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

內容:政府工作報告

日期:2014年1月22日在江門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主講人:龐國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
  • 日期:2014年1月22日
報告介紹,報告全文,

報告介紹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報告全文

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圍繞建設幸福僑鄉核心任務,狠抓各項工作落實,紮實推進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和民生改善,全面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牢牢把握髮展第一要務,著力提高經濟成長質量效益,有效推動經濟工作“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穩中提質”。據初步統計,全市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比上年增長9.8%;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00億元,增長17.7%;源於江門的財政總收入[1]達到397億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8億元,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3.7億元,增長12%;外貿進出口總額197.3億美元,增長5.1%;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335.27億元,增長14.8%,各項貸款餘額1715.51億元,增長16.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1%和13%,連續6年實現兩位數增幅。
大平台建設成效明顯。完成大廣海灣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編制並獲省通過。江沙示範園區、鶴山工業城、鶴山龍灣工業園納入江門國家高新區“一區多園”管理。江門產業轉移工業園在全省考核評價中獲得第一名。廣東軌道交通產業園區、台山工業新城、LED和汽車零部件產業專業園建設進展順利。江沙食品產業園掛牌。江門國際綠色光源博覽交易中心首期封頂。
先進制造業最佳化發展。全市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5%。成功舉辦江門(上海)投資洽談會,達成契約77項,投資總額158億美元。圍繞做大做強骨幹龍頭企業,制定出台誠信企業綠卡計畫[2]。廣東南車、海信寬頻、康師傅頂津項目、普利司通、聯成金屬、阿博特數碼紙業、科隆生物等一批大項目投產。南方電網江門分公司、國華台電、李錦記(無限極)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天地壹號、維達、富華工程裝備製造、冠華針織、中順紙業、中集建築模組化、精誠達電路、金牌衛浴等項目增資擴產。成功舉辦中國(江門)機車工業博覽會、第五屆珠中江進出口商品展銷會。
科技創新步伐加快。大力推進“四個100”工程[3],92個項目獲省市扶持資金1億元,帶動投資約30億元。組織實施126項市級以上重點科技計畫項目,新培育扶持40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投入技術創新資金1億多元,建設6家孵化器,在孵企業超過200家。成為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市和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城市。全市發明專利申請量增長7%。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參股我市科技創業風險投資基金。國家機械裝備檢測重點實驗室完成土建工程,建成省質量監督水暖衛浴產品檢驗站。舉辦了“五邑杯”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工業設計大賽及工業設計活動周,搭建線上工業設計協同創新平台。政企通信息服務平台完成最佳化升級。中小企業綜合服務大廳揭牌運營。
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增強,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最佳化,成為省內首箇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實驗區。新引進3家銀行機構、4家保險機構。侍衛長在“天交所”成功掛牌交易。旅遊業蓬勃發展。出台實施了《江門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13-2015)》等一系列扶持辦法,成功舉辦了中國(江門)僑鄉華人嘉年華以及台山濱海風情、開平碉樓文化、恩平溫泉歡樂、新會葵鄉歡樂等旅遊節,旅遊總收入223.28億元,增長20.5%。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啟動實施“江貨網店培育工程”。智慧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建成數字城管實景化數據普查等系統,3G網路覆蓋全市。
二、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後勁增強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00.84億元,其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34.1億元,投資完成率達108.1%。
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全市交通建設完成投資49億元。江順大橋主塔成功封頂,江門大道北線控制性工程啟動施工,西環路隧道貫通在即,廣佛江快速通道江門段二期工程列入省重點項目。深茂鐵路前期工作紮實推進,廣中江高速江門段、江羅高速江門段基本完成征地拆遷,新台高速南延線提前開工建設,中開高速、鶴開高速工程可行性研究評審工作完成,佛開高速陳山出口改造工程完工。成功爭取升級兩條國道,改寫了新會、台山無國道的歷史。江門高新區公共碼頭工程獲國家交通運輸部批覆同意使用岸線,並簽訂投資框架合作意向書。城鄉電網建設完成投資20.3億元,全社會用電量突破200億千瓦時。
海洋經濟加快發展。全市海洋經濟實現增加值292億元,同比增長17%。“海域使用直通車”試點範圍從新會區擴大至台山市。廣海灣累計填海造地7810畝。全市標準化整治低產魚塘(鹹圍)3萬畝,崖門國家一級漁港建設竣工,廣海國家二級漁港建設立項。新造7艘大功率鋼質漁船。全省首個地方海洋協會成立。
城鎮化紮實推進。啟動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工作。各市、區加快推進了一批城市道路和綜合體建設,如建設路-迎賓路立交、勝利南路、新會啟超大道二期、南車路、疏港路一期、江門南站連線線等城市道路通車,新中一級公路、開平環城公路、金甌路、江睦路、台山台南大道一期等建設紮實推進;萬達廣場、益丞廣場、匯悅城、國際金融大廈、新會美吉特廣場、星匯廣場、台山中環廣場、開平東匯城等城市綜合體建設加快。濱江新區全年完成投資8.17億元、累計完成投資32億元,啟動區路網基本成型,新南路通車,江門體育中心、廣東銀葵綜合醫院和范羅岡國小濱江校區建設加快,篁莊考場搬遷工作進入施工階段。市區新增公車100.2標台[4],智慧型公交系統覆蓋公交線路77條,建成候車亭89個。“三舊”[5]改造累計投入104.62億元,完成改造總面積3230畝,甘化廠片區改造啟動。
三、紮實推進“三農”工作,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加快
