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淮北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1月13日 在淮北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市長黃曉武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5年及“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躍上新台階
2015年,全市人民在中共淮北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圍繞加快城市轉型、建設精緻淮北主線,積極作為,真抓實幹,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經濟社會實現持續平穩發展。預計全年完成生產總值765億元,增長4.5%;財政收入93.2億元,增長2.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0.2億元,增長14%;固定資產投資925億元,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90億元,增長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90元,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0元,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漲幅0.8%,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物價基本穩定,實現充分就業。
一年來,我們集中精力做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政策措施落實,經濟實現穩定增長。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採取一系列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重大舉措,力促經濟平穩有序運行。持續增加有效投資。以“九個一工程”為引領,突出抓好項目建設。453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17億元,一批具有牽引作用的重大產業項目進展順利。平山電廠一期工程1號機組併網發電,2號機組即將投產。海聚科技高速貼片生產線增至8條,投資25億元的煤焦化綜合利用二期投料試產。163個轉型升級和技改項目加快推進,其中50個工業項目竣工投產。謀劃重大項目187個,總投資1173億元。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11.98億元。大力促進社會消費。加強流通主體培育,新增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82家。舉辦兩屆房地產展交會促銷,全年銷售商品房面積180萬平方米,去庫存60萬平方米。開展“雙百”“五進”活動,拉動消費20多億元。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3.2億元,增長12%。積極擴大對外貿易。著力培育外貿支柱企業,加大對90家重點外貿企業包保服務力度,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5.5億美元,較上年略有增長。設立市口岸辦,與上海鐵路局簽訂建設青龍山鐵路樞紐“無水港”合作協定。全力以赴幫扶企業。安排財政資金1.5億元,實施穩崗補貼政策,惠及職工18.2萬人。失業保險費率由3%降至2%,減輕企業繳費負擔1.12億元。全面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和涉企收費清單制度,減免企業稅費10.7億元。深化“幹部幫聯企業、打造精良產業”行動,一企一策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開展百名金融顧問服務百家企業活動,推進“4321”政銀擔風險分擔機制,設立1.6億元續貸過橋資金等舉措,有效化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深化與淮北礦業、皖北煤電、淮海實業、中煤礦建等省屬企業合作發展。實施企業培育工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至799家。
(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轉型升級取得新成效。制定調轉促“496”實施方案,開展9大重點工程專項行動,全面打響調轉促攻堅戰。工業結構不斷最佳化。非煤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的70.8%,同比提高5.9個百分點,對財稅貢獻首次超過煤炭行業。設立1億元的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繼續加大對“雙新”產業扶持力度。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分別實現產值465.5億元和360億元,為加快調轉促奠定了良好基礎。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的比重達66.9%,同比提高6.1個百分點。新增5件中國馳名商標,相當於建市以來的總和。服務業發展提質增效。服務業完成增加值238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31%,較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達到53.5%。中易物流園、隋唐運河古鎮文化旅遊等項目加快建設,口子文化博覽園主體工程完工。4個電商產業園區建成運營。成功舉辦第四屆食博會、第六屆石榴文化旅遊節和第二屆葡萄採摘節。全年旅遊綜合收入38.9億元,增長15.2%。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加快。小麥單產保持超千斤水平,糧食生產“十二連豐”。新增設施蔬菜種植面積1.02萬畝、水果種植面積8500畝。新增土地流轉面積3萬畝,家庭農場增至1169家,農民合作社發展到1206家。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41家,農產品加工業產值542億元,增長6.4%。鳳凰山、榴園、高岳獲批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
(三)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活力不斷釋放。堅持用改革的辦法應對困難挑戰,以開放拓展發展空間。重點領域改革實現突破。獲批全省唯一的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市。市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工作順利完成。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市級權力事項精簡49.1%,市、縣(區)、鎮(街道)三級政府權責清單體系建立並公布實施。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持續深化,市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啟動。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2.1萬份。按期完成機關事業單位工資調整和市級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在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舉債融資機制,將政府債務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完善市屬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辦法,推進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投入資金1.4億元,實施政府購買服務項目60個。