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駐華使節走進中國文化遺產活動

2014年駐華使節走進中國文化遺產活動

2014年6月23日上午,參加第九屆“駐華使節走進中國文化遺產”活動的駐華使節一行8人在中方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抵達西安,共有來自賽普勒斯加彭捷克坦尚尼亞喀麥隆5個國家的駐華大使、文化參贊及使館代表參加此活動。

始於2005年的“駐華使節走進中國文化遺產”活動由國家文物局主辦,旨在通過組織駐華使節參訪考察中國文化遺產,宣傳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為中外文化遺產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創造條件,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發揮積極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年駐華使節走進中國文化遺產活動
  • 舉辦地:陝西省西安市
2014年06月23日,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文物交流中心陝西省文物局承辦的2014年“駐華使節走進中國文化遺產”活動在陝西啟動,來自賽普勒斯加彭捷克坦尚尼亞喀麥隆5個國家的駐華大使、文化參贊及使館代表,在為期一周的活動行程內,先後考察漢代帝王陵寢(漢陽陵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佛教文化遺產(法門寺博物館)、周秦文明發祥地、青銅器文化(寶雞青銅器博物館)、古代都城遺址(漢長安城遺址)、新石器考古遺址(楊官寨遺址)、文物保護及修復(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及其室內陳列)、唐代千年古塔園林式遺蹟(西安博物院)和大雁塔等文化遺產,期間,參加此次活動的使節一行充分感受周秦漢唐乃至中華文明的魅力與精彩,共享了陝西乃至中國文化遺產的資源優勢和發展成就。
鳳凰于飛,亦傅於天
《詩經.大雅.卷阿》有云:“鳳凰于飛,亦傅於天”、“鳳凰鳴矣,於彼高崗。”這裡的鳳鳴之地,就是現在的寶雞。寶雞是周秦王朝發祥地。公元前11世紀,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遷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寶雞市岐山縣),“古公乃貶戎狄之俗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作五官有司”(《史記.周本紀》),建立了周王朝早期的國家組織。周在古公亶父死後的季歷和文王時期,國勢發展很快,先後征服了西落鬼戎、始呼、翳徒之戎,鄰近的許多部落和方國也歸附於周,鞏固了周族在渭水中游的統治,直至武王長劍東指,伐紂滅商,建立了震爍古今的千秋偉業。
2014年駐華使節走進中國文化遺產活動
6月25日上午,西府朝雨浥輕塵,使節團在中方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伴著濛濛細雨,走進了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走進博物院,使節們便瞬間被厚重古樸、精美大氣的青銅文物攝住心神,不覺連連稱嘆,表現出濃厚強烈的參觀興趣。寶雞市文物旅遊局局長任周方指著展室頂棚上取自“何尊”的“中國”兩個金文文字,分別指出它們象形、會意的造字法,還把會意字“國”字拆分講解,從代表城垣壕溝的口框,到代表兵器守衛的疆土的“戈”部,再到象徵人口的“口”字,都一一做了系統深入的解析,使節們聽後恍然大悟,讚嘆中國文字的無比奇妙,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見到父辛爵優美別致的器形,加彭文化參贊便問是做什麼用的,當講解員告訴他在古代是作為酒器使用的,他便詼諧地說:“可以拿出來喝酒嗎?我們乾一杯!”
參觀結束後,賽普勒斯駐華大使羅伊祖說:賽普勒斯的歷史很悠久,那裡的青銅文化曾經也很輝煌,“賽普勒斯”在希臘語中就是“青銅”的意思。看到寶雞的青銅器,令我想到了遙遠的家鄉。寶雞的青銅器讓我震撼!”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是《詩經.秦風.無衣》篇的內容,現在提起秦國、秦朝,人們的印象就如這古詩一樣,只是連年征戰,似乎一切為了開疆拓土。也確實“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乾,死不休戰;秦有銳士,誰與爭鋒?”歷代秦公秦王的勵精圖治,祖祖輩輩秦人披肝瀝膽的艱苦征戰,終於造就了天下無匹的強大帝國,建立功蓋五帝的絕世強秦。
