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年

1196年

丙辰年(龍年);西夏天慶三年;金明昌七年,承安元年;西遼天禧十九年;南宋慶元二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196年
  • 外文名:1196y
年號,文物,事件,生辰,逝世,通鑑記載,

年號

丙辰年(龍年);西夏天慶三年;金明昌七年,承安元年;西遼天禧十九年;南宋慶元二年;

文物

1196年
是齋百一選方》,醫方著作。二十卷。宋·王璆撰。原刊於1196年。日本·寬政11年時,日人千田恭(子敬)以其所藏鈔本與荻子元所藏元刻本互校,並補入《醫方類聚》中王璆選方編成。全書共三十一門,重點介紹各科病證的治療方劑。選方1000餘首。包括男、婦、小兒各科病證的成方、單方。大多為作者見聞所得或輯錄於有關文獻的驗方、效方。金代磚墓是考古工作者於1959年在山西省侯馬市西郊牛村南發掘的,當年遷移復原於市內。 金代仿木磚墓建於金衛紹王大安二年(1210年),即金章宗明昌七年(1196年),墓主為金代董明、董海。兩墓均為“四合院”形式,南廊北廳東西廂房。
醫方類聚醫方類聚
福建省泉州天后官位於泉州市區南門天后路一號,始建來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處城南晉江之濱,“蕃舶客航聚集之地”。
平陽鼓樓,又名大中樓,位於臨汾城中心,基座呈正方形,周長160米,樓高43.76米,依雲逼日,為中國現存最高的鼓樓。始建於北魏,樓上存有金明昌七年(1196年)年鑄2500餘公斤大鐵鐘一口,其基座乃正方形,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四向券砌門洞在其基座正中十字相交,平陽鼓樓以其高大雄偉著稱於世。
照公禪師塔又名“智照禪師塔”,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市區人民公園內,原在舊城西北隅普照寺門前,1964年移至 今址。塔建於金明昌七年(公元1196年),系普照寺住持智照禪師的靈塔,石結構,十三層,高10.5米。塔身逐 層遞減,質樸端莊,屹然挺拔,引人入勝。塔旁有照公禪師塔銘石碑。清乾隆刻本濟寧直隸州志銘文記載智照生卒事跡,及建塔經過。
《集驗背疽方》外科專著。一卷。宋·李迅撰於1196年。原書已佚,現存本為清代修《四庫全書》時從《永樂大典》中輯出者。書中介紹了背疽的主證兼證及其鑑別、診治。並收多種經驗藥方。現有《三三醫書》本。
四庫全書四庫全書
宋范仲淹少年時曾在此地興國觀讀書,宋慶元二年(1196年)建範文正公祠,清乾隆十年(1745年)建“深柳書院”。

