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鰻

鼻鰻

體延長而呈蛇狀,尾部側扁,肛門在體之1/2處。頭部較寬而扁,吻部鈍而寬圓。後鼻孔側位,緊臨眼前口角上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鼻鰻
  • :動物界
  • 魚綱
  • : 鰻形目
  • :草鰻科
基本信息,簡介,形態特徵,棲所生態,地理分布,漢語辭彙,

基本信息

魚綱 > 鰻形目 > 海鱔亞目 > 草鰻科 > 唇鼻鰻屬 > 扁吻唇鼻鰻 or 休氏唇鼻鰻
扁吻唇鼻鰻
扁吻唇鼻鰻 Chilorhinus platyrhynchus
命名者: (Norman, 1922)
棲息深度: 5 - 400 米
模式種產地: New Britain I., Bismarck Archipelago
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最大體長: 17.8 cm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同種異名 Brachyconger platyrhynchus
英文俗名 Flat-nosed xenocongrid eel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休氏唇鼻鰻 休氏唇鼻鰻 Chilorhinus suensonii,暫無介紹。

簡介

體頗延長,前部圓筒狀,後部側偏。鰓孔很小,圓孔狀,位於胸鰭下方(有些屬胸鰭缺如)。鰓孔小圓孔狀。體無鱗,側線孔僅局限於頭部,體側無側線孔。除了產於西大西洋的頸環眶鼻鰻(Kaupit。hthys 71U—chalis)的後鼻孔開於唇部外,後鼻孔均開於腹側。脊椎骨數通常為100~105。

形態特徵

口大,上頜達眼後緣下方;上頜略突出於下頜;齒圓錐狀,前上頜骨齒2列;上下頜齒1-2列;鋤骨齒2列,緊臨於上頜齒。背鰭和臀鰭都是低平而一直延伸到尾部,和尾鰭連結成一體而不易區分彼此;無胸鰭。脊椎骨數107-112。

棲所生態

棲息於沿岸砂泥底。生態習性不詳。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印度-太平洋區,包括琉球群島、台灣、夏威夷及南太平洋之熱帶海域。台灣僅發現於南部的東港海域。

漢語辭彙

被中國廣東省某國小學生定義為:1,泛指不好的事物,有稍貶的含義。2,亦有‘囧’的含義。
擴展:另一詞:‘年’,意為可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