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極端天氣

2013極端天氣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指一定地區在一定時間內出現的歷史上罕見的氣象事件,在統計意義上屬於不易發生的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極端天氣
  • 時間:2013
  • 頻率: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
  • 特點:極端低溫、極端乾旱
極端天氣概念,基本介紹,事件,出現原因,

極端天氣概念

通俗地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指的是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的小機率事件,其發生機率通常小於5%或10%。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出現頻率發生變化,呈現出增多增強的趨勢。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總體可以分為極端高溫、極端低溫、極端乾旱、極端降水等幾類,一般特點是發生機率小、社會影響大。

基本介紹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均出現洪水和熱浪齊襲的氣候亂象。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出現頻率發生變化,呈現出增多增強的趨勢。事實上,人類正處於極端天氣的適應期,炎熱的酷暑、狂暴的颶風、刺骨的嚴寒以及滔天的洪水近乎成了“常客”,風調雨順已被視為“奢侈品”。據香港天文台預測,全球暖化所引致的極端天氣出現頻率,2013年在世界各地趨於頻密。

事件

英極端天氣致魚群成片死亡似末日
2013年7月,英國飽受自1976年以來最為極端惡劣的天氣侵襲,損失慘重。其中,諾丁漢郡因大雨襲擊大片魚群死亡,連綿一個月之久的降雨也一直困擾著伍斯特郡。坎布里亞郡已有27人在水庫游泳時溺亡,環境機構已先後發布了2次洪水警告和13次洪水預警。由於持續的高溫酷暑天氣,諾丁漢郡公園湖水嚴重缺氧,致使大片魚群死亡。48歲的格蘭特?麥肯齊將這種慘不忍睹的場景描述為“世界末日”。他認為,作為前車之鑑,理事會應在水溫變高之前,測量一下水中的含氧量。熱浪襲擊過後,暴雨帶來的山洪接踵而至。現已經波及到諾丁漢郡50餘戶人家,造成道路淤泥堆積、汽車深陷污水之中,損毀嚴重。隨處可見漂浮在已是菏澤一片道路上的家具和汽車。目前,索恩維爾市政廳將成立一個建議中心,為人們提供與洪水相關的建議和幫助。該市警署發言人稱,24日早晨洪水衝擊將大幅減弱,但由於洪水導致的泥沙沉積,道路清理還需時日。
蘇格蘭遭遇沙塵暴農田變“沙灘”
2013年4月16日,蘇格蘭地區遭遇強沙塵暴襲擊,造成大量農作物毀壞,不少農民的土地變成了“沙灘”。據估計,此次災害對農作物造成嚴重毀壞,損失達5萬英鎊(約合人民幣47萬元)。全國農民聯盟因弗內斯(Inverness)分部部長瑪瑞?懷特(Murray White)表示:“原本估計這次沙塵災害會造成約10%的農業損失,但後來發現損失豈止是10%,很可能會達到一半。”沙塵暴過後,沙子堆積高達4英尺(約1.2米)。當地農民卡梅倫?艾弗說:“我的農田周圍堆起很高的沙子,以至只能看見柵欄頂部。”蘇格蘭馬里區(Moray)的政治中心埃爾根市(Elgin)花了一周的時間才做好災後風沙清理工作。
蘇格蘭遭遇沙塵暴農田變“沙灘”蘇格蘭遭遇沙塵暴農田變“沙灘”
寧波極端高溫天氣致廣告牌自燃
2013年7月31日,因寧波連續多天40度高溫,甬台溫高速奉化收費站附近一塊廣告牌發生了自燃。31日上午,寧波高速交警接到報警稱:G15甬台溫高速奉化收費站附近一塊10米高的廣告牌發生了自燃。交警趕到現場後發現一塊寫有“南苑巴森特”字樣的廣告牌已經被燒的只剩下一半了,趕來的消防馬上對這塊廣告牌進行撲救才控制住了火勢。同樣是由於天氣太熱,G15甬台溫高速公路旁不少綠化帶因為暴曬已經枯黃。高速交警近日來到寧海收費站附近的中央護欄查看,發現將近50米的中央護欄綠化帶已經枯萎,用手輕輕一折就能將整棵樹折斷。
