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末中國小說創作理論和創作實踐關係研究

20世紀末中國小說創作理論和創作實踐關係研究

《20世紀末中國小說創作理論和創作實踐關係研究》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出版的圖書,ISBN是9787500469582

基本介紹

  • ISBN:9787500469582
  • 頁數:304頁
  •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
  • 開本:32
  • 叢書名:文學新探索叢書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 尺寸:20.8 x 14.2 x 1.8 cm
  • 重量:358 g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塗昊,1973年3月生,湖南嶽陽人,湖南省高等院校青年骨幹教師。1995年畢業於湖南科技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2001年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獲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師從金岱教授;2006年畢業於暨南大學文學院,獲文藝學博士學位,師從蔣述卓教授;1999年評聘為講師,2004年評聘為副教授。多年來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湖南省社科聯項目、湖南省教育廳重點一般項目等省部級項目四項,參與國家社科規劃項目、省部級項目五項,在《文學評論》等學術論文核心刊物發表論文三十多篇。

內容簡介

《20世紀末中國小說創作理論和創作實踐關係研究》研究了二十世紀末中國小說創作理論與創作實踐關係。《20世紀末中國小說創作理論和創作實踐關係研究》除緒論外共六章,主要包括二十世紀末中國小說創作理論建構、創作理論與創作實踐關係發展、創作理論與創作實踐關係的類型,以及以王蒙、王朔、莫言、賈平凹等為例對小說創作理論與創作實踐關係的個案研究,並展望了圖像時代小說創作理論的未來。《20世紀末中國小說創作理論和創作實踐關係研究》內容豐富,觀點清晰,研究深入。其出版對未來小說創作理論和創作實踐發展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中國小說創作理論歷史發展特徵述略
第一節 古典形態小說創作理論
第二節 近代形態小說創作理論
第三節 現代形態小說創作理論
第四節 20世紀末當代形態小說創作理論
第二章 世紀末小說創作理論的建構
第一節 小說創作理論:政治性、認識性、審美性、文本性、文化性
第二節 故事理論
第三節 小說敘事理論
第四節 小說語言理論
第五節 小說結構理論
第六節 小說創作心理理論
第三章 世紀末中國小說創作理論和創作實踐的關係發展
第一節 壓力下的修復階段(1980-1984年)
第二節 發展中的分裂階段(1985-1989年)
第三節 沉寂中的變異階段(1989-1992年)
第四節 喧譁中的深化階段(1993-1999年)
第四章 小說創作理論和創作實踐的關係類型
第一節 小說創作理論和創作實踐的關係類型
第二節 小說創作理論對小說創作實踐的影響及其途徑
第三節 小說創作理論影響的有限性
第五章 創作理論和創作實踐關係的個案研究
第一節 王蒙:理論與創作的先行者
第二節 劉慶邦:“以小見心”的短篇小說創作理論與實踐
第三節 王朔:通俗小說的創作理論與創作實踐
第四節 莫言:“氣味”的追求
第五節 韓少功:徘徊於詩情與哲理之間
第六節 賈平凹:矛盾掙扎中的不懈追求
第七節 王安憶:實踐的理論與理論的實踐
第六章 圖像時代小說創作理論的未來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