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滁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滁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1月15日在滁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市長 張祥安代表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5年滁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 發布時間:2015年1月15日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回顧
2014年是我市歷史上十分特殊、極不尋常的一年。巨觀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市內幾起重大腐敗案件連續產生負面影響,給良好的發展局面帶來嚴峻考驗。面對困難和挑戰,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我們牢牢把握主題主線,不彷徨、不動搖、不折騰、不懈怠,提振精神,團結一心,迎難而上,共克時艱,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穩中有為、穩中有進、穩中提質。
(一)全力穩增長,發展勢頭繼續向好。
一年來,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認真貫徹市委各項部署,瞄準既定目標,以承接轉移和創新升級引領新型工業化,以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引領農業現代化,以美好滁城建設引領新型城鎮化,堅定信心謀劃發展,奮力開拓推動發展,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84.8億元,增長9.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64.2億元,增長12.2%;固定資產投資1248.2億元,增長16%;財政收入203.6億元,增長13.8%,其中地方收入完成123.6億元,躍居全省第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2.3億元,增長13.3%;外貿進出口22億美元,增長18.8%;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9.2億美元,增長27.2%;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2091元和9171元,同口徑增長9.1%、12.1%。總量上,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實際利用外資4項指標位居全省第一方陣(前五名);增速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實際利用外資3項指標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二)聚力抓改革,發展活力加速釋放。
弘揚大包乾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完成61項改革任務。農村綜合改革上,實施了12項涉農改革,基本完成45個試點鎮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省試點縣鳳陽和市試點縣天長的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紮實推進。定遠獲批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並被列為全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縣。全面完成農村信用社改制任務。行政體制改革上,完成縣級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和市各大指揮部平台整合,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獲批。銜接落實省政府取消、下放的審批事項56項;開展了第七輪行政審批流程再造,取消前置中介服務22項。擬定市級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公布涉企收費清單,取消、緩徵、降標收費111項,年減輕企業負擔8000多萬元;建成蘇滁產業園“一站式”服務中心並實行“2號章”管理。實施了滁城城管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上,開展國有集體企業改革掃尾工作。加快通關便利化改革,推行“屬地申報、屬地驗放”模式,安康電子公用型保稅倉庫獲批。落實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深化供水價格改革,實施保障房後期維護等首批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全面公開市、縣兩級政府及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信息,健全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社會事業改革上,醫改工作全省領先,開展了全省最大規模的醫用耗材集中採購,定遠率先組建醫療集團。教育信息化建設走在全省前列,天長、南譙、琅琊等地積極開展義務教育集團化改革。實施單獨兩孩政策,計畫生育保持全省先進水平。實現城鎮醫保省內異地就醫結算。明光納入全省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銜接並軌試點。其他各項改革穩步推進。
(三)強力擴投入,發展後勁有所增強。
深入開展“三幫三提”活動,力促項目快簽約、快開工、快建設、快投產、快見效。抓招大引強。新引進市外億元以上項目346個,其中南方黑芝麻、立訊精密工業、華匯熱電聯產、中興能源等10億元以上項目19個,到位資金700億元。抓項目前期。大唐電廠歷經艱難終獲國家能源局前期批覆,江巷水庫通過水利部審查,滁寧輕軌等10個項目列入全省首批PPP試點項目,鹽化產業基地等8個項目納入省上報國家“十三五”重大項目範圍。抓項目開工。新開工項目152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60個,同德實業、錦匯新材料、道益科技、錦富電子、派羅特克、昇興包裝二期、中廣核風電等一批項目啟動建設。抓項目竣工。獵豹汽車、永強汽車、西門子新工廠、中普能源四期、九牧科技、養元飲品二期、寶利嘉紡織二期、東鵬特飲、新盛諾光電、德輪橡膠、晉源銅業、天盛重工等190個億元以上項目竣工投產。抓項目達產。華塑鹽化一期、泉盛化工一期、台玻、蠟筆小新、雅客食品、奧特佳壓縮機、萬佳聯眾等億元以上達產工業項目超過100個。抓要素保障。資金上,廣開籌資渠道,創新融資產品,實現社會融資總量500億元。全市貸款餘額1045億元,居全省第五;新增貸款200億元,其中域內銀行新增貸款143億元,新增存貸比103.8%。直接融資36億元,市城投14億元三期債和首期10億元中期票據、金禾實業2億元公司債成功發行,10億元國開行保險資金直投、5.4億元交行社保基金落實到位,全柴股份定向增發7億元獲證監會核准。揚子地板、禾益化學、華盛控股在“新三板”掛牌,11戶企業在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用地上,擴增量與盤存量並舉,積極向上爭取指標,全面開展土地“四清”,爭取建設用地指標4.6萬畝,供應4.5萬畝。用工上,舉辦各類招聘會500場次,幫招員工8.6萬人次。用電上,全社會用電量119.5億千瓦時,增長11.2%,其中工業用電量87.2億千瓦時,增長16.4%。
