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一帶一路’戰略布局與中國電影發展”研討會

2015年5月19日上午,北京電影學院在中等放映廳隆重召開了“‘一帶一路’戰略布局與中國電影發展”研討會,王鴻海副校長出席會議並致辭。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由習近平主席提出後,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積極回響。“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和實施為中國電影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電影產業作為我國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影文化作為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一帶一路”戰略布局下找到發展的新契機,並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布局的順利實施,成了關係中國電影未來發展的重要問題。
在此背景下,北京電影學院召開專門研討會,討論“一帶一路”戰略布局與中國電影發展的關係問題。
王鴻海教授在講話中強調,學校邀請了學界、產業界、藝術界和政策研究部門的多元身份嘉賓匯聚一堂,與學校的老中青師生共同討論“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電影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當下意義。“一帶一路”是當下我國最優先的戰略布局,其核心是擴大戰略空間,主動走出去,在平等的文化認同框架下談合作,體現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這樣一個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主要目標是發展各國經濟。經濟決定文化,文化影響經濟。中國電影本身就是經濟和文化的融合體,如何在“一帶一路”的戰略布局下發揮先鋒和支撐作用,是特別值得探討的課題。
研討會由兩個板塊組成。
第一板塊議題為“一帶一路”戰略布局與中國電影“走出去”,由中國電影教育研究中心劉軍主任主持,我校黨委書記侯光明的代表、中國傳媒大學協同創新中心齊勇峰研究員、國家行政學院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杜正艾教授、北京新影聯電影院線有限公司周鐵東總經理、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吳冠平教授分別發表主題演講並參與了師生互動。
中國傳媒大學協同創新中心齊勇鋒教授認為古代絲綢之路既是商貿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最近習主席分別訪問了巴基斯坦、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與歐亞經濟聯盟已經達成絲綢之路對接的共識,並且確定了一些大項目的合作意向,陸上絲綢之路建設已經破局並初步結出碩果。但是海上絲綢之路由於受到美日在南海的攪局,在軍事1形勢,政治形勢這么緊的情況下,如何破解?我認為海上絲綢之路可以採取文化先行的戰略方針,通過與絲路沿線國家聯合舉辦電影節、藝術節、文明對話、海洋聯合考古等,結合雙邊與多邊外交和基礎設施建設,尋求共識,逐步化解。
國家行政學院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杜正艾教授把“一帶一路”看作是中國主動“走出去”的重大戰略,其最重要的特色就是追求國與國之間實現共商、共建、共享。儘管西方人認為這是中國的“馬歇爾計畫”,是利用資金優勢、技術優勢,向外輸出資本、輸出技術、輸出產能,但實際還是有極大的不同,中國的“一帶一路”是開拓性的、包容的,而“馬歇爾計畫”則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
他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有三個重要的意義:一是做大中國市場;二是使得中國的資本有了更多的出處;三是使得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有更多施展的舞台。因此,他建議要做好五個方面的準備:一是做好各類政策的協調和銜接;二是要發揮重要支點的示範作用;三是做好相應國別人才儲備;四是利用好各類政治和行業機構的作用;五是要融通文化、經濟等各種戰略。
