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1年

781年

781年,即唐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建中二年,乾支紀年為辛酉雞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781年
  • 解釋建中二年
  • 生肖:雞年
歷史大事,通鑑記載,

歷史大事

建中二年(七八一)正月九日,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原名張志忠)死。寶臣想傳位其子惟岳,因其年少懦弱,先殺諸將之難制者如深州刺史張獻誠等十餘人。寶臣又召易州刺史張孝忠,孝忠不敢往;寶臣又使其弟孝節召之。孝忠使孝節對寶臣說:“諸將何罪,接連被殺!我怕死,不敢來,但也不敢叛,正與公不入朝同。”孝節泣言:“這樣我必死無疑。”孝忠說:“如果我往,則咱們都要被殺,我在這裡,寶臣必不敢殺你。”孝節遂歸,寶臣果然不敢問罪。兵馬使王武俊,位卑但有勇力,所以寶臣特親信之,並以女嫁其子士真,士真又厚結其左右之人,所以孝忠、武俊得以保全。
李惟岳謀襲父寶臣位
李寶臣死後,其孔目官胡震,家僮王他奴勸惟岳匿喪二十餘日,並詐為寶臣表,求令惟岳襲位,德宗不許。惟岳乃發喪,自為留後,並使將佐共奏求為節度使,德宗又拒之。初,李寶臣李正己田承嗣梁崇義相勾結,約以土地傳之子孫。所以大曆十四年(七七九)田承嗣死後,寶臣竭力代請於朝,使承嗣侄悅襲位,代宗許之。至今,田悅亦為惟岳請襲父位。德宗想革除藩鎮世襲之弊,所以堅決拒之。有朝臣上言:“惟岳已據父業,如果不下令同意,必為亂。”德宗說:“藩鎮本無資以為亂,都是藉我土地,假我位號,以聚其兵。過去每因其請而下令同意,反而為亂日甚。可知爵命不能止亂而只能助亂。惟岳如果定要作亂,朝廷同意與不同意都相同”。故仍堅持不許。於是田悅李正己各遣使與惟岳密謀以兵拒朝命。魏博節度副使田庭玠(悅叔)勸田悅不要與李惟岳李正己連兵為叛,田悅不聽。成德節度判官邵真也勸李惟岳不要拒朝命,惟岳因其父寶臣先與田承嗣李正已有約,也不聽。惟岳之舅前定州刺史谷從政,讀書多,有膽識,但為寶臣所忌,以前往往閉門稱病不出。至是往見惟岳說:“當今天子聰明英武,欲使天下太平,故不許藩鎮子孫世襲。你現在首違詔命,朝廷一定集諸道兵討伐。大禍將至,悔之不及。你不如讓兄惟誠暫領軍務,自己入朝,因留宿衛。縱無大位,亦不失榮祿。”惟岳仍不聽,從政只好飲藥而死。
高力土養女冒充沈太后
德宗母沈氏在安史亂中為叛軍俘去,失其所在。德宗即位後,遂遙尊為皇太后建中元年(七八0)十月二十日,以睦王述為奉迎使,工部尚書喬琳為副使,又命沈家四人為判官,與中使分別往各地尋訪之。高力士有養女寡居東京,頗能言宮中事,女官李真一意其為沈太后,遂詣使者言其事。德宗聞之,十分驚喜。遂派宦官、宮人前往東京驗視,年狀相同,但都不識太后,只好說是。高氏自言身非太后,驗視者益信其是,強迎入洛陽上陽宮。德宗發宮女數百人齎乘輿服御之物至上陽宮供奉。