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滿繡

齊齊哈爾滿繡

齊齊哈爾克東縣的“克東滿繡”被譽為最正宗的滿繡,它是東北地區滿族手工母體藝術最基本的載體之一。

有著八百餘年歷史的滿繡在清朝時期達到了藝術頂峰。有“中國清朝皇族刺繡”之稱的滿繡曾被作為繡制帝王龍錦、宮廷文武官袍的“專利”。隨著清王朝的覆滅,滿繡工藝曾一度瀕臨消亡。

基本概況,歷史沿革,繡品套用,針法特點,

基本概況

2008年4月,克東滿繡被齊齊哈爾人民政府確定為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黑龍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克東滿繡黑龍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克東滿繡
滿族有“立秋忙打靛,處暑漚麻桿,白露煙上架,秋風不養田”的傳統諺語,所以製作藍印花布是最傳統的勞作之一。滿族傳統的藍印花布是一大特色,坯布為麻花布,土語稱作“大布染藍靛”。
藍印花布現在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僅存的都有著六七十年的歷史,只在滿族老人家裡自家珍藏著,它們以老式工藝和植物染料精製而成,這項手藝現在幾乎絕跡。
清代,全國城鄉出現了眾多的商品性生產專業作坊,進入了中國傳統刺繡的巔峰時期。刺繡,在滿族民間藝術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民眾基礎,具有民族文化特點和地方特色。克東滿繡的產生有著民族,社會,經濟,文化,生活,風俗,地域等諸方面的原因。
滿族女子從七八歲就開始學習刺繡,直至七八十歲。滿族姑娘嫻於刺繡,手法靈活多樣,常用有:平繡,補繡,納繡,布貼,釘線,圈金等。其中補繡是克東滿繡特有的傳統刺繡工藝,把染色布或皮革剪成各種圖案,後用多色布塊拼合,貼在底布上,再行繡制而成。
克東滿繡,經歷幾百年,逐漸形成了地方獨特的風格。繡品主要為日常用物,如旗袍,鑲邊,繡枕頭頂,幔帳,娃肚兜,荷包,褡褳,背帶等。

歷史沿革

滿族民間刺繡,起源於十四世紀初,經過廣大刺繡藝人的不斷創造,既保留了流傳於女真人在皮革上補繡的的稚拙、純樸的工藝風格,又吸收了中原地區魯繡、江南地區蘇繡等技藝和文化的藝術,逐漸成為我國刺繡大家庭中的一支。滿繡不僅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而且具有強烈的民族、地域特色。2008年10月“北方滿繡”被評為 “黑龍江省旅遊商品(紀念品)金獎”。
2008年4月,克東滿繡藝術被黑龍江市政府收入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5月,滿繡又被省政府確定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滿繡繼承人劉雅梅本人被確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0年1月,當選為黑龍江省手工編織刺繡協會副會長單位。

