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論語

齊論語

《齊論語》是西漢時期的三個論語版本之一,已失傳1800多年。

西漢時期《論語》分《齊論》《古論》和《魯論》三個版本,漢末魏晉時期《齊論語》失傳。比起魯論,齊論多出了《知道》和《問王》兩篇。後世只知曉篇名,而不知完整的內容是些什麼。

2016年8月30日,據專家考證,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出土有竹書《論語·知道》篇。專家稱,《論語》中發現《知道》篇,很可能屬於《論語》的《齊論》版本,如果完全釋讀出來,在整個學術界將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發現。

基本介紹

  • 書名:齊論語
  • 又名:齊論
  • 版本:《齊論》《古論》和《魯論》
  • 出土時間:2017年1月
  • 現狀:漢末魏晉時期失傳
史籍記載,考古發現,

史籍記載

齊論語,漢末魏晉時期失傳。
海昏侯墓所出土奏牘海昏侯墓所出土奏牘
漢書·藝文志》曰:“《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當時有《齊論》、《魯論》、《古論》三種傳本,均見於《漢書·藝文志》的記載。
終兩漢之世,三種傳本的《論語》都有流傳,其情況何晏《論語集解序》所言最為詳細,也比較可靠。他引用劉向的說法,稱《魯論語》二十篇,《齊論語》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頗多於《魯論》”,“《齊論》有《問王》、《知道》,多於《魯論》二篇”,《問王》篇實際即《問玉》篇也。漢景帝末年,又在孔子老宅發現了《古論語》,有二十一篇,編次與《魯》、《齊》不同,分《堯曰》下章“子張問”以為一篇,故有兩《子張》篇。

考古發現

2017年1月,據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紹,首輪紅外掃描後,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簡中發現疑似失傳約1800年的《齊論語》。
據央視新聞2017年1月12日報導,在主墓出土的眾多竹簡中,公布了兩張竹簡圖片,這兩張竹簡為同一支簡的正反面。
竹簡反面寫有“智道”,正面寫有:“孔子智道之昜也,昜昜雲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
“智道”即為“知道”,當為此卷竹書的篇題。漢代“知”、“智”互通,此前公布的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簡上就將《論語》中“知者樂水”一句寫為“智者樂水”。
由此可知,這枚竹簡上所書寫的“智道”,就是《漢書·藝文志》所載《齊論語》第二十二篇的篇題——“知道”。
文物專家將通過正式釋讀確定竹簡內容。專家斷定,“基本可以確信,海昏侯墓出土竹書《論語》確係失傳1800年的《齊論語》。”
2017年5月,《齊論語》竹簡已完成掃描,下一步展開修復和加固等,進行第二輪掃描,為啟動文字釋讀工作做準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