(四)大力調結構,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在力求做大總量的同時,著力轉方式、提質量、增效益,推動三次產業在更高層次上協調發展。狠抓產業轉型升級。工業上,規上企業發展到1291戶,比年初淨增193戶,實現產值2250億元,增長12%。六大主導產業完成產值1850億元,增長14%。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145家,居全省第六,康佳、天康、藍德等8家企業進入全省百強;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00億元,增長17%,總量居全省第三。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發展到223家,居全省第三;完成產值400億元,增長13%。24家民營企業入圍全省民企百強,居全省第三。農業上,糧食生產實現“九連豐”,總產86.1億斤。天長再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成功舉辦第九屆國際樹莓大會。新增定遠金山和南譙烏衣2家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全椒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新增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42家,總數達313家,實現產值508億元,增長15.6%。新增土地流轉面積30萬畝,總面積達212萬畝,流轉率達35%;新增家庭農場600家,總數達2100家,居全省第二;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753家,總數達4485家。機械化作業率達79.5%,高於全省12個百分點。服務業上,淨增限上企業(單位)68戶,累計達830戶。滁州1912、創達義烏商貿城、99廣場等投入運營,長城文化創意園部分啟用,蘇寧廣場、亞太五金城、南京灣商貿物流園、明光廣大物流園等項目加快建設。城北商貿物流園和南譙現代物流園獲批為省級服務業集聚區。市開發區和秦欄鎮被確定為省家電和電子產品出口基地,揚子空調、德力玻璃、全柴動力和長興玩具成為省出口名牌。引進首個電子商務O2O項目——每天惠智慧便利店,天康醫療成為省級電子商務示範企業。鳳陽獲“中國最具價值文化(遺產)旅遊目的地城市”,全椒入選“2014最美中國”旅遊目的地。力促企業轉型升級。技改投資完成265億元,增長15%。開潤股份等4家企業列入工信部兩化融合試點。新增智慧企業238戶。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家電設計與製造特色產業基地通過科技部覆核,南大光電高純電子氣體項目入選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新組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全市企業技術中心發展到203家,其中國家級2家,實施技術創新項目300項,完成投資30.6億元。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擁有量分別增長59.9%、85.4%和24.5%,居全省第三、第五、第五位。加快園區轉型升級。14個省級以上園區實現財政收入占全市1/3、規上工業增加值占全市一半以上。蘇滁產業園一期12平方公里基本實現“九通一平”,已引進項目43個,其中外資項目14個。市開發區啟動“三次創業”,榮獲“中國開發區30年最具投資價值獎”、“安徽省投資環境十佳開發區”。天長開發區獲批省級創新型園區,定遠、來安、鳳陽開發區擴區規劃和定遠鹽化工基地總規通過省政府審批。
(五)著力促統籌,發展載體不斷完善。
堅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城鄉面貌又有新變化。美好滁城品質提升。省政府審議通過了滁城新一輪總體規劃。“131”組團實施重點項目375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66個,完成投資187億元;中心城區實施重點項目168個,其中新開工項目56個,完成投資66.5億元。“十路一渠”基本完工,滁城百姓期盼多年的西澗路即將貫通,滁來全一體化重點工程滁州大道正在分段施工,連線琅琊山、高鐵站、烏衣新區的洪武路建設已近尾聲,連線政務新區和蘇滁園區的龍蟠路跨線橋工程進展順利,城北幹線世紀大道加快改造。琅琊山山體覆綠一期工程、永樂路公園建設等完工,醉翁亭核心景區綜合整治初見成效,清流河二期、中央公園、龍池街景觀工程開工建設。完成37條小街巷、78條老舊道路改造,鳳凰三村、匯龍新村、銀花新村、北湖小區等老舊小區改造有序推進。垃圾焚燒發電廠調試運營。延長加密公交線路,新投放公車70輛、“迷你”巴士20台,滁全、滁來城際公交開通。50個站點、1300輛公共腳踏車投入使用。依法禁止滁城“三小車”客運,著力推進湖心路、天長路、中都大道等重點路段集中整治,市容市貌進一步改善。來安縣城的小街小巷綜合治理,全椒縣城的老襄河沿岸拆遷改造和儒林文化街區建設成績顯著。美好城鎮各展風采。天長、明光、定遠、鳳陽四個縣城以“三治三增三提升”為抓手,堅持老城改造、新區拓展、園區突破同步推進,實施各類重點建設項目近300個,完成投資近200億元。天長建成紅草湖公園南區,獲全國文明縣城提名;明光市區的規劃、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定遠、鳳陽縣城打通外環,新區建設有新的進展。秦欄躋身“安徽省宜居小鎮”,爐橋、汊河、古河、沙河、臨淮關、女山湖等12鎮入選“全國重點鎮”。農村清潔工程實現鄉鎮全覆蓋。美好鄉村加快建設。重點抓好10條示範線和48箇中心村建設,全面整治100個沿線沿邊村,實施村莊建設項目800多個。定遠、鳳陽、天長被評為全省2013年度美好鄉村建設先進縣(市);全椒黃栗樹、來安小李莊等入選農業部美麗鄉村創建試點;鳳陽小崗、天長長山入選“全國生態文化村”;南譙姑塘等獲“安徽省宜居村莊”;天長龍崗、明光梅郢等入選省首批傳統村落。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徐明高速建成通車,滁淮高速開工建設,滁馬高速、宿揚高速、蚌淮高速連線線加速推進,104國道滁汊段(蘇滁大道)改造工程過半,全市高速公路建設規模、在建里程和總投資均居全省前列。淮河入江水道加固工程完工,滁河、池河防洪工程加快實施,淮乾蚌浮段行洪區調整工程開工,74座小型水庫完成除險加固。全年交通投資106億元、水利投資16.8億元、能源建設投資30億元,其中,水利建設投資連續六年全省第一、市政公用設施投資連續四年全省第二。
(六)合力保生態,發展環境持續改善。