6月24日下午,參加2014年駐華使節走進中國文化遺產活動的使節一行來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參觀了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參加活動的使節們紛紛表示是慕名而來,一個個參觀願望空前高漲,在一號坑見到軍容整齊、陣容強大、蔚為壯觀的兵馬俑軍陣時候驚嘆不已。
2014年駐華使節走進中國文化遺產活動
而秦軍無與倫比的戰備細節更讓使節們無比震撼。鏃首為三棱形,鏃鋌為圓形或三棱形,便於瞄準,鏃成流線形,阻力小,飛行中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方向性,箭鏃上面帶有風血槽,或帶有倒鉤,進風出血,殺傷力比較強,刺入人體後不易拔出。至於鎧甲的設計更是無比精巧,上身甲衣一律上片壓下片,而下身甲衣則是下片壓上片,這樣極其便於行軍、蹲坐以及各種行動搏殺,達到防護和進攻的完美結合。而對於一兵一馬細緻入微的雕塑更是登峰造極,武士作為秦俑的主體,有將軍、士兵等各種軍人形象,它們各個體魄健壯,平均身高在一米八,容貌、性格、神態各具特色,妙趣橫生;有的雙唇緊閉,目視前方,表現出英勇善戰的性格;有的容光煥發,生氣盎然,表現出滿懷信心的神采;有的氣宇軒昂,若有所思,表現出身經百戰的兵家氣概。從年齡上看,有閱歷深廣的老兵,有血氣方剛的壯士,還有那年輕氣盛的小伙子,他們既令人望而生畏,又令人陶然欲醉。更令人驚嘆的是,鎧甲的堅硬,戰袍的輕柔,衣褶的飄動,都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就連跪射俑鞋底的針角,也與現實生活中的一模一樣。
這些都體現了秦軍嚴謹精絕的戰鬥狀態,可其實秦人秦軍也有鮮為人知的活潑歡快一面。《詩經.秦風.駟驖》篇就有“游於北園,四馬既閒。輶車鸞鑣,載獫歇驕”的句子。
2014年駐華使節走進中國文化遺產活動
使節們來到麗山園9901陪葬坑,見到迥異威嚴肅穆軍俑且姿態萬千、正發掘修復的陶俑時候,頗有鼓腹的加彭共和國第一參贊奧伊納莫諾?弗朗西斯和體格健碩的百戲俑比起了“將軍肚”,他指指戲俑的大肚皮,又摸了摸自己的肚皮,打趣道:“這是我的祖先!”見到圖片上手指指天的戲俑時,他又問:“他是在對上帝發誓嗎?”並且模仿著伸指對天做出對上帝發誓的樣子,大家都為他幽默的提問和風趣的動作笑得前仰後合,講解員告訴他:“只伸出一根指頭,所以不是對上帝發誓,而是指尖有個盤子,他在轉盤子做雜技表演。”
不但熱情高漲地參觀,使節團也提出了謹嚴的專業問題,面對高大的秦始皇陵封土,喀麥隆參贊問道:“是否使用現代化手段對秦陵進行過調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長田靜回答說:“2002年,利用物探與遙感技術對秦始皇陵地下文物進行調查的項目被列入國家863計畫,這在當時的文物考古領域尚屬首次,通過探測已確知秦陵地宮的位置和範圍、秦陵封土堆中細夯土牆、石質宮牆的高度和範圍、墓室的位置和範圍等”。同時,使節們還就秦軍裝備、彩繪保護、土建築保護等問題與田靜進行了深入交流。
兩個多小時的參觀結束時,代表團成員意猶未盡,他們表示如果有機會,還會再來這裡參觀。
海國波濤斜夕照,漢家蕭鼓靜烽煙
賽普勒斯是地中海島國,加彭、坦尚尼亞和喀麥隆都是瀕臨大洋的國家,見慣了海岸的波濤洶湧、落日餘暉、潮起潮落,此次,他們來到中國內陸,見到不一樣的內陸文化,既有“西風殘照”下的“漢家陵闕”,也有一片空曠沉寂了歷史刀光劍影的漢長安城遺址。
6月23日下午,使節團考察了漢陽陵博物館,駐華使節們對中國文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講解員也能根據使節們饒有興致的提問,充分講解和普及中國文化知識。從講解員身著的漢服,講到“漢族”、“漢字”、“漢語”、“漢人”;從陳列館裡的瓦當,講到“門當戶對”,再引申到中國傳統的婚姻觀;從隨葬坑裡的狗多雞少,講到漢朝皇族的特殊的飲食癖好。而使節團中也不乏地道的“中國通”,不但知道周秦漢唐,知道《史記》、司馬遷,甚至還能用左手在留言簿上流暢地寫下漢語句子,使得大家嘖嘖稱奇、連連鼓掌表示嘆服。
使節們對燦爛輝煌的漢文化非常感興趣,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觀了漢陽陵考古陳列館、地下遺址博物館以及漢陽陵帝陵南門闕遺址保護展示廳,在觀賞文物和遺蹟的同時,不時詢問相關情況。使節們對地下遺址博物館獨特的陳列方式及先進的文物保護模式給予高度讚賞。
參觀結束後,使節們紛紛留言道:
“非常感謝你們有趣又知識淵博的講解員。這座博物館融合古代與現代於一體,非常了不起,是我去過的最新穎的博物館,很高興知道中國古代的生活與軍事方面的歷史,這次參觀我感到非常滿意,再次對你們表示感謝”。
“非常高興能參觀到這個著名的地方,謝謝西安把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帶給人類”。
“非常美好的一次經歷,謝謝你們”。
2014年駐華使節走進中國文化遺產活動
“感謝我們漢代的導遊”。
“非常高興能看到這座博物館,保存的很好”。
“這是一個保存非常好的遺址,讓我難以忘記”。
