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淮安市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0年淮安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0年
  • 地點:淮安市
  • 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發布背景,報告內容,

發布背景

過去的五年,是淮安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城鄉面貌變化巨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五年。五年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強力推進“五大建設”,在應對重大挑戰、接受重大考驗中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完成“十一五”主要目標任務。

報告內容

綜合實力
五年來,我們始終以加快發展為主題,搶抓機遇,加大投入,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顯著增強。經濟總量不斷擴大。2010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15億元、人均4046美元,完成財政總收入310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41.43億元,分別是2005年的2.3倍、2.8倍、4倍和5.3倍;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70億元,是“十五”的3.8倍;二、三產業比重提高7.5個百分點;全面小康四大類25項指標有17項達到目標值。工業經濟快速增長。五年投入2276億元,組織實施846個億元以上項目,富士康科技城、淮陰捲菸廠技改等項目竣工投產。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419戶,實現銷售收入2392億元,增長49.9%,淮鋼、富士康銷售過百億元。特鋼、IT、鹽化工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初具規模,新能源、新醫藥等新興產業迅速發展。農村經濟加快推進。連續七年保持糧食增產,高效種植業、高效漁業面積分別達到266萬畝和50萬畝,畜禽規模養殖比重提高到79%,形成11個年銷售10億元縣域主導產業,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121家,創成5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鄉鎮工業集中區、村級創業點建成65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吸納12.5萬農民就業。服務業水平不斷提升。創成4個省級服務業集聚區、8個省級物流基地(企業),建成仕泰隆模具城等31個專業市場,新增3個四星級以上酒店、7個4A級景區;淮安軟體園、淮陰軟體園、洪澤安芯智慧型港等蓬勃發展,阿里巴巴、搜狐、微軟、浙大網新等知名軟體企業相繼落戶。
城鄉面貌
五年來,我們始終圍繞“蘇北重要中心城市”戰略定位,統籌城鄉發展,進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省級文明城市。中心城市迅速擴張。建成區面積由80平方公里擴大到120平方公里,人口由80萬增加到120萬,城市化水平由36.7%提高到45%。完成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生態新城、清河新區、清浦新城加快建設,萬達廣場、會展中心、新亞國際廣場等建成投運,淮海中心商業區、水渡口中央商務區功能進一步增強。裏運河、大運河、古黃河風光帶建設以及白馬湖生態環境整治工程全面啟動,新建改建15個公園,免費開放市區所有公園,新增綠地1354公頃,污水處理率超過80%,改造舊城面積120萬平方米,發放公積金貸款35億元。城鄉統籌力度加大。4個縣城投入850億元,建成漣水全民健身公園、盱眙奧體中心、金湖堯帝公園、洪澤幸福廣場等項目,金湖創成國家園林城市。新建農村公路4470公里,疏濬縣鄉河道1393條,區域供水延伸到17個鄉鎮,建成7個省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試點項目和79個鄉鎮生活垃圾中轉站,創建12個省級康居示範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高速公路聯網成環,幹線公路提檔升級,淮安漣水機場通航運營,宿淮鐵路、鹽河航道整治工程快速推進;南水北調、治淮等工程進展順利;華能三期、國信生物質發電等項目建成投運。
得新突破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開放吸納生產要素、促進經濟發展,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招商引資成果豐碩。累計引進5000萬元以上內資項目1108個;新批外資項目760個,註冊外資實際到賬26.24億美元,累計批准台資企業600餘家,台資占實際利用外資一半以上,台資集聚新高地加速形成。載體建設實現跨越。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功升格為“國家級”,創成中國淮安出口加工區、中國留學人員創業園、台灣農民創業園,7個省級開發區和淮安工業園區、鹽化工新區建設步伐加快。省級以上開發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61.8億元,新開發面積138平方公里,入住企業4874家。改革重組進展順利。基本完成市屬75戶重點企業改制,成功打造2個資產超百億元融資平台、發行27億元企業債券,引進交通銀行、浦發銀行及蘇南農商行來淮設點,積極構建擔保、再擔保體系,全面推開農村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和農業保險工作。2010年,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215億元、貸款餘額865億元,分別是2005年的2.9倍和3.1倍。對外交流不斷拓展。首創便捷通關模式,淮安港獲批二類水運口岸;外經合作穩步推進,外貿出口突破20億美元;國際友城總數達到11個。
五年來,我們始終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加大公共財政投入,統籌社會事業發展,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成效明顯。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7.7萬人,累計開發新產品2195件,專利授權量3282件,市高新技術創新中心建成國家級孵化器。教育事業加快發展。義務教育實現學費全免、硬體建設全達標、績效工資全兌現,入學率基本保持100%。新創三星級以上普通高中、職業學校17所,新增省市級優質幼稚園112所。普及高中教育,高考主要指標位居蘇北前列。南京林業大學來淮合作辦學,高教園區在校生增加至7萬人。清河、金湖實現教育現代化。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新創三甲綜合(專科)醫院3個,城鄉社區衛生服務實現全覆蓋、標準化,建成百萬民眾“15分鐘健康服務圈”,新改建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42萬座。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順利實施。文體事業蓬勃發展。成功舉辦淮揚菜美食文化節等節會,建成運河博物館群。廣泛開展“三下鄉”活動,實現鄉鎮文化站全達標、農家書屋和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覆蓋、有線電視村村通,主要公共文化設施人均面積超過全省水平。奧運金牌、殘奧獎牌、中國戲劇梅花獎實現零的突破。
實現改善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民為本、富民優先,大力推進就業惠民、創業富民、社保全民,民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高。居民收入穩步增長。2010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7600元和7100元,年均分別增長14.1%和12%;人均儲蓄存款突破萬元。就業規模不斷擴大。新增城鎮就業、再就業55.4萬人,“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被征地農民就業率保持在80%以上。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27.9平方米增加到32.3平方米,城鄉居民百戶家庭汽車擁有量由0.5部增加到5.5部、電腦擁有量由13.5台增加到36台。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64.8億元,年均增長18.3%。保障體系逐步健全。城鄉低保提標擴面,惠及19.51萬人;扶貧攻堅成效明顯,46萬農民實現脫貧;城鎮養老、失業、醫療保險覆蓋面分別達到90%、98%和90%,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榮獲首批中國愛心城市稱號。民生實事深入推進。近兩年,市、縣兩級累計投入34億元,每年為城鄉居民辦十件實事,在蘇北率先為80周歲以上老人發放尊老金、實行市區65周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公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