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8年,是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極為複雜、發展遭遇較大困難的一年。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奮力拚搏,一手抓抗擊雨雪冰凍、洪澇災害和支援地震災區重建家園,一手抓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預期目標已經實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9年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
  • 性質:工作報告
  • 內容:2008年工作回顧
  • 地點:佛山市
各位代表:
我代表佛山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8年工作回顧
——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市完成生產總值4333.30億元,增長15.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72975元(折合10423美元),增長14.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27.99億元,增長17.19%;稅收總額629.41億元,增長14.94%;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58.65億元,增長1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7.84億元,增長24.4%。
——環境質量持續改善。GDP能耗、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持續下降,完成預期目標任務。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55%,全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全年空氣環境質量達到或優於二級天數為362天。
——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城鎮新增就業崗位21.53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1.8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4元,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656元,增長7.7%。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494.11億元,比年初增長23.1%。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主線,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升級
現代農業發展成效明顯。完成農業總產值198.94億元,增長1.7%。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新增國家級、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各1家。現代農業生態園區建設規劃編制完成,新增農業園區面積2.11萬畝。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架構初步形成,國通物流成為全國農業保稅項目、全國供港澳農產品中轉處理中心。農業品牌建設加強,新增農業類廣東省名牌產品5個。
工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全社會工業總產值首破萬億元,達11658.31億元,增長20.0%。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產業高端化逐步顯現。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2237億元,增長6.6%。引入新型顯示器件、電子信息、汽車配件、新能源等一批項目。加大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落後產能關停並轉力度,關停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企業622家。積極實施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戰略,轉移企業230家;首期投入資金1億元,啟動佛山(清遠)、(雲浮)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佛山(清遠)產業轉移工業園被認定為廣東省示範性產業轉移園。
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金融業發展提速,出台《佛山市金融產業發展規劃(2008-2015)》。實施金融發展三項計畫[1],創新試點計畫全面展開,創業風險基金、信用擔保基金開始運作,企業上市取得突破,新增上市公司5家。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初具雛形,AIA(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後援中心奠基,PICC(中國人民財產保險有限公司)數據中心動工。現代物流業發展加快,成功舉辦第五屆佛山(國際)物流洽談會,簽約項目98項,投資總額263億元。易運物流市場、三山國際物流園等相繼建成運營,“中國-新加坡(佛山)現代物流工業園”項目達成合作意向。商貿、旅遊業最佳化發展,世界名牌折扣店簽約進駐三水區,一批城市商圈設施不斷完善。成功舉辦第二屆佛山旅遊文化節。文化創意產業、會展經濟和總部經濟發展迅速,佛山創意產業園初具規模,全國首個動漫主題虛擬創業園落戶南海區,“國家工業設計與創意產業(順德)基地”正式運營。
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我市榮獲“創新型(2008)國家十強市”稱號。佛山高新區實行“一區六園”新管理體制,佛山國家火炬創新創業園開工建設。產學研合作全面推進,公共研發服務平台建設加強。新增國家級檢測中心2個、省級研究院1家、省級工程中心12家、院士工作室1個、博士後工作站10家。品牌、專利、標準戰略實施取得新成績,新增中國馳名商標6件,28個產品進入中國名牌產品公示階段;參與制定並發布57項國家標準、13項行業標準;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居全省前列。成功舉辦第五屆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
(二)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為目標,大力發展內外源型經濟
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最佳化。全市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162.88億元,增長21.9%。落實扶持民營企業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服務,發揮政府參與設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的融資放大效應,推動全市擔保行業累計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近180億元。南海區實施民營企業發展“雄鷹計畫”[2],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面臨的各種難題。
招商選資力度加大。成功舉辦第二屆佛山投資環境推介暨項目洽談會,推出147個優質招商項目,簽約投資239億元。先後赴日韓、澳大利亞、東南亞、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開展招商推介活動。全市實際外商直接投資18.07億美元,增長14.9%。全年引進投資超千萬美元項目66個,新增世界500強項目13個。
