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治療說明

鼻衄的辨證主要依據病情的緩急,出血量的多少、色澤的紅淡以及全身其他症狀。治療上,宜急則治其標,先用外治法止其血,再辨證求因,配合內治法
1、肺經熱盛 主證 鼻中出血,點滴而出,色鮮紅,量不甚多,鼻腔乾燥焮熱感,兼有咳嗽痰少,口乾身熱,舌尖邊紅,苔薄白而乾,脈浮數或數。 證候分析:邪熱灼傷鼻竅脈絡,則鼻衄;氣熱則血熱,故血色鮮紅;熱邪在表,故出血量不甚多,點滴而出;熱邪犯肺,傷及肺津,故鼻腔乾燥,口乾,咳嗽痰少;舌尖邊紅,脈數為肺臟有熱;邪熱在表,故脈浮。 治療 宜疏風清熱,涼血止血,選用桑菊飲加丹皮、白茅根、山梔炭等。方中以桑菊飲清熱宣肺,丹皮、白茅根、山梔炭涼血止血。
2、胃熱熾盛主證 鼻中出血,量多,血色鮮紅或深紅,鼻內乾燥,口乾、 口臭 ,煩渴引飲,大便燥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厚乾,脈洪大而數。 證候分析:胃之經脈上循於鼻,胃熱熾盛,火熱內燔,迫血外溢,故鼻衄,因陽明之火最盛,故血量多,色鮮紅或深紅。熱爍胃陰,故口乾口臭,煩渴引飲,大便燥結,小便短赤,苔黃厚而乾。熱盛於里,故舌紅,脈洪大而數。 治療 宜清泄胃火,涼血止血,選用犀角地黃湯加石膏、知母,大便燥結者加大黃、瓜蔞仁以通腑泄熱。
3、肝火上逆 主證 鼻衄量多,血色深紅,頭痛頭暈,口苦咽乾,胸脅苦滿,面紅目赤,急躁易怒,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證候分析:肝藏血,肝火上逆,火邪迫血外溢,故見鼻衄量多,色深紅。肝火炎上,擾於清竅,故見頭痛、頭暈,面紅目赤,口苦咽乾。肝氣鬱結,氣機不舒,故胸脅苦滿,急躁易怒。舌質紅,苔黃,脈弦數為肝熱之象。 治療 宜清肝瀉火,涼血止血,選用龍膽瀉肝湯加羚羊角、玫瑰花。可酌情加犀角、生石膏、黃連、竹茹、青蒿等以清瀉上炎之火。
4、肝腎陰虛 主證 鼻衄色紅,時作時止,量不多,口乾少津,頭暈眼花, 耳鳴 ,心悸,失眠,五心煩熱,舌質嫩紅或絳而少津,舌苔少,脈細數。 證候分析:肝腎陰虛,虛火上炎,傷及血絡,故鼻衄,時作時止;虛火上擾清竅,故頭暈、眼花、耳鳴;水不濟火,心腎不交,故見心悸,失眠多夢。口乾少津,舌質嫩紅或絳,舌苔少,脈細數,均為陰虛之證。 治療 宜滋養肝腎,涼血止血,可選用知柏地黃丸加旱蓮草、藕節、阿膠等。若耗血多,宜膠艾四物湯。
5、脾不統血 主證 鼻衄滲滲而出,色淡紅,量或多或少,面色不華,飲食減少,神疲懶言,舌淡苔薄,脈緩弱。 證候分析:脾氣虛,氣不攝血,故血滲滲而出,因無熱象,故血色淡,氣血虛不榮於面,故面色不華,脾虛運化失健,故飲食減少,神疲懶言。舌淡苔薄,脈緩弱均是脾虛氣弱之象。 治療 宜健脾益氣,攝血止血,選用歸脾湯去生薑,加側柏葉、地榆等。 不論何種原因引起的鼻衄,總因鼻中出血而使營血耗傷,故出血多者,每見血虛之象,如面色蒼白、心悸、神疲、脈細等,故除按以上辨證用藥外,可配合和營養血之法,適當加入黃精、首烏、桑椹子、生地等養血之品。若因陰血耗傷,涉及陽氣,以致陽氣衰微者,套用補氣攝血之法,救逆扶危,選用獨參湯或參附湯。 對鼻出血的病人,治療上要遵照"急則治其標"之原則,使用各種止血方法,使鼻衄停止下來。
常用的外用止血法如下:
(1)冷敷法:以冷水浸濕的毛巾或冰袋敷於患者的前額或頸部。血液遇寒涼而凝泣,流動減緩,故可減其涌溢之勢,而達止血目的。
(2)壓迫法:用手指揉按患者入前髮際正中線1~2寸處,或緊捏一側或兩側鼻翼,以達止血目的。
(3)導引法:令病人雙足浸於溫水中,或以大蒜搗爛,敷於足底湧泉穴上。有引熱下行減少上炎的作用,而協助止血。
(4)滴鼻法:香墨濃研,滴入鼻中。香墨有止血作用,可使出血停止。或可用滴鼻靈或1~3%麻黃素液等滴鼻,也有協助止血作用。
(5)吹鼻法:用血餘炭、馬勃、百草霜、田七末、雲南白藥等具有止血作用的藥末吹入鼻腔,粘附於出血處,而達到止血目的。亦可將上述藥物放在棉片上,貼於出血處,或填塞鼻腔。 (6)鼻腔填塞法:用上述方法而未能止血者,可用明膠海綿或凡士林紗條填塞患側鼻腔。若仍未達止血目的,可行後鼻孔堵塞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