牢固樹立既要銀海金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一手抓保護,一手抓治理,生態優勢進一步彰顯。節能減排紮實推進。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執法監管,能源消費總量、單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生態建設有序展開。新增造林25萬畝,占省下達任務的124%。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城區綠化覆蓋率近40%。我市獲評為2014中國生態文明價值城市,納入省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全椒被評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襄河被評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半塔榮獲“全國生態文明先進鎮”,新增南譙施集等5個省級生態鄉鎮、來安桃花等6個省級生態村,楊村、張橋、府城、泊崗等7個鄉鎮榮膺“安徽省森林城鎮”,46個村莊榮膺“安徽省森林村莊”,創建省級森林長廊示範段91公里。環境治理力度加大。建立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系統,加大秸稈禁燒力度,淘汰黃標車近8000輛,積極參與南京青奧會和國家公祭日環境質量保障工作,省下達的年度大氣污染防控指標如期完成。落實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制度,啟動行政區域計畫用水工作。開展“三線三邊”環境整治,來安農村生活垃圾“組合收運”模式在全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交流推廣。
(七)傾力惠民生,發展成果漸趨共享。
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突出位置,完成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13類民生支出230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85.7%。民生工程上,新開工保障房1.9萬套,建成2萬套,居全省前列。改造農村危房8900多戶。城鎮新增就業9.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3%,低於省控指標1.2個百分點。城鎮職工五項保險參保人數達160萬人次;新農合平均參合率100%。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工程進展順利。老村乾、老民師等七類“老字號”群體補助及時發放。全椒被列為全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試點縣。教育上,完成119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基本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天長、南譙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國家級督導驗收,來安被命名為省級教育強縣。文化衛生體育上,市文化館新館開館,市圖書館分館建成運營,建成農民文化樂園省級點8個,完成13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任務,實施明中都城國家大遺址公園建設工程。天長、明光蟬聯“全國文化先進市”,南譙獲評“全國文化先進區”,鳳陽、全椒榮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定遠被列為全省唯一的農村公共圖書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縣。來安成功創建省級衛生應急示範縣,南京兒童醫院滁州分院投入使用。全民健身工作“三個一”經驗在全省推廣。我市在省十三屆運動會和省七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上取得佳績。琅琊山景區對市民免費開放。人口計生上,克服生育政策調整影響,精確指導、強力推進,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鳳陽被評為“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信訪維穩上,推行陽光信訪,開展積案化解,加快數位化治安防控體系和社會管理服務信息化平台建設,全省基層綜治維穩信訪工作中心建設現場會和網上信訪現場會在我市召開。安全生產上,狠抓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和“六打六治”行動,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5%和1%;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穩中向好,安全監管能力全面提升。同時,圓滿完成第九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被列為全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市,全省困難民眾“救急難”工作試點市;5人榮登“中國好人榜”;琅琊被授予“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成為我市首個國家級示範城區。防震減災綜合考核為全國先進和全省第一。我市獲批為省首批創新型試點城市。全面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登記工作。新建53套多要素自動氣象站。老齡、紅十字會、慈善和殘疾人等事業取得新成績,工會、共青團、婦聯、文聯、科協等群團組織作用進一步發揮,工商、質監、商檢、海關、編制、供銷、物價、外事、僑務、消防、保密、檔案、地方志、老幹部、工商聯、民族宗教、國防動員、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全面推進。
(八)努力轉作風,自身建設得到加強。
認真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三嚴三實”,紮實整治“四風”,堅決糾正“為官不為”和“為官亂為”問題,在抓常、抓細、抓長上下功夫,進一步改進作風,不斷提升服務水平。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定、決議,主動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辦理人大議案4件、建議124件和政協提案382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97%。加強規範性檔案審查備案,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升。完善信息公開發布機制,政務服務標準化工作通過省級驗收,市長熱線、市長信箱辦理力度增強。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反腐倡廉工作呈現嶄新局面!
