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1年

1481年

傳統紀年: 年號:明憲宗成化十七年;日本后土御門天皇文明十三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481年
  • 世紀:15世紀
  • 年代:1480年代
  • 農曆:辛丑年(牛年
簡介,出生,逝世,歷史記載,

簡介

世紀: 14世紀
年代: 1480年代
年份: 1481年
辛丑年(牛年

出生

1.克里斯蒂安二世丹麥語:Christian 2.,1481年7月2日—1559年1月25日)丹麥挪威國王(1513年—1523年)瑞典國王(1520年—1521年)。他是最後一個以卡爾馬聯合的形式統治丹麥挪威瑞典三國的國王。
2.足利義澄(文明12年12月15日(1481年1月15日)- 永正8年8月14日(1511年9月6日))法名法住院殿旭山道晃,是室町時代室町幕府第11代將軍(在職1493年-1508年)。
初代堀越公方足利政知(第6代將軍足利義教之四子)之子。
為第8代將軍足利義政養子。子足利義晴、足利義維。
1493年(明應2年)明應之變時管領細川政元廢去前將軍義稙、擁立足利義澄為第11代將軍。1507年(永正4年)細川政元死後、大內義興擁戴前將軍義稙為將軍。

逝世

阿方索五世(Afonso V o Africano,1432年1月15日-1481年8月28日),阿維什王朝的葡萄牙國王(1438年~1481年在位)。
阿方索五世阿方索五世
克里斯蒂安一世丹麥語:Christian 1;瑞典語:Kristian I,1426年2月~1481年)是丹麥國王(1448年~1481年在位)、挪威國王(1450年~1481年在位)和瑞典國王(1457年~1464年在位)。他是丹麥歷史上重要的奧爾登堡王朝的創建者。
蒯祥(粵話:拐長拼音:Kuǎi Xiáng,1398年—1481年)字廷瑞,中國明代建築工匠,香山幫匠人的鼻祖。吳縣香山(今江蘇蘇州胥口)人。
穆罕默德二世(征服者)(土耳其語:Fatih Sultan Mehmet,1432年3月30日-1481年5月3日),奧斯曼帝國蘇丹(1444年—1446年,1451年—1481年)。他也經常被人們直接以外號“法齊赫”(意為征服者)相稱。他是歷史上最以尚武好戰著稱的蘇丹
一休宗純(日語平假名:いっきゅう そうじゅん,1394年2月1日-1481年12月12日)是日本室町時代禪宗臨濟宗的著名奇僧,也是著名的詩人、書法家和畫家。“一休”是他的號,“宗純”是諱,通常被稱作一休。乳名千菊丸,後來又名周建,別號狂雲子、瞎驢、夢閨等。
朝倉孝景(1428年-1481年)是越前朝倉氏的第七代當主。父親為朝倉家景,原名為朝倉敏景,在應仁之亂時協助西軍。在對東軍的戰爭屢建奇功。
朱音埑(1481年逝世)是岷恭王朱徽煣之子,諡號岷順王。在1464年朱音埑嗣為岷王,於成化十六年死,後他的兒子岷簡王朱膺鉟繼承他。

