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刻錄機

DVD刻錄機

DVD的英文全稱為“Digital Versatile Disc”,即“數字通用光碟”,是CD/LD/VCD的後繼產品。從提出初步規格到1996年初推出第一款DVD樣機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是公認的新一代標準的存儲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DVD刻錄機
  • 外文名:Digital Versatile Dis
  • 別名:“數字通用光碟
  • 屬性存儲技術
  • 推出時間:1996年
發展過程,主流規格,技術一覽,相關技術,接口類型,安裝方式,刻錄軟體,刻錄速度,讀取速度,複寫速度,尋道時間,快取容量,寫入方式,一次寫盤,軌道寫入,區段寫入,飛速寫入,多區段寫入,數據包寫入,雙層刻錄,操作面板,使用技巧,常見問題,散熱問題,清潔問題,其他問題,

發展過程

說起DVD刻錄機的發展過程,就不能不提到DVD的誕生和標準確立。 DVD的誕生和標準的確立,和娛樂業的迅猛發展有直接的關係,其前輩CD光碟和VCD光碟都是因此孕育而生。媒體巨頭們的越來越高的要求刺激了硬體廠商研製出全新的DVD光碟。
註:九十年代初,美國電影製片業顧問委員會起草了一份代表好萊塢七大電影製片公司的願望書,其中一項就是要求能在一張CD中記錄一部標準長度(135 分鐘)的視頻節目,並要求高於LD的圖像和聲音質量(1990年中旬提出此要求,1994年正式得到確定)。而當時VCD的圖像解析度只有352×240(NTSC制式)或352×288(PAL制式),視頻性能遠遠不足以滿足上述要求。
1994年12月16日,索尼公司率先發表了“單面雙層12CM(5.25英寸)高密度多媒體CD的格式與技術指標”,簡稱多媒體光碟系統(MMCD,Multi Media Compact Disc),這也就是第一個DVD技術規格。在DVD誕生伊始,就充滿了競爭,索尼—飛利浦集團的MMCD(單面雙層結構)和東芝公司的SD(雙層雙面結構)展開了激烈的拼殺,雖然最後雙方和解,但這場爭鬥並沒有徹底結束,而是一直延續到DVD刻錄機的規格之爭!
由於CD刻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因此實現DVD刻錄非常現實。在第一台DVD刻錄機誕生之前,一場轟轟烈烈的DVD刻錄標準之爭又開始了!
要想搞清楚這場複雜的DVD刻錄標準之爭,我們首先不能不提到一個在DVD誕生後不久即成立,對DVD的發展是有著重大影響的DVD唯一官方組織組織:DVD Forum。這個建立於1997年四月的DVD社團(DVD Consortium)由十家DVD主力廠商組成,又稱10C,向中國DVD廠商收取專利的就是它們——日立松下三菱飛利浦、先鋒、索尼、湯姆遜、時代-華納、東芝JVC。三個主要的DVD刻錄研發/推廣組織——RWPPI、RDVDC、DVD+RWAlliance的所有會員也基本都是DVD論壇中的成員。
理論上,任何與DVD相關的標準都要經過它的審批。但在DVD規格得到統一之後,DVD論壇並沒有統一DVD刻錄的標準,而且其畢竟不是一個強制性組織
在DVD標準爭奪戰中失敗的飛利浦與索尼公司在1996年DVD剛一正式推出時,就迫不及待的研製可錄式DVD,並且與惠普共同創建了DVD+RW Alliance,它就是DVD+RW與DVD+R的規範制定者。與此同時,先鋒公司也在1997年拿出了它的可錄式DVD技術——DVD-R以及之後的DVD-RW,由於面向主流DVD視頻市場並且是對DVD-RAM弱點的重要補充,所以迅速通過了DVD論壇的認證,成為了DVD官方指定的非數據存儲套用的可錄式DVD標準(DVD-R與DVD-RAM同時獲得DVD論壇通過)。這樣,DVD刻錄技術就出現了三大類、五種規範(DVD-RAM、DVD-R/RWDVD+R/RW),以下是DVD刻錄標準的發展歷程簡表:
1996DVD-ROM、DVD-Video
1997 DVD-RAM(Ver1.0;2.6GB) DVD-R(Ver1.0;3.95GB)
1998 DVD-R(Ver1.9;4.7GB)
1999DVD-AudioDVD-RAM(Ver2.0;4.7GB) DVD-RW(Ver1.0;4.7GB) DVD+RW(3.0GB)
2000 DVD-RAM(Ver2.1;4.7GB) DVD-R(Ver2.0;4.7GB/作家型)
DVD-R(Ver2.0;4.7GB/通用型) DVD-RW(Ver1.1;4.7GB)
DVD+RW(Ver0.9;4.7GB)
2001 DVD+RW(Ver1.0;4.7GB)
DVDMulti(Ver0.9)
DVDMulti(Ver1.0)
DVD+RW(Ver1.1;4.7GB)
2002 DVD+R(Ver1.0;4.7GB)
相對來說,DVD+RW是三種標準中最具優勢的,它在刻錄動影像和音樂等媒體方面都比DVD-RW好,再加上微軟的介入,市場潛力十分巨大,很有可能成就統一的DVD刻錄標準。但在種種因素的制約下,三種不同的標準基本上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兩種相互競爭、互不兼容的格式,都在力爭成為業界的標準,兩種格式都能存儲視頻和數據,但是這種互不兼容給用戶帶來了買哪種產品而困惑,因此市場上就出現了同時支持兩種格式的DVD刻錄機。為了爭取更多用戶的支持,越來越多的DVD也能兼容其他規格。這其中以明基DW800A為代表。通過明基特有的碟片易容術——Book Type Management”,可以輕鬆的將刻錄出來的DVD+R/RW碟片之參數宣告更改為DVD-ROM格式,無論DVD光碟機還是家庭DVD影碟機都能輕鬆讀出,達到99%的兼容性。
關於DVD刻錄機規格的爭吵還在繼續,而自從2001年5月,荷蘭飛利浦公司向全球市場推出了第一台DVD刻錄機——DVDR1000後,越來越多的光存儲廠商迅速跟進,新產品開發的幅度加快,隨著產能的擴大,DVD刻錄機的價格不斷向理性邁進。在2003年的年末,明基DW400A跌破1000元大關,一場DVD刻錄機大規模普及的完美風暴拉開了序幕。這也印證了在2001年5月全球市場第一台DVD刻錄機正式誕生時的預言:不出兩年時間,DVD將完全統治我們的影音生活!
DVD刻錄機

