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現場管理(管理學名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現場管理,而5S現場管理是來自日本企業的現場管理方式,其主要內容是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以5S為基礎的現場管理就是5S現場管理。

概述,什麼是現場管理,什麼是5S現場管理法,5S現場管理的工具,5S的起源,5S的沿革,5S的發展,

概述

“5S”是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和素養(Shitsuke)這5個詞的縮寫。因為這5個詞日語中羅馬拼音的第一個字母都是“S”,所以簡稱為“5S”,開展以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和修身為內容的活動,稱為“5S”活動。

什麼是現場管理

企業員工工作的場所就是現場,對於企業員工在現場工作行為的管理就是現場管理。

什麼是5S現場管理法

5S: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又被稱為“五常法則”或“五常法”。
通過規範現場、現物,營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環境,培養員工良好的工作習慣,是日式企業獨特的一種管理方法,其最終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質:
★革除馬虎之心,養成凡事認真的習慣
(認認真真地對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
★遵守規定的習慣
★自覺維護工作環境整潔明了的良好習慣
★文明禮貌的習慣
5S現場管理法:整理
★將工作場所任何東西區分為有必要的與不必要的; 
★把必要的東西與不必要的東西明確地、嚴格地區分開來;
★不必要的東西要儘快處理掉。
目的:
★騰出空間,空間活用
★防止誤用、誤送
★塑造清爽的工作場所
生產過程中經常有一些殘餘物料、待修品、待返品、報廢品等滯留在現場,既占據了地方又阻礙生產,包括一些已無法使用的工夾具、量具、機器設備,如果不及時清除,會使現場變得凌亂。
生產現場擺放不要的物品是一種浪費:
★即使寬敞的工作場所,將愈變窄小。
★棚架、櫥櫃等被雜物占據而減少使用價值。
★增加了尋找工具、零件等物品的困難,浪費時間。
★物品雜亂無章的擺放,增加盤點的困難,成本核算失準。
注意點:
要有決心,不必要的物品應斷然地加以處置。
實施要領:
1.自己的工作場所(範圍)全面檢查,包括看得到和看不到的
2.制定“要”和“不要”的判別基準
3.將不要物品清除出工作場所
4.對需要的物品調查使用頻度,決定日常用量及放置位置
5.制訂廢棄物處理方法
6.每日自我檢查
5S現場管理法:整頓
★對整理之後留在現場的必要的物品分門別類放置,排列整齊。
★明確數量,並進行有效地標識。
目的
★工作場所一目了然
★整整齊齊的工作環境
★消除找尋物品的時間
★消除過多的積壓物品
注意點:
這是提高效率的基礎。
實施要領:
1.前一步驟整理的工作要落實
2.流程布置,確定放置場所
3.規定放置方法、明確數量
4.劃線定位
5.場所、物品標識
整頓的“3要素”:場所、方法、標識
放置場所
★物品的放置場所原則上要100%設定
★物品的保管要 定點、定容、定量
★生產線附近只能放真正需要的物品
放置方法
★易取
★不超出所規定的範圍
★在放置方法上多下工夫
標識方法
★放置場所和物品原則上一對一表示
★現物的表示和放置場所的表示
★某些表示方法全公司要統一
★在表示方法上多下工夫
整頓的“3定”原則:定點、定容、定量
★定點:放在哪裡合適
★定容:用什麼容器、顏色
★定量:規定合適的數量
5S現場管理法:清掃
★將工作場所清掃乾淨。
★保持工作場所乾淨、亮麗的環境。
目的:
★消除贓污,保持職場內乾乾淨淨、明明亮亮
★穩定品質
★減少工業傷害
注意點:
責任化、制度化。
實施要領:
1.建立清掃責任區(室內外)
2.執行例行掃除,清理髒污
3.調查污染源,予以杜絕或隔離
4.清掃基準,作為規範
5S現場管理法:清潔
將上面的3S實施的做法制度化、規範化,並貫徹執行及維持結果。
目的:
維持上面3S的成果
注意點:
制度化,定期檢查。
實施要領:
1.前面3S工作
2.考評方法
3.獎懲制度,加強執行
4.主管經常帶頭巡查,以表重視
5S現場管理法:素養
通過晨會等手段,提高全員文明禮貌水準。培養每位成員養成良好的習慣,並遵守規則做事。開展5S容易,但長時間的維持必須靠素養的提升。
目的:
★培養具有好習慣、遵守規則的員工
★提高員工文明禮貌水準
★營造團體精神
注意點:
長期堅持,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實施要領:
1.服裝、儀容、識別證標準
2.共同遵守的有關規則、規定
3.禮儀守則
4.訓練(新進人員強化5S教育、實踐)
5.各種精神提升活動(晨會、禮貌運動等)

5S現場管理的工具

一般在推動5S活動時,有以下工具可以套用:
(1)利用公司內部刊物傳達公司政策及理念,進而舉辦5S徵文比賽及5S海報、標語比賽。
(2)外購5S海報及標語。
(3)每年訂5S月或每月訂5S日,定期對5S再加強及教育。
(4)到他廠參觀或參加發表會,吸取他人經驗。
(5)利用定點攝影方式,將5S較差的地方或死角讓大家知道,定期照相追蹤,直到改善為止。
(6)訂定5S點檢表,以檢核5S是否每項都做好。
(7)配合其他管理活動推廣,如提案制度、QCC、TPM等。
(8)高階定期或不定期巡視現場,讓員工感受被重視。
(9)成果發表及表揚優良單位,提高榮譽感及參與度。
(10)建立福世藍快速應急小組,針對常見和重大設備問題做好預案。

5S的起源

5S的沿革

5S起源於日本,是指在生產現場中對人員、機器、材料、方法等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的管理,這是日本企業獨特的一種管理辦法。
1955年,日本的5S的宣傳口號為“安全始於整理,終於整理整頓”。當時只推行了前兩個S,其目的僅為了確保作業空間和安全。後因生產和品質控制的需要而又逐步提出了3S,也就是清掃、清潔、修養,從而使套用空間及適用範圍進一步拓展,到了1986年,日本的5S的著作逐漸問世,從而對整個現場管理模式起到了衝擊的作用,並由此掀起了5S的熱潮。

5S的發展

日本式企業將5S運動作為管理工作的基礎,推行各種品質的管理手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產品品質得以迅速地提升,奠定了經濟大國的地位,而在豐田公司的倡導推行下,5S對於塑造企業的形象、降低成本、準時交貨、安全生產、高度的標準化、創造令人心曠神怡的工作場所、現場改善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逐漸被各國的管理界所認識。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5S已經成為工廠管理的一股新潮流。
根據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需要,有的企業在原來5S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安全(Safety),即形成了“6S”;有的企業再增加了節約(Save),形成了“7S”;也有的企業加上習慣化(Shiukanka)、服務(Service)及堅持(Shikoku),形成了“10S”,有的企業甚至推行“12S”,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從“5S”里衍生出來的,例如在整理中要求清除無用的東西或物品,這在某些意義上來說,就能涉及到節約和安全,具體一點例如橫在安全通道中無用的垃圾,這就是安全應該關注的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