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陵紫皮石斛

龍陵紫皮石斛

龍陵紫皮石斛,雲南省龍陵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龍陵縣紫皮石斛屬於蘭科石斛屬的一類優質石斛,其代表種為齒瓣石斛,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米—2000米區域的龍山、龍江、象達、平達、木城等鄉鎮,該類石斛以莖條表現為紫紅色為顯著特徵。在現行市場收購價上,是僅次於鐵皮(含銅皮)石斛的優質石斛。經上海復旦大學取樣化驗,其多糖含量達10.8%—11.6%,為霍山石斛多糖含量的60%。龍陵紫皮石斛主要特點和優勢為分布廣、產量大、質量好,莖呈紫色,莖節長、莖節重、莖直徑大,乾物質、多糖和水浸出物含量高,內在品質上乘、口感極佳。

紫皮石斛的功能與主治為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於熱病津傷,口乾煩渴,胃陰不足,食少乾嘔,病後虛熱,骨蒸勞熱,目暗不明,筋骨痿軟。

2013年12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龍陵紫皮石斛”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陵紫皮石斛
  • 產地名稱:雲南省龍陵縣
  • 品質特點:莖呈紫色,莖節粗長,乾物質高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3年第190號
  • 批准時間:2013年12月31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化學成分,藥用價值,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文化,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龍陵紫皮石斛(學名齒瓣石斛)別名紫皮蘭,屬於蘭科石斛屬多年生附生性落葉草本植物,為龍陵縣原生種,幾千年來主要附生於龍陵縣境內海拔1200米—2400米山區半山區的多種樹木上,是石斛優良品種。
龍陵紫皮石斛品種主要為龍紫1號、龍紫2號、龍紫3號。在龍陵縣特有的生態環境條件下栽培的龍陵紫皮石斛,莖節長度最長可達4.2厘米,莖節鮮重最重可達10克,莖直徑最大可達1.8厘米,每平方米產量可達2.75千克,產量明顯優於其他地方的紫皮石斛和其他品種的石斛。
野生龍陵紫皮石斛野生龍陵紫皮石斛

化學成分

龍陵紫皮石斛乾物質含量高,內含β—胡蘿蔔苷(1)、β—谷甾醇(2)、(3)(4)、蘆丁(5)、芹菜素—7—0—芸香糖苷(6)、芹菜素—7—0葡萄糖苷(7)、3,5—二羥基黃銅—7—0葡萄糖酸苷(8)、新甘草苷(9)九種化合物。以無水葡萄糖計的多糖含量高於文獻報導的其它多種石斛的多糖含量,最小值39.1%、最大值58.4%,平均值46.64%。

藥用價值

龍陵紫皮石斛富含石斛多糖、石斛鹼等十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成分,具有解熱鎮痛、降血壓、促進胃液分泌的功效。中醫認為,石斛主要功能是養陰清熱,益胃生津,並有補腎養肝,強筋明目作用,可治療熱病、傷暑、中暑、疰夏、胃病及肝腎虧虛所出現的發熱煩渴、口燥咽乾、汗出心悸、食少嘔逆、胃痛嘈雜、視力減退、腰腳軟弱、舌紅少津等症狀。
中國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記載:“石斛,味甘,平,無毒。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贏瘦,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
五代十國時期《日華子本草》:“治虛損勞弱,壯筋骨,暖水髒,益智,平胃氣,逐虛邪。”
南朝醫藥學家陶弘景《名醫別錄》:“益精,補內絕不足,平胃氣,長肌肉,逐皮膚邪熱氣,腳膝疼、軟弱,健陽,補腎積精。”
隋末唐初甄權《藥性論》:“益氣除熱,主治男子腰腳軟弱,健陽,補腎積精。”
唐代開元年間道家經典《道藏》中記述:“石斛、天山雪蓮、千年人參、百二十年首烏、花甲之茯苓、蓯蓉、深山靈芝、海底珍珠、冬蟲夏草為九大仙草”,石斛被尊列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
明代名醫賈所學《藥品化義》補載:“治肺氣多虛,咳嗽不止。”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石斛“俗方最以補虛,主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益精;厚腸胃,補內絕不足,逐皮膚邪熱癢氣,治男子腰腳軟弱,健陽,補腎益力,壯筋骨,暖水髒,輕身延年”。
明代名醫繆希雍《本草經疏》:“主傷中,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補內絕不足,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
明代醫學家李中梓《本草通玄》:“甘可悅脾,鹹能益腎,故多功於水土二髒。”
明代醫學家倪朱謨《本草匯言》:“培養五臟陰份不足之藥。”
清代名醫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清胃除虛熱,生津、巳勞損,以之代茶,開胃健脾,定驚療風,能鎮痰,解暑,甘芳降氣,稱其為滋陰補腎珍品。”《本草再新》:“理胃氣,清胃火。除心中煩渴,療經腎虛熱,安神定驚,解盜汗,能散暑。”
醫學家周岩《本草思辨錄》:“為腎藥,為肺藥,為腸胃藥。”
近代著名本草學家謝宗萬贊石斛“脂膏豐富,滋陰之力最大。”
2010版《中國藥典》記載:“石斛甘、微寒、歸胃、腎經,具有益胃、滋陰清熱的功效。”
石斛專家順慶生、包雪聲在合著的《中國藥用石斛彩色圖譜》一書中,對龍陵紫皮石斛給予高度評價:“目前產量較多,故大量用於生產加工楓斗,藥商認為其質量不亞於鐵皮石斛。筆者曾多次嘗試,認為富含黏液,與鐵皮石斛生產的楓斗難分上下,因而有人將之混充鐵皮石斛楓斗,本植物可以考慮作為今後重點研究開發的種類之一”。