主流規格

DVD-RAMDVD-RAM 採用 Phased-changed Dual和部分MO的技術而成,容量由最少的2.58GB, 至最多的4.7GB。早期的DVD-RAM 全被一個外殼保護著,用戶必須連外殼和 DVD-RAM 放入 DVD-RAM 讀寫器內進行寫入數據。後期已研發了另一種可除下外殼的 DVD-RAM,不過仍需要其外殼才可寫入數據。現時的雙面 DVD-RAM 也有除下外殼的選擇。第一代 DVD-RAM 於1998年6月面世,一年後推出 2.0 版本,容量已升級至 4.7GB,Panasonic 和 Hitachi 在1999年分別推出支持 DVD-RAM 的 DVD-ROM。
DVd刻錄機某個型號版本DVd刻錄機某個型號版本
DVD-R
DVD-R就好像CD-R一樣,都是採用有機染料的方法製成,大部分DVD閱讀
器和播放器都支持DVD-R,初出的 DVD-R容量只有3.95GB ,後期才擴充至4.7GB,早期 DVD-R是分為兩類:DVD-R(G)和DVE-R(A),DVD-R(A)
中間的是DVD刻錄機雷射頭中間的是DVD刻錄機雷射頭
是針對專業市場,利用635-nm雷射寫入數據,早於1997年10月由PIONEER
推出1.0版本,直至1999年5月推出4.7G DVD-R(A) 1.9版本
特點:DVD-R(A)刻錄機不能寫入DVD-R(G),相反 DVD-R(G)刻錄機也不能
寫入DVD-R(A)
DVD-RW
DVD-RW前身稱為DVD-R/W,1999年12月Pioneer於日本推出家用的 DVD-RW錄像機。DVD-RW像CD-RW一樣,可重寫超過1,000次。DVD-RW採用與DVD-R相若的Track Pitch、Mark Length和 RotationControl,所有Pioneer、Sharp和Zenith的DVD機能閱讀DVD-RW。 DVD-RW碟有三類,1.0版本的DVD-RW在日本以外的國家已很少機會找得到,最重要的是這類DVD-RW兼容性不高。1.1版本的 DVD-RW加入了Pre-Recorded Lead-in技術改善兼容性。最後一款是DVD-RW 1.1的B版本,B版本載有獨一無二的ID,可複製受保護的DVD-ROM。3種 DVD-RW 容量都是4.7GB。。
特點:優點是兼容性好,能夠以DVD視頻格式來保存數據,可以在影碟機上進行播放。格式化需要花費一個半小時的時間。
DVD+R
DVD+R其實是可寫入一次的DVD+RW 之變種, DVD+R的染色方法和DVD-R很類似,因此DVD+R也兼容一部分的DVD-R。
特點:DVD+R可以CLV格式寫入數據。
DVD+RW
DVD+RW的重寫技術建基於CD-RW之上,約2001年底面世。 Philips 、SONY、HP、Dell、Ricoh 和Yamaha 都支持DVD-RW,DVD+RW刻錄機可讀取DVD-ROM和CD-ROM,也可能讀取 DVD-R和DVD-RW,但是不能讀取DVD-RAM。 相反,大部分的DVD-ROM和 DVD播放器也能閱讀DVD+RW
DVD+RW 刻錄機除刻錄DVD+RW外,也可刻錄CD-R和CD-RW。DVD+RW現有的容量為每面4.7GB,早期的1.0版本,每面只有2.8GB,並且不兼容於大部份的播放器和DVD-ROM。
