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商丘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5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積極構建和諧社會,突出重點,紮實工作,圓滿完成了市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經濟總量顯著增加,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全市生產總值完成557.2億元,增長14.5%,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10.5%、20%、12.9%。經濟效益再創新高,增長質量大幅提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4.3億元,增長39.8%。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86.8%,比上年提高21.2個百分點。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6.6億元,增長39.8%,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2.1億元,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73%;一般預算支出53.2億元,增長32.7%。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73.7億元,比年初增加66.9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93.7億元,比年初增加26.3億元。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二、三產業快速增長。全年三次產業構成為33.7∶3∶27.3,二產結構明顯改善,效益提高,發展迅速,對經濟的支撐能力明顯增強;三產發展步伐加快,社會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對經濟貢獻作用明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6年商丘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6年
  • 地點:商丘市
  • 主辦方:商丘市政府
基本信息,工作回顧,

基本信息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工作回顧

2005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積極構建和諧社會,突出重點,紮實工作,圓滿完成了市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經濟總量顯著增加,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全市生產總值完成557.2億元,增長14.5%,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10.5%、20%、12.9%。經濟效益再創新高,增長質量大幅提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4.3億元,增長39.8%。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86.8%,比上年提高21.2個百分點。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6.6億元,增長39.8%,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2.1億元,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73%;一般預算支出53.2億元,增長32.7%。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73.7億元,比年初增加66.9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93.7億元,比年初增加26.3億元。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二、三產業快速增長。全年三次產業構成為33.7∶3∶27.3,二產結構明顯改善,效益提高,發展迅速,對經濟的支撐能力明顯增強;三產發展步伐加快,社會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對經濟貢獻作用明顯。非公有制經濟占全市經濟總量的48%。社會需求明顯增長,投資和消費拉動持續增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2.1億元,增長39.5%,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1.8億元,增長44.5%;城鎮以上民間投資完成82.8億元,增長78.2%,占城鎮以上投資的4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5億元,增長14.4%。全市出口完成2.1億美元,增長20%,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3家,實際利用外資9095萬美元,增長316%。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加,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0元,增長14.8%;農民人均純收入2346元,增長14.1%。
2005年,各項目標任務的勝利完成,標誌著“十五”期間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具有重要意義的突破。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1%,比“十五”年均增長9%的目標高出2.1個百分點,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計畫。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五年累計完成61.7億元,為“九五”時期的1.7倍;一般預算支出五年累計完成177.3億元,為“九五”時期的2.6倍。結構調整邁出實質性步伐。產業結構實現了由一、二、三向二、一、三轉變的歷史性突破。二、三產業比重達到66.3%,比“九五”末提高9.3個百分點。2005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81.1億元,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36.2%。五年累計轉移農村人口113萬人,城鎮化率達到26.6%,提高13.8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8億元,比“九五”時期增長1.6倍。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6.5萬畝、高速公路通車裡程223公里、發電裝機容量112萬千瓦。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五年累計進出口總額7.97億美元,比“九五”時期增長33.6%,其中出口7.07億美元,比“九五”時期增長34%。人民民眾得到較多實惠。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0年增長87.4%,年均增長13.4%;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0年增長29.3%,年均增長5.3%。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五年間成功申辦了5所普通高等院校,高等院校已達到6所;醫院病床達到1.37萬張;人口自然增長率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十五”主要發展目標的實現,為“十一五”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我市已經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2005年和“十五”期間的主要工作:
