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池村(江蘇省邳州市炮車街道辦事處下轄村)

龍池村位於炮車鎮東北部五公里,北與陳樓鎮接壤,南靠隴海鐵路,東與老沂河相瀕,西同張圈村、果園為鄰。

全村總面積為8平方公里,人口8400人,耕地面積6500畝,其中高效農業銀杏1000畝,油栗1000畝,蔬菜1000畝,高溫塑膠大棚100畝,桃林200畝,草莓200畝,蠶桑500畝,11個自然村,18個村民小組,黨員180人,一個黨總支,三個黨支部。炮陳路橫穿村內,龍池古街坐落於村中心。 村內有大小企業、超市40家,多為水泥製品、板材、塑膠加工等,規模養殖50家,超市6家,1所完小,2個衛生室。 龍池原名高堰集,又叫“蛟水集”,歷史悠久,遠近聞名,早在明朝洪武年間即為龍池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池村
  • 人口:8400人
  • 總面積:8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6500畝
地圖信息,
名字由來
關於“龍池”一名的來歷,據說:很久以前,該地有一地主大莊園,其下有一條潛龍。地主房屋一角落有一洞,丫環每次掃地的垃圾都填到洞裡。可就是填不滿,丫環好奇,就用生絲線拴上銅錢往下附以試其深度。結果打在那潛龍眼上,龍疼得闡眨眼翻身。
一瞬間,那片莊園變成了汪洋,鄰近形成了一條很長的如龍形的彎曲長溝,為名“龍溝”,由此該地由高堰集改為龍池。
抗戰前,國民政府的邳縣二區曾駐於此街中,有過街樓兩棟,,其下轄24個鄉鎮,如:後沙溝為東作鄉,龍池為龍海鄉,後改名為龍海鎮,大顧家設普紀鄉,紀集為精武鄉,老沂河東為長安鄉,炮車為炮車鄉,吳家樓、院許為文會鄉,東戴圍子為沂東鄉,官湖為挽劉鄉。
其範疇是東北至山東的澇災溝以南,西南靠廟山,西襟沙溝湖,東接十三家,北到官湖,東南銜古墩,方圓二三十里,龍池曾有很多的古蹟。當時在很大的區域裡著一句順口溜:龍池街南北長,北頭“三大仕廟”,供著佛教三仕:觀音、文殊、普賢。
後邳縣二區即在該廟設定辦公,神像以紅布相遮掩,該廟後來被當時二區區長劉啟功拆除。先是收神像拉入河裡,後即抓廟,至於為何抓廟,抓後磚瓦不知所蹤。
光那些建築垃圾填在河塘里而使陸地增加一分多地。據2010年尚健在的王俊標回憶:是夜風雨交加,雷鳴電閃,區長極是害怕。還說, 該廟廢墟中尚有一塊唐朝建廟之碑。遺憾的是,此碑至今尚未重見天日。
龍池的“龍溝”、“龍灘”、“三山夾兩井”更是聞名遠近。龍池北首的北墩為唐朝大將薛禮點將台,後來出土文物眾多,可惜皆已散佚。龍池因古沂河堤而建,南北狹長二里有餘,街兩側是店鋪鱗次櫛比,龍池有兩個聞名百里的古會,分別為:陰曆七月三十和十月三十。
屆時,塞北騾馬、江南竹茶、京廣五金、維揚綢緞都於此風涌雲集。其繁體、其為魯南、蘇北所罕見。
龍池有三座古橋:一北、一中、一南。其中以南端的“南沂陽橋”最為著名。於大清道光十九年沖橋立碑,碑文記載,此橋重修捐助人的功德。
歷史上龍池還錯過了一次通鐵路設車站的大好時機:1925年,日本人從中國的北洋政府承攬了東隴海鐵路的修築權。
按設計路線規定,西起大榆樹(運河),東到劉馬莊(新安鎮),為一直線,正好經龍池北門,並擬建車站,然由於當時楊圍子大財主楊蔚宗(外號“老妖魔”)怕壞了他家風水,故百般阻撓,而使鐵路線南移三里,從而使鐵路在老沂河兩岸繞了個大彎。
龍池是塊富有革命傳統的熱土,早在台兒莊戰役(1938年3月)之前,共產黨人吳雲培、於合年(於子豐)、崔殿選等人以教書為排斥,創建“動物學會”進行革命活動。台兒莊戰役時,他們曾組織人員支援前線,慰問傷病員。
由於他們的努力,龍池革命力量日益壯大,故在1946年我軍北撤時,許多人成了後來的“北撤幹部”。淮海戰役中,龍池人民積極支前,為淮海貢獻了力量。
龍池於1949年與炮車、窯灣一同從邳縣劃為新安(新沂)縣,此時龍池為炮車區所轄,為一個聯防鄉所在地,下屬龍池鄉、草橋鄉,張圈鄉。

地圖信息

地址:徐州市邳州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