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船廠遺址

龍江船廠遺址

龍江船廠遺址,明代船廠古遺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台區江東鄉中保村。

此處在明洪武初年開廠造船,原址南北長1180米、東西寬433米,有工匠400餘戶,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鄭和下西洋所用船隻多建造於此。現遺址有7個與船塢相似的水塘,附近有上四塢、下四塢等地名,1953年以來多次發現船體構件和建造材料,為研究中國造船業和造船技術發展提供了重要依據。

2006年5月25日,龍江船廠遺址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江船廠遺址
  • 所屬年代:明朝
  • 景點級別: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 所屬地區: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
  • 記載文獻:《龍江船廠志》
  • 別稱龍江寶船廠遺址、寶船廠遺址
  • 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
  • 出土文物:大舵桿、絞關木
  • 地理位置:南京市灕江路57號
  • 級別批次: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批准文號:國發〔2006〕19號
  • 編號:Ⅰ-81
  • 開放時間:8:00-17:00(旺季)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結構,特點,文物遺存,價值意義,歷史文化,旅遊信息,史學家推斷,

歷史沿革

龍江船廠遺址前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明洪武初年建於南京龍江關(今南京北郊),明嘉靖後期,船廠開始衰落,一直延續到明代滅亡,這座船廠才完全消失。
20世紀80年代,學者將長江邊明代的船廠遺址(也就是現在的寶船廠遺址公園處),定名為“龍江寶船廠”。1985年,這片遺址被公布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採用“龍江寶船廠遺址”的名字。
龍江寶船廠遺址(1985年)龍江寶船廠遺址(1985年)
龍江船廠遺址,2002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為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而打造成的遺址公園,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特點

結構

龍江船廠廠區分為兩部分三塊。東邊約占總面積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以院牆相護,主要是提舉司、都水分司、官衙官齋、指揮廳等行政機關,還有蓬廠、油漆作房、油麻地。西大半邊為生產區域,後因承平日久,船數遞革。廠內空地,暫召軍民佃種,只留南、北水各一區,以便工作。分前後廠,前廠作塘兩個,有陸地船台、作塘通過小溪橋通秦淮河,後廠有作塘3個,有陸地船台,作塘通過大溪橋通秦淮河,有鐵作房,整個廠區油麻地計70餘畝,用於生產黃麻桐油、後廠路口設看料鋪舍一個。廠正門位於南面,南向。
龍江船廠遺址龍江船廠遺址

特點

在船廠遺址所見到發現遺物的各個“作塘”或水塘,它們分布規則,並有一定方位。現存的六個“作塘”,它們平均約長500米,寬40米,皆成東西方向,與長江的夾江相通。

文物遺存

龍江船廠遺址出土遺存大致可分為五類:
第一類,各種古船構件,如多枚四爪鐵錨(大小不一)、船用綜繩(粗細不等,最粗直徑約8厘米,由9股編成)、殘舵(巨大)、明瓦、廢棄古船殘骸(已被挖土機抓碎棄之連渣土一同倒入堆土場)、棗合釘、平交釘、鈀釘、防鏽漆、船板(厚達10厘米)、油灰坨(捻縫用)。
第二類,各種造船工具,如錘、鋸、斧、、銼、鑽、錐、刀具、刮刀、各種木樁、木撐、木板、廢棄船舶殘部、測量船材的卡尺(尺上刻度明確)。
第三類,古人生活用品,如大量青瓷、白瓷、青花瓷碗、盞、杯、碟、盤、盆、缽等。有些瓷器底部字跡清晰如新,還有耕種田地的鐵犁、韓瓶、夜壺、大瓮、稱、香爐、剪刀、鎖、綜鞋、大量(元、明)兩代銅錢幣等。
第四類,古代建築用品,如琉璃瓦脊、青磚等、筒瓦等。
第五類,大量古代兵器,如腰刀、槍、劍、矛、銅火銃(多支)、鐵盔甲片、頭盔、鐵籬、震天雷(一種威力巨大的爆炸物)、炮彈、箭尖、石炮彈、短刀、手銬、腳鐐、鐵火炮(炮口直徑最大20厘米)。

價值意義

龍江船廠曾經是歷史上最繁忙的國家級造船廠,龍江船廠和寶船廠並稱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皇家船廠。龍江船廠曾為、明代製造過大量海船。為明王朝保衛京畿、防禦倭寇、海上漕運、江防、海防……做出巨大貢獻,也曾為海上絲綢之路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龍江船廠遺址大量珍貴文物的發現不僅證明此地是明代造船之處,也為研究中國造船業和造船技術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歷史文化

早在南宋時期建康造船業就十分發達,為加強對作戰能力,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年)始在江南地區開始大規模造船,建康的造船場就設在龍灣附近,稱“龍灣都船廠”,該船廠一直到朱元璋攻占集慶時皆存在,歷時兩百多年。龍灣都船廠既造新船亦修舊船,當時最先進的四百料戰船即都船廠所造。從淳祐九年到景定二年(1249—1261年)12年間,共造、修船3219艘,其規模、能力可見一斑。當時先進的車頭船、飛捷船、鐵頭船、鐵鷂船、槳船、板船、腳船、多棹船、紫舫船、水哨馬船、座船、海船等20多個品種龍灣都船廠都曾有製造。明代龍江船廠正在是宋元龍灣都船廠的基礎之上延續發展的。
明朝政府在永樂、宣德時曾經派遣大批使臣出使亞、非各地。從永樂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之間,中國傑出的航海家鄭和曾率領船隊七次下西洋,前後訪問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明初鄭和七下西洋的盛事,把中國傳統造船技術推進到空前的繁盛時期。以鄭和寶船隊為代表,其船型巨大,設備完善,航海組織嚴密有序。在明代還出現了《南船紀》、《龍江船廠志》、《漕船記》、《籌海圖編》、《武備志》、《船政》、《船政新書》等一系列有關船舶、造船技術、船廠生產管理方面的著作。
龍江船廠遺址鄭和像龍江船廠遺址鄭和像

旅遊信息

位置:南京市灕江路57號
旺季開放時間:8:00-17:00
旺季門票:30元
優惠信息:學生票15元,1米2以下兒童、70歲以上老人免費。
交通信息:乘公交47路;72路;133路;307路;d1路;g6路至寶船遺址公園下車
龍江船廠遺址地址

史學家推斷

歷史學家鄭一鈞先生認為,龍江船廠造的是小型內河戰船,而南京寶船廠造的是大型寶船。
鄭一鈞先生提出的南京寶船廠造寶船,與洪長倬先生推測的在龍江船廠旁邊的空地上造寶船,觀點是一致的。他們都認定,位於南京下關三叉河地區中保村上保村一帶的南京寶船廠是鄭和寶船的建造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