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國科技活動周

2013年全國科技活動周

5月19日上午,2013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大型科普博覽在全國農業展覽館新館啟動。科技活動周是經國務院批准,在每年5月第三周舉辦的大規模民眾性科技活動,自2001年以來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12次,參與公眾累計超過7億人次,成為公眾參與度高、範圍覆蓋面廣、社會影響力較大的品牌性科普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年全國科技活動周
  • 舉辦周期:一年
  • 舉辦時間:5月第三周
  • 首次開展時間:2001年
  • 批准單位:國務院
拉開帷幕,活動內容,展館現場,相關介紹,

拉開帷幕

2013年全國科技活動周
由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等部門組織開展的2013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於5月19日上午拉開帷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參加2013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現場活動。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一同參加。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北京市委市政府負責同志和首都科技教育工作者、科普專家、青少年學生、社區居民等參加了科普博覽活動。
中國經濟網組織20餘名網友集體來到全國農業展覽館,和眾多獲悉前來的其他民眾一起,第一時間走進大型科普博覽現場進行參觀活動,體驗科技盛宴。活動周以“科技創新 美好生活”為主題,將在全國範圍內舉辦大規模的民眾科技活動。

活動內容

圍繞“科技創新·美好生活”主題,今年科技活動周在活動內容上重點突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通過展示提振民族信心、支撐經濟發展、促進民生改善的重大科技成果,促進公眾理解和支持科技創新;二是針對食品安全、生態環保、應急避險、低碳節能、健康生活等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熱點問題,普及科技知識,增強科技意識;三是動員高層次科技人員開展科普活動,組織高端科技資源向社會開放,讓公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親身體驗科技活動,激發創新創造興趣;四是推出一批影視劇作、動漫遊戲、科普圖書、展教用品等寓教於樂、互動參與的科普產品,增強科普活動樂趣,推動科普產業發展。
2013年全國科技活動周
活動周期間,組委會舉辦了北京大型科普博覽、網路科技周、科技列車湘西行、流動科技館進基層、青少年“未來工程師”競賽、科研機構和大學向社會開放、萬名科學使者進校園(社區)、全國優秀科普作品推介、媒體科普傳播專題活動、中國海寧·長三角科技博覽會等十項重大示範活動。同時,各部門和各省(市、區)還將突出區域特色和行業優勢,舉辦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如中國科學院第九屆“公眾科學日”、國土資源部舉辦海洋科普專題展、中國科協組織48個全國學會開展59項科普活動、衛生計生委在百度平台舉辦網路權威醫學科普活動,北京市舉辦的科普電影周和科普旅遊季等活動、上海市開展的科普藝術展演活動、重慶舉辦了數字科技周等。據不完全統計,各地各部門將組織1600餘項重點活動。

展館現場

航天科普體驗、3D列印成焦點
在“科技讓國家更富強”展區,龐大的航天科普體驗艙門前人潮湧動。神州系列飛船的上天讓我國航天圓夢,也引發了民眾的“航天熱”。體驗艙一次能容納4名觀眾,他們可以通過實時操作,親自當一次“航天員”,全程體驗火箭發射、太空垃圾蒐集等一整套太空之旅。而在體驗艙旁邊的蛟龍號深海探測器模型也令人矚目,它不僅能展示蛟龍號的各個設計部位,還能告訴觀眾創造了我國載人深潛7062米深度記錄的蛟龍號具體是怎樣工作的。
在“科技讓生活更美好”展區,3D列印成為了民眾關注的焦點,各式各樣的3D印表機和列印模型前面都擠滿了詢問和體驗的觀眾。
2013年全國科技活動周
除了3D列印外,新能源電動汽車、雙輪智慧型平衡電動車、不用戴眼鏡的3D顯示器、音樂演奏機器人等諸多高新科技產品紛紛吸引了民眾極大的興趣;在“科技讓城市更美麗”展區,餘熱回收與供熱節能、污水處理及再生水利用、智慧型交通系統等科普演示也令人目不暇接,大開眼界;逛累了,則可以坐到科普電影館內休息一下,觀看總計達40餘場的科普影視聯播。
科技從娃娃抓起
展館現場,青少年兒童成為了科普活動的主力軍。跟隨家長而來的小朋友們在各個展區隨處可見。中經網友“夏日之冰”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給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場景則是展館“未來之星”展區中那一群群正在認真進行科技競賽的孩子們,他們以及那些從小就來參觀接受科普教育的孩子們,都是中國未來發展科技和實現中國夢的希望;讓他印象深刻的還有那些正在展示著的由青少年發明出來的科技新產品。“科技一定要從娃娃抓起。”
“未來之星”展區分為“未來工程師”和“未來科學家”兩個版塊。“未來工程師”板塊面向青少年學生推出了眾多融合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的新型公益性科技活動;“未來科學家”板塊則展示了像陽光澆水器、樓梯扶手清潔小助手、智慧型公交站提示牌系統數十件青少年新發明,讓觀眾領略到奇思妙想和科技結合迸發出的“火花”。
科學普及人人有責
第八次的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3.27%,相當於日本、加拿大和歐盟等主要已開發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這也與中央提出的“到2015年實現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5%”的目標尚有較大差距。而科學素養水平不僅包括了解必要的科學知識,還包括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崇尚科學精神的程度。
該怎樣看待這一數據?我們又該怎樣來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專門從事科技政策研究工作的中經網友“danwarm”在參觀現場接受採訪時表示,她很欣慰地看到這次大型科普博覽能成功舉辦,並有這么多民眾前來參觀。但最新的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數據再次表明,我國的科普現狀仍然不容樂觀。除了政府有關部門需要繼續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外,廣大科普工作者也任重而道遠,需要更多努力,來調動起民眾參與科普、接受科普的熱情;同時,廣大民眾也應積極行動,多參加科普活動,多了解科學知識,培養理性、科學的思維習慣;中國小教育上則可以考慮加大科普教育和邏輯教育的力度。科學普及,人人有責。

相關介紹

科技活動周自2001年起已成功舉辦了12次,直接參與人數超過7億人次,成為社會影響廣泛、深受民眾歡迎的一項重大科普活動。2013年活動周以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以“科技創新 美好生活”為主題,各地各部門將組織開展北京大型科普博覽、網路科技周、科技列車湘西行、千家院校面向公眾開放、萬名科學使者走進校園、全國優秀科普作品推介等一系列科普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