高氏心動,遂自稱是沈太后。驗視者立刻入奏,德宗大喜。建中二年(七八一)二月二日,德宗臨朝,群臣皆入賀,遂詔有司草儀奉迎。高氏之弟承悅在長安,恐不言其實而獲罪,遂自言本末。德宗即命高力士養孫樊景超往東京復驗。景超見高氏居內殿,以太后自處,左右侍衛甚嚴。景超遂對高氏說:“姑母為何自置身於死地!”左右侍衛叱景超下殿,景超大聲說:“我有詔書,太后是假的,你們請下。”左右皆下殿。高氏才說:“我是受人強迫,並非自願。”然後以牛車載還其家。德宗恐人不敢再言太后,所以皆不問罪,並說:“我寧受百欺,也希望能找到。”後來四方多次報稱尋得太后,但都不是。真太后至終沒有找到。
盧杞為相
御史大夫盧杞,貌醜,色如藍,有口辯。郭子儀每見賓客,姬妾不離側。杞嘗往問疾,子儀悉屏侍妾,獨隱几待之。或問其故,子儀曰:“杞貌陋而心險,婦人輩見之必笑。他日杞得志,吾族無噍類矣。”時楊炎與德宗已共殺劉晏李正己等不服,累表請晏罪,譏斥朝廷。炎懼,使人密諭諸節度使,謂“晏昔請立獨孤後,今上自惡而殺之。”德宗怒,欲誅炎而先分其權。建中二年(七八一)二月,擢盧杞門下侍郎,與炎並同平章事。杞猥陋而無文學,炎輕視之,常稱病不與會食,杞因恨之。遂引太常博士裴延齡為集賢殿直學士,親信之,與炎相抗。
河南北四鎮連兵拒朝命
劉文喜敗死,淄青李正己、魏博田悅等皆不自安;劉晏賜死,正己等更加驚恐,互說:“我們的罪不比劉晏,朝廷豈肯赦免!”時因汴州城隘,朝廷擴廣之,而民間傳言,德宗要東封泰山,將路過汴州。正己聞之益懼,發兵萬人預屯曹州,田悅也整軍為備,與梁崇義李惟岳遙相應助。梁崇義雖與李正己等結謀,但因兵勢寡弱,對朝廷禮數最恭。有人勸其入朝,崇義說;“來瑱有大功於國,一旦入朝,為宦官所誣陷,不免族誅。我久與朝廷積怨,怎敢入朝呢!”德宗遂使金部員外郎李舟至襄州,諭旨以安慰之。舟至襄州,勸崇義入朝,崇義更加疑心。及遣舟宣慰諸道,又至襄州,崇義拒其入境。德宗欲示恩以安之,建中二年(七八一)四月二日,加崇義同平章事,妻子皆加封賞,並賜鐵券,遣御史張著持手詔征之入朝。六月,張著至襄陽,梁崇義陳兵見之,對著號哭,竟不受詔書。時田悅與李正己、李惟岳已決心定計,連兵拒命,悅遣兵馬使孟佑帥步騎五千北助惟岳。原來薛嵩死後,田承嗣得其洺州、相州,朝廷得其邢州、磁州及臨洺。田悅想阻山為境,說:“邢、磁二州如兩眼,在我腹中,不可不取。”於是遣兵馬使康惜帥兵八千圍邢州,遣別將楊朝光帥兵五千陣於邯鄲西北,以阻昭義救兵,田悅自帥兵數萬圍臨洺。邢州刺史李洪與臨洺守將張怌堅壁拒守。貝州(河北清河)刺史邢曹俊田承嗣舊將,老謀深算,及攻臨洺,田悅召曹俊問計,曹俊說:“按兵法應該十圍五攻,你現在以逆犯順,軍勢更不敵朝廷;且又頓兵堅城之下,糧竭兵盡,是自取滅亡。不如以萬兵陣於崞口(今河南林縣西南太行山口)以阻朝廷西邊的援軍,則河北州縣皆為你所有。”當時田悅諸將皆惡曹俊之異己,共讒毀之,故田悅不能用其策。
李希烈奉命督諸道兵討梁崇義
梁崇義既不受詔,張著復命,於是,建中二年(七八一)六月六日,進李希烈為南平郡王,加漢南、漢北兵馬招討使,督諸道兵討梁崇義楊炎進諫說:“李希烈原是董秦(後賜名李忠臣)養子,寵任無比,最後竟逐秦奪其位。其為人兇殘無親,無功尚倔強不法,如果討平梁崇義,將何以制之?”德宗不聽。荊南牙將吳少誠以取崇義之策說希烈,希烈遂以少誠為前鋒。