(一)重點抓好“三農”工作。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十五”時期,建設農村公路5500公里;解決了污染嚴重的4個縣59個村12.7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改造農村中國小D級危房43.2萬平方米;發展沼氣用戶46萬戶;農機總動力達到942萬千瓦;林業生產被評為全國防沙治沙典型示範區;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連年榮獲“紅旗渠精神杯”。農業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2005年糧食總產484.5萬噸,小麥平均單產405公斤,創歷史新高。優質小麥面積400萬畝,占小麥播種面積的一半以上;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3.3%;實施了五類十大基地項目建設,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完成30.2萬畝,30個品種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證。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69家,其中銷售收入超億元的9家。各類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到500多個,銷售收入超500萬元的麵粉加工企業63家、木材加工企業22家、紡織企業11家、畜產品加工企業38家。建設各類農產品市場675個,其中,商丘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2005年實現交易額71.2億元,跨入全國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前5位。農業綜合開發和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重點縣項目建設進展順利。五年累計解決了19.5萬人的溫飽問題,完成了353個行政村的整村推進扶貧任務。勞務經濟發展迅速。2005年實現勞務輸出162萬人(次),勞務收入65億元。
(二)突出抓好工業經濟。積極實施“工業立市”戰略,工業在經濟成長中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在GDP中的比重由2004年年底的29.9%提高到32.3%。200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11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89.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4.1%、47.5%。工業用電量達到65.9億千瓦時,增長53.1%。重點企業快速發展,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37家,超10億元的4家,特別是永煤集團、神火集團銷售收入分別突破110億元和50億元。堅持實施名牌戰略,9家企業商標獲河南省著名商標稱號,5家企業產品獲河南省名牌產品稱號,12家企業主導產品獲河南省免檢產品或河南省優質產品稱號。永煤集團實現利潤位居全省國有工業企業第一位,神火煤電股份公司名列2005年中國上市公司競爭力100強第10名,是全國煤炭行業惟一進入前10名的企業。永城市跨入2005年度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100強,在2005年度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50強排名中,位居第13位,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麵粉城”稱號。
(三)著力抓好重點項目建設。2005年,全市共安排重點建設項目146個,計畫投資134.6億元,完成投資141.1億元。已有68個項目建成,包括工業能源項目18個:裕東電廠一期工程、白象面業日處理1000噸小麥生產線、天瑞集團年產200萬噸水泥粉磨站、商丘揚子客車年產3000輛生產線等;基礎設施項目20個:商亳高速公路、“村村通”油路工程等;農業項目6個:農業綜合開發工程、世行三期項目等;市場物流項目5個:商丘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改擴建工程、光彩大市場一期工程等;社會事業項目14個: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商丘市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商丘市傳染病醫院等;政法項目5個:市公安局通信指揮中心、市勞教所強制戒毒中心等。另外61個項目正在按計畫建設,17個項目正在抓緊進行前期工作。全市一批重點項目的建成投產,共新增發電裝機容量60萬千瓦,新增水泥生產能力250萬噸,新增客車生產能力3000輛,新增機車生產能力10萬輛,新增腳踏車生產能力21萬輛,新增棉紡生產能力23萬錠,新增日處理小麥能力2000噸,新增高速公路46公里,新增日處理垃圾能力600噸,新增市場倉儲面積20多萬平方米,新增衛生基礎設施面積1.2萬平方米。“十五”期間,全市共爭取國家、省國債和政策性項目資金46億元,是我市歷史上固定資產投資最多、增長最快、成效最好的五年。
(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始終把招商引資放在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來抓,積極開展有效的招商活動,採取組團外出招商、企業招商、節會招商、以商招商、落地招商、委託招商等方式,2004年以來全市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30億元,落地項目3611個,其中投資超10億元的項目2個,超億元的項目13個。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一批有實力的企業,進一步改善了我市的經濟結構,增加了發展後勁和活力。
最佳化投資環境是確保招商引資工作取得實效的重要措施。2005年查處“四亂”案件263起,黨政紀處理159人;查處教育亂收費案件43起,黨政紀處分30人;查處行政不作為、亂作為案件79件。堅持完善信用體系建設,不斷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全力打造“誠信商丘”。加強農村信用工程和城市信用社區建設,組建了商丘誠信中小企業投資擔保公司和信用協會。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