特點:易用性強,而且提高了DVD-RW光碟機的兼容性,從刻錄開始即可以在後台進行格式化,因此一分鐘以後就可以開始刻錄數據。DVD+RW碟支持兩種刻錄格式,分別是 Sequential Video Acess CLV 格式,以及 Random Acess的 CLV格式。不再支持DVD-R以及DVD-RW規範的碟片
DVD Multi/DVD Dual
DVD Multi和DVD Dual是在上述規格上衍生出來的產物。DVD DUAL刻錄機超越了DVD+RW或DVD-RW單一規格刻錄的門檻,可以刻錄DVD+RW和DVD-RW兩種規格的DVD糟片,而且由於刻錄晶片所具有的彈性設計,即使以後由於權利金或者兩種規格趨勢而產生的變化,在設計上都可以進行靈活調整,從而避免了重複開發的資源和時間上的浪費。
DVD Multi特點:整合DVD-R/RW和DVD-RAM
DVD Dual 特點:整合DVD+R/RW和DVD-R/RW

技術一覽

相關技術

無損連線技術
刻錄時遇到快取欠載運行(buffer under run)或機體震顫(vibration)等系統問題,Lossless Link便會被激活並暫時停止刻錄,同時自行將刻錄斷點記錄下來。當數據流量恢復正常時,再延續上次錄入的位置繼續進行刻錄。其刻錄斷點之間的間隙,被控制在了1微米以內,足以確保刻錄的品質。
Buffer Underrun(廢片終結)技術
Buffer Underrun的廢片終結刻錄技術,可充分保障碟片的刻錄品質,同時散熱孔設計可方便將熱空氣排出,避免因機器內部工作溫度過高而對機器本身或光碟片造成不良的影響。其不僅可以穩定光碟的運作,更可確保良好的刻錄品質。
Tilt control技術
Tilt control被稱為“雷射智導”技術,其作用是自行調整雷射讀寫功率,從而保障碟片刻錄過程的一致性。在理想情況下,碟片與刻錄機主軸馬達之間應該以90度保持垂直。
而在實際刻錄操作中,由於刻錄盤本身選用的材質不同、製程等方面的原因,會造成刻錄盤從裡到外的傾斜角不同,進而導致雷射傳導到碟片表面的功率產生波動。而配備了雷射智導技術的刻錄機,則可以根據碟片品質以及運轉狀態,智慧型地調整雷射功率,從而保證整個刻錄過程的一致性。
Defect management技術
Defect management又叫智慧型化糾錯系統技術,其作用是對光碟上存在瑕疵的部分進行有效偵測,一旦發現有問題的點便會將它們記錄下來。在讀取和刻錄光碟過程中,刻錄機自動跳過這些被記錄的區域,從而確保讀盤以及刻錄的品質。這樣哪怕消費者無意中使用了品質較差的碟片,也不用為讀不出盤或刻錄效果差而擔心。
Quick Background Formatting快速格式化技術
這是DVD+RW刻錄機的獨有技術,相比DVD-RW刻錄機必須在刻錄前完成整張碟片格式化(耗時20-30分鐘),DVD+RW刻錄機可以進行快速後台格式化功能,在刻錄碟片被放入刻錄機之後,自動在後台對碟片進行快速格式化,如果在放入光碟的同時開始刻錄也可以同時進行,完全不必等到整張碟片格式化完成再開始刻錄。
在部分CD-RW中也有這個技術的加入,Mt.Rainier(拖拉刻錄)的作用是在硬碟上直接通過滑鼠拖曳,不需要複雜的軟體操作來達到刻錄的目的,讓刻錄工作和硬碟複製檔案一樣簡單和人性化。