回顧過去一年,我們倍感欣慰的是,儘管形勢十分嚴峻,但全市上下直面困難,眾志成城,同心渡難關,全力穩局面。一年來,我們頂住壓力,主動擔當,保持良好的政治定力和行動自覺,不斷增強幹部的工作信心、企業家的投資信心、民眾的發展信心,把凝聚人心的過程轉化為頻增決心的過程;一年來,我們正視挑戰,精準施策,緊緊扭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堅定不移抓改革、千方百計促開放、聚精會神搞建設,把應對危機的過程轉化為爭取先機的過程。通過不懈努力,我們穩住了人心,穩住了隊伍,穩住了客商,穩住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為滁州更好更快發展、全面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各位代表,同志們,過去一年的挑戰前所未有,過去一年的奮鬥充滿艱辛,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黨代會代表,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各人民團體、部省駐滁單位和離退休老同志,向駐滁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滁州建設的海內外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儘管付出了很大努力,但仍有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指標未能實現年初預期目標。滁州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滁城中心城區集聚功能和輻射能力不強,內外兩個同城化尚須努力;政府性債務負擔不輕,房地產出現結構性過剩,老城改造與民眾期望還有不小差距;縣域經濟總體偏弱,發展不平衡,少數縣市區後勁乏力;改革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缺少突破,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市場主體的活力有待充分釋放;民眾對融資難、融資貴,看病難、看病貴,上學難、上學貴等問題意見仍較集中,影響穩定的因素還有不少;少數政府工作人員對新形勢、新政策學習研究不夠,程度不同存在不敢擔當、本領恐慌問題,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個別人對八項規定等遵守、執行不自覺、不認真,甚至頂風違紀,等等。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下大力氣加以解決。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三個發展”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面對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我們一定要科學研判形勢,堅定發展信心,找準發展路徑,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進取意識、責任意識,敢作敢為、善作善為,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精神抓推進,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落實,力促滁州在新的征程上實現新的輝煌。
今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九屆十次全會、全省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奮進、好中加快的工作總基調,堅持衝刺全省第一方陣不動搖,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全面推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健康發展,努力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惠民生,確保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財政收入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外貿進出口增長8.5%,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5%和12%,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完成節能減排任務。
新常態有新機遇,新常態有新要求,新常態應有新作為。這些指標的安排,適應了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結合了滁州發展的實際,兼顧了盡力而為與量力而行的原則,既充分考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剛性指標要求,也為深化改革、轉型升級和改善民生留出了較寬鬆的空間,有利於引導各方把工作重心聚焦到穩中奮進、好中加快的工作總基調上來。
今年,將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發展為要,進一步壯大實體經濟。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轉型升級為主線,突出工業主導,強化農業基礎,推進服務業壯大,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
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按照“鏈形延伸、骨幹帶動、科技長入、工農融合”的思路,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一是加長加粗產業鏈條。實施好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計畫,加快集群化、信息化、品牌化步伐,推動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狠抓產業鏈招商,建鏈、補鏈、強鏈,推動優勢特色產業壯大體量、兩頭延伸,提升整體競爭力。力爭全年六大主導產業實現產值2100億元,增長12%以上。二是做大做強骨幹企業。重點支持規模領先、行業領軍、發展勢頭好的工業企業,推進改造重組、裂變發展,加快打造一批百億元、50億元、30億元企業。力爭康佳率先過百億,博西華、天大、天康早日邁進“百億俱樂部”,藍德、全柴、華塑、中普能源等儘快突破50億元;新增規上企業100戶以上,實現工業增加值630億元以上。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通過分類指導、梯次培育,千方百計扶大育強促優。引導督促企業不斷技改,全年實施重點技改項目300個以上,完成投資300億元以上。三是依託依靠科技創新。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均要建立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技術團隊的緊密型、常態型、專業型合作,建立企業技術中心、研發中心,實施好人才計畫,切實加大對國家級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和各類技術研發機構等扶持力度。支持智慧型家電、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加快南大光電、天大銅業、天光半導體、鑫國金屬功能材料等項目建設。力爭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新增20家以上。四是聯結聯合一二產業。充分認識和發揚滁州工業發展的比較優勢在農業這一特長,大力推進工業與農業對接、車間與田間聯姻,把農田作為工業第一車間,圍繞轉化農產品資源,加快培育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把“農”字頭的工業品做精、做特、做大,反過來帶動第一車間種養水平的提升。全年各級龍頭企業發展到840家,其中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350家,實現產值570億元以上。
