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南陽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南陽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5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依靠全市人民,開拓進取,真抓實幹,圓滿完成了市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6年南陽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6年
  • 性質:工作報告
  • 內容:去年及“十五”工作回顧
簡介,去年及“十五”工作回顧,“十一五”及今年政府工作總體思路,

簡介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去年及“十五”工作回顧

經濟
2005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依靠全市人民,開拓進取,真抓實幹,圓滿完成了市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050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16.8%、13.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13億元,增長54.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8.8億元、增長30%,一般預算支出76.9億元、增長34.7%。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糧食總產466萬噸,糧、油總產均創歷史最高水平;植樹造林126萬畝,年度造林面積首次突破百萬畝。南陽黃牛等8個土特產品被認定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工業經濟提速增效。全市工業增加值達到468.2億元,增長17.2%。其中,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實現利潤分別增長23.6%、39.2%、100.5%;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為178.5%,提高41.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快速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0億元,增長14.4%。旅遊綜合收入24.1億元、增長20.6%,內鄉縣衙、鸛河漂流躋身4A級景點行列,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通過國家評審,葉家大莊桐柏英雄紀念館列入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項目建設力度加大。全市城鎮以上施工項目1413個、增長55.8%,完成投資292億元、增長50.4%;年初確定的55個重點工業項目完成投資36億元,其中13個項目建成投產。
民生
基礎建設成效顯著。中心城市規模擴大,面貌明顯改善,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縣城和小城鎮建設力度加大,品位不斷提升。交通建設共完成投資75.5億元,呈現高速、幹線、農村公路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南鄧高速建成通車,“村村通”工程完成3765公里,新增1299個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電力建設步伐加快。總投資64億元、總裝機162萬千瓦的鴨電二期、南陽熱電項目被國家批准開工,抽水蓄能電站等7個能源項目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電網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國內首個1000千伏特高壓開關站定址南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2萬畝、節水灌溉面積15萬畝、旱澇保收田10.63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86平方公里,解決了10.4萬人飲水問題;新一代天氣雷達天線吊裝成功。固定電話號碼升為8位。有線數位電視在全國地級城市率先實現整體平移。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各項改革逐步深化。全市90%以上的國有企業完成改制任務,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基本完成,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首批生產經營性事業單位改革全面啟動,鄉鎮機構改革如期完成。交通、水利、供銷、城市公用事業等行業改革和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方面的改革邁出新步伐。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占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46%。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組織參加了豫港投資貿易洽談會等一系列經貿招商活動,成功舉辦了第四屆“兩節一會”、第二屆“黃牛節”和“農機展銷會”等節會活動。全年到位市外資金33億元、增長20%,實際利用外資4809萬美元、增長26.2%。外貿進出口總額3.03億美元、增長13%。5家企業被確定為省級出口重點企業。新增自營進出口企業330家。新批三資企業35家。
人文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年共實施國家、省、市各類科技計畫項目331項,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成功舉辦了“院士南陽行”活動。高新區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省級高新區。教育事業穩步發展,12所中等職業學校成為國家級重點學校,8所中學成為省級示範性高中,南陽一師併入南陽理工學院,投資1.4億元的南陽教育城域網一期工程竣工。人文南陽建設邁出新步伐,榮獲“中國楹聯文化城市”稱號,荊紫關鎮躋身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南陽板頭曲、內鄉宛梆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共衛生體系逐步完善,又有6個縣市區被確定為省2006年“新農合”試點。民眾性體育活動蓬勃發展,競技體育在全省實現爭先進位目標。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機制創新得到國家人口計生委充分肯定,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
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31元,增長13.2%。農民人均純收入2894元,增長16%,連續兩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並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到468.5億元,增長18.1%。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和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兩個確保”得到鞏固,城鎮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穩步推進,城鎮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在全省率先開展了下崗職工出中心工作,城鎮新增就業12.5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5.9萬人。勞務輸出全年新增30萬人,總量達170萬人,務工總收入115億元。實施扶貧開發項目416個,全年解決和鞏固溫飽人口9萬人。省、市承諾辦理的落實惠農政策、農民工培訓、中心城區建設、住宅建設、中國小危房改造等十件實事圓滿完成年度任務。