(五)加快城鎮化步伐。城鎮經濟聚集度明顯提高,二、三產業發展加快,全市城鎮建成區面積達到323平方公里,城鎮人口213.2萬人。市區中心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十五”期間,重點加強了城市供水管網、污水處理管網、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供熱工程、供氣工程、市區河道治理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市城市建設投入最多的時期。2005年,對市管13條道路修補罩面79.4萬平方米,開工建設了珠江路、宇航路、福興路、長江西路和張巡西路,完成了步行街和古城南路改造工程;對運河、包河、萬堤溝實施了綜合治理;市區公共綠地面積達到351.5萬平方米;完成了神火大道、南京路等14條道路路燈的新建和改造;新裝消防栓914個,改造和建設旅遊星級公廁25座,在市區主幹道設定果皮箱980個,垃圾轉運箱230個,設定城市道路和旅遊景區(點)標識牌1538塊。深入開展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市區衛生、交通、經營秩序得到改善。加快了縣城建設。永城市區和6個縣城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2.6億元,5個縣(市)的污水處理廠已開工建設,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加強了重點鄉鎮建設。縣城以下小城鎮完成投資10.2億元,小城鎮建成區面積和人口規模穩步增加,產業對城鎮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商貿物流等服務業繁榮活躍。一批重點物流項目相繼建成投入使用,一批大型商場和超市相繼建成營業,城市服務業水平得到較大提升。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步伐加快。積極開展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有效整合文化資源,文化發展的市場化運作能力增強。文化精品工程取得豐碩成果,《浣紗記》獲河南省文華大獎。加強了旅遊景區景點建設,城市旅遊功能進一步完善,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2005年累計接待遊客280萬人次,旅遊收入5.8億元,比上年增長39.5%。成功舉辦了全國十運會“華夏文明之火”採集儀式,提高了商丘知名度。信息產業發展迅速。各類行動電話用戶突破100萬戶,網際網路用戶達到7.9萬戶。房地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市區2005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5.9億元,施工面積203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達7.86億元。喜來登國際廣場、應天花園等一批房地產開發和舊城改造重點項目進展順利。
(七)高度重視解決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全面取消了面向農民徵收的農業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全市累計減輕農民負擔10.4億元。2005年全市發放種糧補貼1.14億元,落實良種補貼3470萬元,農機購置補貼270萬元,發放“兩免一補”資金1.59億元。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市新增就業崗位8.6萬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19萬人,其中“4050”人員再就業1.13萬人;實行了企業養老保險市級統籌,為6萬名企業離退休職工按時足額發放退休費3.62億元;城市低保進一步規範,全市用於城市低保資金7211萬元,9.8萬人得到最低生活救助;努力推進農村低保工作,全市用於農村低保資金1157萬元,9.5萬戶15.3萬人享受到農村低保;農村醫療救助試點工作在永城市、夏邑縣順利開展;投入3281萬元,使4.3萬五保戶全部得到供養。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投資8225萬元建設市、縣兩級疾控中心9個,傳染病院(區)10個,緊急救援中心1個;投資1657萬元改造了63所鄉鎮衛生院;夏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安全生產形勢平穩。投入1.9億元,加強了安全生產設施建設,落實了安全生產責任制,全年未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認真清理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共清償工程款4.3億元,清欠農民工工資4806萬元。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規範。嚴厲打擊制假售假等違法犯罪活動,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保障了人民民眾身體健康和飲食、用藥安全。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為人民民眾辦的十件實事全面落實到位。
(八)積極推進社會事業發展,深化各項改革,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十五”期間,安排實施各類科技項目1052項,受理專利申請664件,分別比“九五”時期增長20.5%和6.1%。基礎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中國小辦學條件得到改善,省示範性高中達到9所。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穩步發展,高等教育發展較快,高校在校生人數達到3.5萬人。廣泛開展民眾性文體活動,新建了一批體育場地,添置了健身器材。持續開展了文化市場治理,文化市場繁榮發展。加強了民族宗教工作,各民族團結髮展的局面得到鞏固。加大了環保工作力度,城鄉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取得新的成績,穩定了低生育水平,人口自增率為4.07‰,永城市被評為全國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優質服務先進市。國土資源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在嚴格管理的同時,積極擴大增量、盤活存量,五年來盤活存量土地650公頃,基本保障了建設用地需要。
各項改革進展順利。國有工業和流通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成效明顯,共分流人員2.18萬人,146家企業退出國有序列,新組建糧食購銷企業94家。完成了鄉鎮機構改革,撤併鄉鎮14個,分流超編人員2.49萬人,占鄉鎮原有人員的64.7%。農村信用社改革進展順利,9家縣級聯社獲得專項央行票據認購權,總額達9.8億元。城市信用社改革取得新的進展。政府投資體制、建設領域三項制度、國土資源管理體制、企業養老保險管理體制、幹線公路養護體制改革等各項改革穩步推進。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取得新的進展,廣泛開展“道德規範進萬家,誠實守信萬人行”活動,虞城縣利民鎮、神火集團、市電業局等12個單位受到中央文明委的表彰。順利完成第四、第五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自覺接受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十五”期間辦復省、市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2279件。積極貫徹《行政許可法》,認真開展政府法制工作。