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amo(是亞馬遜key-value模式的存儲平台)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Dynamo是亞馬遜的key-value模式的存儲平台,可用性和擴展性都很好,性能也不錯:讀寫訪問中99.9%的回響時間都在300ms內。

基本介紹

  • 外文名:Dynamo
  • 隸屬企業:亞馬遜
  • 性質:存儲平台
  • 特點:可用性和擴展性都很好
簡介,數據劃分,數據同步,數據恢復,入門基礎,高級分析,

簡介

數據劃分

分散式系統常用的哈希算法切分數據,分放在不同的node上。Read操作時,也是根據key的哈希值尋找對應的node。Dynamo使用了Consistent Hashing算法,node對應的不再是一個確定的hash值,而是一個hash值範圍,key的hash值落在這個範圍內,則順時針沿ring找,碰到的第一個node即為所需。
Dynamo對Consistent Hashing算法的改進在於:它放在環上作為一個node的是一組機器(而不是memcached把一台機器作為node),這一組機器是通過同步機制保證數據一致的。
以上圖為例,node1其實包含了多台機器,在一個node里宕了一台機或增加一台機,並不影響整個Dynamo對key的尋找。
如果一個ring內的訪問量大了,則可以在兩個node間加入一個新node以緩解壓力,這時會影響到其後繼node的hash範圍,需要調整數據。假設一個ring中原本只有node2、node3、node4,在加入新的node1之後,原先從node2查詢的部分key將改為從node1查詢,node1和node2中的數據就需要調整,主要是node1從node2中提取出屬於它的數據,這樣做需要選取性能壓力不高的時候。

數據同步

Dynamo的一個node中的同步是由client端來“解決”的,使用所謂的(N, R, W)模型,其中,N表示node中機器的總數,R表示一個讀請求需要的機器參與總數,W代表一個寫請求需要的機器參與總數,這些值由client端配置。
例如,一個node有5台機器(N=5),client發出寫請求——廣播到5台機,如果收到3個“寫完成”的返回訊息,即認為寫成功(W=3);client發出讀請求——還是廣播到5台機,如果收到2個“讀完成”的返回訊息,即認為讀成功(R=2)。對於數據十分重要的套用(如金融),配置可以為(5, 5, 5),即要求node中所有機器的寫都成功;而對於數據讀寫訪問量極高的套用,配置可以為(5, 1, 1)。
通常W不等於N,於是,在某些情況下一個node內的機器上的數據可能會有不一致,這時Dynamo是通過將多個Read的返回結果“合併”來得出最終結果的,使用了所謂Object Version和Vector clock的技術,即跟蹤一個Object在不同機器上的版本變化,以確保當多個Read請求結果返回不一致時,能夠根據其版本信息得出正確的結果。 Dynamo的這種做法是一種折衷,即為了同時保證讀和寫的效率,寫操作不要求絕對同步,而把不同步可能產生的後果推給了讀操作。

數據恢復

Dynamo的一個node中一台機器建有一個Merkle Tree,當兩台機器不一致時(如一台機器宕機一段時間),通過這個tree結構,可以快速定位不一致的Object來恢複數據。Merkle Tree又叫Hash Tree,它把key分成幾個range,每個range算出一個hash值,作為葉子,再一層層合併計算上去,這樣,從root開始比較hash值,就可以快速找到哪幾段range中的hash值變化了。

入門基礎

Dynamo的意思是發電機,顧名思義,這一整套的方案都像發電機一樣,源源不斷地提供服務,永不間斷。以下內容看上去有點教條,但基本上如果你要理解原理,這每一項都是必須知道的。
CAP原則
先來看歷史,Eric A. Brewer教授,Inktomi公司的創始人,也是berkeley大學的計算機教授,Inktomi是雅虎搜尋2013年的台端技術核心支持。最主要的是,他們 (Inktomi公司)在最早的時間裡,開始研究分布計算。CAP原則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00年的時候(可以想像有多么早!),Brewer教授在一次談話中,基於他運作Inktomi以及在伯克利大學里的經驗,總結出了CAP原則(文末參考資料中有其演講資料連結)。圖一是來自Brewer教授當年所畫的圖:
圖一:CAP原則當年的PPT
Dynamo(是亞馬遜key-value模式的存儲平台)
Consistency(一致性):即數據一致性,簡單的說,就是數據複製到了N台機器,如果有更新,要N機器的數據是一起更新的。
Availability(可用性):好的回響性能,此項意思主要就是速度。
Partition tolerance(分區容錯性):這裡是說好的分區方法,體現具體一點,簡單地可理解為是節點的可擴展性。
定理:任何分散式系統只可同時滿足二點,沒法三者兼顧。
忠告:架構師不要將精力浪費在如何設計能滿足三者的完美分散式系統,而是應該進行取捨。
DHT——分散式哈希表
DHT(Distributed Hash Table,分散式哈希表),它是一種分散式存儲定址方法的統稱。就像普通的哈希表,裡面保存了key與value的對應關係,一般都能根據一個key去對應到相應的節點,從而得到相對應的value。
這裡隨帶一提,在DHT算法中,一致性哈希作為第一個實用的算法,在大多數系統中都使用了它。一致性哈希基本解決了在P2P環境中最為關鍵的問題 ——如何在動態的網路拓撲中分布存儲和路由。每個節點僅需維護少量相鄰節點的信息,並且在節點加入/退出系統時,僅有相關的少量節點參與到拓撲的維護中。至於一致性哈希的細節就不在這裡詳細說了,要指明的一點是,在Dynamo的數據分區方式之後,其實內部已然是一個對一致性哈希的改造了。