繡品套用

清代補子是官員補服區別官級的標誌,其紋飾和形制承襲明代而來。據《大清全典圖》記載,清代文,武,官補子作正方形,長寬在30厘米上下,主紋文官飾飛禽,武官飾走獸,主紋都置於底紋之上,底紋大多為雲紋,如意雲紋。比如清代四品文官補,補面滿繡四方連續雲紋,在上再盤針繡一輪紅日,平金繡銀燕飛翔穿雲向日,既象徵“忠於君主”,又寓意“指日高升”,雲紋以深藍,淺藍,月白三色線繡,色階過渡自然不著痕跡,雲雁繡工更精美異常,雁兩翅下,絨羽與尾順紋樣走勢運針,以針代筆,運針自如,藍與銀相照,墨地金邊,設色協調,繡工精湛,文雅中見秀麗。
清代織繡品風格由明代的豪放濃重趨於清秀淡雅,工細程度超過明代,大體分為前中後三個時期:前期主要仿唐,宋,明代花色;中期紋樣趨於自然真實,色彩處理常用褪暈手法,濃淡渲染,文雅秀麗;後期則大多數紋樣繁雜瑣碎,用色稍雜亂,用金過渡。
清代女服,衣緣多滾邊飾。清初,衣領與袖口鑲邊較狹,顏色尚素。嘉慶年間,衣緣鑲滾漸多,袖口亦漸放,及至鹹豐,同治年間,婦女衣緣漸闊,鑲滾花邊道愈多,從三鑲三滾發展至“十八滾”,幾乎不見原質底。
旗袍,又叫“大襟長袍”。清初之式,無領,馬蹄袖,大襟左衽,系紐扣,四開衩,衣長過膝。入關後,居常旗袍由四開衩改為左右兩開衩,或不開衩者,馬蹄袖改為平袖,箭袖袍。春冬季於袍外加穿馬褂,腰間束帶。女旗袍式與男同,所異者,多於領口,襟,衣裾及袖端修飾花邊。
枕頭頂,滿族舊俗,喜用長枕,枕頭多製成立體長方形,長枕兩頭,以絲綢或布製成枕頭頂,以長方或正方兩種為多,亦有圓形者,其上以彩線繡山水,花鳥,蟲魚,人物或文字等圖案,色彩斑斕,裝飾性極強,俗稱“閨閣藝術”。滿族姑娘嫁前扎枕頭頂,備作嫁妝。嫁妝必須由新娘親手繡制,並要布置在洞房裡,其中枕頭頂刺繡尤為引人注目,將許多枕頭頂繃在大苫布上,稱之“枕頭帘子”,男女雙方親友都來觀賞,往往以此來評價新娘的靈巧和勤勉。婚後,新娘將枕頭頂贈送婆家親友,餘下的由新娘珍重的保存起來。剛出生的嬰兒用的繡花枕各種各樣;衣飾造型紋樣;麒麟,獅虎,蓮花,牡丹等形象。
幔帳,俗稱“帳子”。以布,綢,緞等製作。視貧富而定。制為兩幅,中間開縫,上部分有一下垂橫眉作為裝飾。里表兩層。里素,無紋飾;帳面黑白色為主調,間用它色,彩繡吉祥圖案,如“榴開百子”,“吉慶有餘”,“吉祥如意”,“五蝠捧壽”,“松鶴長青”等,寓意多子多孫,延年益壽。幔帳長方形,中心多用五彩線以平針法繡花紋圖或吉祥之類文字,周圍鑲上花邊,彩布,兩側掛彩條,下懸絲網穗或珠子等。平日將其張掛炕沿上方橫桿(俗稱幔帳桿)之上,就寢時放下,藉以遮蔽。
滿族人對鋪蓋特別講究,被花面白里,褥面鑲黑邊。被褥一般跺放在炕琴柜上四棱道格,板板正正,上面蓋苫布單,苫布單多用家織藍土布繡花的圖案。
繡荷包,袖口繡花扁狀小袋,是由滿族早期狩獵,出征裝食物的囊,用魚皮或獸皮縫製後演變成配飾。荷包多以綢,緞,布,革為質,表里兩層,口沿穿“丈繩”可鬆緊,兩側有飄帶,底部帶墜,表面以刺繡,納紗,堆綾,壓金銀絲,緝米珠等各種工藝製成龍鳳,雙蝶,十二生肖,福祿壽禧等吉祥圖案。形狀有圓,長,雞心,粽子,花籃,葫蘆等樣式。男子多繫於腰間帶子上;女子多掛於旗袍領,襟間之第二紐上;一般外露,以示風采。民間以逢嬰兒滿月,過生日,過禮,定親等,以此為祥瑞禮物。

針法特點

與湘繡、蘇繡相比,滿繡的特點主要體現在針法上,如三角針繡法就是其他繡派沒有的。 滿繡使用的繡線為絲線和十字線,絲線光澤度好,而十字線線體柔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