統由信息傳送代理(MTA)、EDI用戶代理(EDI-UA)、EDI信息存儲(EDI-MS)和訪問單元(AU)組成,見圖2.7。MTA完成建立接續、存儲/轉發,由多個MTA組成MTS系統。EDI在MHS中的傳遞過程見圖2.8。
EDI-MS存儲器位於EDI-UA和MTA之間,它如同一個資源共享器或信箱,幫助EDI-UA傳送、投遞、存儲和取出EDI信息。同時EDI-MS把EDI UA接收到的報文變成EDI報文資料庫,並提供對該資料庫的查詢、檢索等功能。為有利於檢索,EDI-MS將報文的信封、信首、信體映射到MS信息實體的不同特徵域,並提供自動轉發及自動回送等服務。
EDI-UA是電子單證系統與傳輸系統之間的接口。它的任務是利用MTS的功能來傳輸電子單證。EDI-UA將它處理的信息對象分作兩種:一種稱為EDI報文(EDIM),另一種稱為EDI回執(EDIN)。前者是傳輸電子單證的,後一種是報告接收結果的。EDI-UA和MTS共同構成了EDI信息系統(EDI-MS),EDI-MS和EDI用戶又一起構成了EDI通信環境(EDIME)。
EDI與MHS結合,大大促進了國際EDI業務的發展。為實現EDI的全球通信,EDI通信系統還使用了X.500系列的目錄系統(DS)。
DS可為全球EDI通信網的補充、用戶的增長等目錄提供增、刪、改功能,以獲得名址網路服務、通信能力列表、號碼查詢等一系列屬性的綜合信息。EDI、MHS和DS的結合,使信息通信有一了個新飛躍,為EDI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工作過程

  1. 傳送方將要傳送的數據從信息系統資料庫中取出,轉換成平面檔案;
  2. 將平面檔案翻譯為標準 EDI 報文,並組成 EDI 信件;
  3. 傳送方將 EDI 信件傳送到接收方的 EDI 信箱;
  4. 接收方從 EDI 信箱收取信件;
  5. 接收方將 EDI 信件拆開並翻譯成為平面檔案;
  6. 接收方將平面檔案轉換並送到信息系統中進行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