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9(超級堡壘轟炸機)

B29(超級堡壘轟炸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B-29超級堡壘轟炸機,亦稱B-29超級空中堡壘,是美國波音公司設計生產的四引擎重型螺旋槳轟炸機。主要在美軍內服役的B-29,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陸軍航空兵在亞洲戰場的主力戰略轟炸機。該轟炸機於1943年開始服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B-29轟炸機
  • 英文名稱:B-29 Bomber 
  • 次型/級:B-47/B-52 同溫層堡壘
  • 研製時間:1940年1月
  • 國家:美國
  • 服役部隊:美國陸軍航空兵
  • 飛機類型:轟炸機
  • 研製公司:波音公司 
  • 綽號(英):Superfortress 
  • 綽號(譯文):超級堡壘 
超級堡壘轟炸機,設計及生產,作戰歷史,規格及性能,機載武器,

超級堡壘轟炸機

B-29超級堡壘轟炸機,亦稱B-29超級空中堡壘,是美國波音公司設計生產的四引擎重型螺旋槳轟炸機。主要在美軍內服役的B-29,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陸軍航空兵在亞洲戰場的主力戰略轟炸機。它不單是二次大戰時各國空軍中最大型的飛機,同時也是集各種新科技的先進武器。B-29的嶄新設計包括有:加壓機艙,中央火控、遙控機槍等等。原先B-29的設計構想是作為日間高空精確轟炸機,但在戰場使用時B-29卻多數在夜間出動,在低空進行燃燒轟炸。B-29是二次大戰末期美軍對日本城市進行焦土空襲的主力。-{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擲核子彈的任務亦是由B-29完成。B-29在日本因此有“地獄火鳥”之稱。二次大戰結束以後,B-29仍然服役了一段頗長的時間,最後在1960年代方才完全退役。B-29的總生產量為3,900架左右。
B29

設計及生產

早在美國參戰以前,美國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阿諾德便希望能夠發展一種長距離戰略轟炸機,應付可能需要對納粹德國作出長程轟炸。波音公司以之前非常成功的B-17空中堡壘為藍本,設計出劃時代的XB-29,擊敗對手聯合飛機(Consolidated)的B-32設計。1941年5月,戰爭陰霾日漸,美國軍方決定向波音訂購250架B-29,另外準備再訂購250架。當時每架B-29作價600,000美元,訂單總值達3億美元。作為各種飛機中體積最大、重量最高,翼展最寬、機體最長、以及速度最快的B-29,在接受訂單時其實只曾作過風洞實驗,尚未曾真正試飛。B-29計畫因而有“30億元賭博”之稱。
美國參戰以後,波音公司被要求加快開發及生產B-29。由於B-29的規格要求亦十分嚴格,其設計在當時來說是非常複雜。在時間緊迫之下,設計及生產一開始便出現嚴重問題。首先是B-29的發動機:萊特R-3350在當時是非常的不可靠;在作戰負載下經常出現過熱。首架B-29便是在出廠後兩個月的一次試飛中因為引擎起火,令機翼折斷而墜毀。引擎過熱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所有的B-29,要到戰後使用另一款引擎的的B-29D服役才徹底獲得解決。此外,飛機的中央火控及遙控火炮也經常失靈。因為B-29的設計經常改動,1944年出廠的大部份B-29不是被運往前線,而是先飛到改裝工場進行改裝。如果不是阿諾德將軍親自過問,波音可能不會及時生產出足夠的B-29。事實上,為了應付大量訂單,B-29的生產分別由波音公司、貝爾飛機、馬丁飛機的工廠負責。此外數以千計的承包商,包括通用汽車,負責製造各種配件。其中波音公司在堪薩斯州的B-29工廠規模最大,在當地雇用了接近三萬名工人,日夜不停生產。
但是在戰場上,B-29卻表現優異。去除了經常出現的引擎故障,“超級空中堡壘”可以在40,000呎以時速350英里的對空速度飛行。當時軸心國大部份戰鬥機都很難爬升至這種高度;就算能夠,它們亦不能追上B-29的速度。地面高射炮中只有口徑最大的才都射到B-29的飛行高度。B-29的作戰續航距離超過3,000英里,可以連續飛行16小時。飛機首次使用了加壓機艙,機員無須長時間戴上氧氣罩及忍受嚴寒。不過B-29並非整個機體都有加壓。轟炸艙因為要能夠在空中打開是沒有加壓的。機內只有機首部份的駕駛室、和機尾後槍手使用的部份才有加壓,兩者之間以一條小隧道連線。