寧波極端高溫天氣致廣告牌自燃寧波極端高溫天氣致廣告牌自燃
美死亡谷超高溫 遊客石頭上煎蛋
2013年7月以來,美國死亡谷國家公園持續高溫,最高氣溫一度飆升至128華氏度(約53.3攝氏度),接近100年前這裡的最高氣溫記錄134華氏度(約56.7攝氏度)。遊客們甚至藉此機會在公園內的石頭上煎起了雞蛋。而煎蛋的步驟更變得異常簡單,只要將雞蛋直接打碎在混凝土或石塊上,一會功夫就可以完成。足見天氣之熱。
美死亡谷超高溫 遊客石頭上煎蛋美死亡谷超高溫 遊客石頭上煎蛋
英國兩士兵因高溫超強度訓練死亡
2013年7月13日,兩名英國地方自衛隊成員在參加英國空軍特種部隊選拔的過程中,因氣溫炎熱、訓練強度過大而死亡。目前,英國國防部正在配合當地警方進行相關調查。此次選拔訓練在海拔2900英尺(約884米)的布雷肯?比肯斯山區進行。約100名英國地方自衛隊成員參加了此次選拔。選拔項目對身體條件的考驗極為嚴苛,包括身著盔甲,攜帶超過100磅重的武器、彈藥、戰爭設備進行長跑等。但是,由於當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當氣溫升至30攝氏度以上時,就有6名士兵因中暑陸續暈倒,被送往醫院,其中2人死亡,另有1人傷情嚴重,目前仍在醫院就診。13日晚,當地警方與國防部一起調查了這起事件。一位軍隊負責人說:“士兵們太渴望證明他們有資格加入英國空軍特種部隊,訓練的負責人又太過於嚴苛。我們將嚴格調查這一事故,因為從表面看,這些士兵好像是在向死亡進軍。我們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來保證類似悲劇不會再次發生。”國防部負責人說:“在這場訓練中,軍人們向沉重的訓練屈服了。我們在今後的訓練中,必須在極端訓練環境和合理安全保護兩方面達到平衡。”軍隊官方網站對這一事件報導說:“高強度、輕任務的戰事訓練是為了戰士們以後能應對各種戰事而做的必要準備。常規戰爭,邊境暴亂,安全部門重組,維和運動或者內戰,都需要這些戰士。這樣的訓練最大程度地模擬了戰場實況,為高效作戰提供了有力保證。”
英國兩士兵因高溫超強度訓練死亡英國兩士兵因高溫超強度訓練死亡
澳高溫引發災難 部分地區溫度計破表
2013年1月,澳大利亞被滾滾熱浪包裹,多地氣溫達到40℃,甚至44℃。此外高溫還引發山林大火,導致多人死亡和失蹤。澳大利亞山火更是繼續蔓延,澳氣象局已經將氣象圖的溫度範圍從此前的限制溫度50℃上調至55℃。南澳部分偏遠地區的溫度已經飆升至溫度計的最高溫度,達到54℃。同時,悉尼的氣溫達到42℃。在澳東南部的塔斯馬尼亞,由於房屋被山火吞噬,人們紛紛逃離家園,至今仍有100人失蹤。新南威爾斯州農村消防局局長沙恩?菲茨西蒙斯(Shane Fitzsimmons)說,不會有比這更糟的情況,這已經是“災難水平”了。很顯然,趁早離開那些地區是安全的選擇。報導指出,災難性威脅等級是最嚴重的評級。2013年的頭6天,“全國平均氣溫”已經進入有記錄的最熱20天。
澳高溫引發災難 部分地區溫度計破表澳高溫引發災難 部分地區溫度計破表
美國高溫致森林大火 19名消防員喪生
2013年6月,美持續高溫致多地森林起火,其中亞利桑那州森林大火已致19名消防隊員喪生。截至30日晚,火勢尚未得到控制,聯邦政府7月1日派人前往亞利桑那州協助抑制火情。 著火點位於亞內爾山,菲尼克斯以北,28日爆發森林火災,30日涉及數百萬平方米。亞利桑那州森林管理部門官員阿特·莫里森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這些消防員來自“格拉尼特山高手”團隊。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一份聲明中稱這些消防員為“英雄”。“他們高度職業,無私地置身於險地,以保護其他公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美聯社說,這是至少30年來致死消防員最多的林火。 截至30日晚,林火仍然沒有得到控制。亞利桑那州官員莫里森說,數座房屋被林火燒毀,亞內爾山和皮普爾斯瓦利谷地居民已經撤離,沒有其他人員傷亡報告。 亞利桑那州89號公路被迫關閉。大約200名消防員仍在一線工作,其他130名消防員和搭載水和阻燃劑的直升機正在增援途中。 菲尼克斯消防部門發言人拉里·努涅斯告訴《亞利桑那共和報》記者,消防員集中在危及住宅區的林火區域工作,黑煙在數公里外可見,火勢可能繼續蔓延。消防部門推斷,林火由閃電引發,加之美國西部近期天氣炎熱,熱風進一步催長火勢。 聯邦政府7月1日派遣人員前往亞利桑那州,協助控制火情。一些官員預計,林火至少會損毀250戶住宅。