張萬福威震濠州
四鎮連兵拒命,朝廷發各道兵討伐。而淄青節度使李正己遣兵扼守徐州甬橋(今安徽宿縣)、渦口(今安徽懷遠);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阻兵襄陽,東西運糧之路皆被斷絕,當時唐朝主要依靠江淮地區的賦稅以濟軍,運路被阻,人心震恐。江淮地區的進奉船千餘艘,皆停泊在渦口而不敢進。德宗以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張萬福為濠州(今安徽鳳陽)刺史,曰:“江淮草木,亦知威名。”使之通渦口水路。萬福受命後馳至渦口,立馬岸上,命發進奉船,李正己部下將士停立岸上皆不敢動。張萬福,元城人。幼習騎射,從軍有功,代宗時,歷任壽、濠、舒和諸州刺史,以威猛稱。時防秋京西,故德宗再召為濠州刺史。
建中二年(七八一)六月十四日,汾陽王郭子儀卒,年八十五。子儀是華州鄭縣人,開元中以武舉登第。安史之亂作,子儀以朔方節度使,帥兵討叛,收復兩京,立功為當時第一。亂平後,兼關內、河東副元帥,御回紇,擊吐蕃,一身系天下安危凡三十年。然朝廷一紙書召之,無不即日就道,由是讒謗不行。僕固懷恩李懷光渾瑊等皆出其門,雖貴為王公,常頤指役使,趨走於前,家人亦以仆隸視之。嘗遣使至田承嗣所,承嗣西望拜之曰:“此膝不屈於人若干年矣!”李靈曜據汴作亂,公私物過汴者皆留之,惟子儀物不敢近,遣兵衛送出境。校中書令凡二十四考,月入俸錢二萬緡,府庫珍貨山積。家人三千人,八子、七婿皆為朝廷顯官,諸孫數十人,每問安,不能盡識,頷之而已。史謂其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忌,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古今名臣名將,一人而已。
北庭安西使者至
安史之亂爆發後,為了平定叛亂,唐王朝調河西、隴右鎮兵入援,吐蕃乘機侵占了河、隴地區,北庭(今新疆奇台)、安西(今新疆庫車)從此隔絕不通。伊西(今新疆哈密、吐魯番)、北庭節度使李元忠、安西四鎮留後郭昕帥將士閉境拒守,屢遣使奉表,皆不能達,與朝廷聲問絕者十餘年。至是,遣使間道歷諸胡,然後從回紇中來,德宗嘉之。建中二年(七八一)七月一日,加元忠北庭大都護,賜爵寧塞郡王;以郭昕為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賜爵武威郡王,所部將士皆遷七資。七月十九日,贈故伊州刺史袁光庭工部尚書。光庭天寶末年為伊州刺史,吐蕃陷河、隴後,光庭堅守數年,最後糧竭兵盡,光庭先殺妻子,然後自焚而死。郭昕派使者至,朝廷才知之,所以贈官。李元忠原名曹令忠;郭昕,子儀弟之子。
楊炎罷相