事件

公元1196年 正月
(丙辰 宋慶元二年 金承安元年 夏天慶三年 西遼天禧十九年 正月)
  1. 金大鹽濼群牧使移刺睹等被弘吉刺部兵擊敗,移刺都死。
  2. 宋趙汝愚卒于衡州 汝愚行至衡州(今湖南衡陽),患病。衡州守臣錢鍪(móu謀),受韓侂胄意旨,窘辱特甚,汝愚暴卒。
公元1196年 二月
(丙辰 宋慶元二年 金承安元年 夏天慶三年 西遼天禧十九年 二月)
  1. 金造虎符,用以發兵。
公元1196年 四月
(丙辰 宋慶元二年 金承安元年 夏天慶三年 西遼天禧十九年 四月)
  1. 金初行區種法 人民年十五以上,六十以下有土田者,丁種一畝。
公元1196年 五月
(丙辰 宋慶元二年 金承安元年 夏天慶三年 西遼天禧十九年 五月)
  1. 宋減諸路和市折帛錢三年。
公元1196年 六月
(丙辰 宋慶元二年 金承安元年 夏天慶三年 西遼天禧十九年 六月)
  1. 金定僧、道、女冠剃度之制。
公元1196年 七月
(丙辰 宋慶元二年 金承安元年 夏天慶三年 西遼天禧十九年 七月)
  1. 金大破阻卜 金遣西北路招討使完顏安國等趨多泉子(今內蒙貝爾湖南),令右丞相完顏襄進兵,又令支軍出東道,襄由西道。支軍至龍駒河,被阻卜所圍,三日不出,乃間道遣使求援。完顏襄率軍疾馳赴援,大戰,阻卜敗走。使完顏安國率所部萬人追擊,阻卜又敗走,遇大雨,凍死十之八、九,降其部長。金主厚賜士卒。
公元1196年 八月
(丙辰 宋慶元二年 金承安元年 夏天慶三年 西遼天禧十九年 八月)
  1. 宋禁用偽學之黨 太常少卿胡紘(hóng宏)言:近年偽學更盛。自寧宗有救偏建中之說,有人乃為調停之意,取前日偽學之人次第用之。今實應令退伏田裡,循省愆咎。寧宗乃下詔凡是偽學之黨,宰執暫停推薦。自此偽學之禁愈嚴。
公元1196年 十月
(丙辰 宋慶元二年 金承安元年 夏天慶三年 西遼天禧十九年 十月)
  1. 阻卜反金 時阻卜再度反金。金主命左丞相襄行省於北京,簽書樞密院事完顏匡行院於撫州。適值契丹德壽等據信州(吉林省長春市西)反金,建元身聖,眾有數十萬。而完顏襄認為:北部擾邊不足慮,只怕內部奸人乘機擾動。乃遣官派出上京(會寧府,今哈爾濱西南)等軍六千人至北京(今內蒙寧城西)保衛。後,金臨潢(今內蒙巴林左旗)總管烏古論道遠、蒲察守純,分道進攻,俘德壽等送京師。
公元1196年 十一月
(丙辰 宋慶元二年 金承安元年 夏天慶三年 西遼天禧十九年 十一月)
  1. 宋宜州(今廣西宜山)“蠻”攻擾,旋被宋平定。

生辰

斯維亞托斯拉夫·弗謝沃洛多維奇俄語:Святослав Всеволодович,1196年3月27日~1252年2月3日)諾夫哥羅德王公(1200年~1205年,1207年~1210年),佩列斯拉夫爾-扎列斯基王公(1228年~1238年),弗拉基米爾大公(1246年~1248年在位)。

逝世

1196年
阿方索二世Alfonso II el Casto(另一個外號為“嚴肅的阿方索”,1152年~1196年)葡萄牙國王。
趙汝愚:(公元1140~1196年),字子直,宋太宗長子趙德崇七世孫,宋朝饒州餘干人(今江西餘干),祖籍浙江嘉興府崇德縣。趙汝愚宋乾道二年(公元1126年)二十六歲時應試進士科,一舉奪魁。次年任宣義郎,不久派知信州,接著知台州,後又任江西轉運判官、敷文閣侍制。宋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後任四川制署使兼成都知府、吏部尚書、知樞密院事等職。五十四歲時,因扶立宋寧宗有功,遷右丞相。不久,趙汝愚遭權臣韓佗胄忌恨排擠、陷害,左遷遠東節度副使,貶謫至永州,後病逝於赴永州的途中。趙汝愚為人清正廉潔,品格高尚,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尊崇儒學。
伊凡·阿森一世 ( 1186年 - 1196)年保加利亞君主