外經貿工作有效開展。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動對外貿易結構轉型升級。出口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均保持增長,中東、印度、俄羅斯、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出口增勢良好。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422.14億美元,增長11.6%,其中出口289.6億美元,增長10.6%。鼓勵企業參與聯合國採購,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587家企業成為聯合國採購註冊供應商。企業“走出去”取得實效,新批准設立境外企業16家。
(三)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大力推進現代化大城市建設與管理
以廣佛軌道交通為重點的路網建設紮實推進。廣佛軌道交通佛山段建設穩步推進,與廣州主幹路網的銜接有序進行。廣佛-佛開高速擴建、廣賀高速(三水段)、廣明高速(西樵至更樓段)、江肇高速(高明段)等9個項目加快建設,廣明高速二期、廣三高速擴建等7個項目抓緊前期工作。廣珠城際軌道交通建設順利推進,途經我市的鐵路工程線行選址、征地拆遷等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啟動“佛山一環”南拓工程建設,一批市重點路橋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航道整治和港口建設力度加大,東平水道創建成為省文明樣板航道。
公共運輸加快發展。公交優先發展政策進一步落實,《佛山市公共運輸發展十大措施》得到實施。禪城區率先引入公共運輸共同體管理新模式(TC)[3],南海區桂城街道、順德區北滘鎮率先開通鎮內公交,市民出行環境不斷改善。
組團城市建設穩步推進。東平新城“南延東拓”發展範圍初步確定,一批在建項目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大良-容桂組團供水管網連通工程建設任務完成。其他城市組團建設步伐加快。
“三舊”改造全面展開。完善“三舊”改造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出台鼓勵支持“三舊”改造的政策措施,改造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得到解決。全市啟動“三舊”改造項目209個,完成改造項目69個,完成改造面積632.77萬平方米。“嶺南天地”、中國家居博覽城等大型改造項目開工建設。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電源建設和電網改造不斷加強,天然氣站和高壓管網建設加快推進。第二水源地建設進展順利。三年城鄉防災減災工程累計完成建設總任務的92.4%。啟動“無線佛山”建設,全市信息化綜合指數達76.8%。
城市綜合管理繼續加強。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形成市、區、鎮(街道)、社區四級城市管理格局。強化城市屬地管理職能,探索“聯合執法、專群結合、綜合治理”城管新模式,城市綜合執法和綜合管理力度加大,城市環境不斷改善。
(四)以汾江河綜合整治為抓手,大力加強節能減排與環境保護
節能減排強勢推進。通過加大對污染行業的整治、推進環保重點工程建設和實施產業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取得新成績。違法違規用地專項整治全面展開,全市復耕復綠土地2.22萬畝,拆除違章建築186萬平方米。
水和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加大。大力推進重點污染河段整治,全市累計完成主幹河涌整治427.6公里,完成投資9.92億元。實施汾江河綜合整治“310”工程[4],完成工程項目11項。加強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廠4間,新增污水處理能力9.3萬噸/日。大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企業脫硫、使用清潔能源和“上大壓小”工程建設不斷加強,南莊、大瀝和羅村等重點區域煙塵治理成效明顯。
“綠地佛山”建設取得實效。確定“不開發區”戰略。大力推進舊城區、道路的綠化提升和“示範路”建設,新增綠化面積727萬平方米,改造綠化面積995萬平方米,建設區級示範路3條、鎮級示範路29條,“佛山一環”綠化提升工程任務全面完成。深入開展全民植樹造林活動,全年植樹311.4萬株,營造各種主題林122個,完成山上造林3.92萬畝。
(五)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大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體制機制改革力度加大。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深化,啟動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審批效率大幅度提高;三水區鎮(街道)區劃順利調整,市直交通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全面完成,佛山高新區管委會管理體制實現創新。事業單位聘用制度基本建立,分類改革全面啟動。農村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制定《關於深化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意見》,南海區出台政策有效解決農村“外嫁女”及其子女權益問題,全市引入中介組織規範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基本完成。財政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公共財政繼續向民生傾斜,全年財政投入公共服務和民生事業201.47億元,占一般預算支出的82.5%,增長20.1%。試行了專項資金支出封套定額包乾管理辦法,開展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紮實推進,出台《佛山市政府投資非經營性項目代建制管理辦法(試行)》,成功舉辦2008佛山經營城市論壇暨城市可經營項目簽約儀式,簽約83項,投資總額442.26億元。農信社改革順利推進。信用佛山建設持續加強,我市被評為第三批中國金融生態市。
區域合作與發展積極推進。從政策措施、資金、項目和人力資源等方面加強對各區的支持,千方百計統籌推動各區協調發展、加快發展。以交通路網建設為切入點,加強與廣州的合作發展,“廣佛城巴”、“廣佛快巴”如期開通,廣佛年票實現互認互通。與港澳在金融服務、現代物流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果;與國內外友好城市的文化交流、經貿合作進一步加強。
(六)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大力發展社會事業
社會建設取得新成績。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不斷加強,貫徹落實《勞動契約法》,在崗職工勞動契約簽訂率達96.7%。四級就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年安置失業人員4.24萬人,介紹各類求職者就業22萬人。社會保險待遇調整工作得到落實,征繳面進一步擴大,綜合徵繳率達98%。教育事業均衡發展,全市新增省、市一級幼稚園31所。職業技術教育整合、轉型及新校園建設步伐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試點工作穩步推進。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繼續加強,祖廟修繕工程順利推進。“敢為人先、崇文務實、通濟和諧”成為新時期佛山人精神。“魅力佛山”、“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市民腳踏車大巡遊”等系列文體活動取得成效。衛生和人口事業加快發展,三級衛生服務網路進一步完善,全市共設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5個、服務站230個。免費婚檢、產檢和出生缺陷干預工程積極推進,人口計生綜合改革力度加大,我市戶籍人口政策生育率96.2%,人口自然增長率4.81%。。全力支援汶川地震災區抗震救災和開展對口援建,累計捐款4.13億元,救治、轉送傷病員4638人,完成1.13萬套22.5萬平方米過渡安置房生產任務。