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務。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持了社會大局穩定,第二次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稱號,連續10年榮獲“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稱號。進一步密切與人民民眾的直接聯繫,僅2005年通過市長電話和電子信箱,受理民眾來電來信2500多件。制定了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完善了應急機制。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新的成效。國防教育、人防、徵兵、優撫安置工作順利開展,軍政軍民關係更加密切。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審計、統計、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物價、海關、鹽業、菸草、郵政、保險、婦女兒童、殘疾人康復、外事僑務、機關服務、對台事務、社會科學、地方史志、檔案管理、氣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我市發展歷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是全市上下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五年,是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五年,是全市人民民眾得實惠最多的五年。五年工作的主要體會是: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好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髮展第一要務,緊緊圍繞經濟建設中心,突出工作重點,帶動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強化機遇意識,發揮自身優勢,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求真務實,狠抓落實,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必須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團結拼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五年來之所以取得這些成績,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關心支持和監督幫助的結果,是全市人民民眾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條戰線上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我市建設事業的國內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仍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經濟總量小,實力弱,人均少;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產業產品鏈條短,骨幹大企業少,外向度低,經濟成長對資源的依賴性較強;企業流動資金緊張,成本上升;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就業壓力較大;縣域經濟發展滯後;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夠強,農民增收難度加大;一些民眾的生活還比較困難,和人民民眾利益密切相關的上學難、看病貴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政府工作人員中還存在開拓創新不夠、服務意識不強、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一五”發展的主要構想和2006年目標任務
“十一五”時期是我市加快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省委七屆十次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突出抓好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對外開放,壯大經濟總量,增強綜合實力,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是:
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生產總值力爭年均增長13%以上,提前2到3年實現人均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二、三產業比重明顯增加。城鎮化率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體制機制不斷創新,對外開放取得新突破。堅持市場化取向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達到70%。2010年外貿出口總額達到3.8億美元以上。
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明顯進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減5%,林木覆蓋率達到30%以上,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社會全面進步,和諧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0%以上,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繼續保持較低人口增長水平,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和7%。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
為實現上述目標任務,要在四個主要方面做出更大努力:一是著力加快經濟發展。做大經濟總量,增強經濟實力,加快發展速度,是“十一五”的首要任務,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堅持實施“工業立市”戰略,努力培育支柱產業,推進工業化進程,帶動國民經濟發展。鞏固農業基礎,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力爭使我市經濟發展更快更好。二是著力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最佳化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推進農村各項事業發展。三是著力推進城鎮化進程。實施中心城市、縣城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戰略,發揮城鎮集聚和輻射作用,逐步把商丘建設成為城市布局合理、產業支撐能力較強、綜合交通便捷、服務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文化氛圍濃厚、社會文明進步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加快縣城發展,增強縣城帶動力。加快小城鎮建設,推動鄉村工業集聚,增強吸納能力,提高城鎮化水平。四是著力構建和諧社會。更加關注民生,促進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實行積極的就業再就業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認真解決困難民眾和弱勢群體的實際困難。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商丘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及其說明已印發各位代表,請予審議。