接口類型

光存儲驅動器的接口是驅動器與系統主機的物理連結,它是從驅動器到計算機的數據傳輸途徑,不同的接口也決定著驅動器與系統間數據傳輸速度。連線光存儲產品與系統接口的類型:
USB接口
SCSI 接口
最早期的光儲產品還採用過一些專用接口,如索尼、美上美松下等光碟機廠商,都開發了本公司專用和光碟機接口。此類接口之間互不兼容,如SONY的是34芯接口,而松下的則是40芯的接口。因此,這類專用接口需要額外的硬體支持,例如隨機附帶的驅動卡。另外,一些音效卡如Sound Blaster、Pro Audio Spectrum等,也在卡上集成這類專用的光碟機接口。

安裝方式

光存儲為外置和內置兩種,內置式就是安裝在計算機主機內部,外置式則是通過外部接口連線在主機上。
內置式是DIY市場中最為普遍的光存儲產品類型,幾乎所有的光儲廠商都生產了內置式的ATA/ATAPI接口的產品
外置式光儲產品主要是針對需要移動工作的用戶,更多的是強調移動性,在性能方面要遜色於內置式光碟機。其數據傳輸率要受到外部接口的限制。而基於便攜性的需求,外置式光儲產品的體積、重量都受到制約,因此在家用市場的外置式光儲產品性能要遠低於內置式;而在專業市場性能又基本與內置式相當,但便攜性又大大折扣,而且價格要遠遠高於內置式。

刻錄軟體

在刻錄DVD視頻光碟中不可缺少的軟硬體就是刻錄機軟體、DVD刻錄機、刻錄光碟。硬體需要到電腦店購買,而軟體除了有時購買刻錄機時會附送外,大多都會到網上搜尋符合需求的dvd刻錄機軟體下載使用。這裡推薦一款網上口碑比較好的中文版狸窩DVD刻錄軟體,可以直接刻錄幾乎所有現流行的格式視頻,還兼有視頻編輯、3D效果、DVD高級設定等輔助功能,無需註冊碼,操作簡便,易上手。

刻錄速度

目前市場中的DVD刻錄機能達到的最高刻錄速度為16倍速,對於2~4倍速的刻錄速度,每秒數據傳輸量為2.76M~5.52MB,刻錄一張4.7GB的DVD糟片需要大約15~27分鐘的時間;而採用8倍速刻錄則只需要7到8分鐘,只比刻錄一張CD-R的速度慢一點,但考慮到其刻錄的數據量,8倍速的刻錄速度已達到了很高的程度。DVD刻錄速度是購買DVD刻錄機的首要因素,如果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儘可能選擇高倍速的DVD刻錄機

讀取速度

最大DVD讀取速度是指光存儲產品在讀取DVD-ROM光碟時,所能達到最大光碟機倍速。該速度是以DVD-ROM倍速來定義的。目前DVD-ROM驅動器的所能達到的最大DVD讀取速度是16倍速;DVD刻錄機所能達到的最大DVD讀取速度也是16倍速;目前商場中Combo產品所支持的最大DVD讀取速度主要有8倍速和16倍速兩種。