平安佛山創建不斷深化。推進“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十好”和諧文明村居創建活動取得新成果。加強嚴打整治和綜合治理,強化國家安全工作,社會大局總體穩定。開展領導“大接訪”活動,及時解決了一批民眾反映的實際問題。成功應對自然災害、手足口病、“三聚氰胺”等突發事件。開展產品質量、農產品安全檢測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公共安全水平不斷提高。供應北京奧運會食品安全保障任務圓滿完成。三水區成為我省首批國家級食品安全示範區。
十件民生實事順利完成。去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十件民生實事順利完成。市級財政安排5000萬元、各區配套資金2.3億元支持舊村居改造。各級財政投入8715萬元實施漁民上岸工程,解決無房戶漁民住房720套。建設廉租房2068套。非戶籍常住人口子女中的13類政策性借讀生及華僑子女、台灣學生已經納入免費義務教育對象範圍。先後建立居民門診基本醫療和職工門診基本醫療制度,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步入全民醫保時代,全市參保人數362.5萬人;全市二級以上醫院設立“惠民平價門診號”,新增提供“惠民產房”服務定點醫療保健機構11家。免費培訓失業人員8880名、高技能人才9127名、本地農村富餘勞動力1.21萬名。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提高到1070元。調整低保標準,禪城、南海、順德區調整為320元/人·月,高明、三水區調整為280元/人·月。為1.5萬人次適齡低保家庭子女落實義務教育階段生活補助政策。對全市低保家庭實行燃氣價格補貼,食品消費增支部分按月給予補貼。
(七)以“廉政效能服務”為主題,大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堅持向人大報告工作和向政協通報工作制度,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的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辦復率100%;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和市政府顧問意見,科學民主決策水平進一步提高。政府法制建設和政務、廠務、村務公開取得成效,普法、執法、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工作有效開展。
解放思想活動取得新成果。全面開展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明確以“現代製造基地、產業服務中心、嶺南文化名城、美麗富裕家園”為佛山發展定位。先後提出並實施金融發展三項計畫、信息化發展“3+1”規劃[5],出台加快推進產業強市戰略的若干意見及14個配套檔案、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十大措施等,政府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
政風和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開展以“廉政效能服務”為主題的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機關作風建設不斷加強。啟動行政投訴電子監察系統,充分發揮“12345”行政服務、行政投訴熱線作用,查處並糾正嚴重影響行政效能行為。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肅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加強公務員隊伍能力建設,政府服務效率和水平不斷提高。
與此同時,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事業,糧食儲備、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港澳事務、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統計、檔案、方誌、人防、氣象、扶貧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一年來我們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搶抓機遇,克服困難,開拓進取,團結奮鬥的結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監督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佛山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幹部民眾,中央、省駐佛山單位,駐佛山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長期關心支持佛山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內外友人以及外來務工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任務艱巨,在調整中科學把握好二三產業的良性互動和均衡發展難度很大;各種資源要素約束剛性增強,經濟發展空間越來越受到限制;自主創新動力機制亟待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嚴峻;統籌解決“三農”問題壓力較大,區域發展不夠平衡;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及維護社會穩定等涉及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我們要正視這些矛盾和問題,並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9年面臨的形勢和目標任務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是我市推進經濟社會全面轉入科學發展軌道,實現“兩轉型一再造”目標的重要一年,也是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重大。
綜觀國際國內經濟形勢,2009年將是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嚴重後果還將進一步顯現。國內經濟運行困難增多,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企業經營普遍困難,市場消費信心不足。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市經濟成長速度將會放緩,促進經濟成長的任務艱巨。但危機中蘊藏著重大發展機遇,我們看到,我市今年發展也面臨許多有利條件。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趨勢沒有改變。為促進經濟成長,中央提出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的政策措施,強調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顯示了中央促進經濟成長的信心和決心。二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出台,明確了珠三角地區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的戰略定位,必將有力地促進佛山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文化提升、民生改善實現新跨越。三是我市有30年改革開放積累的雄厚的經濟基礎、完善的基礎設施、完備的產業配套、較高的市場化水平,加上我市以製造業為主、以民營企業為主、規模企業發展迅猛,等等,為我市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創造了有利條件。四是我們對問題認識較早,應對舉措及時有效,出台了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十大措施,特別是先後與國內主要商業銀行簽訂了總額達2800億元的授信協定,有力地緩解了我市建設和發展中的資金問題。我們認為,只要我們正確估計形勢,客觀分析影響,勇於面對挑戰,搶抓發展機遇,尤其要緊扣“科學發展、先行先試”這條主線,從解決最緊迫、最突出、最重大的問題入手,紮實推進規劃綱要的實施,全面落實中央、省、市促進經濟成長的系列政策措施,佛山一定能克服困難,實現率先發展、科學發展!