集中新建政務服務、公共資源交易、房產交易與不動產登記、金融服務、信訪接待五個便民利企服務中心,“一站式”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金融創新成效顯著。市建投集團順利改革轉型,全年融資突破50億元,首次通過中國銀行間協會和上海證交所各發債20億元,首次從東亞銀行獲得6億元外資貸款。全市直接融資106.6億元,實現歷史性突破。口子酒業在上交所主機板上市,3家企業成功登入“新三板”,26家企業在省區域四板市場掛牌。招商引資強力推進。堅持市級領導帶頭招商,強化精準招商、以商招商和產業鏈招商,引進並開工規模以上項目103個,其中投資3億元以上項目10個。中國供銷淮北農產品批發市場項目簽訂建設協定,年產18萬噸煤焦油加氫及5萬噸針狀焦聯產和相山海螺日產4500噸新型乾法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成功引進,投資20億元的金龍光電觸摸模組、投資5.1億元的傳化公路港物流等一批重大項目全面開工,上海電氣、浦發集團投資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加快建設,20萬噸混合芳烴精製及苯基合成材料一期項目即將建成,相邦鋁基複合材料一期建成投產,納稅超過千萬元。創新創業持續拓展。推進企業主體、創新載體和產學研一體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增強創新驅動力。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9家,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107.4%,獲批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5家。成功創建鳳凰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烈山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濉溪經濟開發區獲批省鋁基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出台“1+6”推進大眾創業政策,推動創業帶動就業。實施創業富民提升工程,開展創業培訓3610人,提供創業指導3741人次,培育初創企業216戶,帶動就業1.5萬人。淮北技師學院獲批籌建。落實“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等改革措施,新登記註冊私營企業3908戶、增長21.3%,新增個體工商戶12431戶、增長19.5%。智慧城市一期工程進展順利。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一站通”平台在全市174個社區實現全覆蓋,延伸到14個村,169項與民眾密切聯繫的事項實現網上辦理。市直部門權力清單涉權事項4942項、縣區涉權事項8147項即將全部上線運行。建立大資料庫,入庫各類數據3.68億條。設立智慧城市產業投資基金,與北大方正合作推進淮北方正智谷科技園建設。智慧城管和平安工程二期加快推進。
(四)統籌推進城鄉建設,精美城市形象進一步彰顯。以文明城市創建為抓手,完善基礎設施,強化城市管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淮北至蕭縣北客車聯絡線和符夾線擴能關鍵節點工程達到序時進度,青阜線電氣化改造啟動。完成城鄉公路交通建設投資13億元,濉唐路一期工程完成,與泗許高速互聯互通,打開了城區南大門;合相路一期主體工程完工,拓展了城區向西延伸的空間,解決了多年夢想解決的省道202穿越濉溪縣城的問題。蕭淮路中段建成通車,市區至煤化工基地快速通道、孟山南路連線線分別完成工程總量的69%和61%。淮水北調及市級配水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已基本具備通水條件。220千伏飛來峰及110千伏溪河、西園、皖蘇輸變電工程竣工投運。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市區兩級投入資金2億元,改造提升老城區配套設施。東山北路改擴建工程、西山南路建成通車。加快推進13條斷頭路建設,鷹山南路、光明路順利貫通。古城路等4條道路人行道改造,迎賓大道環島、淮海路公交候車亭改建,孟山北路等5條道路路燈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升級改造紡織苑、南黎農貿市場。新建、改造供水與燃氣管網106公里,完成地下管網普查2600公里,年新增中石油天然氣供應2000萬立方米。實施城市增綠提升工程,綠化城市道路12條,新建公園遊園和街頭綠地16個,新增城鎮綠地193萬平方米,建成城市綠道57公里。南黎公園、仁和公園、桓譚廉潔文化公園、東湖花海、長山南路綠化成為新的城市景觀。引導主城區優質公共資源向東部新城區轉移,市職教園區二期工程進展順利,市一中東校區、市人民醫院東院區、“創客驛站”大學生服務中心完成規劃設計,即將開工建設。城市管理不斷加強。“多城聯創”取得積極進展,順利通過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驗收和全國無障礙建設先進城市省級覆核。開展市容、交通秩序、戶外廣告等專項治理,市區主次幹道全部實現市場化清掃保潔,餐廚垃圾集中處置項目加快建設,劃定相山區露天燒烤禁燒區,城市環境更加整潔美觀。加強主城區公共停車資源綜合管理,新劃定臨時公共停車場13處,新增各類臨時停車位1500多個,緩解了道路擁堵和停車難。新投放公共腳踏車3100輛,站點布局覆蓋市區和濉溪縣城,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全省物業管理工作現場會在我市召開。美麗鄉村建設有序實施。加快第二批11箇中心村建設,實施村莊道路、綠化美化亮化等項目151個,竣工136個。第三批11箇中心村規劃建設全面啟動。榴園村入選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和全省綠色村莊示範村,“四季榴園”創建國家4A級景區順利通過評審。蒙村、郭王村躋身全省美麗宜居村莊。
(五)突出抓好污染防治,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成立市環保委,實行治超、治污、治安、治稅“四治”聯動,統籌推進環境污染治理。大氣、水污染防治取得新成效。集中整治交通運輸揚塵、機動車污染、燃煤鍋爐、城市建設揚塵、石料廠物料堆場攪拌站、餐飲油煙等領域污染。超額完成省定“黃標車”淘汰任務,秸稈禁燒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市PM10平均濃度降至9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微克/立方米,順利完成省控目標。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摸底調查,相陽溝、躍進河等城區溝河清淤工程基本完成。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新建污水處理廠2座,新建污水管網42公里,我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考核居全省第三。生態建設加快推進。繼續實施森林增長工程,完成造林綠化3.1萬畝,建成森林長廊43.6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20.7%。投資1.09億元,完善南湖核心景區配套設施,生態環境和景觀效果進一步提升。完成東湖景區一期綠化1800畝,啟動中湖治理,謀劃申報河湖連通與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六)大力改善民計民生,社會治理效能和服務民眾水平有效提升。全市用於民生支出108.7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83%,34項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城鄉居民得到了更多實惠。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持續加強。