美國高溫致森林大火 19名消防員喪生美國高溫致森林大火 19名消防員喪生
俄克拉荷馬州再遇龍捲風12人死亡
2013年5月31日,一場劇烈的龍捲風“EF3”席捲了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其中專業風暴追逐者提姆·塞姆拉斯和保羅·薩馬拉斯及隊員卡爾·榮格不幸喪生。這場龍捲風已造成至少100人受傷,大量房屋被毀和專業追風暴者死亡人數上升至12人。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副董事長特里·加西亞對此表達了震驚和悲痛。作為一名勇敢傑出的科學家,為更好地了解這些自然現象,提姆無懼危險。他特製一個探針,並安置在龍捲風的路徑上,便於從內部測得數據。其對閃電開創性的成果已編入《國家地理》雜誌。2005年,他曾被譽為“新興探險家”之一。除了俄克拉荷馬州,密蘇里州也遭到風速高達每小時150英里(約合241.5公里)龍捲風襲擊。約71戶房屋嚴重損毀,100餘人有不同程度的受傷,20多萬受災者滯留在電源被切斷的受災區。到1日清晨,洪水深達4英尺(約合1.22米)。
俄克拉荷馬州再遇龍捲風12人死亡俄克拉荷馬州再遇龍捲風12人死亡
加拿大積冰衝上岸居民房屋被毀
2013年5月10日,加拿大遭遇每小時55英里(約合每小時88公里)速度的強風,強風將正在解凍的多芬湖的冰堆推至岸邊使當地居民數家房屋被摧毀,超過15家受災嚴重,但幸無受傷。報導強調,如此強度和規模的風力實屬罕見,這可能是由高風天氣系統所致。到10日晚上,位於溫尼伯市西北部、距該市188米遠的赫石河鎮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當局只允許一些倖存家庭收集屋內的財產,因為看似倖免的房屋不宜居住。冰牆在沿著赫石海灘推進過程中,共有27家受到影響。儘管移動的冰堆高至房屋,但無傷亡報導。當地一戶家庭稱,冰堆輕易地就推進兩層樓的房屋,家具被拖拽的到處都是。赫石河議會副議長克萊頓?瓦特說道:“這只是分分鐘的事,所幸無人受傷。”瓦特與朋友鄰居們齊心協力開展清理工作。成百上千的志願者也用鏟子、手推車、推土機投入到救災之中。
加拿大積冰衝上岸居民房屋被毀加拿大積冰衝上岸居民房屋被毀
日本遭遇暴雪襲擊 積雪超5米掩埋部分房屋
2013年2月21日,日本東北地區連日遭遇暴雪襲擊,使得青森縣青森市的積雪已經超過5米多高,部分低層房屋被掩埋。據日本氣象廳稱,青森市酸湯地區的積雪已經達到了515厘米,創下了該地區近年來的最高紀錄。大雪已經掩埋了一些低層的房子,即使是公寓樓,低層樓房也遭遇掩埋。 但日本氣象廳還稱,這不是日本歷史上最大的雪。昭和2年(1927年),滋賀縣的積雪厚度曾達到11.82米。
日本遭遇暴雪襲擊 積雪超5米掩埋部分房屋日本遭遇暴雪襲擊 積雪超5米掩埋部分房屋
嚴寒天氣致美威州堆起近8米冰山
2013年1月,由加拿大而來的北極氣團持續席捲大部分的美國地區,致使北方部分地區呈現出了2013年“冰河時代”的面貌。受寒冷風侵襲,美國威斯康星州溫尼貝戈湖畔出現大量冰塊,從而堆積成為約25英尺(約7.6米)高的“冰山”。這些堆積而成、看起來“壯觀”的冰塊甚至延伸到了附近街區和院子,對民眾財產造成了損壞,並堵塞了道路。與此同時,對於遊客來說,由於他們從未經歷過如此寒冷,因此感到印象深刻。威斯康星州的一處冰堆甚至損壞了一棵樹和一個燈桅。
嚴寒天氣致美威州堆起近8米冰山嚴寒天氣致美威州堆起近8米冰山
澳大利亞暴雨成災現海浪泡沫奇觀
2013年1月,熱帶氣旋“奧斯瓦德”肆虐澳大利亞東部,所到之處,狂風大作,暴雨如注。當地時間1月28日,昆士蘭州因強降水爆發了洪水,已經導致3人死亡,數百座房屋被淹沒。在26日至27日凌晨,昆士蘭的班德堡地區已經連續6次遭受龍捲風襲擊。而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也有大約2000名民眾被困。此外,暴雨還給昆士蘭州帶來了罕見奇觀。當地時間1月28日,昆州的一個海濱小鎮在大風和海浪的共同作用下,驚現海浪泡沫奇觀,如同被白雪覆蓋,某些區域的泡沫甚至高達3米。由於泡沫過多,當地交警不得不暫時封閉了部分公路。