各位代表,今年(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開好頭,起好步,做好今年(2006年)的工作至關重要。今年(2006年)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3%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外貿出口增長16%,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6‰以下;城鎮新增就業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為完成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增加農業投入,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經營方式發展農業,推動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支撐。推動農業結構調整。重點抓好40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200萬畝玉米、80萬畝大豆高產開發。加強農業綜合開發,加快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重點縣和4個產糧大縣建設。突出發展畜牧養殖業,重點支持成規模的奶牛養殖示範小區、瘦肉型豬和禽蛋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建立動物重大疫病防治體系,提高畜牧業在農業中的比重。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全年培訓農民28萬人(次)。拓寬勞務輸出渠道,實現勞務輸出170萬人(次)以上、務工收入70億元以上。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重點扶持100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建設五類十大基地項目和農民致富“資金、科技、信息”三入戶工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堅持抗旱除澇並舉,搞好水利工程建設。新打並配套機井3000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萬畝。解決農村11.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沼氣池6萬座,完成生態工程造林5.2萬畝,新修農村公路2000公里,力爭全市所有行政村通油路。加強中國小D級危房改造,建立D級危房改造長效機制。以興農網和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為紐帶,完善農村綜合信息網路。加強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建設,把全市59所尚未改造的鄉鎮衛生院全部改造。搞好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加強農村思想文化建設。廣泛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積極倡導先進思想文化,活躍和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推進民主管理村內事務。全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確保種糧補貼、“兩免一補”資金髮放等支農惠農政策落實到位。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建立健全和嚴格執行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制度,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紮實推進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鞏固鄉鎮機構改革成果,確保鄉鎮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嚴格控制在編制以內。
(二)全力提升工業化水平。培育發展重點企業。全市確定50戶工業企業作為重點企業,在政策上支持、項目上扶持、資金上傾斜,儘快做大做強。工業在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提高到34%以上,限額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38億元以上。永煤集團、神火集團、商電鋁業集團、科迪集團銷售收入分別實現200億元、60億元、30億元和15億元,恆興紙業力爭銷售收入超10億元,培育銷售收入超億元的工業企業40家以上。延伸產業和產品鏈條。重點發展能源、加工製造、冶金建材、食品、紡織、醫藥化工六大支柱產業。加快發展煤化工、煤電鋁、鋁加工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拉長產業和產品鏈條,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特色明顯、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注重培育工業基地。加快建設商丘經濟開發區和各縣(市、區)工業基地,吸引更多的工業企業集中發展,充分利用基礎設施條件,集約節約利用土地,提高工業化水平。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加強企業運行監管和指導,狠抓扭虧增盈,確保虧損企業虧損面控制在7%以下,虧損企業虧損額占利稅總額比重低於3%,全市限額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幅度20%以上。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調整產品結構,培育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勢產品和高新技術產業。實施名牌戰略。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現有名牌產品,引導企業聯大聯強、聯名聯優,爭創名牌企業,發展名優產品,發揮名牌效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認真編制並實施全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建立能耗監控體系,做好商電鋁業集團、神火集團等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在冶金、能源、化工等行業建設一批環境友好型企業。切實加強企業家和企業經營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為企業家成長與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創造幹事創業的寬鬆環境。堅持培養和引進相結合,不斷壯大企業經營技術人才隊伍,為企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