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大力扶持高校畢業生和困難群體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人均月增184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提至70元。發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補助金2580萬元。在全省率先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試點,推進省際異地就醫聯網結算。開展大病保險試點,報銷比例提高10至15個百分點。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11136套,基本建成12765套。在全省率先出台一系列改善市民居住條件的優惠政策,棚改貨幣化安置順利實施。1435戶農村危房改造全部竣工。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繼續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新建改擴建幼稚園7所。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入學政策,推進義務教育資源合理配置,引導教育資源向農村和薄弱學校傾斜。出台創新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實施意見,深化職業教育市級統籌改革。公共衛生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條件和服務水平明顯提升。新農合工作綜合考評居全省第一。市歌《淮北是我家》廣為傳唱。我市健兒在全國首屆青運會上獲得一金一銅。人口計生工作全面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等事業得到加強,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檔案、地方志、氣象、防空防震等工作取得新進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成功舉辦全國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推進會。“六五”普法圓滿收官。紮實推進平安淮北建設,社會治安整體防控能力顯著增強,基層綜治維穩信訪工作中心(站)全面建成。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推進網上信訪,完善信訪和調解聯動工作體系。由市級領導牽頭包案,加大對房地產領域信訪突出問題的處理力度。健全農民工工資專戶制度,有效解決建設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各類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連續3年實現雙下降。加大食品藥品安全治理整頓力度,保障民眾飲食用藥安全。
(七)著力轉作風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圍繞“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深入開展精細作風建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規範公務接待,全市“三公”經費支出下降12.3%。堅持依法行政,在全省率先建立市政府重大事項決策制度體系。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13件、政協委員提案185件,滿意或基本滿意率達到98%以上。不斷深化政務公開、網路問政,辦理市長信箱和網上留言1088條,辦結率98%以上,榮獲全國網民留言辦理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加強行政執法和效能監察,加大審計監督力度,嚴肅查處違法違紀違規行為。
各位代表!回首過去五年,我們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應對各種困難挑戰,凝心聚力,銳意進取,開創了轉型發展和精緻淮北建設新局面。
這五年,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全市生產總值連跨三個百億元台階,年均增長9.7%。財政收入年均增長5.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2%,固定資產投資3493.7億元,是上一個五年的3.1倍。濉溪縣進入中國縣域經濟最具發展潛力百強縣(市)榜單。相山區獲評全國食品工業強區。
這五年,產業結構逐步最佳化。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8.8:64.6:26.6調整為8:61:31。非煤產業成為拉動全市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培育。連續兩次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榮譽稱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較“十一五”末增長了6倍。順利通過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示範城市驗收。
這五年,發展基礎不斷夯實。累計完成重點項目投資2018億元,安徽礦機裝備、大唐虎山電廠、華孚色紡工業園一期、思朗食品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建設上升為省級戰略。淮北至蕭縣北客車聯絡線加快推進,完成火車站改擴建工程,泗許高速和濟祁高速淮北段建成通車,南坪港實現通航,綜合交通體系日益完善。
這五年,發展活力持續迸發。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和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全面展開,戶籍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交行、招行、馬鞍山農商行入駐,成立首家村鎮銀行,組建淮礦集團財務公司,在全省率先實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五年提高10.9個百分點。對外開放邁向新台階,累計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43個,利用省外資金133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2.8億美元,年均增長25.7%。
這五年,城鄉面貌深刻變化。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1%,年均提高1.3個百分點。入選國家智慧城市、餐廚廢棄物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再次躋身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城市行列。新增森林面積21.35萬畝。“三線三邊”治理成效顯著,打造一批“村容整潔、生態宜居、特色鮮明、生產發展”的美麗鄉村。