歷史記載

安南攻寮國、八百
成化十七年(1481),安南(今越南)國王黎灝率兵九萬,開山分三道進攻寮國,殺寮國宣慰刀板雅及其子二人。刀板雅之季子怕雅賽避走八百大甸(今緬甸東部)軍民宣慰使司。鎮守雲南黔國公沐琮即命怕雅賽襲父職,免其貢物一年。安南既占寮國,復又發重兵攻八百,適遇雷擊,士卒死者數千,八百宣慰使刀攬那遣兵扼其歸路,襲殺萬餘,安南敗歸。同年六月,安南貢使將歸,憲宗乃敕黎灝深省,歸還侵地。
雲南劍川州地震
成化十七年(1481)六月十九日戍時,大理府地震有聲,民屋搖動。通安州,人皆偃仆,牆垣多倒塌。至亥時,鶴慶府、劍川州地大震,由亥時至天明,連震一百餘次,直到午時方止。廨舍牆垣倒塌,壓死軍民囚犯皂隸二十餘人,傷者多人。鄉村民屋倒塌一半,壓死男婦不知其數,到二十四日卯時方止。震中烈度(Io)V III,震級(M)六級。
任方士李孜省為右通政,道士鄧常思為太常寺卿,方會僧道,以中旨授官者達數千人。取太倉銀三分之一入內庫。因占城國王古來之請,諭安南王黎灝,命還成化七年所奪占城地,並停止攻寮國。
吳節逝世
吳節(1397-1481),字與儉,號竹坡,江西安福人。宣德五年(1430)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祭酒,官至太常寺卿兼侍讀學士。成化十七年(1481)七月十八日卒,年八十五。著有《吳竹坡詩文集》。
張瓚逝世
張瓚(?-1481),字宗器,湖廣孝感縣(今湖北)人,正統十三年(1448)進士,授工部主事,遷郎中,歷知太原、寧波二府,有善政。成化初遷廣東參政,轉浙江左布政使。成化十年(1474)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鎮壓播州(今貴州遵義)、松潘苗民起義,以功拜戶部左侍郎。成化十五年為左副都御史總督漕運,兼撫江北諸府,成化十七年八月十三日卒。有《東征紀行錄》、《土苴內外集》、《征夷雜記》等。
刑宥逝世
刑宥(1416-1481),字克寬,號湄丘道人,廣東文昌人,正統十三年(1448)進士,授御史,出巡福建。天順中出為台州知府,有治績。成化初改知蘇州,治理嚴而不苛,詔加浙江左參政,尋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江南十府,修理水利,省漕運冗費,百姓稱便。後兼理兩浙鹽政,居數年致仕,成化十七年(1481)十二月初三日卒,年六十六。有《湄丘集》。
蒯祥逝世
蒯祥(1398-1481),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精於木工,自正統以來凡營造之事無不參預,官營繕所丞、太僕少卿、工部部左右侍郎。祥以木工至高官,儉樸不改,出入不乘轎,至老一直參與營造。成化十七年(1481)三月二十七日卒,年八十四。
五年大審例的制定
成化十七年(1481)四月二十四日,憲宗詔命法司慎刑獄,並遣司禮監太監懷恩三法司錄囚。由此定五年一審例:以丙、辛之歲施行,京師內臣審錄以為常,稱“大審”。南京則令內守備太監施行。明初,成祖定“熱審”之例,罪輕者遣,仁宗命閣臣會審重囚,英宗又命三法司同公、候、伯會審,稱“朝審”,至此罷閣臣會審之例。而內臣大審,放遣之人倍於熱審。從而導致太監染指審囚之事,法司俱視太監意而行,不顧明刑本意,弊病叢生。
白行順致仕
白行順(?-1482),陝西清澗縣人,正統十三年(1448)進士,授工部主事,升戶部郎中,擢太原府知府,改濟南府。成化初升山西左參政,尋轉右布政使,久之升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成化十七年(1481)七月十六日致仕,成化十八年二月十一日卒。
