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

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

“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是世界文化遺產,符合(II)-(IV)遴選標準,遺產主體位於中國廈門市的九龍江出海口,是一座面積僅1.88平方公里的海島。

2008年11月2日,廈門市政府決定正式啟動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2014年3月27日,福建省文物局向國家文物局申報2016年鼓浪嶼世遺項目。2015年9月30日,申報文本編制工作基本完成,並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預審文本並通過格式審查。2016年1月29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正式推薦“福建鼓浪嶼”作為2017年文化遺產項目。2017年7月8日以“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為名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是具有突出文化多樣性和現代生活品質的國際社區,此外鼓浪嶼還是文化間交流的一個特例,見證了亞洲全球化早期各種價值觀念的交匯、碰撞和融合。鼓浪嶼有機的城市肌理清晰保留了其發展變化的痕跡,見證了數十年間多元文化不斷融入原有文化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
  • 外文名:Kulangsu,a Historic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 遺產類型:世界文化遺產
  • 遺產主體:鼓浪嶼
  • 遺產位置:福建廈門
  • 遴選標準:(ii)-(iv)
  • 申報時間:2016年1月29日
遺產主體,申遺簡史,申遺背景,申遺歷程,申遺意義,遴選評價,遺產價值,遺產保護,遺產現狀,保護措施,

遺產主體

“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世界遺產的主體為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隅,面積1.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6萬人,隔500米寬的鷺江與廈門島相望。宋時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島西南有一海蝕岩洞受浪潮衝擊,聲如擂鼓,自明朝雅化為名。鼓浪嶼周邊海域為廈門港主要部分,緊臨中華白海豚保護區、文昌魚保護區、大嶼島白鷺保護區,與金門列島隔海相望。
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

申遺簡史

申遺背景

  • 歷史原因
“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是中國一處獨特的、見證了中國在全球化發展早期階段實現現代化和中外多元文化交流與融合曆程的活態文化遺產,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深厚而堅韌的文化根基和對世界不同文化、價值觀的包容、吸納與發展。鴉片戰爭之後,鼓浪嶼在傳統聚居地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多元文化交融發展的歷史國際社區。鼓浪嶼現留存有展現不同時期、風格多樣的歷史建築及園林、自然有機的歷史道路網路以及內涵豐富的自然景觀,體現了現代人居理念與當地傳統文化的融合。
  • 直接原因
儘管掩映在僻靜深巷的老建築,成為鼓浪嶼發展旅遊觀光的關鍵吸引力,但經歷一場場的浩劫後,不少老建築要么日益破敗,常年無人維護,或者過度商業開發,破壞了原有的歷史風貌。如果藉助國際的力量和標準,這對鼓浪嶼保護十分有益。沒有任何節制的大開發和低端商業生態,極大破壞了鼓浪嶼原有生態環境。曾經的人文之島成為“旅遊集散地”,旅客人滿為患,垃圾遍地,房屋亂建,燒烤攤的油煙讓洋派的琴島風雅盡失。決定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其目的就是為了藉助國際的力量和標準保護鼓浪嶼,讓鼓浪嶼文化保護和傳承進入到“國際文明坐標和體系當中去”。
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

申遺歷程

2008年11月2日,廈門市政府決定正式啟動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12月8日,鼓浪嶼管委會成立"申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工作小組",開始對鼓浪嶼近現代文化現象進行專項研究。
2009年4月17日,廈門市政府成立“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小組”。6月2日,鼓浪嶼申遺文本及保護規劃編制工作正式啟動。
2011年2月15日,廈門市政府成立"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領導小組"。5月9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鼓浪嶼成為2013年備選遺產地之一。8月26日,福建省政府成立"福建省鼓浪嶼申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工作領導小組"。
2012年6月29日,廈門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文化遺產保護條例》。9月7日,鼓浪嶼第五批申遺要素保護修繕及環境整治方案通過評審。11月16日,國家文物局公布鼓浪嶼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12月31日,鼓浪嶼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頒布實施講座暨首發儀式在鼓浪嶼舉行。
2014年3月27日,福建省文物局向國家文物局申報2016年鼓浪嶼世遺項目。6月19日,《鼓浪嶼整治提升總體方案》正式出台。9月25日,鼓浪嶼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出台。
2015年9月30日,申報文本編制工作基本完成,並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預審文本並通過格式審查。
2016年1月18日,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文本報國家文物局建設部會簽。1月29日,經國務院通過,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函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推薦“福建鼓浪嶼”作為2017年文化遺產項目。
2017年7月8日11時10分(當地時間2017年7月8日17時10分),在波蘭歷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1屆會議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