淮西節度使李希烈討梁崇義,因久雨未進軍,德宗怪之,盧杞密言於德宗說:“希烈遷延不進軍,蓋為楊炎為相故。陛下不如暫免炎相,俟事平後再用之。德宗以為然。建中二年(七八一)七月三日,以炎為左僕射,罷其政事。以前永平節度使張鎰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以朔方節度使崔寧為右僕射。七月二十四日,以邠寧節度使李懷光兼朔方節度使。
馬燧等大敗田悅於臨洺
建中二年(七八一)七月二十六日,河東節度使馬燧昭義節度使李抱真、神策軍先鋒都知兵馬使李晟等大敗田悅於臨洺(今河北永年)。當時田悅親自帥兵攻臨洺,數月不拔,城中食將盡,府庫空竭,士卒死傷甚多。守將張抷飾其愛女,使出拜將士說:大家守城甚苦,我家裡沒有什麼東西慰勞大家,請賣此女為將士守城資費。士卒聽完皆哭,說:“願盡死力守城,不敢言賞賜之事。”李抱真告急於朝,德宗遂詔馬燧帥步騎兩萬,李晟帥神策軍與抱真共討田悅。又詔幽州留後朱滔討李惟岳馬燧受命後,先派使者持書為好語取悅于田悅,悅遂以為馬燧畏己,故不加設備。燧與抱真合兵八萬,從壺關東下,軍於邯鄲,先敗田悅支軍。時田悅正在急攻臨洺,遂分李惟岳兵五千以助楊朝光。次日,馬燧等帥兵進攻朝光柵陣,田悅帥萬餘人來救,燧命大將李自良等帥兵阻之於雙岡(今邯鄲西北),並下令:“如果悅軍得過,必斬汝等。”自良等力戰擊退悅援軍。馬燧等帥兵推火車焚燒楊朝光柵,殺朝光,俘獲五千餘人。五天后,馬燧等帥兵至臨洺,田悅全軍出戰,共戰百餘次,田悅大敗,被殺萬餘人,悅遂帥兵乘夜而逃,邢州(今河北邢台)之圍亦解。
建中二年(七八一)七月,淄青節度使李正己死,其子李納秘不發喪,擅領軍務。田悅兵敗後,遣使求救於納及李惟岳,納遂派大將衛俊帥兵萬人,惟岳也派兵三千人救之。田悅又收羅殘兵二萬餘人,軍於洹水(今河北魏縣西南),李納兵軍於其東,惟岳兵軍於其西,道尾相應。馬燧等帥諸道兵屯於鄴縣(今河北臨漳西南),然後奏請河陽兵來助戰,德宗詔河陽節度使李艽帥兵會之。八月,李納才發喪,並奏請襲父位,德宗不許。
梁崇義敗死
建中二年(七八一)八月,梁崇義發兵攻江陵,至四望(今湖北南漳),大敗而歸,遂收兵於襄州、鄧州。李希烈帥兵沿漢江而上,與諸道兵會合。崇義遣部將翟暉、杜少誠迎戰於蠻水(今湖北宜城),希烈帥軍大敗之,追之疏口,又敗之。二將請降,希烈使其帥兵先之襄陽慰諭城中軍民。崇義閉城拒守,守者開門爭出,不可禁。崇義與妻投井死,傳首京師。
張孝忠成德節度使
范陽節度使朱滔將討李惟岳,軍於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惟岳部將張孝忠帥精兵八千守易州,滔遣判官蔡雄勸孝忠說:“惟岳乳臭小兒,竟敢拒朝命。現在馬燧等已敗田悅;李希烈克襄陽,梁崇義敗死,河南諸軍不日將北向討惟岳,惟岳之亡指日可待。如果你能夠首舉易州以歸朝廷,則敗惟岳之功你為第一,實乃轉禍為福之策。”孝忠以為然,遂遣牙官程華至滔所,又遣錄事參軍董稹奉表入朝,滔又上表薦之,德宗大悅。建中二年(七八一)九月六日,以孝忠為成德節度使,命惟岳護喪歸朝,惟岳不從。孝忠感激朱滔,為子茂和娶滔女為妻,深相結。
李希烈大掠襄陽