2009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屆四次全會精神,貫徹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按照市委十屆六次全會的總體部署,以建設“現代製造基地、產業服務中心、嶺南文化名城、美麗富裕家園”為目標,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加快自主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加快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努力把佛山建設成為廣東參與國際競爭的先鋒隊,推進珠三角一體化的主力軍,探索科學發展模式的排頭兵。
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1%;人均生產總值力爭與本地生產總值同步增長;單位GDP能耗下降4.36%;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6%和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9%;進出口總值力爭有所增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3%。以內。
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重點要抓好“三個著力”:
(一)著力推進產業發展轉型
做精做優做強現代農業,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都市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外匯農業和品牌農業為方向,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抓好陳村花卉世界、國通物流城等重點項目建設,發展壯大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完善農產品交易市場和流通網路,加快形成生產、加工、流通有機結合的產業鏈,提升農業產業化、組織化水平。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完善多層次、多功能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建設現代農業生態園區和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加強優勢農產品科技推廣示範基地建設,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實施信息興農工程,以信息化促進農業產業化。推行農業標準化及無公害生產,加強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提升農產品消費安全水平。
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堅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配套,信息化與工業化相融合,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配件、新型顯示器件等產業,優先發展電子信息、生物製藥、醫療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環保等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繼續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改造提升家電、建材、紡織等優勢傳統產業。加快建設“3+9”特色產業基地[6],大力推進廣東省無線射頻產業(佛山)基地、廣東薄膜太陽能產業基地和順德國家光伏系統工程研究中心產業化基地等建設,促進加快形成具有佛山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實施信息化發展“3+1”規劃,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加快信息技術與工業設計、產品構成、生產過程、經營管理等方面融合,全面提升產業優勢。以招商引資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把歐美、日韓、新加坡、台灣等國家和地區作為招商重點區域,著力引進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辦好第三屆佛山投資環境推介暨項目洽談會。扶持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和產業集群。推進產業集群建設與資本運作有機結合,爭取成為聯合國產業集群與資本運作試點城市。積極實施“雙轉移”戰略,按照省示範性產業轉移園標準協助建設佛山(清遠)、(雲浮)產業轉移園,配合做好園區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金融業、物流業、會展業、文化創意產業和總部經濟等。抓緊落實扶持促進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建設的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力度,今年力爭引入多家銀行機構。全面實施金融發展三項計畫,今年要在推動設立科技創業孵化基金,試點非標準公司股權質押融資等創新項目上取得突破。推進中新(佛山)現代物流工業園、華南國際採購及物流配送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結合產業優勢和特點,整合各類會展資源,打造一批知名會展品牌。完善總部經濟發展規劃,建設一批總部經濟大樓,形成總部經濟帶。大力發展以工業設計、網遊動漫等為基礎的創意產業,加快建設創意產業園區,推動“佛山製造”向“佛山創造”轉變。最佳化發展商貿旅遊業,推進世界名牌商品折扣店、大型商品零售批發機構、雲東海等建設。辦好第三屆佛山旅遊文化節。做好第二次經濟普查工作。
加快內外源型經濟“雙輪驅動”,提升經濟國際化水平。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扶持中小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推進“減稅、讓利、減費”工作,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引導中小企業找準發展定位,及時調整市場策略和產品結構,加大內銷市場開發力度。鼓勵和支持企業參與“家電下鄉”,拓展農村消費市場。加強和改善政府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面臨的資金、土地、人才等實際難題。引導和鼓勵中小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推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促進外經貿穩定發展,進一步最佳化出口產品和市場結構,擴大高新技術產品、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的出口。支持行業協會和企業組團參加國際展覽、展銷及境外經貿活動,通過展會平台擴大出口。積極開拓俄羅斯、東協、中東、南美洲、非洲等新興市場。以信息化加快國際化,加強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平台建設,鼓勵企業利用阿里巴巴等知名電子交易平台拓展國內外貿易。