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重點突破電子商務,全力發展文化創意,高度重視房地產業,加快推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層次提升。電子商務上,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企業主體、典型示範,著力培育2個以上具有較強影響力、完全實現網上交易的電子商務平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設立1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和引導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大力實施電子商務示範工程,開工建設康佳電子商務產業園等項目,積極創建國家和省級電子商務示範市、示範基地(園區)和示範企業。文化創意上,積極謀劃生成一批創意產業項目,依託科教園區、烏衣新區等,探索建立功能定位合理、具有明顯特色的創意產業園區或基地。鼓勵利用閒置廠房、倉儲用房等興辦文創產業,利用工業遺產、建築遺存發展文創項目。把長城文化創意園作為一號工程,加快推進三期項目,科學謀劃後續項目,力爭將其打造成為新的城市名片和國內外有廣泛影響的東方夢世界。深度挖掘明文化、孝文化、醉翁文化、儒林文化、花鼓文化等地域文化內涵,加快推動醉翁亭景區整治、儒林外史文化城等項目建設。房地產業上,制定針對性更強的政策措施,增強消費動力,規範市場秩序,提升開發質量,推動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全年完成房產開發投資270億元。物流業上,加快南京灣商貿物流園、城北商貿物流園等物流聚集區以及全峰快遞、鴻耀物流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粵贛皖蘇物流節點城市。旅遊業上,潛心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和目的地景點,豐富旅遊業態,重點推進琅琊山、小崗村爭創5A級景區,鳳陽韭山洞和明皇陵、天長紅草湖、來安景華生態園等爭創4A級景區,加快推進全椒西環線鄉村旅遊帶、明光女山和老嘉山,以及來安舞彩、南譙皇甫山、琅琊舜田等生態旅遊項目建設。養老服務業上,圍繞建造老年人宜居家園,積極引導社會資本興辦養老機構,在引進中高端養老養生項目上實現突破,吸引外來人口到滁養老;加強養老基礎設施建設,務實做好福利性、公益性養老服務,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年內建成50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改擴建敬老院8個、新增床位600張。
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堅持用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用工業園區的理念打造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吸引工商企業、金融機構投資農業園區,鼓勵農民以土地或勞動力入股。整合涉農項目和資金,主要用於園區建設。加快建設天長永豐、全椒襄河等6個省級農業示範園,打造全省一流精品示範園區;爭取定遠金山創建國家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及明光、琅琊創建省級示範園區取得成功。加快推進與中農大、西北農林大、南農大、南林大、安農大等院校合作,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依託園區開展農業項目招商,引導企業入園集聚發展,新增農業示範園區21家。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經營模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全年新增家庭農場4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00家,新增土地流轉面積30萬畝以上。
振興縣域經濟。縣域經濟是富民強市的基礎,也是我市發展“短板”,縣域強則全市強。按照重激勵、硬約束、嚴考核原則,力促縣域經濟加快提升。一是爭先進位要有新成效。既要縱向比進步,更要橫向比進位,力促各縣市區在全省考核中增速爭先進、總量進位次、人均上台階。二是產業培育要有新進展。把培育打造支柱產業、扶植壯大骨幹企業作為振興縣域經濟的核心,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強化發展支撐,積蓄髮展後勁。三是城鄉面貌要有新變化。堅持因地制宜,通過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突出特色、加強管理等手段,使城鄉面貌年年有變化、三年上台階、五年大變樣。四是民生福祉要有新改善。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民眾享受到更多公共服務和更多實惠,幸福指數明顯提升。
(二)項目為綱,進一步擴大有效投入。恪守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的原則,始終把項目擺在經濟工作的首要位置,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
深化開放合作。力爭引進市外億元以上項目400個以上,到位資金800億元左右。一是研究新對策。適應國家政策調整,順時應勢,對原有政策進行清理,迅速出台新形勢下招商新政策、新舉措,儘快解決新辦法能用、會用、管用的問題,再造招商新優勢。二是拓展工作面。堅持全員招商與專業招商並行,發揮好9個專業招商分局和44個縣乾招商小組作用,推進駐點招商、網上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和園區共建等,一二三產業並舉,引資引智引技結合,全力在產業鏈關鍵環節和核心項目、外資項目的招引上實現新突破。三是增強軟實力。秉承親商、重商、安商、扶商、富商的理念,全力打造效率更高、服務更優、誠信更佳的投資環境,切實解決企業建設和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力促煥發生物、德威新材料、勝華波汽配、強強實業二期、德力高檔玻璃器皿等一批在建項目早竣工、早投產,全年竣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超100個;推動椰牛飲品、德青源蛋品、施耐德變壓器、天長缸蓋、立光電子等一批重點項目如期開工,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300個以上。四是提升融入度。深化區域合作,加強對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研究,積極參與長三角區域分工合作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推進與南京同城化、與合肥一體化。緊緊抓住並主動融入南京江北新區,謀劃、爭取大江北協同發展區成為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
加快項目推進。“十二五”即將結束,在抓好在建、在手項目,特別是滁州汽車城、健康食品城、家電製造基地、滁寧輕軌、大唐電廠、江巷水庫等十大工程的同時,加強“十三五”重大課題研究,在補短板、增後勁、促均衡、上水平上下功夫,開發儲備一批對經濟社會發展有支撐引領作用的重大項目,確保全市項目庫動態儲備億元以上項目500個以上。特別是圍繞大江北新區、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烏衣大學城、長城文創基地等重大平台,信息、生物、環保、智慧型家電等重大產業,寧西高鐵、北沿江鐵路、寧合城際軌道、明合高速、引江補淮、窯河復航、山許水庫和各類港口等重大基礎設施,進行深度謀劃,促成更多項目進入國家和省規劃範圍。
