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咪唑

甲基咪唑(簡稱4-MI)是一種重要的有機中間體。主要用於合成大宗胃藥西咪替丁(Cimetidine),也可用作環氧樹脂固化劑和金屬表面防護劑等。幾年前,我國曾一度掀起生產開發該產品的熱潮,並在技術工藝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面對當前的國際形勢,業內專家指出,我國的4-甲基咪唑產業所面臨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有關企業在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保護環境等方面還有許多工作尚須做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甲基咪唑
  • 外文名:4-Methylimidazole
  • 屬性:一種重要的有機中間體
  • 研究工藝:丙酮醛工藝
  • 中國研製時間:20世紀80年代末
  • 分子式:C4H6N2
起源,工藝,我國情況,

起源

20世紀80年代以來,德國和日本等國已經對4-MI合成工藝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當時,國外研究較多的主要是丙酮醛工藝。在丙酮醛合成工藝過程中,為了提高4-甲基咪唑收率和產品質量,世界上幾大公司都非常注重對所採用的銨鹽的研究。如日本田崗化學採用草酸銨、日本三井東壓採用硫酸銨丁二酸銨、德國BASF採用氨水合成丙酮醛

工藝

採用硫酸銨氨水工藝,常用甲酸、乙酸和硫酸等調節pH值,由於反應過程酸度難以控制,導致此工藝生產的產品純度低;丁二酸銨法成本高,後處理繁瑣;而草酸銨法由於草酸銨與反應過程中生成的草酸形成緩衝體系,反應系統酸度保持穩定,且草酸鹽在水中溶解度低,4-甲基咪唑草酸鹽容易從反應液中分離,故可合成高純度4-甲基咪唑。目前世界上4-甲基咪唑生產商大都採用這種工藝路線,其產品主要用於生產西咪替丁類藥物。

我國情況

我國的4-甲基咪唑合成技術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清華大學天津大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等科研機構都對其工藝進行了較長時間的研究,但在1994年以前,國內4-甲基咪唑需求主要依靠進口,價格高達16.8萬元/噸。
進入90年代,我國開始研究開發丙酮醛法合成4-甲基咪唑工藝,並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開發的合成丙酮醛生產4-甲基咪唑成套工藝技術,已成功實現工業套用。其成品的收率達到83.6%。反應液經分離、鹽交換、減壓精餾等環節,純度高於98.5%。該工藝反應條件緩和,後處理過程中採用獨特的鹽交換工藝和以水取代甲醇作溶劑,較好地解決了環保問題。由於合成收率高,產品質量好,草酸銨循環套用,生產成本低,工業套用前景看好。該院與金陵石化公司聯合開發的200噸/年4-甲基咪唑生產裝置已經投入運行,產品質量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標準,完全可以替代進口。1999年底,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向靖江市合成化工廠提供成套技術和催化劑,建成了300噸/年丙酮醛、150噸/年4-甲基咪唑生產裝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