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威海市政府工作報告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黨代會、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現代化幸福威海建設,堅持生態立市、科教興市、產業強市,全力做好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的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年威海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3年
  • 性質:工作報告
  • 內容:2012年政府工作回顧
基本信息,報告內容,

基本信息

――2013年1月8日在威海市第十六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威海市市長 張 惠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威海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報告內容

一、2012年政府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一道,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黨代會、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現代化幸福威海建設,堅持生態立市、科教興市、產業強市,全力做好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的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
(一)促進經濟健康發展,轉型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面對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千方百計化解發展難題,促進經濟平穩運行。預計全市生產總值增長9.5%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6.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2%,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1.8%左右,三次產業比重由8.1:54:37.9調整為8.2:53.6:38.2。強化科技興農,建立新品種、新技術示範基地181處,推廣測土配方施肥236.5萬畝,糧食產量穩定在100萬噸以上,漁業經濟總產值預計增長8%。突出工業帶動,促成38個產業合作項目,完成技術改造投資440億元,增長16%;預計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8.8%,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5.5%,提高1.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推動服務業上檔升級,積極創建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城市,成功舉辦國際食品博覽會、國際漁具博覽會、海峽兩岸食品博覽會、中日韓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洽談會,大力推進中心商圈建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旅遊總收入增長17.5%,港口吞吐量增長12.7%。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71.2億美元,其中出口106.6億美元。深入開展自主創新年活動,促成產學研合作項目133項,新認定各類創新型企業58家,引進各類人才1.8萬人,成為國家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城市。
(二)紮實辦好民生實事,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財政民生支出增長22.7%,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達到60.5%,新增財力主要投向了民生領域。完善就業扶持政策和困難群體就業援助制度,扶持創業1145人,帶動就業4000人,被評為全國首批創業先進城市。提高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的財政補助標準,城鎮職工醫保年度最高支付限額由40萬元提高到50萬元,醫療衛生保障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健全城市“三無”人員政府供養保障機制和高齡津貼制度,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困難群體醫療救助標準,困難民眾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實施棚戶區改造1.2萬戶,建設保障性住房4829套。創新校車運營模式,增加新模式校車186輛,新建10所公辦性質幼稚園,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建成5個職業教育示範實訓基地,實施教師素質提高工程,教育基礎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積極為民眾性文化活動的開展創造條件,新開放4個文化藝術中心,新建文化大院106個。優先發展公共運輸,購置節能環保型公車79輛,開通公交旅遊觀光專線。完成供熱計量和建築節能改造786.4萬平方米,改善6.4萬戶居民的供暖條件。中心城區拆除違法建築170處,規範清理戶外廣告,最佳化了城市綜合環境。完成365個村的環境綜合整治,新建和改造農村住房1.6萬戶,實施農村自來水工程38處,改善了農村生活條件
(三)大力推進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強化招商引資目標責任制,不斷最佳化投資環境,推動招商引資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年實際到賬外資8億美元,規模再創新高,外資結構明顯最佳化。實際利用內資481.6億元,增長15%。百項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30億元,威高骨科材料、豪雅光電、日月光半導體三期等33個重點產業項目建成投產。青榮城際鐵路、威海新港、江家寨立交橋、統一路南延等基礎設施項目紮實推進。金線頂區域整體開發、寶泉廣場建設、環翠樓公園改造等38項城建重點工程加快實施。預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595億元,增長20.2%。
(四)統籌區域協調發展,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深化。以創新的思路和舉措最佳化空間布局,調整經濟區劃,實施東部濱海新城、雙島灣科技城、威海南海新區、好運角旅遊度假區、乳山濱海新區、里口山風景名勝區等六大重點區域開發建設,拉開市域一體化發展大框架。設立市級藍色經濟區建設專項資金,爭取37個項目列入省重點扶持項目,藍色經濟區建設9個重大事項取得實質性進展。啟動10個示範鎮培育計畫,其中4個鎮列入全省“百鎮建設示範行動”示範鎮。理順城市建設管理體制,建成城市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在中心城區99平方公里範圍內推行格線化、數位化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模式。組建城市開發投資公司和水利建設投資公司,加強國有資產運營管理。推動金融業態創新,成立融資倉儲和融資租賃公司,開展威海農村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幫助企業破解融資瓶頸。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文化管理體制改革、事業單位改革及農村領域、社會領域的改革紮實推進。