提升園區平台。按照產城一體的理念,把各開發園區打造成企業集聚集群、資源最佳化配置的發展高地。蘇滁產業園要繼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產業項目的引入、建設,確保全年新簽約、新開工、新投產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分別達到20個、15個、10個以上,力爭在旗艦型項目的招商上實現零的突破。市開發區要加快“三次創業”步伐,爭取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分別增長20%以上,繼續領跑全市。推進天長開發區申報國家級開發區,全椒、來安汊河開發區爭創省級創新型園區,鳳陽·寧國現代產業園建設提速,加快明光、全椒開發區擴容升級,推動定遠·肥東合作共建定遠鹽化工業園、明光·肥西合作共建明光工業園區,並納入皖北合作共建園區政策範圍。
破解要素制約。再造用地保障優勢,對上爭取與對內挖潛並重,使用增量與盤活存量並重,提升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再造資金保障優勢,堅持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並舉,創新融資方式,力爭全年社會融資總量超500億元;深化政銀企合作,爭搶信貸規模,調優信貸結構,力爭年內新增貸款150億元;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擴大直接融資,騰出信貸規模;支持已上市公司進行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及併購重組,推進浩淼安防、秦欄小貸、龍利得包裝等“新三板”掛牌,力爭全年上市和“新三板”後備企業達100戶以上;大力引進銀行、證券、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完善和發展擔保、小貸、典當等機構,探索設立民間融資服務中心,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水平。再造人才保障優勢,出台富有競爭力的人才政策,重點引進高層次領軍人才和高技能實用人才;實行市縣鄉村聯動,外引、內招、定培並舉,出台鼓勵外來務工人員購房居住政策,吸引市外勞動力到滁務工定居,讓更多轉移人口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
(三)改革為先,進一步提升創新水平。解放思想,著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斷增強治理能力、激發內在動力、釋放社會活力,不斷增強區域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尊重民眾首創精神,強化勇於擔當意識,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進展。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以農村土地確權為抓手,紮實推進12項涉農改革,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和8個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任務,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網路平台建設,健全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擴大農村公共設施“自選、自建、自管、自用”試點範圍,推進國有林場改革,爭當農村改革排頭兵。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以簡政放權為重點,實施好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涉企收費清單制度,探索建立負面清單制度,建設“一庫四平台”。進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擴大政府購買服務範圍。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大力推行PPP模式,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改革。開展公務用車制度改革。著力推進財稅金融改革。完善預算制度,加大預算統籌力度。實行政府性債務分類納入預算管理,切實防範債務風險。調整財政資金支持方式,由過去直接獎補具體項目改為設立專項基金(資金),用於支持產業培育、科技創新、生態環保、土地節約、品牌扶持、人才工程、社會保障等。推進營改增擴圍試點。加快金融改革,強化信用體系建設。積極推進社會領域改革。加快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實行居住證制度,鼓勵進城務工人員等在城鎮落戶;加強農民工職業培訓、社會保障、權益保護,進一步解決農業轉移人口就業、住房、就醫、就學、社保等問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共享。深化文化、衛生、教育、養老等項改革,穩步推進其他改革。
廣泛開展大眾創業。更新創業理念,培育創業精神,增強創業能力,濃厚創業氛圍。把握生產小型化、智慧型化、專業化等產業組織新特徵,進一步降低門檻、加強政策支持,落實“三證合一”,培育壯大各類市場主體。倡導大中專畢業生開展“創業型就業”,鼓勵城鎮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和退役軍人進城、進企務工創業。鼓勵外來人員創業,融入滁州,成為新滁州人。引導在外人士返鄉創業,實現“人回鄉、企回遷、錢回流”。鼓勵農民結合美好鄉村建設,發展高效農業、品牌農業、生態農業、休閒農業,創辦“農家樂”,就地創業。力爭全年新增個體工商戶2萬戶、私營企業4000家以上。
不斷強化創新驅動。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力爭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0家,創新型企業30家,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100億元。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新認定省級以上“兩化”融合示範企業6家,新增智慧企業200戶以上。開展“發明專利申請攻堅年”活動,新申請發明專利3300件,授權發明專利200件。爭取與高校、院所新增合作項目不少於100項。繼續扶持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汽車與家電技術及裝備研究院、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華東分中心、國家電子元器件質檢中心、石英砂質量檢驗中心等平台建設,推動軌道交通裝備檢測中心和鹽化工研究院、食品研究院等新型研發實體建設,市科技孵化器二期投入使用。
(四)統籌為重,進一步加快城鄉建設。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讓城市和鄉村各顯特色、各具風采、和諧共生。
始終堅持規劃引領。堅持規劃“一套圖”和空間“全覆蓋”,依據新版滁城總體規劃,加快完成各專項規劃及重點地塊控制性詳規編制工作,強化多規融合,進一步完善規劃體系。加強風貌特色規劃研究和城市設計引導,塑造特色城市。推進縣城和集鎮規劃全面提升,完善城鎮總體規劃、控制性詳規、專項規劃及重點地段設計,彰顯城鎮魅力。統籌鄉村規劃,體現田園、生態、宜居特色,建設讓人們留戀不捨、記得住鄉愁的幸福家園。
下力氣提升滁城建設水平。突出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質,增強中心城市能級,擦亮“中國亭城”品牌。持續推進“131”組團的內部同城化和與南京的外部同城化,增強城市聚合度。全年實施重點城建項目135個,完成投資85億元。年內確保蘇滁大道、西澗路、洪武路、世紀大道全線貫通,推進滁州大道、龍蟠大道東段等工程。繼續完善新城區功能,加快生活配套設施建設。統籌老舊片區、街區、小區改造,各區老舊小區改造2個以上。加快城北汽車站建設,完善城市功能。聚力推進“一山、一河、一城、一湖”四大工程,琅琊山以創建國家5A級景區為引領,加快醉翁亭、豐樂亭景區綜合整治,提升深秀湖、琅琊寺等景觀,推進龍池街改造,提高名山名氣;清流河力推治污、蓄水、綠化等綜合整治,逐段布置園林景觀,完成園路、廣場等配套項目,實現路通、燈亮、水清、景美,提升滁城靈氣;滁城古城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完善南湖景觀配套,啟動城中河拆遷改造工程,展示古城風貌,延續精脈,留住記憶,以古色古香濃郁滁城文氣;明湖在完成立項及爭取進入國家“十三五”專項規劃、省“861”項目籠子的基礎上,深化細化區域控規和城市設計,啟動水利工程、濕地工程建設,拓展滁城生態空間,涵養城市元氣。
