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十大能源新聞

業內期盼已久的能源“十二五”規劃面世、新能源局成立、四大能源通道成形……2013年,中國的能源領域亮點不斷。

又到年終歲末,本期《中國能源報》對即將過去的一年間能源行業發生的重大新聞進行全面梳理,評出2013年中國能源行業十大新聞(以重要性排列),以期從能源經濟的角度解讀中國經濟變化趨勢,展望未來能源走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年十大能源新聞
  • 外文名:In 2013, ten major energy news
  • 發表期刊:《中國能源報
  • 時間:2013年
能源改革,新能源局,簡政放權,煤改氣,能源規劃,中緬天然氣管道,頁岩氣,光伏大調整,電煤並軌,電網規劃無解,

能源改革

NO.1 全面深化改革決定 引發能源改革猜想
11月12日,備受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正式落幕。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要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對自然壟斷行業,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進一步破除各種形式的行政壟斷等。
點評:在我國能源市場上,電力、石油、天然氣價格一直沒有完全放開,而這三個領域的能源價改是《決定》的重要內容之一。政府對能源價格的管制導致我國資源使用成本遠低於國際市場的價格,過度的能源消費和低效率的重工業發展引發了全社會的環境問題。改革讓資源價格更加市場化,必須把外部環境成本納入其中,使投資落在生態效益更好、能源效率更高的項目上。也由於資源性產品價格牽扯著民眾最切身的利益,如果僅僅把價格放開,由壟斷企業定價,只會使它們更方便地利用市場支配地位獲取更高的壟斷利潤。因此在推進能源價改的同時,必須確保兼顧民生,與壟斷行業改革同步進行。未來,政府應在釐清自然壟斷業務和競爭性業務的基礎上,放開競爭性環節的價格,對網路型自然壟斷環節定價。同時還要監管網路的成本、收益及是否向第三方安全開放。
事實上,《決定》為能源改革指明了方向和原則,但將一紙規定落到實處,還須明確制定出能源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以免陷入半吊子改革。須知霧霾可隨大風去,疼痛焦慮已難消。

新能源局

NO.2 新能源局成立 政監合一體制初步確立
按照年初政府機構改革方案要求,原國家能源局、電監會整合組建新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局的職能為:擬訂並組織實施能源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研究提出能源體制改革建議,負責能源監督管理等。新能源局成立後,原電監會地方機構也作出相應調整。
點評:2013年的熱點莫過於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而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不再保留電監會的改革,被業界普遍認為是可以提速能源市場化改革,提高國家能源局在行業的管理能力和執行能力。
這次重組國家能源局的一個亮點就是增加了能源監督管理職能,國家能源局如何監管成為業界最為關注的一個方面,業內普遍認為,能源領域不進行市場化改革,能源監管就形同虛設。
對於這次能源領域機構改革的效果不可能一蹴而就,能源行業管理和市場化改革是否就此跨上新的台階也還有待觀察。

簡政放權

NO.3 行政審批出現鬆動 能源領域簡政放權
2013年,數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共取消和下放221項行政審批事項,2004年頒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首次修訂。取消涉及能源領域的行政審批事項為:企業投資年產100萬噸及以上新油田開發項目核准;企業投資年產20億立方米以上新氣田開發項目核准;電力用戶向發電企業直接購電試點;電力市場份額核定;石油、天然氣、煤層氣對外合作契約審批。下放涉及能源領域的行政審批事項為:企業投資在非主要河流上建設的水電站項目核准;企業投資分散式燃氣發電項目核准;企業投資燃煤背壓熱電項目核准;企業投資風電站項目核准;企業投資33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的交流電網工程項目,列入國家規劃的非跨境、跨省(區、市)500千伏電壓等級的交流電網工程項目核准;企業投資國家規劃礦區內新增年生產能力低於120萬噸的煤礦開發項目核准;企業投資非跨境、跨省(區、市)的油氣輸送管道項目核准。國家能源局還將即電力業務許可證核發與供電營業區的設立、變更審批及供電營業許可證核發整合為一項行政許可,下放區域能源監管機構。
此外,環保部於12月下放包括分散式燃氣發電、抽水蓄能電站等基礎設施類和環境影響較小的項目。
點評:能源審批權下放說明政府在職能轉變過程中邁出了積極步伐,進一步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確立企業在投資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營造有利於各類投資主體公平、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同時核准權下放至地方投資主管部門,需要政府在巨觀調控方面制定長遠的政策配套措施,避免地方無序建設,並要強調區域、行業的差異化;監管方式也應該從前置性審批,轉變為事中和事後的過程監管。國家應在頂層設計和統一規劃後再將項目核准權下放至地方政府投資主管部門,各能源主管部門應相互協調職責和權力,才能營造有利於各類投資主體公平、有序競爭的能源市場環境,推動經濟協調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煤改氣