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市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58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777家,農業產業化組織帶動農戶近40萬戶,占全市農戶的53%。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開平市“農業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畫”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立項。全市“三品一標一名牌”[6]農產品總數位居全省前列,成功舉辦新會陳皮和蓬江杜阮涼瓜文化節,杜阮涼瓜、馬岡鵝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定,台山獲評“中國優質絲苗米之鄉”。
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全市各級財政“三農”投入65.79億元,比上年增長13.5%。投入民生水利建設5.1億元,“農田水利萬宗工程”[7]和“雙千工程”[8]建設紮實推進。落實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面積34.65萬畝,總投資4.2億元。落實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面積193.63萬畝。投資1億元完成農村公路建設220公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全市完成847條行政村整治規劃編制,投入2.9億元對715條行政村開展村莊整治,創建了一批宜居城鎮、宜居村莊(社區)和嶺南名鎮。新一輪扶貧開發開局良好,80條貧困村累計籌集“雙到”[9]資金1.03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600個,已完成885個。積極抓好颱風暴雨防禦及災後復產工作。
農村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市所有涉農鎮(街)全部建成農村“三資”[10]管理服務中心和交易平台,全年完成農村集體資產資源交易5781宗,成交總金額13.46億元,高出底價33%。深化“鎮財縣管”和“村財鎮代管”,農村集體財務“組賬鎮管”制度的覆蓋面達98%。新會區成為全國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
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激發
經濟體制改革取得突破。市屬國資整合工作全面鋪開,重組成立了市屬三大實體公司[11],為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運營發展搭建了有效平台。成功發行兩隻城投債,募集資金超過20億元。全面開展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舉辦2013年面向社會投資重大項目推介會,簽約項目達15個、投資總額565億元。民營資本投資活躍,民資完成投資526.59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提高至52.6%。全市4952家企業納入“營改增”試點範圍,總計減輕稅負8440萬元,減稅幅度達31.5%。
行政體制改革成效明顯。推進行政審批制度、簡政強鎮、事業單位、食品藥品監管體制、衛生計生機構等一系列改革並取得明顯成效。市一級行政審批項目清理壓減事項累計達570項,壓減率達43.5%。新成立土地儲備、公共資源交易、投資建管等三個中心。進一步理順市級與蓬江區、江海區兩級政府的事權財權關係,做到管理重心下移、權責應放盡放,不斷簡政強區。實行江海區與高新區合署辦公,賦予高新區市一級的管理許可權43項,為高新區的加快發展夯實了基礎。網上辦事大廳實現省、市、縣三級網上辦事大廳互聯互通,全市已進駐網上辦事大廳事項共5189項,全部社區(村)設立網上辦事大廳自助服務區。市政府入口網站在全國績效評估中排名前列並獲“服務創新獎”。市行政服務中心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
社會治理改革亮點紛呈。政府購買服務力度不斷加大,市本級購買服務項目達到56個、投入資金3486萬元,增長124%。全市新建社會組織孵化基地6個,新增社會組織1119個、社工機構18家。全市建成村(居)公共服務站1316個,實現全覆蓋,17個街道建有家庭服務中心。全市新增養老床位4954張,比上年增長75%,建設67個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健全。全市共為1.48萬名殘疾人提供各類康復服務,順利通過“全國陽光家園示範區[12]”驗收。建成了蓬江和新會星光園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恩平利民殘疾人服務中心等社會治理創新示範項目。
五、加大生態建設力度,宜居環境不斷改善
園林綠化成效突出。深入開展“森林圍城、樹林進城”活動,全市投入綠化建設資金4億元,種樹850多萬株,參與人次超過70萬。新建改建23個大公園和100多個社區公園,新建城市綠道33公里,市區林蔭路推廣率[13]達88.5%。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3.1%,綠地率41.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25平方米。完成生態景觀林帶建設里程208.4公里、碳匯林種植面積3.91萬畝、封山育林1.46萬畝,新增改造提升森林公園7個,創建森林家園[14]26個。各市、區新建成一批公園如蓬江豐樂山公園、元寶山體育公園一期、金蟾山公園、新會荔枝山公園、石澗公園、南湖公園、中央公園、台山石花山公園、開平人民公園、鶴山公園人文歷史雕塑園、恩平錦江濕地公園並免費對市民開放。天沙河兩岸景觀完成升級改造11公里。台山成為省級園林城市。
環境保護力度加大。高度重視潭江綜合整治工作,制定出台工業、農業、生活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大力度、大手筆解決污水處理設施歷史欠帳多的遺留問題,全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投入3億元,比上年增長118%,為近年來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建成棠下污水廠首期、高新區污水廠首期、江海污水處理廠技術改造擴建工程,新建污水管網74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8萬噸/日,全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4%。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全市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654宗,停產整治環境違法企業113家,移送公安機關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10宗。荷塘鎮環保專項整治行動成效顯著。全市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6.2%,建成鎮級生活垃圾轉運站57座,全市11852個自然村設有生活垃圾收集點,實現自然村全覆蓋。實施中心城區“黃標車”[15]限行,淘汰“黃標車”7574輛。
節能減排和節約集約用地水平提升。在全國率先推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完成重點減排項目107項。實施省級節能改造項目5個,實現節能量近萬噸標準煤。完成市區路燈LED改造1.2萬盞。銀洲湖紙業基地、崖門環保電鍍基地等循環經濟模式加快發展。出台政策鼓勵舊廠房升級改造,嚴把項目用地準入門檻,加大閒置土地處置力度,全市盤活存量土地超萬畝。連續13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獲得省耕地保護綜合考評一等獎。江門市及恩平、鶴山獲得全省土地執法監察考核獎勵。新會區被評為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區。
