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湖南省漵浦縣龍潭鎮)

龍潭鎮是漵浦縣南部的邊陲重鎮,東依高聳入雲的車岩嶺,與葛竹坪鎮大華鄉交界;南現溫水鄉毗鄰;西靠百強寨,與橫板橋鄉、黃毛園鎮相鄰;北傍金子山,和北斗溪鄉接壤。龍潭鎮地處龍潭辦事處四鄉三鎮之中心,是龍潭14萬人口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北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置龍潭堡,民國2年設(1913)初置龍潭鎮。1958年人民公社化,建龍潭公社。1961年10月設龍潭公社和龍潭鎮公社。1984年龍潭鎮公社和龍潭公社合併為龍潭鎮。全鎮總面積76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127畝,其中水田12425畝。現轄22個村,四個居委人會,總人口3016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446人。龍潭鎮交通便利、通訊發達,S312線穿鎮而過,S224線擦肩而行,距國道302線僅17公里,黃龍公路在鎮北部與之連線,全鎮26個村(居)已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公路網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全面實現了村村通電話、通電視,形成了以龍潭為中心的強大的通信網、信息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潭
  • 所屬地區:湖南漵浦縣
  • 面積:76平方公里
  • 人口:30162人
龍潭,風情文化,

龍潭

龍潭鎮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素有“擔不盡的龍潭”之美稱,主要農產品有藠頭、辣椒、蘿蔔、紅薯、生薑、藥材等,並不斷向高產、優質、高效發展,現有金秋梨、奈李等優質水果種植面積550餘畝;礦產資源有矽沙、花崗岩等;畜牧業以生豬、土雞飼養為主,年出欄商品豬2萬餘頭,出欄雞鴨20餘萬羽。農業 1978年以來,全鎮興修各類農田水利設施786處,其中骨幹山塘6口。每個村都有農田灌溉的水渠,稻田有效灌溉面積達97%以上。到2006年,全鎮糧食總播種面積達2.6萬畝,糧食總產量達11000噸。年內生豬養殖3.6萬頭,其中出欄24257頭,家禽年內出籠23萬羽。1997年,進一步完善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006年全鎮退耕還林1230畝,發展工業原料林1100畝,建成了以金銀花為主的中藥材基地1.3萬畝,中藥材收入達1300萬元。工業 1978年以前,龍潭鎮是以農為主、工業停滯的鄉鎮,僅有農機修配廠、石灰廠、酒廠、榨油廠等幾個小型集體企業和從事簡單農具加工的手工業作坊。由於龍潭交通、資源、技術等因素的制約,發展工業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在歷屆黨委、政府的重視下,龍潭鎮的工業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機遇,積極引進資金技術,根據本地條件,大力發展私營和個體企業,先後創辦了造紙廠、五金塑膠廠、水電站,預製廠、大米加工廠、副食品加工廠、陶瓷廠、家具廠等一批集體和私營企業。

風情文化

到2006年底,全鎮共有工業企業229家,從業人數1845人,實現產值960萬元。實現利稅180萬元。比1978年增長了15倍和12倍,鄉鎮工業收入占全鎮農村經濟收入的30%。商貿 龍潭鎮自古就是商貿名鎮,方圓百里的生產生活物質都在這裡集散,全鎮1978年僅有國營集體商業網點25個,從業人數136人。改革開放以來,我鎮的商貿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到2006年為止,全鎮共有私營個體工商戶728戶,從業人數3260人,其中各類超市就有12家,由於市場繁榮,環境最佳化,毗鄰的邵陽新化、黔陽、隆回等縣市來龍潭從事商貿活動的商販逐年增多,年集市貿易額達8000餘萬元。教育 1978年,轄區內共有中學1所,國小4所,在校學生不足300人。現有中學1所、中心國小2所、村小8所,4個教學點,在校學生2684人,在校教職員工202人,其中專科學歷108人,本科學歷17人。學校總建築面積16286平方米,圖書館總藏書48690冊,學生人均擁有18冊以上。1996年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1999年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保學控流達100%。2006年共有公立、私立幼稚園8所,幼師15人,入學幼兒348人。教育投入不斷加大,教育教學環境不斷改善。衛生 1978年,鎮有衛生所1所,醫務人員13人,村衛生防疫員8人,醫療設備簡單。從2001年到2006年共投資了1800多萬元改建了鎮衛生院,新建了住院大樓,增加了B超機、X光片機、心電圖、腦電圖等醫療設備,現有醫生54人,護士23人,村村都有衛生所,極大地改善了民眾的就醫條件。交通通訊 1978,轄區內僅有一條通縣公路。2002年,全鎮實現了村村通公路。二十年來,通訊事業迅速發展。2000年,實現村村通郵路,2003年,實現村村通有線電視、程控電話,至2006年開通了3600部數字程控電話,修建了6個行動電話信號發射塔和2個聯通電話信號發射塔,移動信號覆蓋全鎮22個村,40%的人群擁有手機。1978年,我鎮房屋以木房為主。九十年代以後,鎮區街道新建房屋400棟,總投資4500萬元,其中農民進鎮建房320棟,投資3680萬元。2006年,實施小城鎮綜合改革,多方籌資560萬元,對車站至蓮河段的公路進行硬化,並安裝了高標準的路燈。加快了鎮區建設和發展步伐。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06年底,農民純收入達到2782元,全鎮儲蓄存款額達1.5億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