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nal Sphere太空艙

Bernal Sphere太空艙

Bernal Sphere太空艙(Bernal Sphere):宇宙殖民地的一種,由物理學家約翰·戴斯蒙德·貝爾納(John Desmond Bernal)於1929年首次提出。設計用來長期宇宙殖民和人類永久居住的太空城或空間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Bernal Sphere太空艙
  • 外文名:Bernal Sphere
  • 別名:伯納爾球體
  • 提出時間:1929年
  • 提出者:約翰·戴斯蒙德·貝爾納
  • 最大容量:30000人
簡介,島嶼1號,島嶼2號,

簡介

Bernal Sphere太空艙又叫伯納爾球體,由物理學家約翰·戴斯蒙德·貝爾納(John Desmond Bernal)於1929年首次提出。伯納爾球體作為美國宇航局NASA在1975年提出的第二個殖民地計畫,它的設計理念類似於斯坦福圓環,但是它是圓柱形而非環形。它也採用了一系列可調節的鏡子為大約1萬位居民提供陽光。1977年樂觀派人士就預測,到20世紀90年代它或許就能完成,到時候預計每兩年就能製造一個新的伯納爾球體。毋庸置疑的是,項目資金的短缺導致這一太空夢想最終流產。
Bernal Sphere太空艙內部景象Bernal Sphere太空艙內部景象
伯納爾球是一種類型的空間棲息地,作為永久居民的長期住所,貝爾納的原始建議描述了直徑16公里(9.9英里)的空心球殼,目標人口為20,000至3萬人。伯納爾球將充滿空氣。
球體的“兩極”會連線巨大的馬達,進行旋轉。這會在球體的內部“赤道”上產生模擬重力離心力,人們就能在那裡建造房屋,進行野餐和磨損運動鞋。赤道地區的兩側會有巨大的窗戶,放置在球體外部的鏡子反射陽光進來。

島嶼1號

1975年和1976年在史丹福大學進行的一系列研究,旨在推測未來太空殖民地的設計,Gerard K. O'Neill博士提出了島嶼1號,一個直徑只有500米的修改的伯納爾球(1,600 ft)以1.9RPM旋轉以在球體的赤道處產生完全地球人造重力。結果將是一個內部景觀,類似於一個遍布球體赤道的大山谷。島嶼將能為大約一萬人口提供生活和娛樂空間,還有一個用於農業的“水晶宮”棲息地。陽光將被提供到球體的內部,使用外部鏡子將其引導通過兩極附近的大窗戶。選擇球體的形式是為了在提供輻射禁止時具有最佳的容納空氣壓力和最佳質量效率的能力。

島嶼2號

奧尼爾(O'Neill)構想下一代的空間棲息地是一個較大版本的島嶼1號。島嶼2號的直徑約1800米,產生近六點半公里(四英里)的赤道圓周。這個規模是由經濟學推動的:棲息地要小到能夠在棲息地內高效運輸,足夠大到以支持有效的工業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