六、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僑鄉文化得到保護與傳承
以“五邑銀信”[16]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僑批檔案》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名錄。啟動實施“四館”[17]整合建設工程。五邑圖書館及新會、台山、開平、鶴山、恩平等市(區)圖書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圖書館,江門市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二級館。江門甘化廠工業遺產保護工作有效推進。成功舉辦梁啓超誕辰140周年紀念活動、陳白沙文化節、中國(江門)工藝美術精品文化博覽會暨台山玉雕刻創作大賽、江門僑鄉動漫節、南粵幸福活動周、社會科學普及周等活動。全年新建(改造)城鄉社區文化室308個,建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200個,農村放映電影13600場,送戲下鄉650場。實現廣播電視“漁船通”[18]。
七、千方百計保障改善民生,人民民眾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全市各級財政民生投入98億元,增長18.2%,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創文”成果進一步鞏固,長效機制逐步健全。開平市、台山市“創文”工作通過省的測評,恩平市啟動創建工作。據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測評報告顯示,我市民眾幸福感總體評價名列全省第二。
就業形勢穩定。建立了就業實名制信息系統和“一對一”就業幫扶機制[19]。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71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4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2%。全市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2.61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3.1萬人。全市培養高技能人才1.56萬人。
社保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比上年增長1.18%、1.14%、6.04%、8.4%、7.59%。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失業保險金、最低工資標準。完善全征地農民養老保障政策,保障力度和待遇水平大幅提高,受惠民眾2.76萬人。大力推進社會保障“一卡通”,全市八成戶籍人口共327萬人實現“人手一卡”。城鄉低保標準進一步提高,五保[20]集中供養、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比上年提高33%和20%。全面落實高齡老人津貼發放工作。超額完成省下達的保障房建設任務,新開工保障性住房3141套,基本建成4781套。華僑農場危房改造有效推進,新開工207套,基本建成222套。
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全面啟動創建省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工作,“固強創強”工作紮實推進。全市幼兒學前入園率達到96%,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達標率為100%。高考再創佳績,本科入圍率創歷史新高。全市積分制入戶農民工子女入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達100%。“平價醫院、平價診室、平價藥包”建設紮實開展。建成一批國家、省和市衛生鎮村。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建成並投入使用。完成農村衛生改廁1萬戶任務。妥善處置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效防控H7N9禽流感、登革熱等疫情。全民健身深入農村,建成鄉鎮全民健身廣場17個,社區健身設施覆蓋率達到90%。人口計生工作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國防動員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成功舉辦慈善公益萬人行和扶貧濟困日活動,共籌善款近1.6億元。妥善處置“9?29”漁船遇險事件善後工作。此外,僑務、外事、港澳、對台、民族、宗教、雙擁、優撫、人防、統計、婦女兒童、方誌、氣象、紅十字會等工作進一步加強。
平安江門建設紮實推進。建成市區公安智慧型交通控制中心項目。社區警務建設深入推進,科技強警力度加大,有效保持平安江門品牌。全面開展超標電動車和校車安全專項整治。社會信用體系和市場監管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全市餐飲食品、保健食品和藥品生產經營單位安全信用檔案建檔數達8090家,實現全覆蓋。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安全生產隱患治理成效顯著,各項安全生產事故指標再創新低。市本級投入2636萬元用於戰勤保障中心建設、購買高層雲梯車和無人機等先進裝備,消防應急救援能力進一步提升。落實信訪維穩領導“一崗雙責”和包案責任制,有效解決一批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八、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依法行政和服務水平有效提升
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升,我市被評為全國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充分利用人大代表約見市長、政協委員約見市長和提案直通車等制度,多渠道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意見,抓好建議提案辦理工作,人大議案和建議、政協提案辦理滿意率均達100%。成立重大決策專家諮詢論證委員會,開通市政府政務微博,堅持民生熱線制度,科學民主決策水平進一步提高。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堅決抵制“四風”[21],政府作風不斷改善。“文山會海”大幅削減,市政府印發公文和召開會議同比減少46%和29%。嚴控“三公”經費[22]支出,網上公開“三公”經費,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市本級壓減5%公用經費用於民生支出。嚴格控制樓堂館所建設,全面清查違規辦公用房用車現象。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推進廉潔城市建設,堅決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離不開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市人大、市政協與各民主黨派的監督支持,離不開全市人民、外來投資者和建設者以及駐江門軍警部隊的共同努力,離不開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以及國際友人的關心幫助。