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S(Drag Reduction System可調式尾翼)

DRS(Drag Reduction System可調式尾翼)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DRS的全稱是Drag Reduction System,中文翻譯即為可調式尾翼。是一種賽車車輛上運用氣流原理使用的一項尾翼技術,主要來減少車輛的空氣阻力以提升車輛速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可調式尾翼
  • 外文名:Drag Reduction System
  • 相關項目:賽車技術
  • 作用:在指定區域減小下壓力以提升車速
簡介,原理,規則,評價及爭議,

簡介

2011年賽季,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1錦標賽)在尾翼部分新引入了一個用於降低尾部下壓力以減小輪胎摩擦等阻力而提升尾速的可調式尾翼(DRS)系統,中文翻譯為可調式尾翼。
方程式賽車的尾翼形狀從前到後大致上是一個先下探後往上拉升的勺形,而且下表面的弧度要比上表面的弧度大,從而在尾翼上下表面產生壓力差而獲得“氣動負升力”,即下壓力。此外方程式賽車尾翼的後半部是與水平成70-80度角的翼片,使得氣流沿著尾翼的形狀高速流動而向上升,這也就是“上洗效應”。
“上洗效應”就是給空氣一個向上的力使其上升,賽車尾翼則獲得空氣對其的向下的反作用力。因此方程式賽車尾翼產生的下壓力來自於尾翼前半部分上下表面產生的壓力差以及尾翼後半部分上洗效應產生的反作用力。而放平尾翼,為的是在高速狀態下,減少上洗效應而降低下壓力。在天氣和規則等允許的情況下,開啟DRS可以帶來約10-20KM/H(公里每小時)的車速提升。
DRS也就是在以上的物理原理中而引進的賽車系統,讓賽車在每條賽道的指定區域中,打開即可讓尾翼做出相應調整,從而減少在直道上的空氣阻力(CP值),這不僅賽車讓賽車提升了超車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比賽觀賞性。
DRS
DRS

原理

DRS的設計理念沿襲了2010賽季由邁凱倫車隊引入的F-DUCT
在賽車進入賽道指定的允許使用DRS的區域時(一般是比較長的直道,又稱為DRS區),通過車手按下一個按鈕,讓尾翼的上下方的翼板放平,讓氣流暢通的流過賽車尾翼上半部以減少“上洗效應”,進而減少尾部的下壓力(空氣阻力)。讓賽車減少在高速情況下的空氣下壓力,即能夠減少賽車輪胎受到的摩擦阻力,從而能夠獲得更高速度,因此有機會超越前方的車輛。根據國際汽車聯盟(FIA)的數據估計,開啟DRS會使賽車在原本的速度上增加10-20KM/H(公里每小時)的速度。
DRS

規則

這項旨在增加超車的創新技術在正賽中有著嚴格的使用規定。
可以打開DRS的條件:
1.後車和前車的時間差為一秒以內時後車可以啟用(包括頭車追趕套圈車)
2.只能在進入賽道規定的超車區域(DRS區)後使用
此外,為保證安全:
  • 比賽前兩圈不能使用
  • 安全車離開的後兩圈不能使用
  • 前車不得利用DRS來進行防守。但是如果前車擁有DRS的使用權時(距離其前車1秒內),前車是可以打開DRS來防止車距被迅速縮小。
  • 在危險的比賽條件時不能使用(例如雨天、賽道濕滑、DRS區域附近發生事故)
2013賽季前,在周五周六的練習賽和排位賽期間,車手允許隨意使用DRS;出於安全的考慮,從2013賽季起,車手不能在練習賽和排位賽中隨意使用DRS,只允許在指定的DRS區域內使用。作為補償,國際汽聯宣布在每個賽道都會設立兩個DRS區域。

評價及爭議

車迷們對引入DRS技術的看法多樣。大部分人認為這使賽車賽書超車看點缺乏的問題可得以解決,使比賽的觀賞性大幅提升:但另有人會認為這使得超車太容易,前車的車手沒有一個平等的機會保持自己的位置,因為規則不允許前車利用DRS進行防守。但在實際情況下,在平均250多公里每小時的高速行駛下可以打開的DRS的機會和時機還是比較難掌握的,這對於賽車手來說,怎樣運用DRS是一種新的駕駛技術。可以這樣說,運用好DRS會讓車輛發揮出更好的性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