複寫速度

DVD複寫速度是指DVD刻錄機在刻錄相應規格的DVD刻錄光碟,在光碟上存儲有數據時,對其進行數據擦除並刻錄新數據的最大刻錄速度。目前各種制式的DVD刻錄機中最大能達到的最大DVD複寫速度為4倍速,也就是每秒約5.4MB/s的速度

尋道時間

平均尋道時間是衡量光存儲產品的一項重要指標,是指光存儲產品查找一條位於光碟可讀取區域中的數據道所花費的平均時間,單位是毫秒平均尋道時間是購買光存儲產品的關鍵參數之一,更快的平均尋道時間可以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速度。
光存儲產品的速度一直在提高,數據傳輸速度低下的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但速度提升之後卻帶來了一些其它新的問題。高速度旋轉的碟片容易產生震動、發出噪音、產生更大的熱量,其中震動會使雷射頭定位難度增加,必然導致尋道時間變長。因此在光碟機倍速增加的同時,雷射頭的傳動機構和定位系統也一直在發展,這樣才能保障在提高倍速的同時,降低尋道時間。第一代單倍速光碟機的平均尋道時間為400ms,而最新的40~56倍速光存儲產品的尋道時間為80~100ms,速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刻錄機的平均尋道時間一般都比CD-ROM的平均尋道時間要長,平均尋道時間越短,代表光儲所能提供的數據傳輸速度越快,連續傳輸表現也會更好。

快取容量

光存儲驅動器都帶有內部緩衝器或高速快取存儲器。這些緩衝器是實際的存儲晶片,安裝在驅動器的電路板上,它在傳送數據給PC之前可能準備或存儲更大的數據段。CD/DVD典型的緩衝器大小為128KB,不過具體的驅動器可大可小(通常越多越好)。可刻錄CD或DVD驅動器一般具有2MB-4MB以上的大容量緩衝器,用於防止快取欠載(buffer underrun)錯誤,同時可以使刻錄工作平穩、恆定的寫入。一般來說,驅動器越快,就有更多的緩衝存儲器,以處理更高的傳輸速率。
CD/DVD驅動器帶有緩衝或高速快取具有很多好處。緩衝可以保證PC以固定速度接收數據。當一個應用程式從驅動器請求數據時,數據可能位於分散在光碟上不同地方。因為驅動器的訪問速度相對較慢,在數據讀取時會使驅動器不得不間隔性向PC傳送數據。驅動器的緩衝在軟體的控制下可以預先讀取並準備光碟的內容目錄,從而加速第一次數據請求。
光碟機讀取數據的規律是首先在快取里尋找,如果在快取中沒有找到才會去光碟上尋找,大容量的快取可以預先讀取的數據越多,但在實際套用中CD-ROM、DVD-ROM等讀取操作時,讀取重複信息的機會是相對較少的,大部分的光碟更多的時候是一次讀取數量較多的檔案內容,因此在CD-ROM、DVD-ROM驅動器上快取重要性得不到體現,因此大多此類產品採用較小的快取容量。CD-ROM一般有128KB、256KB、512KB幾種;而DVD一般有128KB、256KB、512KB,只有個別的外置式DVD光碟機採用了較大容量的快取。
刻錄機或COMMBO產品上,快取就變得十分重要了。在刻錄光碟時,系統會把需要刻錄的數據預先讀取到快取中,然後再從快取讀取數據進行刻錄,快取就是數據和刻錄盤之間的橋樑。系統在傳輸數據到快取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傳輸的停頓,如在刻錄大量小容量檔案時,硬碟讀取的速度很可能會跟不上刻錄的速度,就會造成快取內的數據輸入輸出不成比例,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一段時間,就會導致快取內的數據被全部輸出,而得不到輸入,此時就會造成快取欠載錯誤,這樣就會導致刻錄光碟失敗。因此刻錄機和COMMBO產品都會採用較大容量的快取容量,再配合防刻死技術,就能把刻壞盤的幾率降到最低。同時快取還能協調數據傳輸速度,保證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刻錄機產品一般有2MB、4MB、8MB,COMBO產品一般有2MB、4MB、8MB的快取容量,受製造成本的限制,快取不可能製作到足夠大。但適量的快取容量還是選擇光儲需要考慮的關鍵之一。