黨風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認真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景區、文明新村創建工作,廣泛開展公民道德進萬家活動,大力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廣大幹部民眾思想文化素質和精神風貌發生新的變化,城鄉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積極推進政府工作民主化、法制化建設,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依法治市邁出新步伐。全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57件、政協委員提案532件,辦結率為100%。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質量技術監督等工作進入全省先進行列。全面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順利完成第五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平安南陽創建工作成效顯著,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再次榮獲“全省綜治先進市”稱號;信訪工作、安全生產進一步加強。其他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總節
各位代表,2005年各項目標任務的勝利完成,標誌“十五”計畫的圓滿實現。五年來,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奮力打造經濟強市、文化名市、生態大市,經濟社會發展躍上一個新的戰略起點,進入了全面提升產業層次、加快經濟轉型、統籌協調發展的新階段。這五年,是南陽綜合實力提升幅度大、城鄉面貌變化大、人民民眾受益大的五年;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建設共同進步的五年;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之一。回首“十五”,我們取得了重大成就: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主要經濟指標與“九五”末比均實現翻番。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9%,高於計畫目標和全省、全國平均水平,提前一年實現超千億和“十五”計畫目標,成為全省3個經濟總量超千億大市之一。人均生產總值在前年突破1000美元基礎上,去年達到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九五”末增長2.5倍。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增長1.04倍。
——工業發展步伐加快。全市工業增加值比“九五”末增長1.18倍,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9倍、產品銷售收入增長1.46倍、利潤總額增長3.1倍。6家企業被列入全省百戶重點企業,7種產品被評為河南名牌。五年新上投資超億元的工業項目38個,共完成投資120.6億元,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產。第二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超過50%,在傳統農區工業化方面邁上了新台階。
——農村工作紮實推進。農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十大農產品基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養、產業化經營程度不斷提高。特色產業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4%。農業生產條件逐步改善。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全部免除農業稅,延續兩千多年的“皇糧國稅”成為歷史。
——城鄉面貌明顯改觀。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由42平方公里擴大到70平方公里,駐地人口由52萬人增加到70萬人;人均綠地、住房面積分別增加2平方米、4.2平方米。縣城和小城鎮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全市城鎮化率突破30%,五年提高10個百分點。寧西鐵路投入試運行;高速公路實現零的突破,通車2條158公里,在建3條359公里;新建改建幹線公路1576公里;實現了鄉鄉通油路、63%的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新開通了京、滬、深航線,民航線路達到4條。
——對外開放實現突破。連續成功舉辦四屆“兩節一會”,組織了赴蘇、浙、滬、港等地招商引資活動,南陽經濟開放度和知名度不斷提高。五年累計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33家,實際利用外資1.67億美元,完成外貿出口7.2億美元。
——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貢獻份額達到44.6%,五年提高5個百分點。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南陽理工學院實現專升本,中原機校、南陽衛校等學校升為大專。文化、體育事業日益繁榮。城鄉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環境保護和國土資源管理明顯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年均控制在6‰以內。
——各項工作全面加強。人事、民政、統計、審計、監察、物價、工商、稅務、藥監、海關、檢驗檢疫、農機、菸草、鹽業、新聞出版、檔案、保密、史志、氣象、地震、消防、僑務外事、民族宗教、殘疾人、群團等項工作取得新成績,國家安全、國防教育、人防、民兵預備役、“雙擁”等項工作邁上新台階。
回顧“十五”發展歷程,總結五年工作實踐,我們積極探索並走出一條具有南陽特色的發展路子,為今後的發展積累了經驗。主要體會是: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咬定發展不放鬆,不斷豐富完善和實施符合南陽實際、代表民眾意願、體現時代要求的發展思路,推動經濟社會、城鄉、區域、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必須不斷解放思想,搶抓機遇,用好政策,發揮優勢,迎難而上,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努力解決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促進南陽加速振興;必須集中精力抓重點、抓大事,突出工業主導,加強項目建設,抓好重要載體,明確目標,強化責任,鍥而不捨,狠抓落實,務求突破,以此帶動整體工作的快速提升;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民眾滿意是硬標準,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程度統一起來,努力建設和諧平安社會;必須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凝聚廣大幹部民眾的智慧和力量,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努力形成百舸爭流、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十五”期間取得的重要成就,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行各業的廣大幹部民眾,向駐宛單位、駐宛部隊、武警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南陽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實力大而不強。我市主要經濟指標總量位居全省前列,但人均水平在全省仍處於靠後位次;財政收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低於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經濟成長方式粗放。現有產業多以資源消耗型、勞動密集型、初低級加工為主,終端產品、高附加值產品少,企業競爭力不強,高新技術產業份額小。三是體制機制等深層次矛盾依然突出。部分領域改革滯後,經濟外向度低,軟環境不優,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民增收難度加大,一些民眾的生活還比較困難。四是政府自身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少數政府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不高,工作作風不優,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十一五”及今年政府工作總體思路