高級分析

有了上面一章里的兩個基礎介紹之後,我們開始進入Dynamo的世界。
Dynamo的數據分區與作用
在Dynamo的實現中提到一個關鍵的東西,就是數據分區。 假設我們的數據的key的範圍是0到2的64次方(不用懷疑你的數據量會超過它,正常甚至變態情況下你都是超不過的,甚至像伏地魔等其他類Dynamo系統是使用的 2的32次方),然後設定一個常數,比如說1000,將我們的key的範圍分成1000份。然後再將這1000份key的範圍均勻分配到所有的節點(s個節點),這樣每個節點負責的分區數就是1000/s份分區。
如圖二,假設我們有A、B、C三台機器,然後將我們的分區定義了12個。
圖二:三個節點分12個區的數據的情況
Dynamo(是亞馬遜key-value模式的存儲平台)
因為數據是均勻離散到這個環上的(有人開始會認為數據的key是從1、2、3、4……這樣子一直下去的,其實不是的,哈希計算出來的值,都是一個離散的結果),所以我們每個分區的數據量是大致相等的。從圖上我們可以得出,每台機器都分到了三個分區裡的數據,並且因為分區是均勻的,在分區數量是相當大的時候,數據的分布會更加的均勻,與此同時,負載也被均勻地分開了(當然了,如果硬要說你的負載還是只集中在一個分區里,那就不是在這裡要討論的問題了,有可能是你的哈希函式是不是有什麼樣的問題了)。
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分布呢,分布的好處在於,在有新機器加入的時候,只需要替換原有分區即可,如圖三所示:
圖三:加入一個新的節點D的情況
Dynamo(是亞馬遜key-value模式的存儲平台)
同樣是圖二里的情況,12個分區分到ABC三個節點,圖三中就是再進入了一個新的節點D,從圖上的重新分布情況可以得出,所有節點裡只需要轉移四分之一的數據到新來的節點即可,同時,新節點的負載也伴隨分區的轉移而轉移了(這裡的12個分區太少了,如果是1200個分區甚至是12000個分區的話,這個結論就是正確的了,12個分區只為演示用)。
從Dynamo的NRW看CAP法則
在Dynamo系統中,第一次提出來了NRW的方法。
N:複製的次數;
R:讀數據的最小節點數;
W:寫成功的最小分區數。
這三個數的具體作用是用來靈活地調整Dynamo系統的可用性與一致性。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R=1的話,表示最少只需要去一個節點讀數據即可,讀到即返回,這時是可用性是很高的,但並不能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如果說W同時為1的 話,那可用性更新是最高的一種情況,但這時完全不能保障數據的一致性,因為在可供複製的N個節點裡,只需要寫成功一次就返回了,也就意味著,有可能在讀的這一次並沒有真正讀到需要的數據(一致性相當的不好)。如果W=R=N=3的話,也就是說,每次寫的時候,都保證所有要複製的點都寫成功,讀的時候也是都讀到,這樣子讀出來的數據一定是正確的,但是其性能大打折扣,也就是說,數據的一致性非常的高,但系統的可用性卻非常低了。如果R + W > N能夠保證我們“讀我們所寫”,Dynamo推薦使用322的組合。
Dynamo系統的數據分區讓整個網路的可擴展性其實是一個固定值(你分了多少區,實際上網路里擴展節點的上限就是這個數),通過NRW來達到另外兩個方 向上的調整。
Dynamo的一些增加可用性的補救
針對一些經常可能出現的問題,Dynamo還提供了一些解決的方法。
第一個是hinted handoff數據的加入:在一個節點出現臨時性故障時,數據會自動進入列表中的下一個節點進行寫操作,並標記為handoff數據,在收到通知需要原節點恢復時重新把數據推回去。這能使系統的寫入成功大大提升。
第二個是向量時鐘來做版本控制:用一個向量(比如說[a,1]表示這個數據在a節點第一次寫入)來標記數據的版本,這樣在有版本衝突的時候,可以追溯到出現問題的地方。這可以使數據的最終一致成為可能。(Cassandra未用vector clock,而只用client timestamps也達到了同樣效果。)
第三個是Merkle tree來提速數據變動時的查找:使用Merkle tree為數據建立索引,只要任意數據有變動,都將快速反饋出來。
第四個是Gossip協定:一種通訊協定,目標是讓節點與節點之間通信,省略中心節點的存在,使網路達到去中心化。提高系統的可用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