(三)突出抓好重點項目建設。今年(2006年)計畫安排重點建設項目188個,總投資435.5億元,年內計畫投資146.5億元。其中工業項目54個:建成商丘龍宇化工年產6萬噸脂肪醇生產線、神火集團年產4萬噸鋁合金鑄錠工程、淮海鑄造三期技改工程等;加快龍宇煤化工50萬噸甲醇項目建設進度;強力推進恆興紙業年產50萬噸楊木化機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能源項目17個:建成夏邑220千伏輸變電工程、神火集團劉河礦等項目;開工建設商丘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加快永煤集團新橋礦、神火集團薛湖礦、民權電廠一期工程等項目建設進度;積極推進永煤集團烯烴項目前期工作。交通項目17個:建成商菏、商周高速公路等項目;加快永亳淮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進度;積極做好310國道一級公路、商周高速二期工程、沱河航運、新密至商丘準軌鐵路、鄭徐鐵路客運專線、軍民聯用機場等項目前期準備工作。農業項目19個:建成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項目、沼氣工程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等;開工建設大型優質商品糧基地等項目。市場物流項目8個:建成中意建材商城二期工程、中原車城二期工程;積極推進光彩大市場二期工程和成品油儲備庫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城建項目45個:建成商丘市區供水管網工程、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工程;開展包運河兩岸綠化,實施雨污分流工程,實現運河水變清;確保5個在建的縣城污水處理項目全部建成,虞城、寧陵的污水處理項目全面開工。社會事業項目28個:建成市體育館、群藝館、一中擴建項目和商丘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加快市博物館、圖書館、腫瘤醫院、商丘師院新區和市第一實驗國小分校等項目建設進度。
嚴格執行重點項目建設與管理的各項制度,加強項目資金管理,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和進度。
(四)強力推進招商引資。繼續把招商引資作為今年(2006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和一把手工程,積極採取以商招商、企業招商、落地招商、小分隊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資實效。狠抓在建和已簽約項目的落實,提高契約履約率、項目落地率和建成投產率。加強投產項目跟蹤服務,引導和支持企業再投入,擴大再生產。根據我市的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方向,有針對性地準備項目,提高招商項目的質量。積極爭取國家、省政策性資金。建立健全科學的考核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認真落實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從嚴查處“四亂”行為,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客商到商丘投資興業。
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扶持和培育出口創匯型和技術先進型企業發展。充分發揮海關職能,抓好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的出口,擴大自營出口規模。抓好大企業、大項目的利用外資工作,搞好跟蹤服務。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國際勞務輸出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五)積極推進城鎮化進程。堅持中心城市、縣城、重點鎮同步推進,以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增強城市吸引力為目標,以人為本,科學規劃,加快建設,完善功能,依法管理。全市城鎮化水平達到29%,城鎮建成區面積達到335平方公里。增強產業支撐,提升城鎮化水平。立足現有基礎,發揮各自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形成支柱產業,提升城市綜合經濟實力和吸納能力。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成長江西路、張巡西路和福興路的續建工程,開工建設中州南路、長江東路和香君路。完成凱旋路、歸德路、文化路等路段中修和改造。實現新增供熱能力450萬平方米,新增天然氣用戶5000戶。加快城區路燈改造,搞好城市亮化。新建水沖式公廁15座,垃圾中轉站6座。大力搞好城區綠化。建設月季公園、宋城綠地等9個公園綠地,實施市人民公園改造工程,加快包運河治理開發和綠化工程建設,加大城市綠量,提高綠化標準,城市公共綠地率、林木覆蓋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明顯增長,努力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加強城市經營管理。充分利用城市資源發展建設城市,深化市政公用事業改革,探索城市建設與管理的長效機制。加快舊城和城中村改造步伐,積極推進道北舊城區改造建設。認真開展市區專項整治工作。加強衛生、交通和經營秩序專項整治,重點對小餐館、小旅館、小商店、小理髮店、小街道和集貿市場、馬路市場進行整治,改善城市形象,最佳化人居環境。大力提高縣城和重點鎮建設管理水平。搞好縣城和重點鎮規劃修編工作。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完善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搞好城鎮功能配套。加強二、三產業項目集中規劃和布局,完善市場體系,增強產業集聚能力。
(六)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壯大縣域經濟。認真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堅決清除各項制度性障礙,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扶持力度,選擇一批成長型、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扶持和服務,促進非公有制經濟擴大規模,增加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進一步健全社會服務體系,搞好對非公有制企業的融資擔保、管理諮詢、人才培訓、創業輔導等服務,不斷提高企業經營者素質和管理水平。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切實簡政放權,給各縣(市、區)更大的自主發展空間。認真落實和完善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千方百計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城鎮二、三產業發展,逐步形成特色工業基地和商貿物流基地。培育優勢產業鏈,加快產業集聚,壯大產業規模,增強縣域經濟的支撐能力,實現我市縣域經濟在全省位次前移。