寫入方式

製作不同類型的光碟時採用的寫入方式也不盡相同,常用的寫入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次寫盤

一次寫盤方式(Disk At Once),一般縮寫為DAO。一次寫盤是單次的寫入方式,引導區、數據磁軌以及導出區都是一次性寫入,一次寫完之後光碟就關閉,即便此次寫入沒有寫滿整個刻錄盤,也無法再寫入其它數據。當引導區寫入到光碟上時,並沒有在該引導區標示出下一個可用的地址,因此光碟就被視為關閉,再就無法寫入更多的數據。
這種寫入模式主要用於光碟的複製,一次完成整張光碟的刻錄。其特點是能使複製出來的光碟與源盤毫無二致。DAO寫入方式可以輕鬆完成對於音樂CD、混合或特殊類型CD-ROM等數據軌之間存在間隙的光碟的複製,且可以確保數據結構與間隙長度都完全相同。值得一提的是,由於DAO寫入方式把整張光碟當作一個區段來處理,一些小的失誤都有可能導致整張光碟徹底報廢,所以它對數據傳送的穩定性和驅動器的性能有較高的要求。

軌道寫入

軌道寫入方式(Track At Once),一般縮寫為TAO,與DAO的單次寫入不同,TAO是種多次寫入的方式。TAO是以軌為單位的寫入方式,在一個寫入過程中逐個寫入所有軌道,如果多於一個軌道,則在上一軌道寫入結束後再寫下一軌道,且上一軌道寫入結束後不關閉區段。
因為是用這種方式刻錄各個軌道,也就是說刻錄前一軌道結束後,雷射頭要關閉,刻錄下一軌道時再將其打開。因此,以TAO方式刻錄的軌道之間有間隔縫隙。如果是數據軌道和音軌之間,則間隔為2到3秒,如果是音軌之間則間隔為2秒。這一點對於刻錄數據光碟沒有影響。
以TAO方式寫入時,可以選擇不關閉區段,以後還可以添加軌道到光碟的這一區段,一般用於音樂CD的刻錄,而對數據光碟無效。沒有關閉區段的音樂CD不能在CD或VCD播放機上播放,沒有關閉的區段可以在刻錄軟體中進行關閉,關閉後就可以在CD或VCD播放機上播放了。TAO模式主要套用於製作音樂光碟或混合、特殊類型的光碟。

區段寫入

區段寫入方式(Session At Once),一般簡寫為SAO。這種寫入模式一次只刻錄一個區段而非整張光碟,餘下的光碟空間下次可以繼續使用;常用於多區段CD-ROM的製作。其優點是適合於製作合輯類型的光碟。但每次刻錄新區段時都要占用約13MB左右的光碟空間用於存儲該區段的結構以及上一區段的聯接信息,並為建立下個區段作好準備。因此區段過多會浪費較多的光碟空間。

飛速寫入

飛速寫入方式(On The Fly),一般簡寫為OTF。一種很常用的寫入方式,在早期,由於計算機運算速度無法滿足要求,所以只能在刻錄前將數據預先轉換成使用ISO-9660格式的Image File(映像檔案),然後再進行刻錄;電腦處理速度已經可以實現完全實時轉換,這種將數據自動實時轉換成ISO-9660格式,然後進行刻錄的方式就叫飛速寫入。

多區段寫入

多區段寫入方式(Multi Session),一般簡寫為MS。每個刻錄過程只刻錄並且關閉一個區段,剩餘空間下次可以繼續刻錄下一區段。因此,往往光碟上存在多個區段,稱為多區段光碟。如果光碟中只有一個區段,但光碟沒有關閉,也可成為多區段光碟。這種方式多用於數據光碟的刻錄,方便之處在於不必一次刻滿整盤。

數據包寫入

數據包寫入是一種磁軌內多次寫入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減少刻錄盤空間的浪費。每個數據包使用4個扇區,一個用作“進入”、2個用作“離開”、一個用作“連結”。數據報可以固定大小,也可以調整,不過大多數的刻錄機和刻錄軟體都使用固定大小的數據包,這樣會在處理檔案系統時更為方便、有效。數據包寫入通常使用UDF(Universal Disk Format,通用磁碟各式)檔案系統,不過直到Windows2000都不直接支持數據包寫入或UDF檔案系統,必須要載入一些特殊的驅動程式。