這五年,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1.1%和13.7%。民生工程考核連續多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陣。獲評全國創業先進城市。城鎮新增就業25.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2萬人。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市,人民民眾安全感和幸福感進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煤炭價格斷崖式下跌的情況下,2015年及“十二五”取得了來之不易的發展成就,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與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創業創新、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各位老領導、老同志,向駐淮解放軍、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關心和幫助淮北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誠摯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深切感到,前進的道路上還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總量不大、結構不優,煤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不足,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城市棚戶區改造任務十分繁重,房地產領域歷史遺留問題需要持續化解,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尚需加大幫扶力度。政府工作中也存在差距和不足,少數公職人員思想觀念、工作能力不能適應新常態,工作中還存在不會為、不敢為等問題。對此,我們將採取積極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十三五”: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推動我市發展轉軌、產業轉型、城市轉向、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深刻影響還在繼續,世界經濟仍處在深度調整期,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可能會經歷一個L型增長階段,我市依靠煤炭支柱產業支撐較高發展速度不再可能,新的增長動力還不足彌補傳統增長動力弱化造成的缺口。同時也要看到,未來五年,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創造歷史性機遇,創新引領發展潮流涌動。特別是隨著國家“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中原經濟區和我省淮河流域綜合治理與振興發展等重大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我市高鐵項目即將建成,淮北處在京滬之間、四省交界、全國居中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要素聚集能力和開放發展水平將進一步提升。我們既要強化憂患意識,樹立底線思維,又要強化機遇意識,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勇於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繼續為淮北轉型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根據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通過的《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我市“十三五”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以城市轉型為主線,深入推進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探索建立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建設精緻淮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經濟持續健康較快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
——產業升級取得實效。到2020年,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大發展的現代產業格局基本形成,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創新創業活力增強。創新創業體系更趨完善,形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的制度環境。民營經濟發展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取得新突破。園區科技發展平台更加堅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更加突出,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支撐作用持續增強。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取得積極進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成效,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部分改革試點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區域合作、招商引資與對外貿易的質量水平不斷提高。
——城鄉建設更加精美。新型城鎮化試點深入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紮實推進,城鄉空間布局進一步最佳化,城市對人口的集聚能力不斷增強,山水生態宜居城市特色更加彰顯。
——生態環境日趨優良。資源能源集約節約利用,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達標排放,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生產生活方式綠色水平不斷提升。園林城市和綠化模範城市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社會民生持續改善。城鎮居民收入與經濟成長同步,農村居民收入快於經濟成長。貧困人口提前實現整體脫貧。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市民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實現全國文明城市爭創目標。法治淮北建設取得顯著進展,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高,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重點把握五個方面:
(一)堅持創新發展,培育轉型升級新動能
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工程,到2020年,全市1-2個產業基地進入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工程,推進先進技術和智慧型化裝備套用,促進煤炭、電力、裝備製造、紡織服裝、新型建材五大傳統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實施服務業加快發展工程,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發展。實施農業現代化推進工程,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生產體系和產業體系,走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之路。實施質量品牌升級工程,以品牌質量促進產業升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工程,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明確各開發園區主導產業和發展方向,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加快產城融合。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實施“網際網路+淮北”行動計畫,推進網際網路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實施人才高地建設工程,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業為紐帶、政府加強引導的人才培育機制。實施民營經濟提升工程,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和創新收益。