(五)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資源環境保護進一步強化。健全生態環境規劃,出台規範土地利用、海域使用管理辦法,強化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實施威海灣養殖清理、黃壘河綜合整治、海域海岸整治、河道生態治理工程,最佳化了水生態環境。繼續整治建築垃圾、工地揚塵、機動車尾氣等問題,市區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96.4%。治理規模化畜禽養殖場372家。實施道路綠化工程,成片造林8.1萬畝。預計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7%,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順利通過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群覆核驗收。
(六)加快推進文化建設,各項社會事業進一步加強。堅持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年度城市文明指數位居69個新參評地級城市首位。開展幸福威海文化活動,紮實推進“十藝節”籌備工作。成功承辦長距離鐵人三項世界盃賽和亞太霍比帆船錦標賽。深入推進“平安威海”建設,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應急管理、社會管理等工作得到加強,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國防動員、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工作進一步加強,人口計生、民族宗教、婦女兒童、殘疾人、外事、僑務、對台、檔案、史志、地震、氣象、仲裁、慈善等事業也取得新成績。
(七)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行政服務環境進一步最佳化。紮實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廉潔政府。修訂政府工作規則,出台重大行政決策程式規定和規範性檔案管理辦法,推行行政複議委員會試點工作,政務運行更加規範有序。開展“千家企業大走訪”活動,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1380個;精簡行政許可事項,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23項,減輕企業負擔1.6億元。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民眾的社會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238件,辦復率達到100%。紮實推進科技防腐,廉政建設不斷深入。
各位代表!新一屆政府的起步年能夠實現良好開局,得益於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向駐威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向各位老領導、老同志,向所有關心支持威海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層次有待提升,企業做大做強的能力不強,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還不夠穩固;穩定外需的難度較大,擴大內需的動力不足;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不多,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比較少;產業結構、財稅結構都有待最佳化,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仍需提高;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仍需加強,完成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的壓力比較大;城鄉區域發展還不夠平衡,城鎮化質量仍需進一步提高;一些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有待解決;少數政府工作人員推諉扯皮、效率低下,行政服務環境有待最佳化;消極腐敗現象在一些領域仍然存在,廉政建設有待加強。對此,我們一定認真對待,不迴避矛盾,不推卸責任,採取逆向切入的方法,從解決問題入手推動各項工作,讓政府工作更加紮實、更富實效。
二、2013年政府工作的目標要求
各位代表!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重要一年。綜合判斷,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錯綜複雜、充滿變數,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仍然較多,各種挑戰不能低估,但經濟社會發展仍具備很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把握有利機遇,沉著應對挑戰,就一定能夠攻堅破難,不斷開創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按照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和市委十四屆二次、三次全體會議精神,2013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主題主線,以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生態立市、科教興市、產業強市,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強化創新驅動,最佳化經濟結構,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培育形成新活力、新動力、新體系、新優勢,推動市域一體化發展,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加快建設現代化幸福威海。
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外貿進出口增長5%,實際利用外資穩定增加,實際利用內資增長1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1%,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7%,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0.5%、2%、3.5%、5.5%。
上述預期目標的確定,充分考慮到經濟形勢的複雜性、嚴峻性和多變性,考慮到我市的發展基礎、現實條件和實際需要,力求積極穩妥,切實可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落實“有條件的地方在現代化建設中繼續走在前列”的要求,儘可能加快發展步伐,追求尊重經濟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速度;全面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進改革開放,加快實施藍色經濟區建設、六大重點區域開發等重大戰略,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堅持把實幹精神貫穿於政府工作始終,健全有利於科學發展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轉變作風,真抓實幹,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民眾,使政府工作更加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更加符合人民民眾的期待。
三、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堅持產業強市,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促進經濟成長速度與質量效益相統一。
(一)突出工業帶動。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傳統產業改造與新興產業培育雙輪驅動,穩定工業經濟成長。實施工業轉型跨越工程,改造提升機械製造、電子信息、紡織服裝、食品、橡膠製品等傳統優勢產業,鞏固工業經濟基礎;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工業結構層次;培植20家領軍企業、50家骨幹企業、30家高成長性企業,壯大優勢企業群體;提高醫療器械、數控工具機、智慧型終端及列印設備、船舶、汽車及零配件、海洋食品、輪胎、地毯、家紡、漁具等10大類優勢產品的競爭力,集聚關聯產品,增創規模優勢;打造軍民結合產業基地,拓寬企業市場空間。實施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培育10家“兩化”融合示範企業。支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重點實施威高集團高端醫療用品、海鑫新材料、新北洋專用印表機等45個高新技術項目,抓好三角集團高性能全鋼載重子午胎、中航威海船廠擴建、藍島科技新材料、海之寶海藻食品深加工等58個升級改造項目,確保當年開工一批、竣工一批,以有效投入夯實工業經濟基礎。工業增加值力爭增長11%。