嚴遼東馬市之禁
自成化十四年(1478),巡撫遼東都御史陳鉞奏請復開遼東馬市之後,朵顏等衛於開原、廣寧二處每月兩市。後通事劉海、姚安侵牟馬市之利,致使朵顏諸衛懷怨,因而又大舉擾邊,不復來市。成化十七年十月初八日,已升為兵部尚書的陳鉞懼罪及己,乃上言說:初立馬市,非資外夷馬以為中國用,蓋以安撫諸諸夷,今宜申嚴禁之例,每為市,令參將及布按使官一人監之,有侵利者宜治其罪,可免激變之患。憲宗準奏。
取太倉庫銀三之一入內庫
太倉庫之設始於正統七年(1442),專以貯銀,以支邊用,後積至數百萬兩,續收者又分“老庫”、“中庫”。成化十七年(1481)十一月十八日,因賞賜過濫,內府銀兩供應不足,便取太倉庫之中庫銀三分之一以供內庫之用。成化十八年十月,復取太倉庫銀四十萬兩入內庫。此後數年屢次取太倉銀供內庫使用,致使邊用不支。
憲宗寵信方士僧道
成化末年,明憲宗朱見深越來越溺於神仙佛老之事,方士僧道由此加官受賞,導致奢靡之風日甚,國庫空虛。方士李孜省初為江西布政司吏,因執法受贓而被罷為民。時憲宗好方術、李孜省學五雷法,厚結宦官梁芳、錢義,以符籙午幸於憲宗。成化十五年(1479)四月授太常寺丞。御史楊守隨以“太常職司祭祀,應慎重選人,怎可用贓穢罪人”請罷之,給事中李俊亦以為言。憲宗不得已,乃改其為上林苑副監,但寵幸日甚,並賜其兩枚印章:一曰忠貞和直,二曰妙悟通微,許共密封奏請。李孜省乃與梁芳表里為奸,乾亂政事。成化十七年八月擢李孜省為右通政,寄俸於通政司,仍掌上林苑事,旋遷左通政。時傳奉官日多,方士僧道因此升官者數遷人之多,方士顧玒為太常寺少卿,方士趙玉芝、凌中亦累升官至太常卿,道士鄧常恩亦進為太常寺卿,均與李孜省相倚為奸。成化二十一年正月,大臣言官皆極論傳奉官之弊,首及李孜省、鄧常恩等,憲宗因天象有變而懼,才貶孜省為上林監丞,並令吏部錄冗濫名,斥罷五百餘人,中外大悅。然十月再復為左通政,益作威福,借扶鸞術言“江西人赤心報國”,江西籍致仕後復起用者極多。李孜省密封推薦,縉紳進退多出其口,閣臣萬安、劉吉彭華皆附之,後復擢為禮部右侍郎,江西巡撫閔珪洗馬羅璟兵部尚書馬文升、順天府丞楊守隨皆被其排擠。繼曉,江夏(今湖北武昌)僧人,以秘術因宦官梁芳進,授僧錄寺左覺義,進右善世,命為通玄翊教廣善國師,其母朱氏為娼家之女,繼曉竟為之乞旌,而憲宗亦詔不須核斟即旌其門。日誘憲宗為佛事,建大永昌寺於西市,逼徙居民數百家,費國帑數十萬,其奸黠竊權,奏請之事憲宗沒有不準的。成化二十一年貶李孜省時,亦革其國師號為民。憲宗一朝,西番僧封法王及大智慧佛、大慈悲佛、西天佛子、大國師、國師禪師者不可勝計,皆賜詔命。封給方士道士真人、高士稱號者亦充盈都下。
宦官橫行無道
成化末年,明憲宗朱見深溺於神仙、佛老、聲色貨利,奇巧淫計,方士李孜省、僧繼曉、太監汪直尚銘錢能等被委以重任,權加內閣大臣之上,對政治、軍事、經濟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干預,權傾一時,以至造成許多宦官橫行無道。成化十八年(1482)二月,太監郭文自南京還路過沛縣,對沛縣知縣馬時中供張不時有怒,遂綁時中之子拷掠,時中之子不勝楚苦,跳河自殺,馬時中趕來相救,呼冤不止,郭文更加惱怒,令脫時中衣服,摯之以行。縣民甚憤,繞船大呼,郭文怒叱,眾皆不退,郭文竟使家奴擊殺二人。後命錦衣衛逮馬時中至京,謫降廣西。尚膳監太監出行,有退避稍緩者,太監令人綁懸於牆,鞭笞至死,法司竟不追問。閏八月,武成後衛倉副使應時用上言:江西景德鎮燒造御器,用宦官督工,工費濫溢,請罷遣歸,而由諸司管理。憲宗竟下其於獄。時內府供應日繁,守備分守中官布列天下,都以進奉為名,糜帑納賄,動以巨萬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