同步推進縣鎮村建設。天長、明光、鳳陽、定遠四個縣城要主攻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200億元。天長要實施好南市區二期6平方公里片區組團開發,加強老城區風貌研究和保護,繼續搞好環城河治理。明光要加快城東新區建設,適時向北發展,並注重分塊改造老城區。鳳陽要堅持新城區完善與老城區改造並舉,加大城市主出入口改造建設力度,結合明中都城國家大遺址公園建設,爭創國家旅遊目的地和省園林城市。定遠要啟動東部新城建設,推進老城配套、升級,搞好內城河生態環境治理。集鎮建設要力戒“夾皮溝”、騎路集,杜絕私人建房,鎮當城建,走“塊狀布局、集中開發、市政配套、功能完善”之路。加快爐橋、汊河、烏衣、銅城、秦欄、臨淮關、大墅等重點市鎮建設。全面完成去年48箇中心村建設任務,組織開展今年45箇中心村規劃建設,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
切實加強城鄉管理。進一步理順、完善滁城管理體制機制,出台滁州城區城市管理考核辦法,實現城市管理在時間、空間上全覆蓋。牢固樹立“八化”理念,推進屬地化、格線化、市場化、機械化、數位化、精細化、人性化、長效化管理。圍繞“三治三增三提升”,加大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力度,著力解決交通不暢、垃圾死角、占道經營、亂搭亂拉等突出問題,嚴格落實“門前三包”等有效措施。堅決查處違法用地和違章建築,嚴格控制新的違建產生。切實加強物業管理,開展老舊小區物業管理規範化行動。強力推進“三線三邊”整治,完成300個村垃圾治理,讓乾淨整潔有序的環境常態化。
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滁馬高速、宿揚高速和蚌淮高速連線線建成通車,滁淮高速、滁州港、鳳陽港、104國道滁城西段和明光段改建等加快建設,完成交通投資100億元以上。力爭章廣風電一期項目建成發電,推進500KV釜山變、220KV韭山變、110KV鳳凰變等項目建設,完成能源建設投資40億元以上。加快推進光纖入戶和4G網路建設,完成通信投資8億元以上。
(五)生態為基,進一步推進綠色發展。把生態環境作為滁州決勝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作為市民安居樂業的首要保障。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治標治本多管齊下,讓滁州天更藍、地更綠、山更秀、水更淨。
打造綠色滁州。開展綠滿滁州建設行動。重點圍繞城市出入口、綠色長廊、石質荒山等,實施綠化項目80個,新增綠地230萬平方米。把實施森林增長工程與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美好鄉村相結合,建設一批苗木、花卉、果林、茶藥生產基地。完成新增造林20萬畝,爭創省級森林城市4個、森林城鎮7個、森林村莊35個。加大綠色建設推廣力度。開展建築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探索採用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式施工和信息化管理等方式建造、使用和管理建築。大力推廣綠色建築、新型牆材、綠色施工和可再生能源套用。加快發展綠色交通,推進公共運輸建設,完善城市“綠道”系統和中心城區公共腳踏車系統。
加強生態保護。弘揚生態文化,提高環境保護的公眾參與度。深入開展生態鎮、生態村等創建活動,新增省級生態縣1個、生態鄉鎮2個以上、生態村3個以上。開展生態修復,啟動34處、推進51處礦山治理,完成龍池街宕口、鳳陽饅頭山、明光明西等礦山治理項目。堅守耕地保護紅線,落實耕地保護機制,完成71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強化政策導向和利益導向,加強生態補償等方面的政策創新。
強化環境綜合治理。實施“四水”共治。治污水,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開展白塔河、池河、來河、襄河、清流河等河流專項整治;防洪水,推進滁河綜合治理,建設滁城城南新區防洪工程,啟動沙河集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2座中型水庫、92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保供水,加強重點飲用水源地保護,大力整治工業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確保水質安全;抓節水,鼓勵工業企業、綠化灌溉和建築工地使用中水,進一步提高水資源循環使用率。加大空氣污染治理力度,重點治理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和城市揚塵,切實做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強化環境監管,對重金屬、化學品生產和危險固廢處理等重點企業,實行全過程監管和風險防控,及時消除環境安全隱患。
(六)民生為本,進一步增進民眾福祉。守住底線,突出重點,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注重發展社會事業,更加注重維護和諧穩定。
不斷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全面完成民生工程年度任務。新開工保障房1.95萬套,完成8500戶農村危房改造。落實積極就業政策,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工作,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2萬人。繼續推進全民參保,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適時調整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完善教育、五保、低保等社會救助體系。完成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工程。關愛殘疾人,完成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復明手術1200例。切實做好老村乾、老民師等七類“老字號”群體生活補助發放工作。
切實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一是推動教育優先發展。最佳化教育布局,加大教育投入,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全面實施第二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新建公辦幼稚園19所、改擴建8所,完成55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任務,力爭來安、全椒、琅琊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國家級督導驗收。認真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畫。加快職教大市建設,推進城市職業學院、機電工程學校新校區建設,力爭天長、明光職教中心和來安職高等通過國家改革發展示範校驗收。支持安徽科技學院、滁州學院發展,力爭職業技術學院通過省示範性高職院校驗收。二是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鞏固基層醫改成果,探索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發展。加強與市外優質醫療資源的合作共建,加大名院、名科、名醫引進力度。啟用二院新院區。強化城鄉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示範化創建活動,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三是擴大文化科技等惠民覆蓋面。精心辦好第五屆中國農民歌會和第五屆皖台科技論壇。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加快市博物館布展,力爭市科技館開館,統籌推進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村(社區)文化樂園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大力推進體育場館建設。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紮實做好1%人口抽樣調查工作,啟動我市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持續推進雙擁創建工作,力爭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獲得成功。擴建市殯儀館並選址建設新陵園。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啟動皖東強對流監測預警中心工程。認真抓好外事、僑務、對台、宗教、統計、物價、編制、檔案、保密、人防、地震、科協、老幹部、地方志、紅十字會等工作。