“十一五”時期是我市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也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項目為支撐,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名市、生態大市,大力實施科教興宛、開放帶動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實行中心城市、縣域經濟兩輪驅動,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轉變增長方式,推動經濟轉型,強化自主創新,完善體制機制,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增強綜合實力、發展活力和區域競爭力,實現跨越式發展,致力建設富強美好和諧新南陽。
今後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是: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8%以上,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4%,城鎮化率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
在新的發展時期,我們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做出更大努力:一是加快經濟轉型,建設富強南陽。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鞏固第一產業,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推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實現產業結構由“二一三”向“二三一”格局轉變;大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促進經濟發展由資源主導型向創新主導型轉變;努力擴大消費和出口,促進經濟發展由投資拉動為主向投資與消費、出口拉動並重轉變;大力推進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促進經濟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致力建設綜合實力強、人民生活富裕的富強南陽。二是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美好南陽。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讓廣大農民過上美好生活;加快城鎮化步伐,致力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統籌發展、協調聯動的新城鎮體系;堅持鐵路、航空、公路建設統籌推進,加快構建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的現代交通體系;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有序、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致力建設城鄉繁榮、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的美好南陽。三是堅持以人為本,建設和諧南陽。強化執政為民理念,更加關注民生,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妥善協調各種利益關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致力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諧南陽。《南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已印發給各位代表,請予審議。2006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3%以上,一般預算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類指導,搞好試點,加大投入,紮實推進,力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良好開端。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強化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推進優勢農產品向優勢區域布局,集中建設規模化、標準化的優質糧食、棉花、油料、菸葉、蔬菜、中藥材、畜產品、林果花卉、食用菌、水產品等十大農產品基地。糧食、棉花、油料、蔬菜產量分別穩定在450萬噸、15萬噸、80萬噸和800萬噸。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強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集中培育50家龍頭企業,創建5—10個規模較大的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積極實施農村流通“萬村千鄉”市場建設試點工程。加快科技長入農業步伐,以10萬畝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為重點,深化院市合作,實施“科技入戶”工程,積極運用現代科技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農業,大力推廣良種良法和立體型、循環型、節約高效型農業生產模式,加快農業機械化步伐,努力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和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重點抓好南陽市、新野縣、西峽縣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配套完善和內鄉、社旗、桐柏等縣檢測中心申報、新建爭取工作;加強8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和5個省級示範縣、20個市級示範鄉鎮建設,力爭新認定無公害農產品面積30萬畝。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在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的同時,培育壯大勞務經濟,加強農民素質教育,積極發展“訂單培訓”和“訂單勞務”,全市外出務工人員總量達到180萬人。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切實做好扶貧開發工作。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繼續做好“一免三補”工作,擴大良種補貼和購買大型農機具補貼範圍。著眼興縣富民,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簡政放權,完善政策,扶強促弱,引導縣市區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特色經濟、集群經濟和開放型經濟,加強特色工業園區建設,不斷增強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繼續開展縣域經濟觀摩活動,調動發展縣域經濟積極性。進一步完善縣域經濟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加大監測考核力度,探索建立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