建中二年(七八一)九月七日,加李希烈同平章事。初,李希烈請討梁崇義,德宗對朝士每稱其忠。黜陟使李承從淮西還,言於德宗說:“希烈一定能立戰功,但恐有功之後,驕橫不臣,再煩朝廷用兵。”德宗不以為然。希烈敗梁崇義後,既得襄陽,遂據為已有,德宗才信李承之言。當時李承為河中尹,九月九日,遂以承為山南東道節度使。德宗欲以禁兵送之,承請單騎赴鎮。承至襄陽,希烈置之於外館,並百計迫協,承誓死不屈,於是希烈大掠全境而去。留牙將於襄州,看守其所掠財物,因此數有使者來襄,李承也遣其心腹臧叔雅往來許州、蔡州(今河南汝南),厚結希烈心腹周曾等人,與之暗圖希烈。
楊炎被殺
先前,蕭嵩家廟臨長安曲江,玄宗認為曲江是遊玩之地,非神靈所宅,命嵩徙之。及楊炎為相,因惡京兆尹嚴郢,左遷為大理卿;盧杞欲陷楊炎,遂引郢為御史大夫。先是,炎將在長安建家廟,有宅在東都,托河南尹趙惠伯代賣之,惠伯自買以為官廨。嚴郢推按之,認為惠伯賺了錢。於是盧杞召大理正田晉議法,晉認為:“按律,監臨官市買有餘利,以乞取罪論,應當革其官。”杞以為判罪過輕,大怒,遂貶晉為衡州司馬。然後更召其他刑吏議法,都認為“監主自盜,罪當絞。”而楊炎家廟正建在原來蕭嵩家廟之地,杞因向德宗進讒說:“該地有王氣,所以玄宗命蕭嵩徙去家廟。楊炎有異志,所以又在其地建家廟。”於是,建中二年(七八一)十月十日,炎自左僕射被貶為崖州(今海南海口)司馬,並遣中使護送之。未至崖州,即縊殺之。惠伯被貶為費州多田(今貴州思南)縣尉,不久亦殺之。
劉洽等敗淄青魏博兵於徐州
建中二年(七八一)十一月七日,宣武節度使劉洽、神策都知兵馬使曲環、滑州刺史李澄與朔方軍大將唐朝臣等大敗淄青、魏博兵於徐州。先是淄青李納遣其將王溫與魏博將崇慶合兵共攻徐州,徐州刺史李洧遣牙官王智興至朝告急,德宗發朔方兵五千人,使朝臣帥之,與劉洽、曲環、李澄共往救之。當時朔方軍因資裝未到,旗服弊惡,宣武軍譏笑說:“乞兒能破敵嗎!”朝臣因其言激怒士卒,說:“節度都統(李勉)有令,先破敵者,其營中財物全數與之。”因此,朔方軍皆憤怒爭先。崇慶與王溫攻彭城(今江蘇徐州),二十餘日不能下,請求李納增兵,納遂派其大將石隱金帥兵萬人助之,與劉洽等相拒於七里溝。天將暮,劉洽帥軍稍退,朔方馬軍使楊朝晟對唐朝臣說:“請你帥步兵依山而陣,我帥騎兵伏于山曲,敵見你孤軍勢懸,必來決戰,我乘機帥騎兵絕其腰,必敗之。”朝臣從之。崇慶等果然帥騎兵兩千過橋來追擊官軍;伏兵發,橫擊之,崇慶等兵被攔腰截斷,狼狽而返,阻橋以拒官軍。敵兵有爭橋不得,涉水而渡者,朝晟指著說:“他們能涉水,我們為何不能!”遂帥軍涉水擊之,據橋者皆敗走,崇慶等軍大潰,劉洽等乘機追擊,殺八千餘人,溺水而死者甚多。朔方軍盡得其輜重,旗服鮮華,於是對宣武軍說:“乞兒之功與你們相比誰大?”宣武軍皆慚愧。官軍又乘勝向北追擊,直到徐州城下,魏博、淄青兵解圍而去,江淮漕運又通。
唐同意吐蕃用敵國禮及新劃國界
建中二年(七八一)三月,唐遣殿中少監崔漢衡使於吐蕃。漢衡至吐蕃後,贊普因為敕書中稱貢獻及賜,完全以臣禮待吐蕃。又說靈州之西,兩國當以賀蘭山為界,要求漢衡將這兩點更請之於朝。十二月二十三日,漢衡遣判官與吐蕃使者入奏。德宗對更改敕書和國界,皆如其請,這是因為當時關東與河北正在打仗,不得不向吐蕃讓步。
沙州陷於吐蕃