(二)堅持協調發展,形成統籌推進新格局
實施“416”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形成“一主一次,南北聯動”的城市發展格局。深化美麗鄉村建設,全市鎮級政府所在地和自然村環境整治實現全覆蓋。實施縣區經濟振興工程,到2020年,縣區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分別占全市的80%和55%以上。推進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和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城鄉公共運輸。堅持城鄉同治、全域共建,統籌推進城鄉文明一體化發展。培育精深文化,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實施一批軍民融合產業項目。
(三)堅持綠色發展,塑造生態文明新優勢
合理布局城市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行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爭創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爭創全國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加快河湖、塌陷區綜合治理。促進資源集約節約高效利用。
(四)堅持開放發展,拓展對內對外合作新空間
全面加強區域合作,主動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中原經濟區建設。瞄準長三角、珠三角和台灣等重點區域,實施精準招商。加強與央企和知名民企合作,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轉移和上海產業轉移。擴大外貿規模,最佳化外貿結構,支持企業加快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
(五)堅持共享發展,建設和諧幸福新淮北
發展學前教育,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及高中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進高等教育發展。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健全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實施“醫養結合”等新型養老模式,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和養老服務業。創新計畫生育管理,提高人口發展協調性。實施“全民健身、健康淮北”行動。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到2017年,確保完成全市脫貧任務。
開局之年:奮力譜寫轉型發展和精緻淮北建設新篇章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全面實施調轉促“496”實施方案的攻堅之年。我們要適應、把握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擴大開放,招商引資,增加投資,在繼續擴大有效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增強持續增長動力,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實現“十三五”發展良好開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財政收入增長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10%,城鎮新增就業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節能減排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重點做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力促經濟在穩定增長中提質提效
千方百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強化經濟運行調節和監測預警,對企業分類指導。積極開展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重點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業稅費、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電力價格、物流成本等方面,打出“組合拳”,幫助企業應對當前困難,保持競爭優勢。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在最佳化存量中提升產能利用率和市場競爭力。支持在淮省屬企業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第三產業和新業態,實現轉型升級。繼續深化“幹部幫聯企業,打造精良產業”行動,搭建銀企對接、產銷對接平台,幫助開拓市場,穩定企業發展。
加快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和開發園區建設。圍繞創新驅動、項目拉動、龍頭帶動、園區載動,推進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鋁基新材料、電子信息、綠色食品、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加快推進相邦鋁基複合材料二期、金龍光電觸摸模組、淮北北大方正智谷科技園等項目建設,力促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5%。推動七大開發園區抓產業規劃,抓龍頭企業,抓設施配套,抓科技創新,抓爭創省級基地,力爭成為工業增長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開展製造業升級專項行動,推動新一輪技術改造,在裝備製造、食品等領域實施“網際網路+”創新示範試點工程,促進傳統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組織實施年度轉型升級和技術改造項目160個,完成工業技改投資190億元,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安徽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繼續開展“抓在建、促投產”活動,推動企業“小升規”,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0戶。
優先發展服務業。加快現代物流、信息諮詢、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推進文化旅遊、商貿流通、家政服務、體育休閒、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創新發展電子商務等新型商業業態。順應消費結構加快升級和個性化定製消費的趨勢,積極培育新興消費,擴大傳統消費,發展新的消費模式。爭取列入省首批信息消費試驗區。繼續實施促進居民住房消費的優惠政策,鼓勵農民進城購房,鼓勵市民改善住房條件,鼓勵發展個人投資住房租賃業,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積極消化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穩定發展。加快傳化公路港物流、青龍山鐵路無水港、郵政快遞物流園等項目建設。新增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50家,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2.5%以上。