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參與、支持和關心江門發展建設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投資結構性矛盾突出,實體經濟投資比重下降;自主創新驅動力不足;城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和社會公共服務有待繼續完善;政府服務水平和辦事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重要一年。儘管面臨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多變,但做好今年的工作還是有很多有利條件,特別是我市經濟發展保持穩中向好的趨勢,投資拉動作用進一步加大,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力顯著增強,城鎮化和第三產業繁榮推動,加上中央、省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必將釋放出新的動力和活力。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和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精神,抓住改革這一主題和發展這一主線,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發展實體經濟不動搖,繼續以“種樹、搭橋修路、抓大項目”為抓手引領全局工作開展,努力推動幸福僑鄉建設再上新台階。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人均生產總值增長9%;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4%;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長11%,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以內;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強大項目大平台建設
今年安排市重點項目210項,年度計畫投資451億元,其中安排現代產業項目97項,年度計畫投資164.7億元;能源保障項目6項,年度計畫投資120億元;產業園區建設項目11項,年度計畫投資33.5億元,著力強化投資特別是實體經濟投資的拉動作用。
扶持骨幹龍頭企業和優勢產業加快發展。推進實施誠信企業綠卡計畫,加大力度扶持壯大一批產值超10億元的骨幹龍頭企業,帶動實施“133”優勢產業提質增量工程,即大力培育1個產值超1000億元產業、3個超300億元產業和3個超200億元產業。抓好高端新型電子信息、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機電、紡織、造紙、食品、建材等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擴能增效,提高產業競爭力。辦好中國(江門)綠色(半導體)光源國際博覽會。
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全市“內通外聯”的交通網路,對接廣佛都市圈、港珠澳大橋,實現江順大橋主跨合龍,西環路隧道全線貫通,加快江門大道北線、深茂鐵路、江羅高速、廣中江高速、新台高速南延線、江門高新區公共碼頭建設進度,抓緊推進江門大道南線、廣佛江快速通道江門段二期工程、廣佛江珠城軌、鶴開高速、中開高速、佛開高速三堡至水口段擴建前期工作。
推進大廣海灣經濟區規劃建設。按照“五個定位”[23]的要求,抓好《大廣海灣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的實施,加快專項規劃編制,完善管理架構和運營體制,推進起步區規劃建設。完成市、縣兩級海洋功能區劃修編工作,啟動大廣海灣區集中集約用海規劃和區域用島規劃編制工作,完成廣海灣區填海造地新增1000畝。加大省市共建海洋經濟強市力度,大力推進“海域使用直通車”試點工作。加快崖門萬噸級航道、廣海灣港區進港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加快現代漁業發展,抓好廣海國家二級漁港建設,加快推進橫山漁港申報國家一級漁港和沙堤漁港申報國家中心漁港工作。
二、狠抓招商引資
加大項目引進和增資擴產力度。制定實施招商引資工作行動綱要和三年行動計畫。加強全產業鏈招商,注重引進價值鏈高端產業。進一步創新招商方式方法,完善招商機制,整合招商資源,走出去到國內經濟發達的大城市舉辦投資洽談會。積極引入外企、央企、民企500強來我市進行戰略布點,選擇我市中小企業兼併重組和產業配套。抓好2012年江門市招商推介會、2013年廣東江門(上海)招商洽談會以及面向社會投資重大項目推介會簽約項目及投資線索的跟進工作,建立健全項目落戶協調服務機制,加快項目落戶建設速度。鼓勵發展總部經濟。抓好全市現有優質企業增資擴產,加快推進各市、區26個、總投資超200億元的增資擴產項目建設。
提升核心工業園區建設水平。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創新園區建設運營的理念,通過資源整合、平台融資、股權投資等手段,突破資金瓶頸,重點抓好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打造高水平投資載體。加快推動江門高新區實施“一區多園”和“新三板”擴容工作。加快廣東軌道交通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引進核心配套企業落戶。加大力度建設江沙示範園區、銀洲湖紙業基地、崖門環保電鍍基地、台山工業新城、鶴山工業城等園區。抓住省推進產業園區擴能增效契機,抓好江門產業轉移工業園擴園和新產業轉移園申報設立工作,推動全市工業園區建設上規模、上檔次。
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穩定進出口規模,培育出口競爭新優勢。大力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和外貿新業態發展,打造以“江門製造”為核心的區域品牌形象。辦好第六屆珠中江進出口商品展銷會,積極開拓內銷市場。繼續深化口岸聯檢部門合作,進一步簡化報關報檢手續,大力推進“三個一”[24]口岸通關模式,深化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切實提高通關效率。加快出口退稅進度。
三、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強化創新驅動。加強科技招商,健全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積極引進重大科技成果和吸納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密切跟進中關村科技交流對接後續項目。推動科技和金融的緊密結合,推進以“三資融合”[25]模式建設高新區總部科技園,加快科技孵化器、服務平台等科技創新載體建設。促進專業鎮公共創新平台建設。充分發揮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台作用,推動工業設計與製造業深度結合。加快國家機械裝備檢測重點實驗室建設。推進江門市技術交易中心建設。組織實施100項市級重點科技計畫項目,組織開展產學研項目80項,推廣科技成果500項,創建市級以上企業工程研究開發中心10家。全面推進質量強市戰略,鼓勵企業爭創名牌和參與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制(修)訂,推動高新技術企業開展產品認證申報工作。