作戰歷史

最先的作戰計畫,是以印度作為B-29的後方基地,使用中國西南部的前進機場,對日本展開轟炸。由於中國沿海的港口已被日本占領,由中國至印度並無陸路可通。一切補給只能以極為昂貴,經過喜馬拉雅山的駝峰空運來進行。首批B-29在1944年4月抵達印度,並在4月24日飛越駝峰,抵達中國四川成都專為B-29而建的機場。B-29的首次作戰是1944年6月5日,98架參戰的B-29中的77架成功從印度飛抵曼谷,轟炸當地的火車調度場。
1944年6月15日,47架B29從成都起飛,轟炸位於日本四國的八幡鋼鐵廠。這是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以來,美軍首次再對日本本土進行空襲。不過由於運輸補給困難,加上由中國起飛的B-29必須減少載彈量以運載燃料,故此B-29在中國的日子裡,只對日本發動了有限的攻擊。計為:
1944年7月7日(14架 B-29)
7月29日(70架以上 B-29)
8月10日(24架)
8月20日(61架)
9月8日(90架)
9月26日(83架)
10月25日(59架)
11月12日(29架)
11月21日(61架)
12月19日(36架)
B-29最後一次從中國起飛向日本空襲是1945年1月6日,49 架B-29參加攻擊。到了1月底,B-29開始從中國撤出,重新部署在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上的基地。
1952年9月20日,一架美軍B-29型轟炸機在該日晨5時36分侵入中國領空,航向直指上海市。被中國空軍第2殲擊航空兵師第6團2架米格15戰鬥機攔截擊落,這架B29成為新中國國土防空作戰擊落的第一架外軍轟炸機。
同年11月29日一架RB29型偵察機在中國東北吉林省安圖縣上空被擊落,機上11名CIA間諜被活捉。
馬里亞納群島
B-29在1945年8月1日向日本33個城市投下的宣傳單張,警告在之後數天將空襲所列城市。到了戰爭末期,B-29空襲日本幾乎成為例行公事。李梅華盛頓的報告,指被日本被擊落的B-29比在訓練時損失的還要少。美國陸軍及海軍陸戰隊在1944年占據馬里亞納群島上的關島塞班島天寧島,並開始在島上修建機場。這些機場成為美軍在二次大戰最後一年空襲日本的基地。群島上的基地可以由海路輕易獲得補給。1944年10月12日,首架B-29抵達塞班。首次作戰是同月28日,14架B-29轟炸了特魯克環礁。11月24日,島上111架B-29轟炸東京。自此展開B-29對日本本土越加猛烈的空襲,一路直至戰爭完結方才結束。
最初B-29轟炸日本的目標以軍事及工業設施為主。B-29多數在日間從30,000呎左右高空進入,使用儀器進行精確投彈。但是日本本土上空經常有強烈的氣流,令這種空襲難以發揮成效。1945年初,阿諾德將軍把駐在馬里亞納群島的B-29交由寇締斯·李梅(Curtis LeMay)指揮,希望他能加強轟炸的成效。李梅改變B-29的攻擊方法,讓B-29在晚間從5,000至6,000呎的低空進入日本,並且根據日本空襲中國城市的經驗,使用燒燃彈對日本的城市進行大範圍的地毯式焦土轟炸。李梅相信日本的戰鬥機在夜間不足為懼,而這個高度亦正是日本防空炮火的斷層。B-29拆除尾部的機關炮,以增加2,700磅的載彈量。結果證明李梅的策略正確,3月9日晚上,334架B-29首次以新戰術空襲東京。當天晚上將東京16平方英里的地區燒成平地,東京商業區63%被焚毀,失去18%的工業生產力。84,000人於當晚葬身火海,一百萬人無家可歸。而B-29的損失為14架。之後兩星期,再有120,000日本平民死於B-29的焦土轟炸。而B-29的損失卻只為20架。到了戰爭最後的數個月,B-29動輒以五百架編隊,由P-51戰鬥機護衛,進行對日本城市的連續空襲。目標並且由大型城市漸轉為中型城市。李梅預計,到了1945年9月,B-29每月將可向日本投下115,000噸燃燒彈,是3月首次開始燃燒轟炸時的8倍;而到了10月,B-29將開始缺乏可供轟炸的目標。不計算兩次使用核子彈的襲擊,在整場戰爭中,B-29摧毀了日本178平方里的市區,導致四十萬日本人死亡,二百五十萬家房被毀,九百萬人流離失所。B-29的損失總共為414架。除了焦土轟炸外,B-29還對日本的航運路線進行大規模的布雷。到了戰爭末期,日本的海運\因航線受阻而接近癱瘓。
至於最為人所熟識的B-29,相信是艾諾拉·蓋號(Enola Gay)。1945年8月6日,艾諾拉·蓋號在廣島投下第一枚核子彈"小男孩"。三天之後,另一架B-29伯克之車(Bock's car)在長崎投下第二枚核子彈"胖子"。
經過B-29轟炸機所搭載的水雷、燃燒彈、核子彈的連續數月攻擊後,日本各大城市及工業基地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加上蘇聯對日本宣戰,日本天皇裕仁被迫選擇接受波茨坦宣言,無條件投降。
二次大戰以後至退役
二次大戰以後,B-29也曾在韓戰中出動超過20,000架次,投下200,000噸的炸彈。之後隨著噴氣式飛機時代的來臨,B-29開始退下前線。當B-36開始服役後,B-29由重型戰略轟炸機改變為中型轟炸機。之後B-29多數轉為執行輔助性質的工作,例如搜救,電子偵察、空中加油、氣象偵察等。1950年代波音公司生產的B-47噴氣式轟炸機,和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開始服役,B-29正式退下火線。