全力維護和諧穩定。一是抓好信訪維穩。順應信訪改革新要求,進一步完善五級民眾工作體系,加強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推進訴訪分離,更加注重運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二是加強安全管理。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消防安全格線化管理,建立常態化火災隱患排查機制。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鐵腕整治違法行為,確保民眾舌尖上的安全。健全防災減災應急體制機制,切實提高事前預警、事中救援、事後恢復的綜合處理能力。建立健全輿情引導、監管和應對機制,加強信息和網路安全。三是改進社會治理。堅持系統治理,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推進社區管理服務創新。深化平安滁州建設,健全立體化、數位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打擊違法犯罪,不斷提高民眾安全感。
著力辦好十件實事。遵照市委五屆九次全會要求,今後每年市政府向市民承諾,為市民辦好十件實事。今年的十件實事包括:開工建設市圖書館;加快市第一人民醫院建設(新建急診內科大樓,南京鼓樓醫院滁州分院掛牌,蘇滁分院開工建設);實施滁城內城河改造一期工程;完善滁城城南新區生活配套設施(包括百貨超市、幼稚園、菜市場等);完成滁城棚戶區1450戶和4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實施滁城幼稚園布局調整及危房改造工程;開工市福利中心改擴建項目;建設市殘疾人服務中心;加快市老年大學及老年人活動場所建設;新建、改造滁城街頭遊園5個以上和公廁10個以上。
三、努力建設法治政府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戰略部署,開啟了建設法治國家的嶄新征程。政府系統及其工作人員要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聖職責,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樹立法治思維。時刻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自覺將法治理念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環節、各領域,切實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全面推進依法行政,運用法治思維深化改革、推動發展、維護穩定。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用制度管權管人管事,推進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切實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使依法辦事成為政府工作人員幹事創業的常態,習慣在嚴格遵章守紀中做好工作,習慣在嚴格律己中擔當責任。
堅持依法決策。按照依法依規、集體決策、公開透明、終身負責的原則,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決策程式,實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全覆蓋,規範政府系統重大事項決策行為。完善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規範合法性審查工作流程,未經合法性審查或經審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集體討論。推進重大決策風險評估制度,切實提高決策質量。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高度重視社會公眾和新聞輿論監督,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重要作用。
規範行政執法。按照“橫向集中、縱向下移”原則,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進一步理順和完善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等領域執法監管,積極探索公共衛生、安全生產、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領域綜合執法,在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開展相對集中處罰權工作。完善行政執法程式,進一步規範執法自由裁量權。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大力整治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行為,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重視行政複議和行政應訴,切實保障公民合法權益。
打造陽光政務。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和結果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重點推進公共資源配置、政府及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等信息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建立最嚴格的行政審批事項準入制度,防止行政審批事項邊減邊增、明減暗增。整合設立市長熱線服務中心,進一步暢通民意溝通渠道,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推進普法守法。弘揚法治精神,深入推進“六五”普法,廣泛開展“法律六進”活動,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圍,讓法治成為全社會的共同意識和行為準則。政府系統全體人員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帶頭學法、模範守法,爭做遵紀守法的表率。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嚴格執行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厲行勤儉節約,持之以恆反對“四風”。加強監察和審計監督,從嚴查處違紀違法案件,以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決心,不斷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全力推進健康發展。
各位代表,同志們,我們已經踏上再出發、爭上游的新的征程,時不我待,責在其身。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團結拼搏,開拓奮進,為開創滁州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健康發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