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年

事件 鹹康七年(公元341年),晉成帝司馬衍為了整理戶籍,增加財政收入,命僑寓的王公以下都以土著為斷,把戶口編入所在郡縣的戶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341年
  • 中國紀年:東晉鹹康七年
  • 出生皇帝哀帝(司馬丕)
  • 歷史大事:燕國置龍城
中國紀年,本年年表,歷史大事,史料記載,

中國紀年

公元341年,東晉鹹康七年

本年年表

公元341年,一位名叫烏爾菲拉的阿里烏斯教牧師被君士坦丁堡教廷委任為哥特主教,北渡多瑙河,到那片還之前沒有基督徒踏足過的荒蠻土地上去宣揚自己的信仰。烏爾菲拉的父親是西哥特人,母親是希臘人(在哥特海軍南侵的某次戰役中被他未來的丈夫抓獲),所以不僅精通這兩種語言,也熟悉這兩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所有日耳曼民族一樣,哥特人生性殘忍而又淳樸,天真而又執著,對於傳教士來說,這再合適沒有了。更何況,他們之前沒有接觸過什麼象樣的宗教,除了對一些希臘神祇有些印象以外,就只有一些原始宗教了。那些自然神祇要求他們奉獻血腥的禮物,比如動物和俘虜的內臟之類。這樣簡單的信仰在經過千錘百鍊的阿里烏斯教義面前自然不堪一擊,烏爾菲拉主教在西哥特人那裡大獲成功,並很快把信眾發展到了鄰近的東哥特人、格皮德人、卡爾皮人、赫盧利人等東日耳曼民族中。但《聖經》是本大部頭的書,全靠口述和記憶宣講,相當地不方便,而哥特人中懂拉丁文和希臘文的人又極少。烏爾菲拉主教於是決定,利用希臘字母,為哥特人發明他們自己的文字。經過他的多年揣摩,哥特文終於誕生了,哥特語就此也成為日耳曼民族中第一種可以書寫的語言。烏爾菲拉主教親手翻譯的哥特語《聖經》文筆優雅,句意準確,因此迅速得以廣為流傳。虔誠的哥特人把它的全文用金銀製成的字母鑲嵌在紫紅色的羊皮紙上,稱為《銀聖經》。它至今還近乎完整地保存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博物館裡,被譽為瑞典王國價值連城的鎮國之寶。
出生 哀帝(司馬丕),出生:公元341年--去世:公元365年(在位4年)。
逝世 據晉代葛洪(公元261~341年)的《神仙傳》和《南海府志》所述,董奉字君異,原籍福建候官縣(今福州市)人,後至豫章郡(今江西南昌)隱居廬山下。大約活了100多歲,方於“永嘉中仙去”。永嘉是晉懷帝的年號(公元307~313年),按董奉活了100多歲推測,他可能生活於公元200~313年間。說他“成仙而去”固然是溢美之詞,但在當時人均壽命不足30歲的歷史條件下,他竟能壽過百歲,實在是難得的了。《神仙傳》的作者葛洪是略晚於董奉的一代名醫,兩人生卒時間僅相差幾十年,而且董奉卒年時葛洪已有40餘歲,葛洪筆下記述的董奉,誠為可信。
古蹟 中國歷史上最早有“龍城”說法的地方是在今遼寧朝陽市大平房附近的“龍城縣”,公元341年也就是大約在十六國時代的時候前燕遷都於此,歷史上的“北燕”於公元410年在此建立,436年置營州。
《王興之夫婦墓誌》於1965年在江蘇南京新民門外出土。此志兩面刻,一面刻於鹹康七年(公元341年),一面刻於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書法方正樸拙,近似《爨寶子碑》,結體、運筆與當時流行的"二王體"俱相逕庭。此志頗受學者重視。此志出土後,雖有一些拓本,但為數不多。
謝公宅與國慶寺 謝安自晉鹹康七年(公元341年)到東山,直至晉廢帝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復出,先後長達28年。在此期間,東山國慶寺香火始盛,主持是東晉高僧支遁。他邀請支遁一起踏勘東山景址,親自設計,先後重修了國慶寺,建造了白雲、明月二堂,東西兩眺亭,開闢了調馬路,疏浚了始寧泉,並著手興建始寧園,即西莊。

