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石

龜石為扁平橢圓形子石,形成於濱海相環境,屬餅狀灰岩結核。其表面有風化層,磕之層層脫落,因其形似龜而得名。龜石單獨成塊,大者似碗盞,小者如鵝卵;多呈土黃色,亦有黃青、黃褐、褐紅、茄紫等多種色澤;腹背磨平後,顯圈狀環繞絲紋,有的石心明顯,構成多色相間的層層暈紋或似風景圖案。石色一般外深內淺,間或有純茄紫色石心者,質細而嫩,為上品,但不易得。龜石原石形狀奇特者,亦極具觀賞價值。

其主要產地為石家河、辛寨、嵩山等地,清《臨朐縣誌》記載:“龜石產辛寨龍巖寺石澗中,天然龜形,磕之底蓋自分,質細而潤,蓄墨數日不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龜石
  • 形狀:扁平橢圓形
  • 產地:石家河、辛寨、嵩山
  • 形成條件:濱海相環境
龜石,神話,

龜石

臨朐龜石屬石核類,單獨成塊,周圍泥土包裹,大者似碗盞、小者如鵝卵,因周圍土質不同,龜石呈黃褐、
龜石龜石
赭紅、茄紫、天藍、黃青等多種顏色。
歷史上多用龜石制硯,其理細而不滑,發墨而不滯筆。龜石的觀賞價值頗高,腹背磨平後,其絲紋或圈圈環繞,或中間有一明顯石心,或藍、或黃、或白,且有層層暈紋,恰如“心有靈犀”,有的中間似風景、人物,等等不一。形狀奇特的龜石,極具觀賞價值。
龜石是由中寒武世薄層狀或透鏡體狀等泥質石灰岩或石灰岩,經風化再沉積而形成,蘊藏於冶源斷裂北側的殘積坡積層中,且分布有限,石周有泥土包裹,在水流沖刷下,偶爾裸露于山峽之地表,一般要在雨季才能找到。

神話

在愛知縣額田郡,有大小數塊龜形石被人們作為龜石明神供奉著。傳說從前村裡有一人上山打柴,遇見了一個白髮老人告訴他說,村裡有一塊龜石是村子的保護神,如果怠慢了它,就會有災難。這個人回村後找到了這塊石頭,把它作為村子的保護神供奉起來。福井縣坂井郡的龜石,據說石背上的字是弘法大師寫的,一讀這些字龜石就會動,但至今仍沒有人能讀出來。又傳在阿連的海濱有一塊龜甲石,被人們尊為龜卜的神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