(七)加快發展文化、旅遊、物流等服務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精心打造商文化、火文化等文化品牌,帶動文化旅遊業、傳媒業、印務業、演藝業、娛樂業等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深化文化事業改革。辦好第四屆“木蘭文化節”、首屆“中國商人商業商品文化節”。加快旅遊業發展。把旅遊業作為重要產業優先發展。鞏固優秀旅遊城市創建成果,加大旅遊投入,加快旅遊資源整合,以商丘古城、永城芒碭山、黃河故道三大旅遊景區為重點,以創4A級旅遊景區為目標,打造特色旅遊品牌。拉長旅遊產業鏈條,增強旅遊產品的關聯性,提升旅行社、賓館、餐館、娛樂、商貿、交通等相關行業的品位,實現游、購、娛、吃、住、行一體化。加大旅遊宣傳促銷力度,拓展海內外市場,提升旅遊產業整體水平。改革旅遊管理體制,激活旅遊發展機制。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和商貿業。發揮區位、交通、資源優勢,建立和完善物流經營、配送、倉儲、運輸、信息等體系。搞好商業網點規劃建設,方便居民生活。加強市縣鄉三級市場體系建設,發展農村連鎖超市,建立新型農村流通網路。
(八)努力做好財稅金融工作。堅持依法治稅,規範稅收征管,做到依法徵收,應收盡收。同時,大力培育和發展支柱稅源。調整和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保證農業、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和社會保障等重點支出需要,大力壓縮會議費、招待費等一般性支出,厲行節約,勤儉辦一切事業。深化財政改革,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規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做好金融工作,實現經濟金融協調發展。引導金融機構重點支持骨幹企業、中小企業、“三農”和民營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搞好農村信用工程、城市信用社區創建工作,完善擔保體系、企業和居民個人徵信管理體系,積極發展民營擔保公司。繼續加強銀企合作,改善銀企關係,推進誠信商丘建設。
(九)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認真實施“科教興商”戰略。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提高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鞏固和加強基礎教育,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每個縣(市、區)辦好一所骨幹示範性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大力發展民辦教育。努力辦好高等教育。認真落實三項基本國策。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全面落實利益導向機制,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合理開發並有效保護土地、礦產和水資源,提高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重點搞好對排放廢水企業和出境斷面水質的監控,確保水質達標。積極發展文化、衛生、體育和民族事業。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和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加強文物保護和開發,加快縣級圖書館、文化館建設。大力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和社區衛生服務,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認真做好新增4個縣(市、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努力解決人民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高度重視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加快發展體育事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堅持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對少數民族集中居住的村鎮,加大扶持力度,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深化事業單位改革,促進各項社會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十)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全面落實稅費減免、培訓補貼、社保補貼、小額擔保貸款、公益性崗位開發等優惠政策,強化就業再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積極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中小企業。新增就業崗位6萬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萬人。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城鎮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大社會保險費用征繳力度。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工傷、基本醫療、生育保險制度。加快城鄉特殊困難民眾社會救助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低保、農村低保、農村“五保戶”供養、特困戶救助、災民救濟等制度,增加資金支持並適當提高救助標準。認真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和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繼續清理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實現清欠目標。加大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力度,確保1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和解決溫飽。積極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和慈善事業,開展多種形式的捐助和幫扶活動,使社會弱勢群體得到更多的關愛和幫助。認真辦好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十件實事。厲行節約,建設節約型社會。在全社會大力推進資源節約,反對一切鋪張浪費行為。各級政府機關帶頭厲行節約,建設節約型政府。加強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工作。搞好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保持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堅決開展打黑除惡鬥爭,打擊邪教勢力,維護社會穩定,創建平安商丘。加強市場監管,搞好食品藥品安全管理,保障人民民眾健康安全。