建中二年(七八一),沙州(今甘肅敦煌)陷於吐蕃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刻成
建中二年(七八一),《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立,明天啟三年(一六二三)在陝西周至出土。碑文為景教士景淨撰,呂秀岩書,共一千七百八十字。記唐太宗時大秦景教從波斯傳入中國,並在長安建寺度僧的活動和宣傳教義的情況。碑下和兩側有古敘利亞文題名。此碑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重要資料。

通鑑記載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下建中二年(辛酉,公元七八一年)
春,正月,戊辰,成德節度使李寶臣薨。寶臣欲以軍府傳其子行軍司馬惟岳,以其年少暗弱,豫誅諸將之難制者深州刺史張獻誠等,至有十餘人同日死者。寶臣召易州刺史張孝忠,孝忠不往,使其弟孝節召之。孝忠使孝節謂寶臣曰:“諸將何罪,連頸受戮!孝忠懼死,不敢往,亦不敢叛,正如公不入朝之意耳。”孝節泣曰:“如此,孝節必死。”孝忠曰:“往則並命,我在此,必不敢殺汝。”遂歸,寶臣亦不之罪也。兵馬使王武俊,位卑而有勇,故寶臣特親愛之,以女妻其子士真,士真復厚結其左右。故孝忠、武俊獨得全。及薨,孔目官胡震,家僮王它奴勸惟岳匿喪二十餘日,詐為寶臣表,求令惟岳繼襲,上不許。遣給事中汲人班宏往問寶臣疾,且諭之。惟岳厚賂宏,宏不受,還報。惟岳乃發喪,自為留後,使將佐共奏求旌節,上又不許。初,寶臣與李正己、田承嗣、梁崇義相結,期以土地傳之子孫。故承嗣之死,寶臣力為之請於朝,使以節授田悅;代宗從之。悅初襲位,事朝廷禮甚恭,河東節度使馬燧表其必反,請先為備。至是悅屢為惟岳請繼襲,上欲革前弊,不許。或諫曰:“惟岳己據父業,不因而命之,必為亂。”上曰:“賊本無資以為亂,皆藉我土地,假我位號,以聚其眾耳。曏日因其所欲而命之多矣,而亂益滋。是爵命不足以已亂而適足以長亂也。然則惟岳必為亂,命與不命等耳。”竟不許。悅乃與李正己各遣使詣惟岳,潛謀勒兵拒命。
魏博節度副使田庭玠謂悅曰:“爾藉伯父遺業,但謹事朝廷,坐享富貴,不亦善乎!奈何無故與恆、鄆共為叛臣!爾觀兵興以來,逆亂者誰能保其家乎?必欲行爾之志,可先殺我,無使我見田氏之族滅也。”因稱病臥家。悅自往謝之,庭玠閉門不內,竟以憂卒。
成德判官邵真聞李惟岳之謀,泣諫曰:“先相公受國厚恩,大夫衰絰之中,遽欲負國,此甚不可。”勸惟岳執李正己使者送京師,且請討之,曰:“如此,朝廷嘉大夫之忠,則旄節庶幾可得。”惟岳然之,使真草奏。長史畢華曰:“先公與二道結好二十餘年,奈何一旦棄之!且雖執其使,朝廷未必見信。正己忽來襲我,孤軍無援,何以待之!”惟岳又從之。