(二)發展現代農業。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培育30個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提高農業組織化和規模化程度。加快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繼續開展農業科技結對活動,實施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良種工程,建成土壤肥料院士專家工作站,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落實“菜籃子”負責制,推進27個糧油高產創建示範片建設,穩定糧食產量。建設20個現代漁業特色園區,新增專業性遠洋漁船80艘以上。加強綠色生產,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三)壯大現代服務業。把加快服務業發展作為最佳化產業結構的突破口,推進服務業標準體系建設,支持企業剝離非核心業務,大力培育新型業態,促進服務業增量擴容。深化中韓陸海聯運業務,支持發展現代物流業和臨港產業,港口吞吐量增長13%。培育現代信息技術產業,推動新北洋等5個省級重點服務外包企業加快發展,支持物聯網、軟體產品開發套用。培育融資倉儲、融資租賃等新型金融業態,加快多層次金融體系建設,金融機構存貸款增長10%以上。發展樓宇經濟,打造特色商圈,提升商貿服務業發展層次。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鼓勵創意產業發展。推進雨潤北海灣等6個旅遊重點項目,完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擴大旅遊整體形象宣傳,創建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城市,旅遊總收入增長13%。加快推進環翠區省級服務業綜合試點工作。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確保提高1個百分點,力爭提高2個百分點。
(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落實各級鼓勵科技創新的政策,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增強核心競爭力,爭取全社會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0.1個百分點。更加注重協同創新,深入推進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與金融緊密結合,穩妥開展國家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工作。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出台科技成果轉化和專利扶持政策,啟動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工程,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15%。推進產學研創新示範工程和“特聘專家”資助計畫,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專家團隊。省級以上研發平台增加11家,高新技術企業力爭新增20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
(五)強化招商引資。把招商引資作為增強發展後勁的有效途徑,堅持內外並重、上下聯動,落實招商引資目標責任制,強化各市區和經濟園區的招商主體責任,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招商方式,實行小分隊跟蹤、專業化促進,瞄準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開展合作。實施差異化招商戰略,積極推進定向招商。強化以商招商,鼓勵龍頭企業引進配套企業、關聯企業,推動企業增資擴股。支持企業境外上市,加強與境外股權基金、投資公司、私募基金的合作,促進利用外資方式多樣化。推動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提高利用外資整體效益。
(六)加快項目建設。把項目建設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發揮好投資對經濟成長的關鍵作用。今年組織實施100項市級重點項目,年內計畫投資389億元;實施103項重點工業投資項目,年內計畫投資180億元;中心城區實施六大系列36項城建重點工程,年內計畫投資295億元。在謀劃項目建設中,既通過政策扶持引導民間投資,鼓勵各類市場主體擴大投資,又注重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適度加大公共投資力度,使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項目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落實項目推進責任制,強化對項目簽約、開工、投產、膨脹、儲備各環節的聯動服務,以項目高效實施促進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
(七)擴大消費需求。落實各項鼓勵消費政策,適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積極發展社會養老、家政服務、體育健身、文化娛樂等消費性服務業,加快培育網路購物等新型消費業態,增強消費對經濟成長的基礎作用。完善流通網路,不斷提高本地農產品的超市化、品牌化經營程度。實施“百展市場開拓計畫”,辦好國際食品博覽會、國際漁具博覽會等展會,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國內市場。加強城鄉消費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寶泉廣場、九龍城休閒購物廣場等商貿項目,新增大型商業設施面積40萬平方米。強化市場監管,規範市場價格和收費秩序,進一步最佳化消費環境。
(八)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最佳化出口結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爭創國家紡織品、漁具出口基地,加快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培育進出口一體化企業,增加先進設備、能源資源、適銷消費品進口比重。支持優勢企業安全高效“走出去”,購買國際知名品牌和先進技術,設立研發中心、設計中心,推進境外資源開發和工程承包,提高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積極推進出口加工區轉型升級,打造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載體。
(九)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堅持把培育市場主體作為增強經濟發展活力的根本基礎,按照“抓大不放小”的思路,支持企業發展,鼓勵全民創業。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助推骨幹企業做大做強,新增6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品牌提升年”活動,支持企業實施質量和品牌戰略,爭創省級以上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22個。擴大科技支行試點,助推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實施中小微型企業“百千萬”梯次成長計畫,啟用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壯大中小企業群體。落實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稅費減免等創業扶持政策,建設2處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不斷催生新的市場主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