澳大利亞暴雨成災現海浪泡沫奇觀澳大利亞暴雨成災現海浪泡沫奇觀
印村莊遇巨大冰雹災害 致9人死亡
2013年1月29日,印度南部一村莊遭遇了如同大石塊一般的巨大冰雹災害,造成至少9人死亡。印度安得拉邦多個村莊遭遇了這樣的惡劣天氣。這場冰雹足足持續了20分鐘,損壞了良田、房屋和牲畜,給當地居民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冰雹天氣是從晚間開始的,並全部將這些村莊籠罩在了冰雪一般的毯子裡。據悉,一些當地女性居民曾試圖使用更適合打掃灰塵的掃帚清掃這些石塊樣的冰雹,但這種清掃對如此巨大的冰塊顯然是無用的。
印村莊遇巨大冰雹災害 致9人死亡印村莊遇巨大冰雹災害 致9人死亡

出現原因

全球變暖減緩空氣流動 或是極端天氣成因
極端天氣為何越來越多?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適應室副主任周波濤表示:可能與全球變暖有關。他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後,大氣中能量分布會發生變化,比如蒸發加大、水循環速率加快等,從而造成極端事件偏多。
以乾旱和洪澇為例,氣候變暖後,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氣溫都會增加,更容易發生蒸發和蒸騰,大氣中水汽含量就會增加,可容納的水分就會增多。這意味著要達到降水條件,就需要更多的水汽。如果大氣達不到飽和狀態,大氣就會不斷吸收水分,使得陸地更加乾燥,形成乾旱。而一旦大氣達到飽和狀態,由於大氣含水量的增加,容易形成強降水,從而可能導致洪澇災害。此外,由於南北半球熱量、水汽交換加強,氣候就更容易變得異常。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中國近百年的氣候也發生了明顯變化。近百年來,中國年平均氣溫升高了0.5℃-0.8℃。中國未來的氣候變暖趨勢將進一步加劇。預計2020年中國年平均氣溫可能比20世紀後20年升高0.5℃-0.7℃,到2050年可能升高1.2℃-2.0℃。未來50年中國年平均降水量將呈增加趨勢,預計到2020年,全國年平均降水量將增加2%-3%,到2050年可能增加5%-7%。
周波濤說,隨著全球變暖,21世紀全球極端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將可能增加。預計未來大多數陸地區域會更多的處在“水深火熱”中。
科學家說, 類似2011年美國的乾旱和2003年歐洲的熱浪在內的一些極端事件可能是由全球變暖導致北半球巨大的波狀天氣流移動速度減緩引發的。
該結論來自一項針對環繞地球的迂迴空氣系統的研究。據路透社報導,這一結論有助加深人們對這些極端事件的理解。
科學家們說,這類地球空氣流通常向北流動時會將熱帶的暖空氣吸過來,向南則將北極的冷空氣吸過來。但在最近幾年夏季,這些氣流更加頻繁地出現速度減緩的趨勢,導致一些地區天氣悶熱。
“在最近的一些極端天氣事件中,這些行星波停頓在其軌道上幾乎長達幾個星期。”該研究論文的領導作者、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弗拉基米爾˙波圖霍夫(Vladimir Petoukhov)寫道。
“因此,熱量就停留下來了,而不是像之前那樣帶來溫暖空氣之後又帶來涼爽的空氣。”他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說。
北極和其以南低緯度地區之間的溫度差異通常是波流動的主要驅動力,而波峰到波峰之間通常覆蓋2500公里到4000公里的距離。
但人類使用化石燃料的活動導致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累積,進而令北極升溫的速度快於其他地區,減緩了這一推動波流動的機制。
過去的研究已將這種極端事件與全球變暖關聯在一起,但並沒有確定一個根本機制,該研究的共同作者、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主管漢斯˙約阿希姆˙舍恩胡貝爾(Hans Joachim Schellnhuber)說。