歷史大事

燕國置龍城
前燕五年(341)正月,燕王慕容皝令唐國郡內史陽裕等在柳城(今遼寧朝陽南)之北,龍山之西,另建一新城,並置立宗廟、宮殿,命該城為龍城;柳城亦改稱龍城縣
東晉冊命慕容皝
慕容皝自稱燕王后,未受晉冊命,便於鹹康五年(339)冬派長史劉翔,參軍鞠運至東晉獻捷論功,並言權假之意。七年二月,劉翔等至建康,晉成帝召見,翔遂為燕皝王求大將軍、燕王章璽。但朝議論爭紛紜,謂歷來大將軍不處邊,異姓不封王,所求不可許。翔設辭以駁之,劉翔姊夫尚書諸葛恢仍持異議,以為“惟器與名,不可輕許”。劉翔滯留建康,眾議未決。翔於是私說中常侍或私,又逢慕容皝上表以庾氏兄弟擅權,要求斥退。庾冰因此而懼,乃與何充等奏從其請,成帝遂以慕容皝為使持節、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幽州特、燕王,以其世子慕容俊為東夷校尉、左賢王,又封賜功臣百餘人。隨後詔遣大鴻臚郭悕持節與翔等北上棘城(今遼寧義縣西)冊命燕王,同年七月至燕,劉翔等並受封賞。
東晉實行土斷
鹹康七年(341)四月,晉成帝下令東晉實行土斷。西晉末,中原戰亂,司馬睿在江南建立東晉政權,北方王公士庶紛紛南下八僑寓江左,其僑置郡縣境界無定,享有免除阻稅徭役等特權,士族廣占田園,嚴重影響晉廷財政收入。成帝特下詔旨,命令廢除僑置郡縣,王公以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土著為斷,將其戶口編入所在郡縣,注入白籍,以示與土著黃籍區別。
東海哀王司馬沖字道讓。當初晉元帝睿因東海王越世子司馬毗沒於石勒,不知存亡,故以沖繼毗之後,稱為東海世子。以毗陵郡(今江蘇丹徒)增本封邑萬戶。拜越妃裴氏為太妃,任命劉耽為司馬,庾懌為功曹,顧和為主簿。後遷中軍將軍,加散騎常侍。東海太妃死時連同發毗之喪後,沖得以即王位,又升轉車騎將軍,徒驃騎將軍。晉鹹康七年(341)八月卒,年三十一歲。
李壽暴虐
當初李特占據蜀地,建立政權,李雄繼之,以寬簡治國,善待百姓,由此而深得民心。但自李壽濱權後,形勢為之一變。漢興四年(341),王嘏自後趙迎李閎歸,盛稱趙都鄴城繁富,誇耀其宮殿壯麗奢華;並極言石虎以刑殺待下,以此控制境內。李壽聞知,便爭相仿慕,徒郡民三丁以上者充實成都,大修宮殿;同時亦嚴盛御下,人若有小過,輒殺之立威;左僕射蔡興、右僕射李嶷均因直諫被殺。一時之間,百姓疲於賦役,人心皆思叛亂。