大力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鼓勵和支持加工貿易企業開拓內銷市場,擴大國內採購及產品內銷。繼續推動企業參與聯合國採購。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勵和支持企業到國外投資設廠,開展國際化經營。積極應對國際貿易壁壘和摩擦,改進口岸通關服務,創造良好外貿環境。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佛山。圍繞建設現代產業的需要,著力抓好關鍵領域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集成創新,加快創新成果轉化。以新能源技術、新型顯示技術、LED(發光二極體)等為突破口,集中力量解決一批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和行業共性技術。繼續深化產學研合作,促使一批重點院校、科研院所與我市共建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以專利、標準和名牌為切入點,繼續推進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建設,鼓勵企業參與技術標準體系的研製;扶持發展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名牌產品和區域品牌。加快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檢測認證中心等公共技術平台和創新服務體系,突出抓好佛山國家火炬創新創業園建設,全力打造國家級孵化器。構建社會化、多元化科技創新投入體系,用好科技發展專項基金。發揮政府採購扶持自主創新的作用。實施人才開發戰略,完善和落實人才政策,加快建設一支高層次、國際化的優秀人才隊伍,重點建設博士後工作站、留學人員創業園。
堅持統籌協調、分類指導,促進五區共同發展。支持五區按照城市發展定位,充分發揮各自特色和優勢,實行差異化發展。進一步加強統籌力度,對重大項目在全市五區統籌安排;進一步完善規劃實施機制,最佳化各城市組團功能布局,推進城市建設和重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銜接;進一步簡政放權,發揮區、鎮(街道)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創新性。加快制定科學發展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引領五區科學發展、協調發展。統籌全市資源,支持禪城區大力發展城市精品經濟,提升中心城區綜合競爭力;建設“嶺南天地”。支持南海區加快建設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支持順德區推進綜合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支持高明、三水區加快重大項目和民生事業建設,努力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二)著力推進城市發展轉型
加強城鄉規劃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抓住《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帶來新一輪城鎮化發展的機遇,加強城鄉規劃統籌,將土地利用、城鄉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規劃作為一個整體統籌編制,完善城鄉規劃體系。今年要抓好鎮(街道)、村(居)規劃的修編完善,推動鎮村規劃與城市規劃建設相銜接,使全市城鄉真正實現規劃對接、資源共享、聯動發展。完善“不開發區”規劃及實施機制。推進城鄉公共設施均等化,加快農村道路交通、供水供電、廣播電視、信息網路、生態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市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實現市、區、鎮、村四級之間公共基礎設施的對接。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農村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促進金融、職業培訓、就業和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覆蓋,引導城市資本、科技、人才為農村提供社會服務。
建立強農惠農長效機制,採取有利於統籌城鄉發展的稅收政策和公共財政制度安排,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加大對“三農”投入力度,逐步縮小城鄉差距。選擇綜合實力較強、基礎條件較好、區域發展相對均衡的鎮(街道),作為開展統籌城鄉發展綜合改革試點,以點帶面,逐步帶動全市城鄉一體化發展。
加強土地科學使用,塑造城鄉宜居宜商土地利用空間。嚴格落實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面積、城鄉建設用地總量等各項指標。把握我市作為廣東省推進節約集約用地試點示範市的機遇,積極探索土地利用新模式,力爭在最佳化用地結構布局、開拓土地利用途徑、確保重點發展用地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實施“三舊”改造“雙百計畫”[7],最大限度地盤活使用土地存量。協調促進城鄉建設規劃、綜合交通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強化規劃調控土地的主導作用。加強對土地投資強度和投入產出率等指標考核,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嚴禁違法違規用地,健全依法依規用地長效機制,全面落實政府主導、國土部門牽頭、其他部門配合的土地管理共同責任制。完成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全市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全面實施《佛山市綜合交通規劃(2008-2020年)》。加快與廣州新白雲機場、新火車站、南沙港等三大交通樞紐的路網對接,繼續推進與廣州、中山、江門、肇慶等周邊城市主幹道路的銜接,抓緊做好與港珠澳大橋道路規劃的銜接,完善我市與周邊城市的路網體系。穩步推進廣佛軌道交通建設,啟動廣佛南延線建設,力爭廣佛環線立項動工。加快“佛山一環”南拓工程和市重點路橋項目的建設步伐,完善全市區域區與區之間的路網體系。配合做好途經我市的廣珠城際軌道交通、武廣、貴廣、南廣、廣茂等鐵路及珠二環、廣珠西線等高速公路建設。抓緊編制佛山西站、新三水站和丹灶鐵路物流中心、官窯貨運站的建設規劃。做好佛山機場民航復航籌備工作。加大港口、碼頭、河道等資源整合和建設力度,力爭東平水道創建為國家文明樣板航道。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政策,加強公交站場和軌道交通接駁站場的規劃建設,進一步最佳化完善全市公交網路,大力發展鎮內公交,繼續推進廣佛客運公交化、同城化,為市民出行提供更便捷服務。採取更強有力措施推進電源電網和“上大壓小”工程建設,緩解我市電力供應難題;繼續推進天然氣站和高壓管網建設。加快第二飲用水源工程建設,力爭下半年實現試通水。抓好第二輪城鄉防災減災工程建設。