雙層刻錄

提到雙層刻錄首先要說明一下DVD光碟的規格。DVD光碟依記錄方式區分有單面單/雙層與雙面單/雙層的規格,所以依照規格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容量,因此根據容量的不同可將DVD分成四種規格,分別是DVD-5DVD-9DVD-10與DVD-l8。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是DVD-5和DVD-9 碟片。
DVD-5的規格:單面單層,所以標準的資料記錄量為4.7GB。市場中以這種規格的DVD光碟居多,因為這個規格的生產成熟度最高。DVD-9的規格:單面雙層,也就是將資料層增加到兩層,中間夾入一個半透明反射層,如此一來讀取第二層資料的時候,不需要將DVD糟片翻面,直接切換雷射讀取頭的聚焦位置就可以了。理論上來說,資料記錄量可以提升到9.4GB ,但是由於雙層的構造會干擾信號的穩定度,所以實際上的最高資料記錄量只能夠達到8.5GB。
支持雙層刻錄的功能就是指支持單面雙層DVD光碟刻錄功能,也就是支持DVD-9規格刻錄的DVD刻錄機。當然,要想實現雙層刻錄,除了刻錄機需要支持外,還要碟片和刻錄軟體的支持。隨著寬頻網路和DV、DC等數碼產品的普及,人們對於存儲容量的要求已經越來越大。上網下載電影、音樂,即使80G的硬碟,也很快被壓縮到極限,這樣,用戶急需一種方便、經濟的存儲方式和介質來騰出硬碟更多的空間記憶新的東西。過去,一張普通的CD刻錄盤可以存儲約700MB的數據,基本可以解決海量存儲的需要,一張普通DVD糟片的容量就是CD光碟的7倍,優勢非常明顯。單面雙層 DVD 刻錄是最新的 DVD 模式,並且也是未來DVD刻錄發展的最終趨勢單面雙層刻錄技術使 DVD 碟片的存儲量由4.7GB擴大到8.5GB。業界認為,容量增大比單純刻錄速度的提升更具實際意義。

操作面板

前面板特性是指光存儲產品在其前部面板上所帶的開倉按鍵、CD播放鍵、音量調節、耳機插孔,以及強制彈出空等。此類細微之處雖不常用,但卻能給用戶帶來不少的方便,是用戶應較為關注的細節。
Firmware是固化在了硬體中的軟體,光存儲的Firmware是運行在驅動器上的軟體指令集,它存儲著計算機系統中硬體設備最基本的參數,為系統提供最底層、最直接的硬體控制。Firmware功能上有點類似於主機板上BIOS,同樣在開機過程中,系統會先讀取其內部的硬體設備初始化信息,使作業系統能夠正確識別硬體,並為其他軟體的運行提供最基本的依據。部分廠商還會在Firmware記憶體儲市面上各式光碟的資料數據,主要是刻錄機的Firmware存儲刻錄盤的資料,在刻錄時檢測當前使用盤的信息,與存儲的資料進行對比,進而採取相應的刻錄方法。
Firmware是存儲在硬體中的,其存儲介質主要有ROM、PROM、EPROM、EEPROM和Flash Rom,光儲產品基本都使用可擦寫的存儲介質存儲Firmware,便於用戶刷新。Flash Rom是一種在EEPROM基礎上改進的非易失性的存儲介質,它在擦寫數據時是以“塊”為單位進行的,塊的大小由廠商自定,而EEPROM則是以位元組為單位進行擦寫的,因此Flash Rom的擦寫速度較快,其技術的先進性和操作的便捷性非常方便用戶自行對固件進行升級。具體採用何種存儲介質,設備製造商往往是根據製造成本、安全性能、是否需要升級、設備標準的發展變化等實際情況來綜合考慮的。
Firmware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採用可擦寫的介制是為了對其進行升級。廠家可以提供對Firmware的升級,以便為Firmware增加更多的功能或改進其性能,甚至修正其中的錯誤。雖然有些固件的問題可以通過軟體補丁來彌補,但終歸還是不如直接進行固件的升級來得可靠和方便。因此廠家在推出硬體產品時,都採用了可以升級的固件設計以提供更加靈活的適用性。
一般光儲廠商都會提供必要的Firmware升級程式,可以去其官方網站直接下載,此類程式容量都較小,一般在一二百KB以內。大部分的Firmware升級程式都需要在純DOS環境下運行。注意並不是指Windows下的DOS視窗,而是指未進入Windows界面之前的DOS操作環境。