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完善建設創新型城市總體方案,圍繞調轉促,實施創新主體培育、“雙創”平台打造、產學研開放創新、產業技術升級和科技金融結合六大行動計畫。加強與市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爭創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1家,新增創新型(試點)企業3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8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達到10.5%,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件。
(二)堅定不移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
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積極與央企對接,及時把握央企投資和產業布局動態,力爭引進一批體量大、質量高、牽動性強的合作項目。堅持與知名民企、台企和外企深化合作,瞄準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台灣地區等產業轉移重點區域,圍繞現代服務業和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綠色食品等新興產業,制訂有針對性的招商方案,組織舉辦專題招商推介,開展“一對一”上門招商、“點對點”對接項目。密切跟蹤北京、上海等地產業轉移新動向,依託各種人脈關係、客商資源,力爭儘快掌握京滬兩地產業轉移的範圍、對象和批次,結合我市需求,篩選確定承接的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利用新型煤化工產業發展研討會、鋁基新材料產業發展研討會、食博會、石榴文化旅遊節和葡萄採摘節等節會平台,加大產業招商力度,加快引進一批戰略投資者。調整招商引資考核辦法,強化縣區、部門、開發區招商引資主體責任,完善重大產業項目調度和協調推進機制,力促萬達商業廣場、中國供銷淮北農產品批發市場等一批項目儘快落地建設。確保全年利用市外資金增長10%以上,力爭引進10個投資規模超5億元的大項目。
強化項目支撐帶動。今年計畫安排重點項目506個,完成年度投資401億元。全面實施“四督四保”制度,完善協調推進機制,突出抓好以“九個一工程”為重點的項目建設,以項目帶動產業發展。開工建設單機135萬千瓦機組的平山電廠二期國家示範工程、18萬噸煤焦油加氫及5萬噸針狀焦聯產項目,加快推進口子東山產業園、華孚色紡50萬錠工業園二期、相山海螺日產4500噸新型乾法水泥熟料生產線等項目建設,確保煤焦化綜合利用二期、年產20萬噸混合芳烴精製及苯基合成材料一期項目全面投產,華中天力、浩豐實業等達產達效。
加緊謀劃申報項目。緊抓我省實施淮河流域綜合治理與振興發展的戰略機遇,著力在城鄉建設、交通水利、產業發展、採煤沉陷區治理與水環境綜合整治等方面謀劃實施一批項目,爭取列入省支持範圍。積極對接國家重大工程包謀劃項目,繼續跑省跑部申報國家專項建設基金,新增入庫儲備重大項目200個以上,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
加快發展民營經濟。加大對大眾創業的財稅支持和金融服務,健全完善創業輔導、人才培訓、信息諮詢等公共服務體系,激發全民創業熱情,確保新增私營企業2150戶、個體工商戶4800戶以上,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同比提高一個百分點。扶持百家骨幹民營企業做大做強,支持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兼併重組,鼓勵企業以增資擴股、股權轉讓等形式引進戰略投資者,推進各類資本交叉持股或合作投資。以民辦公助等形式,支持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器建設。
強化要素保障。認真研究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重點,堅持以項目爭取資金。積極穩妥推進PPP等市場化投融資模式,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積極爭取用地指標,實施整體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加大閒置低效用地清理和再利用力度,推進工礦廢棄地治理,保障重大項目用地需求。推動招才引智和本土人才開發並舉,創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有利於人才創新創業的寬鬆環境。
(三)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攻堅,構建有利於轉型發展的體制機制
推進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圍繞增強城市資源聚集能力、人口吸納能力和綜合承載能力,突出“產、錢、地、人、治”,全面推進產城融合、城市投融資、土地要素、民生保障、城市治理等重點領域改革,著力解決制約城市轉型發展的深層次矛盾。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持續推進“放管服”結合,深化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建設,制定政府權力運行監督管理細則,實施清單動態管理。完善市、縣(區)、鎮(街道)三級政府權力清單平台建設,實現所有權力事項網上公開運行全覆蓋。
改革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體制。穩步推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重心下移,分級負責,把主體責任落實到縣區,基礎工作分解到鎮、街道,建立條塊結合、權責利統一的長效機制,調動縣區抓城市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持續推進財稅金融改革。進一步完善預算體系,加大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一般公共財政預算的統籌力度。推進全口徑預算編制,將政府所有收支納入預算管理。規範政府性債務管理。穩步推進稅收征管體制改革。組建省股權託管交易中心皖北融資中心。創新開展“信貸+”融資服務。加大企業上市(掛牌)工作推進力度,鼓勵優質企業利用股權和債權拓寬融資渠道。
創新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深化國企改革,加強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實現由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健全預算調入機制,規範收益收取,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四)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全域統籌發展
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淮北-阜陽、淮北-合肥城際鐵路前期工作。加快推進符夾線擴能、青阜線電氣化改造工程,力爭高鐵聯絡線主體工程年底前完工。開工建設合相路、古毛路、淮六路與濉唐路4條道路二期工程。確保6月底前,市區至煤化工基地快速通道、蕭淮路淮北段路面改善工程建成通車。實施澮河南坪至臨渙閘段航道整治。南坪船閘主體工程完工。確保110千伏光明變、口子變輸變電工程投運。