加強組團城市建設與管理,提升城市現代化水平。進一步完善組團城市規劃及實施機制,統籌全市資源加快推進組團城市建設。東平新城要加快推進公共文化綜合體[8]、公共服務中心、交通樞紐中心等項目建設,繼續完善水利、道路、綠化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大良-容桂組團要加大建設力度,儘快形成百萬人口中心城區。西江新城、西南組團等其他城市組團要加快建設步伐,推動城市組團之間有效銜接與錯位發展。以信息化提升城市化,加快電信網、網際網路和有線電視網“三網融合”,打造“無線城市群”,建設“U-佛山”[9]。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網路數據中心、應急指揮中心、災難備份中心。加快“數位化城管”建設,優先在市及各區中心城區建設數字城管系統網路,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建成覆蓋全市的“格線化城市管理”模式。完善城市綜合執法和綜合管理機制,突出抓好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的查控及市容市貌的整治,努力建設一個安定有序、文明潔淨的現代化城市。
全面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把握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以推進廣佛同城化為突破口,主動與廣州密切聯繫,共同編制“廣佛同城化”建設戰略規劃,就產業、交通、金融、科技、教育、醫療、文化旅遊、生態環境、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率先構建城市規劃統籌協調、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產業發展合作共贏、公共事務協作管理的一體化發展格局;以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為切入點,積極加強與周邊城市在交通路網、資源配置、生態環保、科技創新、市場體系、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規劃銜接和協作聯動,突破行政體制障礙,共同推進珠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抓住我市成為商務部首批落實CEPA示範城市和廣東省CEPA 5先行先試重點市的機遇,以項目為紐帶,積極推進與港澳在金融服務、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會展、科技等方面合作。支持我市企業到香港上市融資。力爭我市成為粵港澳金融合作區的金融創新試點城市。繼續加強與國內外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推動交流合作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發展。
(三)著力推進環境再造
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提升城市發展集聚力。嚴格執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建立污染減排倒逼機制。加大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監管減排力度,全力抓好截污工程、污水處理廠及配套污水收集系統、引水泵站等工程建設,力爭新建、續建、擴建24間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水處理規模約75.5萬噸/日,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77%。繼續加強對傳統耗能企業的整治提升,健全落後產能有效退出機制,堅決淘汰一批落後產能。大力推廣節能新技術,加快形成節約型生產和消費模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綜合運用市場、價格、信貸、環保等手段,引導推動企業和重點行業開展清潔生產、節能降耗和資源綜合利用。繼續推進以汾江河(佛山水道)、內河涌綜合整治為重點的水環境治理,完成綜合整治各項任務,穩步改善主要河湧水質。繼續推進以改善空氣品質為重點的大氣污染防治,加強電廠、工業鍋爐、窯爐等企業脫硫工程建設和清潔能源改造,著力治理機動車尾氣、施工揚塵、餐飲業油煙,不斷改善空氣環境質量。提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力推行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最大限度地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目標。完善線上監控系統,強化環境監督執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全面實施“美麗佛山”戰略,繼續推進立體綠化,突出抓好道路、河涌、庭院綠化和村後風景林改造,加快構建全市道路綠網骨架及河道綠網系統。大力開展全民植樹造林活動。積極推進國家級生態示範鎮(村)、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等創建活動。做好迎接國家園林城市複查工作。
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增強促進科學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積極推進農村體制改革,利用我市作為廣東省開展統籌城鄉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市的優勢,按照“培育、整合、改造、規範”四種類型,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體制改革,今年重點抓好村居改革試點工作。推動和規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完善征地補償機制,解決好被征地農村居民就業、住房和社會保障。進一步理順農村基層黨組織、自治組織與經濟組織的關係。穩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以順德區為試點,制訂並實施“大部制”改革方案,推進政府機構及其職能調整,完善政府組織體系和行政運行協調機制。繼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全市各級行政服務中心的統籌規劃和統一管理,加快行政審批電子網路一體化建設,努力提高政府服務效能。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抓好劣勢企業退出清理工作,推進水業、氣業上市和上市公司重組,加強國有資產監管,促進國有資產增值保值。加大財政體制改革力度,加強稅收征管,規範非稅收入管理。調整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力節約財政開支和壓減一般性財政支出,擴大財政對公共事業、民生事業和“三農”工作的投入,落實財政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積極推進績效預算、財務集中監管、公務卡結算制度等改革,確保財政資金安全高效、用到實處。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建立完善再擔保機制和體系,發展創業風險投資基金、創業孵化基金等,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融資服務。積極開展資本運作,抓住創業板即將推出的有利時機,引導、鼓勵一批優質民營企業儘早進入。建立健全金融風險預警機制和管理體系,增強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能力。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信用佛山”。完善投資體制改革,進一步規範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完善招標、投標行政監管機制。辦好2009佛山城市可經營項目投資推介洽談會。大力促進行業協會、商會和社區民間組織等社會組織發展,建立健全政府對社會組織的培育和扶持機制,改革完善社會組織的監管模式,引導社會組織誠信自律,提高社會組織工作人員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