切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增強熱愛商丘、建設商丘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入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和公民整體素質。搞好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景區、文明社區創建工作。紮實開展農村文明家庭、文明村組、文明村鎮創建活動,組織好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和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活動。高度重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依法保護婦女兒童、殘疾人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推進依法治市進程。大力支持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職權,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鞏固和擴大基層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和社區民主管理制度。
積極支持部隊和國防建設。深入開展國防教育,關心和支持駐商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建設。落實軍人撫恤優待政策,做好軍隊轉業幹部和退役士兵就業安置、民兵預備役、人民防空以及擁軍優屬工作,進一步增強軍政軍民團結。繼續做好對台、外事僑務、氣象、史志、新聞出版、統計、審計、檢驗檢疫、物價、鹽業、消防、菸草、郵政、保險、機關服務、檔案管理等工作。
三、建設服務型政府,不斷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轉變政府職能,改進政府工作,建設服務型政府,是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的重要保證。因此,全市各級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員必須做到:
(一)依法行政。全市各級政府和政府部門必須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統一。深入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認真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提高執法水平。認真執行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決議,堅持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民主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民眾和新聞輿論的監督。完善重大問題的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式,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提高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水平,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能力。深入貫徹落實《公務員法》,加強公務員教育,提高公務員素質。
(二)執政為民。政府受人民委託管理社會事務,必須對人民高度負責,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政府工作的標準。各級政府工作人員必須牢固確立正確的民眾觀和政績觀,時刻把民眾的冷暖疾苦掛在心上,為人民民眾排憂解難。要高度重視民生,認真傾聽民眾的呼聲和要求,解決好民眾反映的突出問題,把執政為民作為各級政府恪守的行為準則,踏踏實實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盡心盡力解決好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三)認真負責。各級政府要強化責任,全面履行工作職責。政府工作人員必須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增強幹事創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盡職盡責地做好每一項工作。對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每一個問題,對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每一項重點工作,都要細化、量化工作責任和目標,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工作落實。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對那些推諉扯皮、欺上瞞下、掩蓋矛盾和問題,導致工作棚架、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依紀嚴肅處理,切實解決工作中存在的不作為、亂作為問題。
(四)真抓實幹。各級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員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堅持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髮展第一要務,一切從實際出發,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把著力點放在抓落實上,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做好每件事,形成真抓實幹的良好政風。大力精簡各類會議和檔案,嚴格規範和控制各種檢查、評比和達標活動。不斷完善領導幹部聯繫基層、聯繫民眾制度,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靠前指揮,確保各項工作部署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五)提高效率。政府工作節奏必須加快,工作效率必須提高。要主動研究,主動協調,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對交辦的事項,必須在規定時間內辦結並及時反饋,決不允許敷衍塞責,更不允許自行其是,各自為政。繼續加大軟環境治理力度,強化行政服務大廳功能,進一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電子政務建設,不斷創新行政方式和運行機制,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六)清正廉潔。全市各級政府工作人員,都要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規範自己的言行,模範遵守黨的“四大紀律八項要求”。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決執行廉潔自律規定,加強制度建設,形成用制度規範行政行為、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機制,嚴防違法違紀行為發生,建設廉潔政府。
各位代表,實現全年的各項奮鬥目標,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同心同德,紮實工作,為實現我市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目標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