產地環境

龍陵位於雲南西部邊陲,地處東經98°25′—99°11′,北緯24°07′—24°51′之間,怒江、龍川江左右夾持奔駛南下,地勢呈上緊下疏,中部高而東西傾斜之勢,“水無不怒石,山有欲飛峰”的高黎貢山山脈由北向南伸入縣境,與緬甸接壤,是典型的山區縣。
龍陵全境山嶺縱橫,丘陵起伏,山高谷深,山脈河流相間排列。民國十九年(1930年)英國地理學家美特福夫人在《中緬邊境遊記》中寫道:“龍陵,山巒四面回抱,遍山林木蔥蔚,遙望如巨爪下攫,俯瞰大地,千里欠幅,如在畫中,陵谷重疊,近綠遠藍,更遠便泯滅為灰”。全縣國土總面積2884平方千米,山區面積占98%,立體氣候明顯,最高海拔3001.6米,最低海拔535米,跨越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六個氣候帶,特殊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森林資源,全縣林業用地面積達305.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7.85%。境內山川秀麗、四季如春、暖濕多雨、空氣濕潤、陽光充足、溫度適中,乾濕季明顯、晝夜溫差大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氣候特點為龍陵紫皮石斛生長創造了“天然居室”,形成了龍陵紫皮石斛莖節長、莖節重、莖直徑大,乾物質、多糖和水浸出物含量高,產品內在品質上乘、口感極佳的特性。
龍陵地理龍陵地理

歷史淵源

龍陵當地人稱石斛為“黃草”、“吊蘭花”。自古以來龍陵縣民間就有因其花美而栽培觀賞的歷史,並且民間歷代都將石斛做為中草藥偏方運用。長期以來,龍陵民間一直有食用石斛的習慣,其中紫皮石斛鮮條燉雞是民間比較受歡迎的傳統菜餚,並逐步開發了石斛鮮條、石斛楓斗、石斛鮮榨汁等產品,把石斛入宴招待客人。一直以來,當地許多老年人在病危之際,家人為了幫其延續生命,經常把紫皮石斛榨成汁給老人喝,紫皮石斛也被稱之“救命仙草”。龍陵縣尖山寺(舊稱“威靈寺”)的主持劉長青因常年采龍陵紫皮石斛當茶飲,壽命156歲(乾隆二十四年生,民國六年去世),驗證了2500多年前《神農本草經》關於對石斛“久服強筋骨,輕身延年”的記載。
20世紀50年代初期,龍陵供銷社就開始大量收購紫皮石斛乾品,統稱“黃草”。
20世紀70年代末期,浙江藥商開始紛紛湧入龍陵縣,大量收購龍陵紫皮石斛,一部分將鮮條就地加工成“楓斗”,一部分將鮮品郵寄回浙江,龍陵的石斛資源為浙江藥商鋪就了一條致富之路,也成了山區農民增收的路子。
20世紀90年代初期,龍陵縣開展人工種植石斛,龍山鎮河頭村部分村民率先在村寨周圍四旁樹上或天然林中進行仿野生放養,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邁出了龍陵人工種植石斛的第一步。
2001年,龍陵縣在總結仿野生栽培成功的基礎上,創造了用廢棄木材製作成木槽或木床進行種植的生態種植模式。
2008年,龍陵縣把石斛產業作為農業“422”工程中的一項億元產業來培植,推動石斛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生產情況

2012年,龍陵縣完成石斛新植125.9萬平方米,全縣石斛種植總面積達299.4萬平方米,實現石斛鮮條產量1600噸,農業產值3.36億元,全縣石斛種植戶達1.2萬多戶,帶動4.8萬多人脫貧致富。龍陵紫皮石斛產量占中國的70%以上、雲南省的80%以上、保山市的90%以上。
2013年,龍陵石斛淨栽培面積515.8萬平方米,鮮條產量2600噸,農業產值2.6億元,種植戶達1.2萬多戶,楓斗加工技術員1萬多人。其中,龍陵紫皮石斛產量占了中國的70%以上。
2014年,龍陵縣石斛種植戶達1.2萬餘戶,淨種植面積達1.3萬畝,鮮條產量2600噸,實現農業產值2.6億元,實現加工產品產值5.05億元,加工增值1.52億元。龍陵石斛種植面積已占中國石斛種植面積的10.3%,其中,龍陵紫皮石斛種植面積和產量已經占中國紫皮石斛的70%以上、雲南省的80%以上、保山市的90%以上。開發石斛楓斗、石斛粉膠囊、石斛酒等6個系列數十種產品,獲國家認證專利6項。