推進人文環境建設,提升城市發展核心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和新時期佛山人精神,營造共享和諧、積極向上的社會環境。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廣泛深入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進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加強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建設,進一步提高雙擁工作水平。推動文化創新,不斷提升佛山的文化軟實力。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推動全市文化資源共享。做大做強“魅力佛山”文化品牌,大力開展周末系列、流動系列和高雅藝術系列文化活動,加強基層和諧文化建設,豐富廣大市民和外來務工人員文化生活。加強體現嶺南特色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利用,重點抓好祖廟-東華里歷史文化街區、南風古灶片區改造,基本完成祖廟修繕工程。利用我市陶藝、粵劇、武術等傳統文化優勢,打造具有影響力的佛山特色旅遊文化品牌。大力實施《佛山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08-2020年)》,運用信息技術創新文化產業發展方式,促進文化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加快體育事業發展,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完善和共享。以迎亞運為契機,辦好佛山市第七屆運動會和亞洲游泳錦標賽。
推進政務環境再造,努力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政府。大力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自覺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積極支持市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重視民眾監督和輿論監督。認真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進一步完善政府決策機制,堅持政府重要事項和公共政策社會公示制度,完善行政決策專家論證、社會聽證和合法性審查制度,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和“陽光工程”。進一步創新政府管理,積極推動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不斷提高引領科學發展能力。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完善政府組織體系,加強條塊之間的合作和部門之間的溝通,確保政令暢通,切實提高政府執行力。推行行政首長問責制,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和行政執法監督,在政府重點工作分解落實基礎上,建立健全重大決策執行信息反饋、目標管理和績效考評機制。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加快形成政府反腐倡廉制度體系和權力運行監控機制。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完善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和民主監督制度。紮實開展各專項整治工作,嚴肅查處各種腐敗行為。繼續深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活動,努力塑造務實創新、勤政為民、廉潔高效的政府形象。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構建穩定和諧發展環境。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完善城鄉一體化培訓就業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人力資源市場。鼓勵企業不實行生產性裁員。實施以創業帶動就業工程,開展城鄉再就業援助活動。推廣順德區農民創業園建設經驗,為就業困難民眾提供就業渠道。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以順德區為試點,研究出台全征地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實施方案。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重點推動建築企業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創新具有佛山特色的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模式。完善社會救助體系,落實低保和“五保”供養工作。實施低收入居民臨時生活補助與物價漲幅聯動,緩解物價上漲對低收入居民生活的影響。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繼續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試點工作。加快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和佛山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園建設,推動順德職業技術學院進一步形成辦學特色。積極穩妥解決中國小代課教師問題。加強國際教育交流,推進教育國際化進程。加強與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合作辦學,完成省下達我市的培訓任務。大力發展衛生事業,加強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有效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繼續完善“惠民門診”、“惠民產房”服務,規範門診基本醫療保險服務流程。改進醫德醫風,建立和諧醫患關係。強化醫療行業監管,健全醫療機構管理長效機制。廣泛開展民眾性愛國衛生運動。加強人口與計生服務管理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深入開展“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十好”和諧文明村居創建活動。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針對治安重點區域和“兩搶一盜”等突出治安問題的嚴打整治,爭取用三年左右時間實現社會治安明顯好轉。加強國家安全工作。強化安全生產企業法人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主體責任,深入開展各項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防範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嚴格農產品、食品、藥品質量監管,保障人民民眾飲食和用藥安全。完善自然災害、環境污染、公共安全等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健全信訪工作機制,積極妥善化解社會矛盾。加強流動人口和出租屋的管理與服務,維護流動人口合法權益。繼續做好對口支援四川水磨鎮恢復重建工作。
