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螢光增白劑

33#螢光增白劑,螢光增白劑指能提高纖維織物和紙張等白度的有機化合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33#螢光增白劑
  • 外文名:33#  Optical Brightener
  • 化學組成:雙三嗪胺基二苯乙烯衍生物
  • 外 觀:白色或淡黃色均勻粉末
  • 水份:≤5.0
簡介,螢光增白劑的成分,螢光增白劑種類,

簡介

33#螢光增白劑
(33#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
Ø化學組成:雙三嗪胺基二苯乙烯衍生物
Ø技術指標
項 目
指 標
外 觀
白色或淡黃色均勻粉末
螢光強度(相當於標準品,分)
≥100
色光(與標準品)
近似~微
不溶於水的雜質含量,%
≤0.5
水份,%
≤5.0
細度(通過425μm孔徑篩余物含量),%
≤5.0
Ø性能與用途:屬陰離子型,外觀為極微黃色粉末。色調為青光,螢光強度(與標準品比)100。耐日曬、耐亞硫酸鹽雙氧水;遇次氯酸鈉不穩定,
與同類成品比較是最穩定的。本品對皮膚不損傷,微毒。可與陰離子、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及矽酸鹽、磷酸鈉、硫酸鹽、純鹼、CMC、酶製劑等良好的配伍。當與陰離子、非離子活性劑配伍時,可產生協同效應,提高增白效果;與陰離子配伍時,可產生增艷作用;但不能與陽離子染料、陽離子助劑同浴混用。本品具有增白效果好、泛黃點低、耐氧漂,是中高檔洗衣粉、肥皂、紡織印染、造紙、乳膠漆用增白劑。
Ø包裝貯存:淨含量25公斤/紙板桶。在室溫密閉容器中貯藏,防潮、防曬。

螢光增白劑的成分

螢光增白劑指能提高纖維織物和紙張等白度的有機化合物
織物等常常由於含有色雜質而呈黃色,過去都採用化學漂白的方法進行脫色,現在採用在制品中添加增白劑的辦法。其作用是把製品吸收的不可見的紫外線輻射轉變成紫藍色的螢光輻射,與原有的黃光輻射互為補色成為白光,提高產品在日光下的白度。增白劑已經廣泛套用在紡織、造紙、洗衣粉、肥皂、橡膠、塑膠、顏料和油漆等方面。
一般根據成分不同有五類:
二苯乙烯型,用於棉纖維及某些合成纖維、造紙、制皂等工業,具有藍色螢光;
②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結構,用於賽璐璐、聚氯乙烯塑膠等,具有較強的藍色螢光;
③吡唑啉型,用於羊毛、聚醯胺、腈綸等纖維,具有綠色熒色;
④苯並氧氮型,用於腈綸等纖維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膠,具有紅色螢光;
⑤苯二甲醯亞胺型,用於滌綸、腈綸、錦綸等纖維,具有藍色螢光。

螢光增白劑種類

麵粉專用的增白劑、做洗衣粉用 CXT cbs-x、 造紙用VBL、塑膠用OB-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