史料記載

顯宗成皇帝中之下鹹康七年(辛丑,公元三四一年)
春,正月,燕王皝使唐國內史陽裕等築城於柳城之北、龍山之西,立宗廟、宮闕,命曰龍城
二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劉翔至建康,帝引見,問慕容鎮軍平安。對曰:“臣受遣之日,朝服拜章。”
翔為燕王皝求大將軍、燕五章璽。朝議以為;“故事:大將軍不處邊;自漢、魏以來,不封異姓為王。所求不可許。”翔曰:“自劉、石構亂,長江以北,剪為戎藪,未聞中華公卿之胄有一人能攘臂揮戈、摧破凶逆者也。獨慕容鎮軍父子竭力,心存本朝,以寡擊眾,屢殄強敵,使石虎畏懼,悉徙邊陲之民散居三魏,蹙國千里,以薊城北境。功烈如此,而惜海北之地不以為封邑,何哉!昔漢高祖不愛王爵於韓、彭,故能成其帝業;項羽刓印不忍授,卒用危亡。吾之至心,非敬欲尊其所事,竊惜聖朝疏忠義之國,使四海無所勸慕耳。”
尚書諸葛恢,翔之姊夫也,獨主異議,以為:“夷狄相攻,中國之利。惟器與名,不可輕許。”乃謂翔曰:“借使慕容鎮軍能除石虎,乃是復得一石虎也,朝廷何賴焉!”翔曰:“嫠婦猶知恤宗周之隕。今晉室阽危,君位侔元、豈,曾無憂國之心邪?向使靡、鬲之功不立,則少康何以祀夏!桓、文之戰不捷,則同人皆為左衤任矣。慕容鎮軍枕戈待旦,志殄凶逆,而君更唱邪惑之言,忌間忠臣。四海所以未壹,良由君輩耳!”翔留建康歲餘,眾議終不決。
翔乃說中常侍彧弘曰:“石虎苞八州之地,帶甲百萬,志吞江、漢,自索頭、宇文暨諸小國,無不臣服;惟慕容鎮軍翼戴天子,精貫白日,而更不獲禮之命,竊恐天下移心解體,無復南向者矣。公孫淵無尺寸之益於吳,吳主封為燕王,加以九錫。今慕容鎮軍屢摧賊鋒,威振秦、隴,虎比遣重使,甘言厚幣,欲授以曜威大將軍、遼西王;慕容鎮軍惡其非正,卻而不受。今朝廷乃矜惜虛名,沮抑忠順,豈社稷之長計乎!後雖悔之,恐無及己。”弘為之入言於帝,帝意亦欲許之。會皝上表稱:“庾氏兄弟擅權召亂,宜加斥退,以安社稷。”又與庾冰書,責其當國秉權,不能為國雪恥。冰甚懼,以其絕遠,非所能制,乃與何充奏從其請。乙卯,以慕容皝為使持節、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幽州牧、大單于、燕王,備物、典策,皆從殊禮。又以其世子俊為假節、安北將軍、東夷校尉、左賢王;賜軍資器械以千萬計。又封諸功臣百餘人。以劉翔為代郡太守,封臨泉鄉侯,加員外散騎常侍;翔固辭不受。
翔疾江南士大夫以驕奢酣縱相尚,嘗因朝貴宴集,謂何充等曰:“四海板蕩,奄逾三紀,宗社為墟,黎民塗炭,斯乃廟堂焦慮之時,忠臣畢命之秋也。而諸君宴安江沱,肆情縱慾,以奢靡為榮,以傲誕為賢;謇諤之言不聞,征伐之功不立,將何以尊主濟民乎!”充等甚慚。
詔遣兼大鴻臚郭烯持節詣棘城冊命燕王,與翔等偕北。公卿餞於江上,翔謂諸公曰:“昔少康資一旅以滅有窮,勾踐會稽以報強吳;蔓草猶宜早除,況寇讎乎!今石虎、李壽,志相吞噬,王師縱未能澄清北方,且當從事巴、蜀。一旦石虎先入舉事,並壽而有之,據形便之地以臨東南,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中護軍謝廣曰:“是吾心也!”
三月,戊戌,皇后杜氏崩。夏,四月,丁卯,葬恭皇后於興平陵。
詔實王公以下至庶人皆正土斷、白籍。
秋,七月,郭烯、劉翔等至燕,燕王皝以翔為東夷護軍、領大將軍長史,以唐國內史陽裕為左司馬,典書令李洪為右司馬,中尉鄭林為軍諮祭灑。
八月,辛酉,東海哀王沖薨。
九月,代王什翼犍築盛樂城於故城南八里。
代王妃慕容氏卒。
冬,十月,匈奴劉虎寇代西部,代王什翼犍遣軍逆擊,大破之。虎卒,子務桓立,遣使求和於代,什翼犍以女妻之。務桓又朝貢於趙,趙以務桓為平北將軍、左賢王
趙橫海將軍王華帥舟師自海道襲燕安平,破之。
燕王皝以慕容恪為渡遼將軍,鎮平郭。自慕容翰慕容仁之後,諸將無能繼者。及恪至平郭,撫舊懷新,屢破高句麗兵,高句麗畏之,不敢入境。
十二月,興平康伯陸玩薨。
漢主壽以其太子勢領大將軍、錄尚書事。初,成主雄以儉約寬惠得蜀人心。及李閎、王嘏還自鄴,盛稱鄴中繁庶,宮殿壯麗;且言趙王虎以刑殺御下,故能控制境內。壽慕之,徙旁郡民三丁以上者以實成都,大修宮室,治器玩;人有小過,輒殺以立威。左僕射蔡興、右僕射李嶷皆坐直諫死。民疲於賦役,吁嗟滿道,思亂者眾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