使用技巧

1、調功率。
有條件的可以拆開光碟機,找到調整雷射發射功率的旋鈕,用小扁口螺絲刀多次校調功率,直到可以刻錄為止。注意!如沒條件,跳過此步驟,next。不要擅自盲目摸索,否則後果自負。
2、清潔光頭。
花10元錢,去街邊音像店買張“VCD清潔碟”,比如“四海音像VCD清潔碟”,DVD一樣清潔。用清潔碟自帶的低度工業酒精,塗抹在清潔碟的毛刷上。然後放入光碟機,讓它多放幾遍,清潔碟會遍放遍清洗。洗三遍為宜,多了傷光頭。這三遍也是在實在刻不出碟的情況下。
3、 夏天注意降溫。
特別是DVD刻錄機長時間高溫燒刻,非常傷光頭,光頭甚至會被燒變形,這樣=自殺。在我的刻錄機奄奄一息時,為了保證刻錄碟片的質量(數據層很深,保存時間長),我每刻一張碟都要用電風扇開到最大檔猛吹機箱內部。因為我那伺服器工作起來就等於開了一台電暖器,而且是在夏天。坐在電腦邊我都覺得熱,更別說機箱內部的刻錄機了。這對它也是一項壓力很大的考驗啊。
4、換碟片。
使用反射率高的優質名牌碟片,比如先鋒的Pioneer威寶、三菱、TDK等。
5、低速刻錄。
現在最常用的都是4X的刻錄盤,沒關係,咱為了保證成功率,耗的起。4X玩不轉,咱2X,再不給勁就1X。
6、其它
如果上述所有方法對你來說都不靠譜,那你就把DVD刻錄機當CD刻錄機用吧。因為你的DVD刻錄機壽命實在是到頭了,再用一段時間就會連DVD都讀不出來了。

常見問題

散熱問題

有很多朋友購買的電腦時為了節約成本,選擇了劣質的機箱,機箱存在嚴重的散熱問題,由於光碟機在讀刻盤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致使無法及時散熱導致刻錄失敗或無法長時間讀盤;另一方面,光碟機的安裝不正確,使用雙光碟機時將兩個光碟機牢牢的靠在一起,嚴重影響了光碟機的散熱,長時間工作容量造成光碟機散熱不良導致電子板過熱燒毀,嚴重影響了光碟機的使用壽命。

清潔問題

機箱內的清理不到位,大量的灰塵覆蓋於光碟機上,嚴重影響著光碟機散熱的散發,導致光碟機散熱不良而當機。

其他問題

除了以上散熱問題外,一些不正確的使用,也可以造成無法讀、刻錄故障。
1. 某些較老的主機板ACPI電源管理存在一些問題,有時候軟解壓軟體無法禁止螢幕保護程式,睡眠狀態等等,從而在系統進入省電狀態時出現當機。
2. 同時運行很多程式甚至交叉使用軟解壓軟體使系統資源過低而導致系統崩潰。
3. 某些VIA/SIS晶片組主機板安裝了比較老或相對於這些晶片組不是很完善的IDE驅動程式。導致光碟機在DMA方式工作下出現當機。
4. 某些碟片表面不平,由於同一半徑下圓環上的每一個點都不在同一平面上、或同一半徑下,這條半徑上的每一個點都不在同一平面上造成光碟機在讀到某一個扇區時出現死讀。
5. ACPI高級電源管理問題:由於軟體的BUG,以及晶片組特性、BIOS編寫、STR等問題在某一系統狀況、電源使用、觸發時機等引起的毫無根據、毫無道理的當機。
解決方法是安裝乾淨的作業系統並在安裝前禁止使用ACPI或者在作業系統的電源管理中禁用所有的關於硬碟、顯示器關閉、睡眠等選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