培育發展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民營經濟活力。重點圍繞中小企業占主導的傳統產業集群,積極搭建行銷公共服務平台、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平台、出口認證公共服務平台,充分發揮商會行業協會作用,加強中小企業綜合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構建完善中小企業融資平台,大力推介金融創新產品,鼓勵中小微企業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天津股權交易所和香港H股掛牌融資,推進高新區試點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全面落實“營改增”政策,進一步清理現有行政事業性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深化幫扶建築業企業發展,進一步振興建築業。抓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
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進一步提高金融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實驗區建設,加大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進一步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來打造,加強旅遊項目招商,大力統籌整合全市旅遊資源,打造生態文化、濱海度假、休閒僑都三大旅遊產業集聚區,加快推進開平馬降龍古村落、碉樓小鎮、新會陳皮村、銀湖灣遊艇休閒度假區、希爾頓逸林酒店、台山頤和溫泉城、黃花梨博物館、傳統家具文化展示街、恩平恆大泉都旅遊城等項目開發建設。進一步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廣製造業主輔分離、全程供應鏈一體化管理等現代化物流模式,實施中小物流企業信息化提升工程。進一步推動城市經濟繁榮發展,加快萬達廣場、保利城市綜合體、新會美吉特商業綜合體、星匯廣場、台山英皇廣場、嘉旺城國際公館、開平東匯城、恩平錦江新城等城市綜合體建設,加強商業網點規劃和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26]升級改造和農超對接。加快培育信息消費、醫療保健、養老服務、家庭服務、體育健身、教育培訓等新興消費性服務業。推進工藝美術、文化用品、印刷出版、文化創意設計、演藝娛樂等文化產業最佳化升級。
四、全面深化改革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引入競爭機制最佳化公共資源配置,發揮三個新組建運營中心[27]作用,加強公共資源交易能力建設和管理體制建設。深化國資整合發展工作,不斷提升國有企業的發展質量和運行效率,繼續做好江門融浩水業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前期培育工作。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預算管理試行全口徑編報,建立完善預算編制徵詢和審查監督機制。繼續推進市直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和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績效管理考評。加強市級專項資金規範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擴大政府購買服務範圍和規模,制定出台指導目錄,完善政府向社會轉移職能制度。推進市財政經營性資金實施股權投資管理改革。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逐步建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和償債準備金機制。進一步落實市對蓬江區、高新區及江海區財政體制改革方案。深化台山、開平、鶴山三家信用聯社改革,爭取年底達到改制農村商業銀行的基本條件。鼓勵、引導民間資本設立民營銀行、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機構。繼續放寬主體準入、投資準入條件,鼓勵民間投資參與基礎設施、城建、水利、社會養老等公共領域,積極發展混合型經濟。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健全完善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和公示聽證制度。重點圍繞促進企業投資和項目建設,逐步有序、最大限度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做好新一輪市縣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工作。繼續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按照“寬進嚴管”原則大力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進一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著力完善網上辦事大廳建設,推進政務公開專欄建設,簡化網上辦事流程,年底90%以上的行政審批事項實現網上受理,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使得政府服務更便利、更優質、更高效、更貼心。
深化社會治理體系改革。加快社會組織的培育發展,進一步提升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能力。大力支持和發展志願服務組織,推進志願者和社工的聯動。大力推動社工人才培養,加強社會工作發展平台建設,力爭全市每個城鎮社區設定1-2個社工崗位,鼓勵有條件的農村社區設定1個社工崗位。推進社區管理精細化、信息化,開展社區格線化管理試點工作。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積極推動司法行政基層“三進”[28]工作轉型升級,努力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五、推動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邁進
抓好現代農業發展。加快農業園區建設,推進開平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粵台(江門)農業合作試驗區和台山都斛萬畝水稻高產示範田建設。培育壯大農民合作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新增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和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200家,農戶入社率達30%。開展市級農業綜合改革試點鎮創建工作。加快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探索建立農業投融資平台,實施農業“政銀保”[29]項目。完善擴展涉農財政補貼政策信息服務功能,全面推廣套用“江門市農村信息直通車”服務平台。切實保障糧食安全。實施優質糧工程,大力發展提升園藝產業、冬種農業和禽畜標準化規模養殖。改造提升地方特色農業,推動“三品一標一名牌”認證。辦好第四屆農業博覽會、第三屆中國(江門)錦鯉博覽會。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34.65萬畝和啟動新建29.98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山塘及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千裏海堤達標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設。完成150公里農村公路建設任務。繼續實施世界銀行貸款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注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加強土壤治理,突出抓好禽畜養殖污染減排,實現養殖廢棄物資源利用率80%以上。抓好“美麗鄉村”工程,繼續開展行政村整治規劃編制工作,新增63條村莊開展整治工作、累計占全市行政村總數的74%。繼續抓好宜居城鎮、宜居村莊和幸福村居、名村示範村創建工作,建成3個宜居城鎮、14個宜居村莊、10個名村示範村。繼續實施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項目。積極探索新一輪扶貧開發長效機制,加快80條貧困村幫扶項目建設,確保扶貧“雙到”工作取得實效。