前定州刺史谷從政,惟岳之舅也,有膽略,頗讀書,王武俊等皆敬憚之,為寶臣所忌,從政乃稱病杜門。憔岳亦忌之,不與圖事,日夜獨與胡震、王他奴等計議,多散金帛以悅將士。從政往見憔岳曰:“今海內無事,自上國來者,皆言天子聰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諸侯子孫專地。爾今首違詔命,天子必遣諸道致討。將士受賞之際,皆言為大夫盡死。苟一戰不勝,各惜其生,誰不離心!大將有權者,乘危伺便,鹹思取爾以自為功矣。且先相公所殺高班大將,殆以百數,撓敗之際,其子弟欲復仇者,庸可數乎!又,相公與幽州有隙,朱滔兄弟常切齒於我,今天子必以為將。滔與吾擊析相聞,計其聞命疾驅,若虎狼之得獸也,何以當之!昔田承嗣從安、史父子同反,身經百戰,兇悍聞於天下,違詔舉兵,自謂無敵。及盧子期就擒,吳希光歸國,承嗣指天垂泣,身無所措。賴先相公按兵不進,且為之祈請,先帝寬仁,赦而不誅,不然,田氏豈有種乎!況爾生長富貴,齒髮尚少,不更艱危,乃信左右之言,欲效承嗣所為乎!為爾之計,不若辭謝將佐,使惟誠攝領軍府,身自入朝,乞留宿衛,因言惟誠且令攝事。恩命決於聖志,上必悅爾忠義,縱無大位,不失榮祿,永無憂矣。不然,大禍將至,悔之何及。吾亦知爾素疏忌我,顧以舅甥之情,事急,不得不言耳!”惟岳及左右見其言切,益惡之。從政乃復歸,杜門稱病。惟誠者,惟岳之庶兄也,謙厚好書,得眾心,其母妹為李正己子婦。是日,惟岳送惟誠於正己,正己使複姓張,遂仕淄青。惟岳遣王它奴詣從政家,察其起居,從政飲藥而卒;且死,曰:“吾不憚死,哀張氏今族滅矣!”
劉文喜之死也,李正己田悅等皆不自安;劉晏死,正己等益懼,相謂曰:“我輩罪惡,豈得與劉晏比乎!”會汴州城隘,廣之,東方人訛言:“上欲東封,故城汴州。”正己懼,發兵萬人屯曹州。田悅亦完聚為備,與梁崇義、李惟岳遙相應助,河南士民騷然驚駭。
永平軍舊領汴、宋、滑、亳、陳、潁、泗七州,丙子,分宋、亳、穎別為節度使,以宋州刺史劉洽為之;以泗州隸淮南;又以東都留守路嗣恭為懷、鄭、汝、陝四州、河陽三城節度使。旬日,又以永平節度使李勉都統洽、嗣恭二道,仍割鄭州隸之,選嘗為將者為諸州刺史,以備正己等。
初,高力士有養女嫠居東京,頗能言宮中事,女官李真一意其為沈太后,詣使者具言其狀。上聞之,驚喜。時沈氏故老已盡,無識太后者,上遣宦官、宮人徵驗視之,年狀頗同,宦官、宮人不審識太后,皆言是。高氏辭稱實非太后,驗視者益疑之,強迎入居上陽宮。上發宮女百餘人,齎乘輿御物就上陽宮供奉。左右誘諭百方,高氏心動,乃自言是。驗視者走馬入奏,上大喜。二月,辛卯,上以偶日御殿,群臣皆入賀。詔有司草儀奉迎。高氏弟承悅在長安,恐不言,久獲罪,遽自言本末。上命力士養孫樊景超往覆視,景超見高氏居內殿,以太后自處,左右侍衛甚嚴。景超謂高氏曰:“姑何自置身於俎上!”左右叱景超使下,景超抗聲曰:“有詔,太后詐偽,左右可下。”左右皆下殿。高氏乃曰:“吾為人所強,非己出也。”以牛車載還其家。上恐後人不復敢言太后,皆不之罪,曰:“吾寧受百欺,庶幾得之。”自是四方稱得太后者數四,皆非是,而真太后竟不知所之。
御史中丞盧杞,弈之子也,貌醜,色如藍,有口辯。上悅之,丁未,擢為大夫,領京畿觀察使。郭子儀每見賓客,姬妾不離側。杞嘗往問疾,子儀悉屏侍妾,獨隱几待之。或問其故,子儀曰:“杞貌陋而心險,婦人輩見之必笑,他日杞得志,吾族無類矣!”
