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口蹄疫疫情

2017年口蹄疫疫情

2017年2月7日,韓國井邑市,當地養牛場出現口蹄疫疫情,當局對畜牛進行宰殺掩埋處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口蹄疫疫情
  • 外文名:Aftosa
  • 感染區域:韓國
  • 傳播途徑:接觸、空氣、食物
  • 常見症狀:體溫升高,精神沉鬱,食慾減退
事件背景,疾病簡介,臨床症狀,防治,預防,摺疊治療,

事件背景

2月6日,在韓國金堤一家農場,衛生部門官員檢查奶牛健康狀況。韓國一地方政府6日證實,首爾東南方向180公里處的忠清北道報恩郡一家農場出現口蹄疫疫情,防疫部門已經宰殺了195頭牛。
2017年口蹄疫疫情
2017年2月7日,韓國井邑市,當地養牛場出現口蹄疫疫情,當局對畜牛進行宰殺掩埋處理。為防止口蹄疫擴散,韓國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實行30個小時的畜牧養殖戶禁運措施。

疾病簡介

口蹄疫是一種以病毒為載體的疾病,主要受感對象為豬、牛等大型偶蹄獸類,老鼠和家兔也是高發種群,潛伏期有幾天至半個月不等,接觸、空氣、食物等均可導致疾病傳播,如遇大風或獸群的大批運輸則傳染更快。口蹄疫發病後一般不致死,但會導致病獸口、蹄部出現大量水泡、高燒不退,使實際產量銳減。另外,個別口蹄疫病毒的變種亦可傳染給人。因此,每次爆發後只能屠宰和集體焚毀以絕後患。由於口蹄疫傳播迅速,難於防治,補救措施少,被稱為“頭號殺手”。
口蹄疫可人畜共患。人因接觸口蹄疫病畜及其污染的毛皮,或誤飲病畜的奶,或誤食病畜的肉品等途徑感染。人一旦受到口蹄疫病毒傳染,經2——18天潛伏期突然發病,表現為發燒、口腔乾熱、唇、齒、舌邊頰部、咽部潮紅、出現水泡(皮膚水泡見於手指尖、手掌、腳趾),同時伴有頭痛、噁心、嘔吐或腹瀉,患者數天痊癒,有時可並發心肌炎,患者對人基本無傳染性,但可把病毒傳染給牲畜動物,再度引起畜間口蹄疫流行。

臨床症狀

摺疊本病以牛最易感
口最初體溫升高,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或廢絕,反芻緩慢或停止,不喜飲水,閉口呆立,開口時,大量流涎。病畜口腔黏膜、齒齦、唇部、舌部及趾間等發生水泡或糜爛。起初水泡只有豌豆大,繼而融合增大或連成片狀,1-2天破潰後,形成紅色爛斑。很多病例出現條狀,高低不平的水泡。用手抓取舌時,常能見大片地脫落,偶見有鼻鏡、角莖、乳房上發生水泡。在發生口腔水泡後或同時在蹄冠、蹄踵和趾間發生水泡或爛斑,若破潰後被細菌污染,時發跛行嚴重,幼牛常並發嚴重的胃腸炎。
羊的感染率低
病羊口腔黏膜上可見到水泡、爛斑和瀰漫性炎症變化。山羊比綿羊明顯,但主要症狀在蹄部,哺乳羔羊對口蹄疫特別敏感,常呈現出血性胃腸炎和心肌炎症狀,發病急、死亡快。

防治

預防

病畜疑似口蹄疫時,應立即報告獸醫機關,病畜就地封鎖。所用器具及污染地面用2%苛性鈉消毒,確認後,立即進行嚴格封鎖、隔離、消毒及防治一系列工作,發病畜群撲殺後要無害化處理,工作人員外出要嚴格全面消毒,病畜吃剩的草料或飲水,要燒毀或深埋。畜舍及附近用2%苛性鈉、1%-2%福馬林噴灑、消毒,以免散毒。對疫區周圍牛羊接種,選用與當地流行的毒型相同的疫苗、疫種。

摺疊治療

口腔有潰瘍時,用碘甘油合劑每天塗3——4次,用大蒜或10%食鹽水也可。蹄部病變,可用消毒液洗淨,塗甲紫溶液或碘甘油。並用繃帶包裹,不可接觸濕地。
對病畜要加強飼養管理及護理工作。每天要用鹽水、硼酸溶液等洗滌口腔及蹄部,要餵以軟草、軟料或麩皮粥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