NO.4 霧霾倒逼能源結構轉型 煤改氣加劇氣源緊張
2013年9月12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簡稱為“大氣十條”。計畫將通過推進能源清潔利用,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等手段,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氣。10月14日財政部發布訊息,中央財政已於日前安排50億元資金,全部用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工作。11月1日,環保部緊急發布《關於做好2013年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做好嚴控燃煤污染、加強機動車污染監管等工作,保障今冬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有序開展。
點評:持續的霧霾已發出嚴厲的警示,決策層也意識到,能源結構轉型刻不容緩。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大力開發利用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提高天然氣、水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消費比重。同時,與機動車尾氣相關的油品質量問題也引起空前重視。
占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最大的煤炭一次次地被推到風口浪尖上,成為眾矢之的。尤其是“國十條”發布之後,把任務分解到重點地區、重點單位,引起了全國各地減煤炭行動,加快推進集中供熱、“煤改氣”工程建設。
然而,由於部分地區“煤改氣”改造過於集中,加劇了供需矛盾的顯現。一些工業企業原本計畫作“煤改氣”環保改造,但由於氣源緊張,只能暫時擱淺,給居民生活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依靠調整能源結構治理霧霾的措施固然沒錯,但中國在相當長時期內仍無法改變煤炭在一次能源供應中的所占比重。為此,下大力氣推進潔淨煤技術,以最大限度減少煤炭對環境的破壞才是根本之策。

能源規劃

NO.5 能源“十二五”規劃發布  總量控制引人注目
2013年1月1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關於印發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根據對“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總體判斷,通知從能源消費總量與效率、能源生產與供應能力等方面發布了2015年能源發展的主要目標。《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對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實施“雙控制”,具體控制目標將分解到地方;提出以高效、清潔作為結構調整方向;堅定市場化改革方向。
點評:“十二五”過半,能源規劃才“千呼萬喚始出來”。此次規劃最大的亮點莫過於提出對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實施“雙控制”,具體控制目標將分解到地方,並把落實情況納入各地考核。“雙控制”將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型,但是,要求各個省份控制甚至減少能源消費數量,這相當於給地方經濟成長上了“緊箍咒”。地方政府出於對經濟發展的擔憂,必然在能源總量控制目標的分配上與中央博弈。對於中央政府而言,制定目標本身不會存在太大問題,但中央如何分配地方目標?“雙控”方案能否徹底執行?嚴格的獎懲機制會否出台?這些考驗政府部門的魄力與行動落實能力。