產品榮譽

2010年,龍陵縣石斛種植科技成果獲得雲南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保山市2009至2010年度科學技術一等獎(技術發明獎)。
2011年,龍陵紫皮石斛鮮條和楓斗在第二屆中國國際林業產業博覽會暨第四屆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參展並被組委會授予金獎。同年,第五屆中國石斛產業發展論壇在龍陵成功舉辦,被中國中藥協會授予“中國紫皮之鄉”的稱號,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註冊了“龍陵紫皮石斛”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2012年,龍陵縣被雲南省科學技術廳、雲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認定為“雲藥之鄉”。
2013年,龍陵紫皮石斛獲得了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2014年,龍陵縣被中國藥文化研究會授予“中國滋養文化示範基地”。“打虎坡石斛系列產品”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確定為第七屆中國傑出管理者(博鰲)年會指定產品。
2015年12月12日,央視財經頻道聯合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等單位在北京發布2015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龍陵紫皮石斛地理標誌產品品牌榮登全國工藝品、中藥材及其他類地理標誌產品品牌榜第二名,品牌強度910.0,品牌價值達44.15億元。
紫皮石斛羹紫皮石斛羹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龍陵紫皮石斛產地範圍為雲南省龍陵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齒瓣石斛。
二、栽培環境
產地範圍內海拔1200米至2400米,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84%,年平均氣溫15.0℃,無霜期200天至300天,年日照時數≥1800小時。
三、栽培管理
1.基質:成分為樹皮、鋸木屑等有機材質,pH值6.5至7.0,有機質含量≥10%,含水量30%至40%。
2.育苗:採用扦插、分株、組培及種子等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育苗。組培繁殖的原球莖繼代在6代至8代,不定芽繼代在4代至6代。
3.移栽:3月上旬至5月下旬或8月上旬至9月下旬。移栽密度為50株/平方米至80株/平方米。
4.田間管理:
(1)遮蔭:蔭蔽度65%至85%。
(2)施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000千克至1500千克。
(3)水分:生長期基質濕度在30%至40%,空氣相對濕度在65%至85%。
5.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加工
1.採收:
(1)方法:採收分全草採收或莖條採收。全草採收包括根、莖、葉、花;莖條採收待葉片自然脫落、葉鞘變為銀灰色後,採收當年生莖條。
(2)時間:全草採收的,全年均可;莖條採收的,當年11月至12月。
2.加工:
(1)鮮品:採收後及時除去雜物、剔除病株。
(2)乾品:將鮮品置於50℃至60℃烘乾至含水率≤12.0%。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鮮品:表面黃綠色,帶紫斑點或條紋,老熟時葉鞘呈銀灰色,間有褐色斑,節間裸露部分呈紫色;略具青草香氣,味淡,後微甜,嚼之初有粘滑感,繼有濃厚粘、黏滯感。
(2)乾品:未拋光呈銀灰色,拋光後呈黃綠色、暗紅色或金黃色;略具青草香氣,味淡,後微甜,嚼之初有粘滑感,繼有濃厚黏滯感;楓斗呈螺旋形捲曲、條長≤10厘米、直徑≤1.3厘米,乾條為長條形,精粉呈粉末狀。
2.理化指標:
(1)鮮品:水分≤85.0%,多糖(以無水葡萄糖計)≥30.0%。
(2)乾品:水分≤12.0%,總灰分≤6.0%,酸不溶性灰分≤1.0%,水浸出物≥30.0%,粗多糖(以葡萄糖計)≥30.0%。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龍陵紫皮石斛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雲南省龍陵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雲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龍陵紫皮石斛的檢測機構由雲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歷史文化

千年以來龍陵縣民間一直流傳著七仙女與紫皮吊蘭的傳說:人間四月天,七仙女在天宮深感寂寞,俯瞰凡界時動了凡心,偷偷駕著七彩祥雲相約來到凡間,看到青煙升騰的邦臘掌和熱氣騰騰的溫泉便寬衣沐浴。當準備返回天庭時,紫衣仙女無意間抬頭看見一串垂吊花朵,花瓣帶紫、香氣四溢,煞是好看,又因那花莖桿顏色與自己名字相同便帶回了瑤池,並將其命名為紫衣吊蘭。每當花開時節,瑤池鮮花盛開、美不勝收,王母聞花香後神清氣爽,試著食用後更是容光煥發,年輕數歲,下令用該紫衣吊蘭以主方用藥製成各種神丹,具有清肺明目、調養氣血、化瘀排毒、滋陰扶陽、養顏益壽等功效。而後,紫衣仙女眷戀龍陵,將仙方傳入此地,祈願凡間黎民百姓安康,從此龍陵一帶就有種植、食用紫皮石斛和用來強身健體、治療疾病的習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