通鑑記載

寧宗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慶元二年(金承安元年,公元1196年)
春,正月,甲申,金大鹽濼群牧使伊喇伊都等為廣吉喇部兵所敗,死之。
丁亥,金國子學齋長張守愚上《平邊議》,特授本學教授,以其議付史館。
庚寅,以余端禮左丞相京鏜右丞相謝深甫參知政事,鄭僑知樞密院事,何澹同知樞密院事。
趙汝愚行至衡州,病作。衡守錢鍪,承韓侂胄風旨,窘辱百端;庚子,汝愚暴卒。天下冤之。帝命追復原官,許歸葬,中書舍人吳宗旦繳還復官之命。
汝愚學問有用,嘗以范仲淹韓琦富弼司馬光自期,凡平昔所聞於師友之言,欲次第行之,未果而罷政。初,汝愚嘗夢孝宗授以湯鼎,背負白龍升天;後翼嘉王以素服即位,讒者遂以為罪。
甲辰,右諫議大夫劉德秀劾前丞相留正四大罪,首言引用偽學之黨以危社稷。詔正落職,罷祠。
二月,端明殿學士葉翥知貢舉。同知貢舉、右正言劉德秀言:“偽學之魁,以匹夫竊人主之柄,鼓動天下,故文風未能丕變。請將語錄之類盡行除毀。”故是科取士,稍涉義理者,悉皆黜落;《六經》、《語》、《孟》、《中庸》、《大學》大書,為世大禁。
淮西總領張釜上言:“邇者偽學盛行,賴陛下聖明斥罷,天下皆洗心滌慮,不敢為前日之習。願陛下明詔在位之臣,上下堅守勿變,毋使偽言偽行乘間而入,以壞既定之規模。”乃除釜尚書左司郎官
辛未,蠲臨安民身丁錢三年。
是月,金初造虎符發兵。
三月,己亥,進封嘉國公柄為吳興郡王。
癸卯,金以久旱,敕尚書省曰:“刑獄雖已奏行,其間恐有疑,其再議以聞。人命至重,不可不慎也。”
丙午,有司上《慶元會計錄》。
夏,四月,壬子,金遣使審決冤獄。
戊午,金初行區種法,民十五以上六十以下有土田者,丁種一畝。
甲子,左丞相余端禮罷。時韓侂胄擅權,擯斥正士,端禮稱疾罷政。
五月,乙酉,申嚴獄囚瘐死之罰。
金以久旱徙市;庚寅,詔復市如常。
辛卯,賜禮部進士鄒應龍以下四百四十九人及第、出身。
甲午,減諸路和市折帛錢三年。
建華文閣,藏《孝宗御集》。
乙未,金參知政事尼厖古鑒卒。
甲辰,更慈福宮曰壽慈。
六月,甲寅,金主以仲夏始得雨足,百姓艱食,出倉粟十萬石,減價糶之。
乙丑,命監司、帥守臧否縣令,分三等,從張釜之請也。後迄不行。
丁卯,金御史大夫伊喇仲方罷。
金定僧、道、女冠剃度之制。
金主嘗問諫議大夫張?曰:“僧道三年一試,八十取一,不已少乎?”?曰:“此輩浮食,無益有損,不宜滋益也。”金主曰:“周武帝、唐武宗後周世宗皆賢君,其壽不永,雖曰偶然,似亦有因也。”對曰:“三君矯枉太過。今不崇奉。不毀除,是謂得中矣。”
丙子,皇子埈生。
秋,七月,庚辰,金主御紫宸殿,受諸王、百官賀,賜諸王、宰執進酒。敕有司以酒萬尊置通衢,賜民縱飲。
金主遣西北路招討使完顏安國等趨多泉子,密詔右丞相襄進兵。乃令支軍出東道,襄由西道。支軍至龍駒河,為準布所圍,三日不得出,間使出求援。或請俟諸軍集乃發,襄曰:“我軍被圍數日,馳救之猶恐不及,豈可後時!”即鳴鼓夜發。或謂選遣人報圍中,使知援至,襄曰:“所遣者倘為敵得,使知吾兵寡而糧在後,則吾事敗矣。”乃益疾馳。遲明,距敵近,眾欲少憩,襄曰:“所以乘夜疾馳者,欲掩其不備耳,緩則不及。”鄉晨,壓敵,突擊之,圍中將士亦鼓譟出,大戰,準布敗奔。使安國追躡,僉言:“糧道不繼,不可行也。”安國曰:“人得一羊,可食十餘日。不如驅羊以襲之便。”遂從其計。安國統所部萬人,疾驅以薄之,準布散走。會大雨,凍死者十八九,降其部長。捷聞,金主遣使厚賜以勞之,許便宜賞賚士卒。