著力辦好十件民生實事:
1、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自願參保”的模式,率先推出水稻保險試點工作,爭取試點險種覆蓋全行業達到40%以上。
2、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落實住房保障建設責任,完成建設保障性住房2410套。繼續實施漁民安居工程,全面解決264戶人均住房面積不到12平方米的漁民住房問題。
3、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全面落實我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的意見》,新建45間社區衛生服務站,完成205間社區衛生服務站信息化基礎設施配套。
4、完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提高居民住院和門診基本醫療待遇;將大學生及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納入居民住院和門診基本醫療保險範圍,惠及學生8.47萬多人。
5、加強農產品、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體系。加大對屠宰廠(場)的規範整治力度,積極推進生豬來源定點基地供應,完善生豬協定準入、購銷掛鈎制度,逐步建立肉品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確保我市生豬質量達到“放心肉”標準。
6、解決農村居民“出行難”問題。基本實現全市200人以上自然村、革命老區5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瀝青)路目標,全面提升農村公路通行能力。
7、扶持革命老區建設。建立健全扶持老區工作機制,著力解決“一保五難”問題,改善老區生產生活環境。加大財政投入,今年優先解決老區“飲水難”問題。
8、改善市民文化生活質量。加快推進市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等新館建設,為基層民眾購買公益電影1.1萬場,引進約15場國內外高水準的藝術演出和展覽,扶持重點文藝社團開展創作、演出和對外交流活動,資助服務外來工的文化設施建設和文化活動。
9、繼續提高城鄉低保標準。禪城、南海、順德區由320元/人·月提高到350元/人·月,高明、三水區由280元/人·月提高到310元/人·月。對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實施分類救助。
10、繼續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從今年1月起,對2008年12月31日前(含本日)已領取基本養老金的21.38萬多名企業退休人員調整基本養老金。同時,妥善解決早期離開縣以上國有集體企業人員社會保險問題。
各位代表!當前佛山正處於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推動新一輪經濟社會大發展的關鍵時期。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要求更加迫切,任務更加艱巨,責任更加重大。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奮力拚搏,為實現“兩轉型一再造”目標,為建設我們更加美麗富裕的家園而努力奮鬥!
附註:
[1]金融發展三項計畫(簡稱“三P”計畫)。即創新試點、基金引導和企業上市“463”計畫。創新試點計畫是申請佛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國家級金融外包業務基地”、發行佛山中小企業集合債券、設立“廣東(佛山)先進制造業產業投資基金”、開展小額貸款專門機構試點、外資銀行廣州分行在佛山設立分支機構、設立佛山農村商業銀行、設立保險業服務“三農”建設實驗區等8項。基金引導計畫包括創業風險基金、產業投資基金和擔保基金。企業上市“463”計畫提出從2008-2011年,至少推動佛山100家企業啟動上市程式或實施股份制改造,其中,60家企業在境內外成功上市,融資總額達到300億元。
[2]“雄鷹計畫”。南海區扶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工作計畫。“雄鷹計畫”是一項系統工程,分為育鷹、展翅、翱翔三個階段。該計畫通過綜合運用政策措施,幫助有良好成長性的民企解決影響其發展壯大的關鍵問題,使其成為有競爭力的雄鷹企業,最終形成證券市場“南海板塊”、國內外知名企業雲集的南海雄鷹集群。
[3]公共運輸共同體(TC)。其經營管理結構分為政府層、管理層和運營層。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將公交票務與運營分離;管理層按照政府部門規劃管理要求,承擔公交線路調整、人力支援、公交公司服務監督、公交場站管理和資金清算五大職能;運營公司只負責提供相應的公交服務,不必考慮企業盈利情況。
[4]汾江河綜合整治“310”工程。即對汾江河及佛山涌污染段約30公里分三年進行整治,每年完成約10公里的江水變清任務,三年實現全河段江水變清目標。
[5]信息化發展“3+1”規劃。“3+1”是指三個目標和一個環境配套,其中,三個目標是指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信息化提升城市化、信息化加快國際化,一個環境配套是指政策、資金、人才和技術等四個方面的保障體系。
[6]“3+9”特色產業基地。即建設陶瓷、家電、平板液晶顯示器等三大世界級產業基地和專業機械裝備、金屬材料加工與製品、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家具、醫藥保健品、汽車及零配件、新材料及節能環保等九大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
[7]“三舊”改造“雙百計畫”。即每年啟動100個以上“三舊”改造項目,每年完成100個以上項目改造。
[8]公共文化綜合體(文化MALL)。即以市級文化設施為主導,包含文化、創意、商業、休閒、旅遊等功能的建築綜合體。主要建築包括博物館、圖書館、青少年宮、檔案館、藝術館、科技館、文展中心、書城等設施。
[9]“U-佛山”。U是Ubiquitous的簡寫,即無處不在或無間斷。U-佛山(U-City)是指藉助無處不在的信息網路,構築智慧型化、未來型的尖端城市,目的是建立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的合作,促進知識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為市民提供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信息服務,使市民更容易接觸、使用、創造及分享資訊和知識,提升市民生活質素和城市的國際競爭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