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9年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是南通市人民政府2010年所做的工作報告。

一、2008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很不尋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面對大事難事較多的複雜局面,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委“緊環境下抓機遇,好中求快爭一流”的總體要求,同心同德,攻堅克難,在“全面達小康、建設新南通”的征程中邁出堅實步伐。這一年,南通人民百年期盼的蘇通長江公路大橋正式通車、洋口深水海港初步通航、呂四港綜合海運碼頭建成,結束了南通“有江無橋”、“有海無深水海港”的歷史,南通邁入橋港新時代。這一年,我們積極應對國內外經濟環境重大變化,在外部需求明顯減弱、巨觀經濟增速較快下滑的情況下,全力以赴保增長,實現GDP2510.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3.3%;實現財政總收入390.2億元、比上年增長29.8%,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59.6億元、增長25%,財政總收入占GDP比重提高1.3個百分點;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全面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05.4億元、增長18.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5.1億元、增長24.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0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811元,分別增長14.9%和13.1%;城鎮登記失業率3.0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低於全省0.4個百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5‰。改善民生的12件實事如期完成(見附屬檔案一)。這一年,面對特大雨雪冰凍災害,全市上下眾志成城,奪取了抗災救災的全面勝利;面對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情,全市人民傾情相助,彰顯了血濃於水的深厚情懷。這一年,我市成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榮譽稱號,“五城同創”目標圓滿實現。這一年,我們圓滿完成了奧運火炬在通傳遞任務,南通健兒在北京奧運會上勇奪四金一銀一銅,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居第一。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突出搶抓橋港機遇,經濟發展速度和效益繼續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放大橋港效應,加快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持續猛攻有效投入,強力推進一批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120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417億元、為年度計畫的114.7%;全市工業投入總量破千億,達1145.7億元、增長18%,繼續保持全省第二。一批龍頭型、基地型產業項目快速推進,王子製紙、LNG接收站、熔盛海工基地以及寶鋼合金鋼技改、通能精機、綜藝光伏太陽能等項目開工建設,中遠川崎擴建、熔盛造船、曉星超高壓變壓器、聯海生物等項目竣工投產,中遠船務海工基地、藍星化工二期、振華南通產業基地、醋纖五期等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積極有效應對,著力營造區域發展的良好環境。針對年初雨雪冰凍災害造成的煤電油運緊約束,強化生產要素的調度供應,保障了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有序正常運轉。針對上半年巨觀調控的緊環境,著力化解融資、用地、項目審批等難題,全年新增貸款266.6億元、增長18%,報批建設用地36046畝,25個重大項目通過國家、省立項審批。針對9月份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不斷加深的嚴峻形勢,堅決貫徹中央、省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和市委關於“防下滑、保增長、抓轉機、促發展”的決策部署,及時研究出台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成長的十項措施。應對紡織服裝、房地產等行業的下滑趨勢以及中小企業的運行困難,有針對性地制定出台26個政策性檔案,保持了重點行業和中小企業穩定發展。通過全市共同努力,延續了又好又快發展態勢。GDP增幅高出全省0.8個百分點;一般預算收入增幅高出全省2.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高出全省2.8個百分點、列沿江八市第一,工業產銷率連續四年保持全省第一;進出口增幅高出全省18.4個百分點。各縣(市)競相發展,財政總收入均突破30億元,通州、海門、啟東、如皋四市一般預算收入均突破16億元、進入全省15強,如東、海安二縣一般預算收入增幅均超過30%。省定全面小康的18項25個指標我市預計有20個達標。
(二)突出江海聯動開發,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92.1%,提高0.3個百分點。促進沿江沿海優勢產業布局。編制完成《南通市沿海開發規劃》。進一步推動船舶修造及配套、海洋工程、港口機械、精細化工、新能源、糧油食品等臨港臨海型產業在沿江沿海集聚。船舶修造及配套產業實現產值629.2億元、增長54.2%,規模以上造船完工量307萬載重噸、增長37.1%;沿海新能源產業發展強勁,已建、在建6個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61.2萬千瓦。臨港臨海優勢產業的集聚,改變了產業發展對部分傳統行業依賴過大的局面,裝備製造實現產值突破2000億元、增長44.4%,精細化工實現產值565.8億元、增長34.1%,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4.9個、0.5個百分點;促進了企業規模擴張,年銷售收入超20億元的企業達到29家,其中50億元以上9家;推動了產業集約發展,13個省級以上開發園區以全市3.1%的面積,創造了全市43.2%的GDP、38.2%的財政收入、52.9%的固定資產投資、80.8%的到賬外資,投資強度提高到228萬元/畝、增長8.5%。紮實抓好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全社會科技投入86.7億元,其中研發投入36.4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438億元、增長47.2%,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提高3.7個百分點。新認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88家,新增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8家。新增科技軟體園區和孵化器面積21萬㎡、增長168%。實施重大產學研合作項目230項,培育產學研示範企業556家。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專利申請量1.41萬件、居全省第二。南通家紡市場榮獲“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著作權創意金獎”。“人才特區”建設深入推進,新增博士後科研工作站7家、省級引智示範基地2家。加大節能減排力度,COD、SO2排放量分別削減3.86%和11.41%,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幅度超額完成省下達目標。連續17年保持耕地占補平衡。成為國家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市。大力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污水處理廠20座,新增日處理能力30.95萬噸;90%的發電機組完成脫硫改造,新增脫硫能力2萬噸;日處理能力全省第一的如皋垃圾熱電聯產項目建成投運。大力推進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環境整治,提前完成省定關閉150家小化工企業目標。“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連續5年位居全省第一。大力發展服務業。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金融、軟體、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商貿流通、餐飲、旅遊等生活性服務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5%,2002年以來首次超過GDP增幅。全社會物流總量2.68億噸、增長9.8%,南通港貨物吞吐量增至1.32億噸;市區改建、新建高星級酒店8家;實現旅遊總收入150億元、增長24.2%,獲“中國最佳生態旅遊城市”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