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將新修編的城市總體規劃上報國務院審批,完善各類修建性詳規和專項規劃,促進市、縣“多規合一”。以東部新城建設為重點,最佳化城市功能布局與空間結構,不斷彰顯“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的精美城市風貌。高標準規劃建設採煤沉陷村莊搬遷集中安置片區,與百善鎮規劃建設相統一,打造宜居宜業的城市南部次中心。加快地下綜合管廊等規劃編制,積極爭取進入國家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落實城市控制性詳規向市人大備案制度。實施老城區主次幹道、背街小巷、地下管網等設施改造升級,新建、改建一批城區菜市場。抓好龍山南路等續建工程建設,加快實施泉山北路等10個符夾鐵路道口改造工程,打通方安路等老城區12條斷頭路,建成淮海路人行天橋,暢通城區交通微循環。完善東部新城路網、水網、電網、排污治污等基礎設施和住宿餐飲、休閒娛樂等商業服務設施配套,提升新城區服務功能。拓寬改造梧桐中路,規劃建設東部新城與老城區間的快速通道。抓好市人民醫院東院區、一中東校區、職教園區二期工程建設,建成“創客驛站”大學生服務中心。開通濉溪至市職教園區109路新公交班線。開工建設城市規劃館和會展中心。實施太山路等14條新建道路綠化及東湖景區二期綠化,推進相陽溝、老濉河南段、蕭濉新河北段等河渠綠化,完成城鎮綠化190萬平方米。新建兒童公園、花山公園。深入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管理水平。建設智慧城市二期工程,套用大數據促進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便民化。推動城鄉環衛一體化全覆蓋。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處理,啟動餐廚廢棄物收運體系建設。全面推進物業管理規範化、現代化。
加快推進農村人口市民化。深入實施城鄉戶籍一元化管理改革,全面放開市區、縣城和建制鎮落戶限制,完善居住證公共服務功能。探索建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銜接並軌機制,推進“五有”並軌。落實進城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權,注重開發適合農業轉移人口的就業崗位,提高農民進城落戶積極性。
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全面完成第三批11箇中心村項目建設,啟動第四批中心村規劃建設。持續加強 “三線三邊”環境綜合整治,推進“三治三增三提升”向鎮、村延伸,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結合精準扶貧,大力實施“一村一品”興業富民工程,扶持農村特色產業發展。
(五)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夯實“三農”發展基礎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貸款試點,探索開展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等改革試點。深化供銷社改革。
提升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水利建設,實施農業機械化示範創建工程。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廣農業物聯網技術。開展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建立135萬畝核心示範區,擴大設施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優質水果種植,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實施綠色增效工程,推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鳳凰山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和4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
扶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採取財政扶持、信貸支持等政策措施,加快培育骨幹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新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規範農民合作社發展,提高家庭農場生產經營能力。大力發展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競爭充分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在知名電商平台籌建淮北農產品特色館。
(六)持續推進精深文化建設,以文化內涵提升城市品位
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整合公共文化資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中心村農民文化樂園建設。構建覆蓋城鄉的文化體育基礎設施網路,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發展。加強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管護,探索完善農村公共文化設施 “建管用”機制。繼續開展市民文化節和文化惠民消費季等文化活動。
發展壯大文化產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文化與旅遊、教育、科技、體育等行業的快速融合,增強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提升發展新聞出版、廣告演藝等傳統文化產業,積極發展創意設計、網路傳媒等新興文化產業。加快隋唐運河古鎮文化旅遊、國購汽車文化園等項目建設,推動南湖等旅遊景區創建國家4A級景區,口子文化博覽園建成開放。加快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擴大和引領文化消費。
傳承創新特色文化。深入挖掘紅色文化、運河文化、好人文化、石榴文化資源,打造一批具有淮北特色、知名度高的文化品牌。編制紅色旅遊發展規劃,開通紅色旅遊線路。放大運河世遺效應,加大柳孜運河遺址保護和旅遊開發力度。
(七)持續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建設山清水秀天藍的美好家園
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堅持“四治”聯動推進環境整治,持續加大治霾治污力度,落實主要污染源監管措施,全部關閉燃煤小鍋爐,提標改造火電、水泥等高污染行業企業,標本兼治推進秸稈禁燒,確保PM10平均濃度繼續下降。加強污水處理設施改造升級,推進老濉河、澮河等主要流域及龍支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強化畜禽養殖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實施森林增長工程和石質山場綠化景觀提升工程,新造林2.5萬畝。開工建設中湖省級濕地公園及烈山、臥牛山生態恢復工程。
促進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實施資源再生利用示範工程。支持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推廣綠色建築、建材,倡導合理、綠色消費。出台城市公共運輸優先發展實施意見,鼓勵綠色出行。全面推廣套用節能新產品、新技術。實行水資源論證和用水定額管理制度,建設節水型城市。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
(八)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增強民眾獲得感