中緬天然氣管道

NO.6 中緬天然氣管道建成投產 四大能源戰略通道成形
2013年10月20日,中緬天然氣管道幹線全線建成投產。
中緬油氣管道起於緬甸西海岸的皎漂市,從雲南瑞麗58號界碑進入我國境內,全長7676公里。其中原油管道設計年輸量2200萬噸,天然氣管道年輸天然氣120億立方米。按照計畫,中緬原油管道將於2013年達到投產要求。
已歷時三年艱苦建設、總投資達到25.4億美元的中緬油氣管道由中、緬、韓、印多方出資合作,是我國繼中亞油氣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後的第四大能源進口通道。
點評:中緬天然氣管道幹線的全線建成投產正式結束我國滇、黔、桂地區沒有管道天然氣的歷史,同時也標誌著我國油氣管道橫跨東西、縱貫南北、連同海內外的格局正式形成。
中國80%以上的石油進口要通過馬六甲海峽。中緬油氣管道被視為中國降低“馬六甲海峽依賴”、保障能源運輸安全的重要戰略舉措。中緬油氣管道投產後,來自非洲和中東的石油以及產自緬甸近海的天然氣將可通過這條管道直達雲南境內。其中,中國到非洲的能源航程,比經過馬六甲海峽運輸,可以縮短1200公里。
然而,受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和緬甸政治體制變化等因素影響,中緬油氣管道進展至此已屬不易,投產後實現其安全平穩運行將是下一個重要課題。

頁岩氣

NO.7 頁岩氣量產喜獲突破 依稀之中看到希望
2013年12月4日,國家能源局發布新聞稱,我國頁岩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進展。
其中,中石化公司重慶涪陵國家級示範區頁岩氣井已開鑽27口,完鑽21口,已投入試采水平井10口,平均單井產量15萬方/天,累計實現商品氣量近7300萬方。“十二五”末該示範區計畫建成50億方/年的產能,年產頁岩氣33億方。
而中石油公司長寧—威遠、昭通兩個國家級示範區和富順—永川對外合作區也完鑽頁岩氣評價井39口,累計實現商品氣量7000萬方。勘探開發過程中發現,部分區塊前景遠超預期。
點評:我國頁岩氣開發還是“兩桶油”為主,2013年下半年以來,“兩桶油”所取得的頁岩氣開發進展,似乎又讓先前悲觀的業界重燃希望。有政府部門權威人士直言,照進展看,到“十二五”末完成65億方/年的頁岩氣產能建設問題不大,甚至還有可能超額完成,達到100億方。
作為獨立性資源礦種,我國頁岩氣的勘探開發正嘗試向多種所有制資本打開大門。但是由於目前我國頁岩氣資源富集區塊約有80%都掌握在“兩桶油”手裡,其他資本嘗試“分羹”短期進展緩慢。然而一直以來,“兩桶油”在頁岩氣開發上投入明顯不足,即便取得所謂“重大”進展,業內對此亦存異議。
我國頁岩氣開發還處於初級階段的孕育期,隨著諸多理論性基礎工作逐漸展開、政府管理措施逐漸到位、相關政策陸續出台,以及市場“決定”性真正發揮作用,屆時,頁岩氣開發將從根基上搞活,具備大發展的條件。

光伏大調整

NO.8 光伏大調整:海外受阻 內需回暖 分散式大起步
2013年3月,無錫市中院裁定尚德實施破產重整。7月,中歐雙方就中國輸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價格承諾。同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國務院關於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把擴大國內市場等措施作為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基本立足點。8月,發改委發布《關於發揮價格槓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確定分散式光伏的電價補貼標準。11月,能源局發布《關於分散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明確規定享受電量補貼政策的分散式光伏發電項目,由電網企業負責向項目單位按月轉付國家補貼資金,按月結算余電上網電量電費。
點評: 2013年的光伏產業可謂苦盡甘來。上半年還在美歐“雙反”和政策搖擺的夾縫中艱難生存,下半年便迎來了歐盟對華“雙反”達成價格承諾、利好政策連出的大好形勢。同時,光伏終端套用領域也迎來了由大規模光伏電站為主,向未來以分散式光伏項目為主的調整。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光伏產業就此進入了暖春。首先,大規模光伏電站受《關於發揮價格槓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的影響,出現了全國範圍的搶裝潮,這些倉促建成的電站質量參差不齊,轉換率、綜合發電量等指標恐難達預期。其次,分散式光伏項目尚存在不確定性。此結論緣於分散式光伏發電系統的成本頗高,業主方對之興趣不濃。而為了扭轉不利局面,一些光伏企業便嘗試採用“契約能源管理協定”,以先行墊付建設費用,再通過電費收繳,逐步回收成本的方式進行推廣。然而,怎奈一紙協定根本無法有效約束業主方的違約行為。
儘管如此,管理層設定未來分散式光伏為主的目標,相對於地面電站資源的漸趨枯竭、電網建設的巨大投入,也絕非不切實際。