我校黨委書記侯光明教授的發言題目為《“一帶一路”大戰略下的電影教育發展新思考》。他的發言代表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方向,從地緣政治的角度擴大了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戰略空間,代表了中國電影文化前進的策略優先方向。他的發言,探討了“一帶一路”大戰略下中國電影產業應承擔的新使命,分析了基於新使命的中國電影國際化策略的五個新方向,更從電影教育的角度,重點探討了電影教育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大布局的新舉措。
北京新影聯電影院線有限公司周鐵東總經理從國產電影《心花路放》的具體案例,討論了中外電影的文化勢差和價值偏差。
他說,《心花路放》是2014年國內票房冠軍,票房為11.67億元,但在北美上映的票房卻只有70多萬美金,這種現實際遇所代表的文化勢差,反映了“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電影走出去所面臨的既有格局。儘管我們現在從電影投資上已經實現了溢出,但在內容上還是絕對的“入超”,原因就在於巨觀上的文化勢差,“西強我弱”。從微觀上看,不少國產片存在著價值觀偏差,以商業票房為第一目標。只有在解決價值觀問題的前提下,中國電影走入“一帶一路”才能得以真正的實現。
我校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吳冠平教授以《電影作為大眾流行文化的價值觀表達問題》為題做了發言。
他認為,進入新媒體的時代,電影作為大眾流行文化的產品,其商業屬性,依然在美學和道德上得不到一個充分肯定和客觀判斷,這影響了我們對於電影產業新勢力的重視。他主張,是新技術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年輕觀眾,是新培養出的年輕導演們,成為了大眾流行文化產品的推手,他們的文化態度決定了大眾流行趨勢;以商品出現的電影文化,其價值觀表達與傳統主流層面的觀感,尤其與跟精英文化有一個格調上的差異,但並不是完全對立的,而是可以有著溝通的空間;中國電影走向“一帶一路”,不可能繼續遵循已有僵化的文化價值觀表達模式,而要巧用流行文化的渠道和力量,用創新的敘事形式對當下普遍認可或者遵守的社會秩序與價值觀形成影響。
第二個板塊由吳冠平教授主持,議題為“一帶一路”戰略布局下的亞洲電影共同空間建構,中央黨校文史部范玉剛教授、中國文聯藝術中心劉浩東副主任、我校中國電影教育研究中心劉軍主任、我校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研究院劉正山博士分別發表主題發言並參與師生互動。
范玉剛教授的發言是《中國電影對“一帶一路”區域文化空間的塑造和支撐》。他的話題涉及到社會主流文化產品、國家文化軟實力、總書記要批評當代文藝的“有高原無高峰”、“一帶一路”區域文化空間的內容支撐點、民間文化資源的現代開掘、中國當代文化的創新和創造性轉換等內容。
他的觀點是,基於特色文化基礎的中國電影產業,要助推區域性文化生產與消費高地的形成,首先要使自身成為文明互鑒的載體和渠道,使文化輸出生根開花結果,才能有效突破西方國家的戰略圍堵,在文明交流和文化共享中建構國際新秩序,支撐全球戰略的再平衡,在歷史的螺旋式上升中展示當代中國的新形象、新理念、新追
中國文聯藝術中心副主任劉浩東先生把中國電影的發展與國家經濟的發展聯繫起來思考。他以美國作為對比,指出了當前中國電影市場的複雜和矛盾性,中國電影“走出去”既要解決文化折扣的問題,也要突破社會文化心理中的固步自封因素。這兩個方面都會影響中國電影的對外傳播。
我校劉軍研究員的發言題目為《亞洲電影:共同空間建設的政策與學術構建》。他的發言呼應了侯光明書記提出的地緣布局戰略設計觀點。他提出,“一帶一路”戰略的布局,就是在策略上強化“亞洲電影”的概念和地緣文化身份,在“亞洲電影”的旗幟下,整合和開拓中國電影的傳播空間。他分別從亞洲電影共同體的政策和學術維度闡釋了具體的戰略思考。
我校中國電影產業研究院劉正山博士的發言題目為《“一帶一路”、“網際網路+”與中國電影教育國際化》。
他提出,我國電影教育國際化存在的問題,既有自身問題的“短板”制約,更主要是因為電影教育國際化的頂層設計欠缺地緣戰略思考,使電影教育國際化的地緣布局顯得零散、不平衡。“一帶一路”為中國電影教育國際化提供了戰略方向,“網際網路+”則為電影教育國際化提供了支撐與路徑。建議探索建立不同層級的“一帶一路”電影教育國際合作交流平台,全面加強自身內涵建設,大力發展留學生教育,推動中國電影教育國際化步入新階段和新局面。
本次研討會由學校中國電影教育研究中心、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和中國電影產業研究院共同承辦,吸引了新華社、光明日報、央視電影頻道、中青報等相關媒體和學校師生參與了研討和交流,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