強化農村管理。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積極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工作。抓好新會區國家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實施工作。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化、規範化、信息化,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切實抓好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
六、提高城鄉宜居水平
促進城市擴容提質。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推進規劃“一張圖”[30]工作,進一步提高城市控規覆蓋率。積極推進主體功能區規劃,科學謀劃產城融合,促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互動協調發展。加快推進市區73項、年度投資43.1億元的城市建設項目進度。全面推進濱江新區建設,抓好啟動區二期開發,制定新區配套產業規劃,加快江門體育中心、廣東銀葵綜合醫院、濱江新區中國小建設。積極推進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江門南站與濱江新區TOD[31]項目規劃建設。穩步推進“三舊”改造,加快甘化廠片區、江會路片區升級改造,同時保護好歷史文化街區。各市、區要依託城關鎮和中心鎮引導小城鎮專業化、集約化、特色化發展,建設一批僑鄉味道濃、文化底蘊深、生態環境美的風情小鎮,提升城鎮化水平。
開展新一輪綠化大行動。深入開展“森林四進”[32]、“園林下鄉”及節日種樹活動,廣泛發動民眾和鼓勵引導單位、社區、企業廠區種樹綠化。完善城市綠化格局規劃,進一步完善綠道配套設施。逐步開展立體綠化,每個市(區)推進1-2條試點街(路)。規劃建設江門植物園。加強林相改造工作,年內建設生態景觀林帶39.2公里、碳匯工程林4.56萬畝。每個市(區)建設1-2個市級生態園林示範鎮、10-15條市級生態園林示範村。
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護好江門五邑的自然生態和山山水水。加大潭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完善組織協調機制,嚴格落實責任制,深入開展工業、農業、生活污染治理,形成有效監督機制。加大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力度,加快建設荷塘污水廠、杜阮污水廠、恩平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新會7個非中心鎮污水處理廠和各市、區污水管網,全市城鎮污水處理率達87%。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力度,繼續推動“黃標車”淘汰,加強建築工地管理,抓好粉塵危害治理,推進全市環境空氣品質監控網建設,做好PM2.5等污染物的監測工作。加大城鄉生活垃圾處理力度,全面推廣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6.3%,做好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處置,實現全市城鄉垃圾收集、運輸、處理全覆蓋。強化飲用水源保護,推進江門市區應急備用水源建設。全面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加快推進江門市再生資源環保處置中心籌建工作。加強噪音擾民的管理。建立健全企業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完善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依法嚴懲破壞環境違法行為。
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積極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嚴格執行工業項目用地準入條件,加大盤活存量土地力度,全市盤活存量土地不少於8000畝。完善節能減排聯動機制,強化節能減排責任考核。加快循環經濟發展,繼續淘汰落後產能。大力發展綠色節能建築。加大推廣套用LED照明產品力度,積極開展市區LED路燈節能改造二期項目建設。
七、促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各項事業發展
今年各級財政預算民生投入108億元,比上年增長20.1%。繼續承諾為人民民眾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市民民眾。
推進“大民政”建設。重點圍繞提升養老服務和殘疾人保障等底線民生水平,構建完善對困難群體、特殊群體和優撫群體的救助制度和優惠政策。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打造各市、區居家養老示範中心,完成市福利院養老樓主體工程建設和敬老院升級改造試點項目,促進“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進一步探索推進區域性養老。按照不低於省調整的新標準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和低保殘疾人生活津貼,大力推進殘疾人居家康復、居家養護等居家服務,扶持殘疾人發展生產及自主創業。抓好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完善完全被征土地農民養老保障工作機制。提高全市醫療救助標準,引入市場機制提高大病保障水平。繼續提高低保救助水平和五保供養水平。積極打造僑鄉慈善品牌,探索推行市、縣(區)、鎮(街)三級慈善體系建設,組織好慈善公益萬人行和扶貧濟困日活動。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設和華僑危房改造工作。
實施就業優先。實現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以上,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萬人,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加強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加大對各類創業人員的扶持力度。繼續落實“一對一”就業幫扶工作,重點深化特殊群體就業服務工作。完善就業實名制系統,進一步提高人力資源市場服務水平。不斷強化勞動監察保障工作,全市創建和諧勞動關係示範區工程的企業參與率達到60%。