這項研究只考慮了地球的北部部分,而且只是夏季的情況。2010年波圖霍夫作為首席作者的另一項研究表明,最近幾年歐洲冬季的寒流與北冰洋的冰量低有關。
近200個國家的政府已經同意在2015年之前達成新的協定,以遏制不斷上升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該協定將從2020年開始生效。
“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厄爾尼諾(ELNINO)在西班牙語中是“孩子”之意,厄爾尼諾現象是指南美洲西海岸冷洋流區的海水錶層溫度在聖誕節前後異常升高的現象,它就象一口“暖池”,通過表層溫度的變化對大氣加熱場產生變化進而給各地的天氣帶來變化,使原來乾旱少雨的地方產生洪澇,而通常多雨的地方易出現長時間的乾旱少雨。
厄爾尼諾現象的基本特徵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溫異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漲,並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動。它使原屬冷水域的太平洋東部水域變成暖水域,結果引起海嘯和暴風驟雨,造成一些地區乾旱,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過多的異常氣候 現象。
60年代,氣象學家發現厄爾尼諾和南方濤動密切相關,氣壓差減小時,便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發生後,由於暖流的增溫,太平洋由東向西流的季風大為減弱,使大氣環流發生明顯改變,極大影響了太平洋沿岸各國氣候,本來濕潤的地區乾旱,乾旱的地區出現洪澇。而這種氣壓差增大時,海水溫度會異常降低,這種現象被稱為“拉尼娜現象”。
近年來,科學家對厄爾尼諾現象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釋,即厄爾尼諾可能與海底地震,海水含鹽量的變化,以及大氣環流變化等有關。 厄爾尼諾現象是周期性出現的,大約每隔2-7年出現一次。進入90年代以後,隨著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得越來越頻繁。
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 遍及整箇中、東以及太平洋海域,表面水溫正距平高達3℃以上,海溫的強烈上升造成水中浮游生物大量減少,秘魯的漁業生產受到打擊,同時造成厄瓜多等赤道太平洋地區發生洪澇或乾旱災害,這樣的厄爾尼諾現象稱為厄爾尼諾事件。一般認為海溫連續三個月正距平在 0.5℃以上,即可認為是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相反,如果南美沿岸海溫連續三個月負距平在 0.5℃以上,則認為是反厄爾尼諾事件,又稱拉尼娜事件。
當前據氣象學家的研究普遍認為: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對全球不少地區的氣候災害有預兆意義,所以對它的監測已成為氣候監測中一項重要的內容。 據歷史記載,自1950年以來,世界上共發生13次厄爾尼諾現象。其中1997年發生的並且持續之今的這一次最為嚴重。主要表現在:從北半球到南半球,從非洲到拉美,氣候變得古怪而不可思議,該涼爽的地方驕陽似火,溫暖如春的季節突然下起來大雪,雨季到來卻遲遲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卻洪水泛濫.....
科學家們認為,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與人類自然環境的日益惡化有關,是地球溫室效應增加的直接結果,與人類向大自然過多索取而不注意環境保護有關。 根據對近百年來太陽活動變化規律與厄爾尼諾關係的研究,科學家發現太陽黑子減少期到谷值期是厄爾尼諾的多發期,並有2至3次厄爾尼諾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