全力辦好民生實事。繼續實施34項民生工程,新增農村道路暢通工程、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項目,提高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政策性農保、特教生均公用經費和校舍維修改造等5項補助標準。抓好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退役士兵、失地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為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培訓、權益保障提供優質服務。
堅決打贏棚戶區改造攻堅戰。以改善市民居住條件為目的,抓住國家棚戶區改造政策新機遇,積極爭取利用國開行、農發行長期低息貸款,以老城區為重點,科學界定拆遷範圍和地塊,實行民主和諧拆遷和房票購房安置,倒排時間節點,嚴格調度考核,強力推動一縣三區完成棚戶區改造年度任務。新增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13142套。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
完善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全面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畫,建立完善社會保險資料庫。按照政策及時調整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水平。加快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統籌發展,建立城鄉統一的醫療保險制度。依法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征繳,擴大工傷保險覆蓋範圍。健全社會救助體制機制,鼓勵、引導和動員慈善組織、志願者、企業等各方力量通過多種方式參與社會救助。開展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健全以五保供養為主的農村養老服務網路。
提質發展教育事業。完成學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動計畫,全面提升學前教育普及水平。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縮小城鄉校際辦學水平差距。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做好新建小區配建義務教育學校工作。建立教師無校籍管理制度,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圍繞產業轉型升級,整合職業教育資源,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推進市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強醫療聯合體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合理配置。實施好全面兩孩政策。落實全民健康行動計畫,全力爭創省級衛生城市。辦好市第十屆運動會。加快發展婦女兒童事業,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關愛幫扶體系。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公益事業。做好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加強氣象、防空防震、防災減災工作。
紮實推進精準扶貧。實行“一村一策、一戶一策”精準扶貧,確保全年減少貧困人口2萬人以上。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事業,落實單位和幹部定點幫扶機制,強化投入保障,提高扶貧成效。
(九)深化社會治理創新,切實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深化法治淮北建設,不斷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謀劃“七五”普法規劃,加快法治文化建設,不斷提升法治宣傳教育實效。深入開展依法治校、誠信守法示範企業、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依法行政示範單位等法治創建活動,提高社會管理法治化水平。完善民族宗教事務治理體系。
加強基層基礎工作。以爭創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為目標,深入推進平安淮北建設,加快完善立體化數位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持續推進基層綜治維穩信訪工作中心(站)規範化、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繼續推行重大不穩定問題清單制度,暢通信訪渠道,堅持依法治訪,最大限度減少矛盾的產生。
強化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鑄安”行動和“六打六治”打非治違專項行動,推進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全覆蓋,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立足讓市民吃得更放心、用藥更安全,以爭創省級食品藥品安全城市為抓手,大力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強化依法監管、全程監管和社會共治。
支持駐淮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現代化建設。推動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在基層”和“四方共建”活動,全力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
(十)注重改進和創新政府工作,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進一步規範政府系統重大事項決策行為,確保決策科學、程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重點領域綜合執法,建立健全自由裁量權基準制度,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
不斷創新政府管理。健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公益性事業投資運營。加快新型智庫建設,健全決策諮詢制度。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加強政務平台和政府網站信息化建設,擴大重點領域信息公開範圍,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簡化最佳化審批流程,推行網上辦事,為民眾辦事創業提供更好的服務環境。
持續提升行政效能。始終把推動改革發展穩定作為最大的責任,夙夜為公、勤勉工作,勇於擔當、敢於突破。深化精細作風建設,堅決整治“庸懶散拖”,堅決糾正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推動政府工作提速提效。
切實加強廉政建設。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厲行勤儉節約,嚴防“四風”反彈。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加大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政府性投資、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監管力度。嚴格執行廉潔從政各項規定,認真履行“一崗雙責”,馳而不息正風肅紀。
讓我們在中共淮北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齊心協力,開拓奮進,紮實工作,為建設精緻淮北、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