加快教育改革發展。進一步鞏固“創強”成果,持續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推進普惠性幼稚園建設,創建9所以上省一級幼稚園。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促進普通中國小校高位均衡優質發展。推進“名師工程”,加強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重視國學教育,深入推進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繼續改善五邑大學和江門職業技術學院辦學條件。積極籌辦江門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繼續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實施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建設工程,積極探索組建職業技術教育集團,大力推進實訓中心和市級職業技術教育基地建設。加快建立健全終身教育體系。發揮引進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平台作用,最佳化人才發展環境。創新多元教育機制,完善市教育發展基金,出台鼓勵社會力量辦學的實施意見,大力發展民辦教育。進一步完善外來工子女受教育權保障制度和助學政策體系。
推動文化惠民。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推進“四館”整合建設和江門大劇院前期工作。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繼續推進數字圖書館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網上博物館建設。加強全市歷史文化建築的調查與保護,做好長堤風貌街、甘化廠工業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推進新會陳皮、台山大江傳統家具製造技藝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工作。繼續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深入開展文化下鄉、進社區活動。辦好僑鄉閱讀文化節暨動漫節。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華僑精神。進一步健全和落實“創文”長效機制,抓好“創文”迎檢工作。
保障民眾健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最佳化配置全市醫療資源,開展縣(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支持和引導民營醫療機構發展,提升全市醫療質量和競爭力。逐步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公立醫院上下聯動、分工協作機制,加快社區首診、分級診療制度的建立。持續抓好急、重大傳染病和愛滋病防控。繼續抓好平安醫院建設,加快建立醫患糾紛調解委員會體制。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爭創省市衛生鎮2個。改造農村衛生戶廁1萬戶。確保完成省下達的人口計生任務。推進全民健身深入城鄉社區,積極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及有條件的學校體育場地對外開放。
建設便捷出行交通。堅持公交優先,持續加大公車購置改造、公交候車亭建設等公共運輸投入,加快公交首末站、樞紐站的規劃建設。抓好市區道路、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建設改造以及重要地段、重點路口的改造升級,統籌安排1.8億元財政資金推進市區瀝青路改造和城市道路微循環系統[33]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北環路、福泉路、迎賓西路、杜阮北一路、勝利南路延長線、篁莊大道西延線、金甌路、連海北路、新會新峰路二期、台山台南大道、開平環城公路、鶴山中山路延伸段、恩平環城快速路一期等市政道路建設改造。推進計程車經營權投放。抓好公共停車場的規劃、建設和管理。
建設平安江門。深入推進“平安江門”十大工程[34]建設。抓好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打暴力犯罪、多發性侵財犯罪,大力推動禁毒鬥爭,繼續推進治安重點地區整治。健全落實網上輿情引導處置機制,強化信息網路安全管理。深入推進社區警務建設,提升基層基礎工作水平。推動信訪制度改革,暢通民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做好綜治信訪維穩工作。深化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改革,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強化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建設和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堅決遏制較大以上事故發生。建設和完善基層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快完善山體消防通道和設施,成立專業森林消防隊,抓好森林防火。完善公共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建設,提高應急管理能力。做好國防動員與優撫安置工作,鞏固“雙擁”模範城創建成果。
此外,繼續加強外事、僑務、港澳工作,開好第四屆世界江門青年大會,紮實推進華僑農場改革發展和僑青創業園建設。繼續做好民族、宗教、對台、人防、打私、統計、審計、檔案、方誌、氣象、婦女兒童、紅十字會等工作。
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政府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要始終牢記宗旨,勤勉盡職,繼續大力提升執行力、協同力、公信力和創新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推進依法行政。運用法治思維加強政府建設,抓好依法治市工作。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決定,主動接受人大監督,鼓勵並支持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提高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質量。健全完善各項制度,用制度約束權力,用制度監督權力。進一步規範行政自由裁量權行使,逐步完善程式立規,強化常態化監督。改革行政執法體制,推進綜合執法、統一執法,促進運用法律手段、依靠司法程式解決有關執法問題。不斷加強績效考核、行政問責,紮實推進政府績效管理電子監察制度建設。
推進作風轉變。堅持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大力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突出解決機關“四風”問題。進一步完善政企通服務平台建設,依託“12345”政府服務熱線開通政企通服務熱線,力爭年底覆蓋2萬家企業。進一步健全行政複議、投訴申訴、網路問政等利民便民制度,暢通民意表達渠道。推動政府信息公開化,創新信息發布機制,健全完善重大事項聽證程式,擴大公眾對政府工作的有序參與。大力推動重大行政決策專家諮詢論證工作,保證依法決策、民主決策、科學決策。
推進廉政建設。抓好廉潔城市建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公務用車管理,實現“三公”經費和人員編制只減不增,穩步推進預決算和“三公”經費信息公開工作。強化對政府性資金和投資項目的審計監督。加強懲治商業賄賂長效機制建設。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營造風清氣正、勤政高效的政務環境。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有賴於大家的支持理解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繼續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為建設幸福僑鄉作出新的貢獻!