電煤並軌

NO.9 電煤價格並軌第一年 煤電僵局堅冰漸消融
2013年1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發布了《關於解除發電用煤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通知》,解除對電煤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電煤由供需雙方自主協商定價。
點評:得益於寬鬆的煤炭供需市場,2013年的電煤價格並軌並未引發“電荒”、“煤荒”,亦或二者之間的“口水仗”。煤電雙方都趨於理性,對彼此間的合作關係也更為珍視。煤電企業間自主價格的長期協定逐漸成為電煤供應的主要模式。相比於政府主導的重點契約,煤電企業間的長協更具靈活性和約束性,雙方的權利義務也將更加明確。
要看到,由於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電煤價格並軌給煤炭企業帶來的挑戰更勝從前。並軌之後,煤炭價格不但沒有如之前多數企業所期待的有所上揚,反而跌跌不休。而這次政府真的撒了手,求也求不來“保底價”。煤炭企業把生殺大權交由市場,就要接受市場的遊戲規則,要么主動自救轉型發展,要么被動等待“大浪淘沙”。
更要看到,電煤價格並軌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煤電矛盾。煤電矛盾本質上是市場煤與計畫電的矛盾,電價一直沒有放開,才是煤電矛盾產生的根本原因。成本傳導機制缺失使得電廠近十年來看煤價吃飯,煤炭市場供需關係寬鬆時,煤電雙方尚能心平氣和地談判,可煤炭市場供需關係一旦緊張,不難想像電力的臉色會有多難看。
電煤價格並軌,僅僅打開了煤電產業鏈系統性改革上的重要一環,要使改革不再反覆,還需穩步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

電網規劃無解

NO.10 南網、蒙西電網規劃初定 國網依舊無解
2013年9月,國家能源局發布《南方電網發展規劃(2013—2020年)》,明確南網發展以直流為主的西電東送技術路線,到2020年,南網將逐步形成規模適中、結構清晰、相對獨立的2個同步電網。11月7日,《蒙西電網2013-2020年發展規劃》通過專家評審,一致認為蒙西主網架維持現有500千伏電壓,2020年新建四條“網對網”500千伏通道和七條直流送電通道。與此同時,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也得到專家肯定。該工程是華東特高壓聯網項目之一,另外兩項——1000千伏淮南—浙北—上海特高壓交流工程已於9月底投運,1000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壓交流工程於今年4月開工。12月16日,雅安-武漢交流特高壓評審進行評審,雙方爭議的焦點仍在於到2020年,四川是否有電可送。
點評:“十二五”已過三年,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十二五”電網規劃已失去意義。業內認為,國家層面的電網規劃遲遲不能出台皆在特高壓爭議不休。國家能源局先出台南網規劃,再確定內蒙古電網規劃和目前爭議較大的華東區域電網規劃,進而形成全國“十三五”電網規劃。電網規劃亟待確定,網源不配套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今年風電設備利用率逐步提高,全國跨區送電量逐步提高,和電網通道“打通”密不可分。從西南來看,“兩渡工程”投運大大加強西南區域輸電能力,但卻未能按規劃及時核准、開工西南水電基地的外送通道工程,未來西南棄水風險猶在。以前曾有官方表示跨區域特高壓電網以直流為主是電網規劃原則之一。業內人士認為,評估電網規劃,不光要看概念,更要從實際出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