乙酉,金命有司收瘞西北路陣亡骸骨。
戊子,量徙流人呂祖儉等於內郡。祖儉移高安,尋卒,高安知縣徐應龍經紀其喪。祖儉受業於兄祖謙,尊信不渝,在謫所,讀書賣藥以自給。嘗言:“因世變有所摧折,失其素履者,固不足言;因世變而意氣有所加者,亦私心也。”
時中書舍人汪義端,引唐李林甫故事,以偽學之黨皆名士,欲盡除之,太皇太后聞而非之。帝乃詔台諫、給舍:“論奏不必更及舊事,務在平正,以副朕建中之意。”詔下,劉德秀遂與御史張伯垓、姚愈等疏言:“自今舊奸宿惡,或滋長不悛,臣等不言,則誤陛下之用人;言之,則礙今日之御札;若俟其敗壞國事而後進言,則徒有噬臍之悔。三者皆無一而可。望下此章,播告中外,令舊奸知朝廷紀綱尚在,不敢放肆。”從之,乃改為“不必專及舊事”。自是侂胄之黨攻擊愈急矣。
殿中侍御史黃黻上言:“治道在黜首惡而任其賢,使才者不失其職而不才者無所憾。故仁宗嘗曰:‘朕不欲留人過失於心。’此皇極之道也。至於前事,有合論列,事體明證,有關國家利害者,臣不敢不以正對。”己丑,改黻為起居郎、權兵部郎中,以愈代為殿中侍御史。黻未幾罷去。
戊戌,以韓侂胄為開府儀同三司萬壽觀使。
金左司郎中高汝礪,奏事紫宸,時侍臣皆迴避,金主所持涼扇墜案下,汝礪以非職,不敢取以進。奏事畢,金主謂宰臣曰:“高汝礪不進扇,可謂知體矣。”汝礪,金城人也。
八月,丙辰,太常少卿胡紘上言:“比年以來,偽學猖獗,圖為不軌,動搖上皇,詆毀聖德,幾至大亂。賴二三大臣、台諫出死力而排之,而元惡殞命,群邪屏跡。自御筆有救偏建中之說,或者誤認天意,急於奉承,倡為調停之議,取前日偽學之奸黨次第用之,或與宮觀,或與差遣,以冀幸其它日不相報復。往者建中靖國之事,可以為戒,陛下何不悟也?漢霍光廢昌邑王賀,一日而誅其群臣一百餘人;唐五王不殺武三思,不旋踵而皆斃於三思之手。今縱未能盡用古法,宜令退伏田裡,循省愆咎。”乃詔偽學之黨,宰執權住進擬。自是學禁愈急。
大理司直邵褒然言:“三十年來,偽學顯行,場屋之權,盡歸其黨。請詔大臣審察其所學。”詔:“偽學之黨,勿除在內差遣。”已而言者又論偽學之禍,乞鑒元佑調停之說,杜其根源,遂有詔:“監司、帥守薦舉改官,並於奏牘前聲說非偽學之人。”會鄉試,漕司前期取家狀,必令書“系不是偽學”五字。撫州推官柴中行獨申漕司云:“自幼習《易》,讀程氏《易傳》以取科第。如以為偽,不願考校。”士論壯之。
壬戌,皇子埈卒,追封兗王,謚沖惠。後屢舉皇子,皆不育,俱加封謚。
甲子,金以陝西西路轉運董師中為御史大夫。
癸酉,金左丞瓜勒佳衡丁父憂;尋起復。
九月,辛巳,金右丞相襄自軍中赴闕,拜左丞相,監修國史,封黨山郡王。宴慶和殿,金主親舉酒飲之,解所服玉具佩刀以賜,命即服之。遷完顏安國為左翼都統。
丁亥,復分利州路為東、西路。
癸巳,嗣濮王士歆薨,追封韶王。
冬,十月,丙午,金選親軍八百人戍撫州
戊申,帝率群臣上冊寶於慈福、壽康宮。
準布復叛,金主命左丞相襄行省於北京,簽書樞密院事完顏匡行院於撫州。會契丹德壽等據信州叛,建元身聖,眾號數十萬,遠近震駭;襄閒暇如平日,人心乃安。襄之出鎮也,至石門鎮,謂僚屬曰:“北部犯塞奚足慮!第恐奸人乘隙而動,北京近地軍少,當預為之備。”即遣官發上京等軍六千,至是果得其用。臨潢總管烏庫哩道遠、富察守純分道進討,擒德壽等,送京師。