《政府工作報告》有關用語說明
1、財政總收入:包括國稅收入、地稅收入、關稅收入和非稅收入。
2、誠信企業綠卡計畫:免費為企業開展信用評級,對誠信企業特別是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億元或以上的骨幹企業,給予政策支持和優質服務。
3、“四個100”工程:即扶持100家企業轉型升級,扶持100家企業套用RFID(射頻識別)技術,扶持100家企業實施工業設計成果產業化項目,推動重點工業園區100家企業服務外包。
4、標台:指的是不同類型的運營車輛按統一的標準當量折算成的營運車輛數。折算方式主要為車輛長度,其中5米到7米車型折算為0.7標台,7米到10米車型為標準車,10米到13米車型折算為1.3標台,16米到18米車型折算為2標台,大於18米車型折算為2.5標台,雙層巴士折算為1.9標台等。
5、“三舊”:即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
6、“三品一標一名牌”: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以及廣東省名牌產品。
7、“農田水利萬宗工程”:主要包括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五小”水利工程和農村中型及重點小型機電排灌等工程。
8、“雙千工程”:即千裏海堤加固工程和千宗治洪治澇工程。
9、“雙到”:即規劃到戶,責任到人。
10、農村“三資”:即農村集體的資金、資產、資源。
11、市屬三大實體公司:即江門市濱江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江門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和江門市高新技術工業園有限公司。
12、陽光家園示範區:是“陽光家園”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計畫旨在全面提升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殘疾人托養服務體系建設。
13、林蔭路推廣率:指城市達到林蔭路標準的人行道、腳踏車道占總長度的百分比。林蔭路指綠化覆蓋率達到90%以上的人行道、腳踏車道。
14、森林家園:由省綠化委員會、省林業廳編制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森林進城森林圍城規劃》(2012-2020年)提出。森林家園建設範圍為珠三角城市的小區、營區、園區和校區,即創建森林小區、森林營區、森林園區、森林校區。
15、“黃標車”:高污染排放車輛的簡稱,是連國Ⅰ排放標準都未達到的汽油車,或排放達不到國Ⅲ的柴油車,使用的是黃色環保標誌。
16、“五邑銀信”:指海外五邑華僑通過海內外民間機構匯寄至國內的匯款暨家書,是一種信、匯合一的特殊郵傳載體。
17、“四館”:即市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
18、廣播電視“漁船通”:長24米以上大中型漁船出海時可收聽收看國內廣播電視節目。
19、“一對一”就業幫扶機制:我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工作人員按照規範的服務流程、標準“一對一”地為本地戶籍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被征地農民提供貼身就業幫助措施,直至其找到穩定的工作。
20、五保:對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沒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殘的農民實行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的一種社會救助制度。
21、“四風”: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
22、“三公”經費:即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招待費。
23、“五個定位”:即全省海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珠三角實現大跨越發展的新增長極、珠三角輻射粵西及大西南的樞紐型節點、珠江西岸粵港澳合作重大平台、傳承華僑文化的生態宜居灣區。
24、“三個一”:即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25、“三資融合”:即土地資本、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融合。
26、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即以城市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幹、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工程。
27、三個新組建運營中心:即市建管中心、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和市土地儲備中心。
28、“三進”:即進村居、進學校、進企業。
29、農業“政銀保”:是一種以政府財政投入的基金做擔保、農村信用社為符合貸款條件的擔保對象提供貸款、保險公司對上述貸款本金提供保證保險的農業貸款模式。
30、規劃“一張圖”:基於“規劃一張圖”空間資料庫,對於日常規劃業務用到的各類空間數據,實現對數據的統一管理,保證用戶可以對數據進行高效、安全的訪問。
31、TOD:即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是一種“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開發模式。
32、“森林四進”:指森林進單位、進廠企、進學校、進家庭。
33、城市道路微循環系統:即由部分次幹路、支路以下道路組成的區域道路網路。
34、“平安江門”十大工程:即法治建設工程、民生保障工程、民眾權益保障工程、社會矛盾化解工程、公共安全防控工程、人口服務管理工程、“兩新”組織建設工程、信息網路服務保障工程、基層基礎建設工程和平安文化建設工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