規格及性能

乘員: 10: 機師,副機師,飛行工程師,轟炸手,領航員,無線電員,側炮手(二人),上方炮手,尾炮手
B29(超級堡壘轟炸機)
(向日本本土投彈時B-29的人員編制)。
長度: 99 呎 0 吋 (30.2 米)
翼展: 141 呎 3 吋 (43.1 米)
高度: 27 呎 9 吋 (8.5 米)
翼面面積: 1736 呎² (161.3 米²)
空載重量: 74,500 磅 (33,800 公斤)
滿載重量: 120,000 磅 (54,000 公斤)
最高起飛重量: 133,500 磅 (60,560 公斤)
發動機: 4× 萊特R-3350-23 超級增壓星形發動機,每個 2,200 匹馬力 (1600 千瓦)
最高速度: 每小時 357 英里 (574 公里/小時)
巡航速度: 每小時 220 英里 (350 公里/小時)
作戰續航距離: 3,250 英里 (5,230 公里)
運輸續航距離: 5,600 英里 (9,000 公里)
實用升限: 33,600 呎 (10,200 米)
爬升: 900 呎/分鐘 (270 米/分鐘)
翼面負載: 69.12 磅/呎² (337 公斤/米²)
功率/重量比: 0.073 匹/磅 (121 瓦/公斤)

機載武器

12× .50 吋口徑 (12.7 mm) M2 機關槍,遙控
1×  20 mm 口徑 M2 機關炮,機尾
20,000 磅 (9,072 公斤) 炸彈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