先是金諸臣以北鄙用兵,請改郊期,金主問諫議大夫兼禮部侍郎張?曰:南郊大祀,今用度不給,俟它年,可乎?”?曰:“陛下即位,於今八年,大禮未舉,宜亟行之。”金主曰:“北方未寧,致齋之際,有不測奏報,何如?”對曰:“豈可逆度而妨大禮?今河平歲豐,正其時也。”既而諸臣仍請罷祀,又欲用正月上辛;金主使問丞相襄,襄奏曰:“郊為重禮,且先期詔天下。又,籓國已報表駕,今若中罷,何以副四方傾望之意?祀用上辛,乃祈谷之禮,非郊見上帝之本意。大禮不可輕廢,請決行之。臣請於祀前滅賊。”既而賊破,果如所料。
丙辰,金袷享於太廟。
甲戌,大閱。
十一月,戊子,金參知政事馬琪,出鎮安武軍,尋致仕,卒。琪性明敏,習吏事,其治錢穀尤長。然性吝好利,頗為金主所少。
庚寅,帝詣壽康宮,上太上皇寬恤詔令。
金以御史大夫董師中、北京留守裔並為參知政事。
壬辰,京鏜等上孝宗寬恤詔令。
丁酉,金朝享太廟。戊戌,有事於南郊,大赦,改元承安,進封丞相襄為南陽郡王。
癸卯,賞宜州捕降峒寇功。
丞相襄之討契丹也,金主命自龍虎衛上將軍、節度使以下,承制授之。襄以為賞罰之柄,非人臣所預,不敢奉詔。賊平,請委近臣諭旨將士使知意。
十二月,戊申,以知寧國府陳賈為兵部侍郎,以賈在淳熙末曾論朱熹故也。
己酉,金遣提點太醫、近侍局使李仁惠賜北邊將士,授官者萬一千人,授賞者幾二萬人。仁惠,即喜兒之賜名也。
是月,朱熹落職,罷祠。
熹家居,自以蒙累朝知遇之恩,且尚帶從臣職名,義不容默,乃草封事數萬言,陳奸邪蔽主之禍,因以明趙汝愚之冤。子弟諸生更迭進諫,以為必賈禍,熹不聽。蔡元定請以蓍決之,遇《遯》之《同人》。熹默然,取稿焚之,遂上奏,力辭職名,詔仍充秘閣修撰。
時台諫欲論熹,無敢先發者。胡紘未達時,嘗謁熹於建安,熹待學子惟脫粟飯,遇紘不能異也。紘不悅,語人曰:“此非人情。只雞斗酒,山中未為乏也。”及為監察御史,乃銳然以擊熹自任,物色無所得,經年醞釀,章疏乃成。會改太常少卿,不果。
沈繼祖者,嘗採摭熹《語》、《孟》之語以自售,至是以追論程頤,得為御史。紘以疏章授之,繼祖謂立可致富貴,遂論熹:“資本回邪,加以忮忍,剽竊張載、程頤之緒餘,寓以吃菜事魔之妖術,簧鼓後進,張浮駕誕,私立品題,收召四方無行義之徒以益其黨伍,相與褒衣博帶,食淡餐粗,或會徒於廣信鵝湖之寺,或呈身於長沙敬簡之堂,潛形匿跡,如鬼如魅。士大夫沽名嗜利,覬其為助者,又從而譽之薦之。”因誣熹大罪有六,且曰:“嘉為大奸大憝,請加少正卯之誅,以為欺君罔世、污行盜名者戒。其徒蔡元定,佐熹為妖,亦請編管別州。”詔熹落職,罷祠,竄元定於道州
已而選人余秘上書,乞斬熹以絕偽學,謝深甫抵其書於地,語同列曰:“朱元晦、蔡季通,不過自相講明耳,果何罪乎!”元晦,熹字;季通,元定字也。
時逮捕元定赴謫所甚急,元定色不為動,與季子沈徒步就道。熹與從游者百餘人餞別蕭寺中,坐客興嘆,有泣下者。熹微視元定,不異平時,因喟然曰:“友朋相愛之情,季通不挫之志,可謂兩得之矣!”眾謂宜緩行,元定曰:“獲罪於天,天可逃乎?”至道州,遠近來學者日眾。愛元定者謂宜謝生徒,元定曰:“彼以學來,何忍拒之!若有禍患,亦非閉門塞竇所能避也。”貽書訓諸子曰:“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勿以吾得罪故,遂懈其志。”在道逾年卒。
韓侂胄為其父誠請謚。誠乃神宗外孫,娶太皇太后女弟,積官合門使,未嘗更歷事任。時福州黃唐為考功郎,言其不可,因求去。遂命館職官暫權考功,謚誠曰忠定;左遷唐為樞密院檢詳文字,尋改江淮提點鐵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