在漢長安城遺址,使節團一行首先參觀了遺址陳列館,參觀考察了“大漢中樞絲路起點”專題陳列。在陳列館駐華使節們對漢文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聽取講解員對漢長安城規模和布局的詳細介紹後,使節們被兩千多年前中國人民創造的東亞城市文明所深深打動,不時向講解員提出感興趣的問題。隨後使節們又來到西安門和未央宮前殿遺址,零距離地接觸感受兩千年前的古城和宮殿遺蹟。在西安門遺址,使節們看到漢代高大的城牆和上面清晰的夯土層,驚嘆它的工程技術和質量,並現場興高采烈的討論起了各國自己的夯築工藝。使節團中雖然不乏精通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中國通”,但當他們登上未央宮前殿最高處時,還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無不對這座兩千年前規模如此宏大的宮殿建築發出驚嘆,尤其是聽到講解員介紹現在我們踏上的只是宮殿建築的基址,按照文獻描述當時的建築高度在八十米以上時,更是驚訝不已。
參觀考察結束時,使節們非常興奮地在留言簿上寫下了他們對漢長安城的印象。坦尚尼亞文化旅遊參贊瑪格比羅?穆羅比寫到:“未央宮遺址是我參觀過的最偉大的人類文明保護區之一。”加彭共和國一等參贊佛蘭克斯寫到:“未央宮是個很美的地方,是中國對世界遺產的貢獻。”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有唐一代,空前開放的國家政策和兼收並蓄的包容心態,造就了空前的政治經濟文化繁榮。
在法門寺博物館駐華使節們對法門寺博物館所展出的大唐珍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對法門寺所珍藏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佛祖真身指骨舍利感到無比的震撼,由衷地感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體現的人文價值。當看到法門寺唐代地宮出土的大唐珍寶時,表露出對中國文化的喜愛和對中國歷史強烈的了解願望。駐華使節們對習近平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中提到的20件具有東羅馬和伊斯蘭風格的琉璃器尤為關注,對絲綢之路在中西文明交流互鑒中的重要作用留下了更直觀和深刻的印象。賽普勒斯的駐華大使羅伊祖留言表示:“法門寺博物館之旅是一次具有教育意義和趣味性很強的文化之旅,我會牢記這一時刻的,這裡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使節們在法門寺博物館充分領略了大唐宮廷文化和漢地佛教文化遺產的魅力。
2014年駐華使節走進中國文化遺產活動
無論是法門寺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還是富含東羅馬和伊斯蘭教文化元素的琉璃器,無一不雄辯般地證明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繁榮以及中外文化水乳交融式的完美融合。
早在千年之前,響絕千古的絲綢之路上就從未中斷過古代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而此次活動,使節團一行來到中國,似乎就是中外古代文化交流的一次千年迴響。
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在聽取了講解員對《客使圖》的講解說明之後,使節們十分震驚,並指著畫幅上的人物不無自豪地說:“我們竟然和他們是一樣的身份!”在看到《馬球圖》之後,來自歐洲的使節們表示:“想到我們在歐洲司空見慣的馬球運動,竟然在這裡也有,而且還在一千多年以前!”而這些都是充分保留了文化交流的印記。
在高陵楊官寨遺址發掘現場,使節團觀摩考古發掘。駐華使節們對考古發掘頗感興趣,要求進入探方親身體驗現場發掘的感受,拿起手鏟嘗試刮平面。恰逢“中美考古學校”師生在發掘現場實習,駐華使節們與“中美考古學校”的實習生進行了深入交流。
周的博大,秦的精銳,漢的雄強,唐的開放,關中大地,這是一方厚土,孕育了周秦漢唐文明,鑄就了中華文明的璀璨篇章。此次陝西之行,加強了各國使節對周秦漢唐乃至中華文明的了解和認識,將及其有力地推動中國與各國的友好交往。
6月28日,2014年駐華使節走進中國文化遺產活動圓滿結束,各國使節滿懷美好的回憶返回北京,一如既往地開展與中國的各方面友好交流合作。
此次活動,非但進一步宣傳了陝西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進一步提升陝西文化遺產的國際知名度;也為中外文化遺產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創造條件,促進陝西文化遺產事業健康發展,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塑造中國良好的國際形象;更成為陝西走向世界、世界了解陝西的重要視窗,成為陝西展示中華文明,促進文化交流的紐帶和橋樑;甚至還促進各國駐華使節間友好交往,深化了中國與各國以及使節各國在文化遺產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