楊炎既殺劉晏,朝野側目,李正己累表請晏罪,譏斥朝廷。炎懼,遣腹心分詣諸道,以宣慰為名,實使之密諭節度使云:“晏昔附奸邪,請立獨孤後,上自惡而殺之。”上聞而惡之,由是有誅炎之志,隱而未發。乙巳,遷炎中書侍郎,擢盧杞門下侍郎,並同平章事,不專任炎矣。杞蕞陋,無文學,炎輕之,多託疾不與會食;杞亦恨之。杞陰狡,欲起勢立威,小不附者必欲置之死地,引太常博士裴延齡為集賢殿直學士,親任之。
丙午,更汴宋軍名曰宣武。
振武節度使彭令芳苛虐,監軍劉惠光貪婪。乙卯,軍士共殺之。
京西防秋兵萬二千人戍關東。上御望春樓宴勞將士,神策將士獨不飲,上使詰之,其將楊惠元對曰:“臣等發奉天,軍帥張巨濟戒之曰:‘此行大建功名,凱旋之日,相與為歡。苟未捷,勿飲酒。’故不敢奉詔。”及行,有司緣道設酒食,獨惠元所部瓶罌不發。上深嘆美,賜書勞之。惠元,平州人也。
三月,置溵州於郾城。
辛巳,以汾州刺史王翃振武軍使、鎮北、綏、銀等州留後。
遣殿中少監崔漢衡使於吐蕃。
梁崇義雖與李正己等連結,兵勢寡弱,禮數最恭。或勸其入朝,崇義曰:“來公有大功於國,上元中為閹宦所讒,遷延稽命,及代宗嗣位,不俟駕入朝,猶不免族誅。吾歲久釁積,何可往也!”淮寧節度使李希烈屢請討之,崇義懼,益修武備。流人郭昔告崇義為變,崇義聞之,請罪,上為之杖昔,遠流之;使金部員外郎李舟詣襄州諭旨以安之。舟嘗奉使詣劉文喜,為陳禍福,文喜囚之,會帳下殺文喜以降,諸道跋扈者聞之,謂舟能覆城殺將。至襄州,崇義惡之。舟又勸崇義入朝,言頗切直,崇義益不悅。及遣使宣慰諸道,舟復指襄州,崇義拒境不內,上言“軍中疑懼,請易以它使。”時兩河諸鎮方猜阻,上欲示恩信以安之,夏,四月,庚寅,加崇義同平章事,妻子悉加封賞,賜以鐵券;遣御史張著齎手詔征之,仍以其裨將藺杲為鄧州刺史。
五月,丙寅,以軍興,增商稅為什一。
田悅卒與李正己、李惟岳定計,連兵拒命,遣兵馬使孟祐將步騎五千北助惟岳。薛嵩之死也,田承嗣盜據洺、相二州,朝廷獨得邢、磁二州及臨洺縣。悅欲阻山為境,曰:“邢、磁如兩眼,在吾腹中,不可不取。”乃遣兵馬使康愔將八千人圍邢州,別將楊朝光將五千人柵於邯鄲西北,以斷昭義救兵,悅自將兵數萬圍臨洺。邢州刺史李共、臨洺將張伾堅壁拒守。貝州刺史邢曹俊,田承嗣舊將也,老而有謀,悅寵信牙官扈崿而疏之。及攻臨洺,召曹俊問計。曹俊曰:“兵法十圍五攻;尚書以逆犯順,勢更不侔。今頓兵堅城之下,糧竭卒盡,自亡之道也。不若置萬兵於崞口以遏西師,則河北二十四州皆為尚書有矣。”諸將惡其異己,共毀之,悅不用其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