申遺意義

鼓浪嶼的發展和建設成就,是中外多元文化在社會治理、人居環境營造、建築與園林藝術、文化生活等領域廣泛、深入交流的物證。在這不到百年的時間內,鼓浪嶼經歷了從傳統聚落到殖民風格居留地,再到兼具國際化與本土化特徵的現代社區的跨越發展;其島上保存完好的歷史遺存真實完整地記錄了這一曲折的發展進程和鮮明的風格轉變,濃縮了一個激烈變革的時代,顯現出主導了鼓浪嶼不同階段更新發展的群體特質。鼓浪嶼的發展歷程,不僅可以清晰地追溯外來文化的傳播過程,更展現出歷經海外闖蕩的閩南移民群體對故土早期現代化基本特徵的塑造。以其對外來文化的包容借鑑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揭示出這—群體豐宙而獨特的文化基因,以及他們所發揮的關鍵作用。這不但使鼓浪嶼成為全球化早期階段多元文化交流、碰撞、互鑒的典範,也為當今世界不同文化間價值觀的相互理解與共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
“鼓浪嶼:歷史文化社區”獲評固然可喜,在增長文化自信的同時,也應意識到,是否被列為世界遺產並不影響中國文化遺產的價值所在,並非通過世界遺產名錄的認可才能獲得自信。另一方面,中國之所以積極加入世界遺產公約,申請得到世界遺產的認可,是希望獲得更多國際組織對中國遺產保護工作的監督和指導,並展示對世界遺產保護的責任,以及對國際社會的承諾。社會公眾應該意識到,中國遺產的價值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

遴選評價

標準(ii):在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的百年間,鼓浪嶼是東亞和東南亞區域獨具特色的對外交流視窗。閩南傳統風格、殖民地外廊式、西方古典復興式、現代主義風格、裝飾藝術風格等建築風格匯聚於此,並在多元文化交流的土壤中生髮出具有本土建築特徵的“廈門裝飾風格”,影響輻射到沿海其他區域。其完整的島嶼環境,自然有機的道路網路,各具特色的街區肌理,多樣的建築風格和園林景觀設計的物質遺存,共同展示出中國傳統文化、地方文化與外來多元文化,在社會生活、建築園林設計及建造、藝術風格、現代技術等方面廣泛而深入的交流,成為全球化早期階段人類價值觀在東亞和東南亞沿海地區交流、互鑒、融合的集中體現。
標準(iii):在早期全球化的浪潮中,鼓浪嶼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的發展軌跡是中國步入近代化歷程的縮影,更是閩南移民文化開拓性和包容性的突出見證。衍生自中原漢文化,吸收了當地海洋精神的閩南文化,自古以來就兼具對漢文化核心價值的堅守和對異質文化的開放。19世紀後,大批閩南本土居民移民海外,成為全球化浪潮中文化、資本、信息交流的重要橋樑,構建了更具時代特色的移民文化。其深厚的民族特性、寬闊的文化包容力和強大的自我更新能力,隨著20世紀後還鄉移民群體在鼓浪嶼推動的社區治理、公共設施建設、經濟活動、文化創新等多個層面的近代化變革,以及對後世的深遠影響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標準(iv):鼓浪嶼是近代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具有高品質和早期現代性特徵國際社區的獨特範例。經由多元文化群體參與管理和共同營建的鼓浪嶼,在有限的島嶼空間內,組織出有機且功能完善的城鎮空間結構,建造了風格多樣且時尚的建築宅園,引入了同時代最先進的社區公共設施,構成了完整且保存完好的島嶼歷史景觀,從而突出地展現了引領時代潮流的現代性,以及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現代人居環境理念。
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

遺產價值

  • 完整性
“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完整地保存有表達其突出普遍價值的所有遺產構成要素,包含島嶼自然景觀,由歷史道路和典型街區肌理構成的城市空間結構,社區公共管理機構、駐島機構、各類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居住建築和宅園等,充分反映了鼓浪嶼自19世紀中葉之後的近百年間,各個代表性歷史時期的建設成就,以及多元文化在社會生活、建築和園林藝術、建造技術等多方面的交流和融合,體現了遺產價值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完整性。
  • 真實性
“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作為歷史城鎮類型遺產,由島嶼自然景觀要素、歷史道路、典型街區肌理、歷史建築和宅園景觀等遺產要素共同構成了完整的城市歷史景觀,整個遺產地的真實性突出地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延續至今的住區功能和性質、保存完好的城市空間格局與道路體系、特色鮮明的片區形態和完整延續的歷史建築與宅院景觀。
首先,在社區功能方面,鼓浪嶼作為理想居所的住區功能通過城市規劃層面上對鼓浪嶼的城市功能定位延續了下來,並保持著文化與教育等方面的發展特色。
其次,在城市結構的整體保護和片區肌理特色層面,鼓浪嶼有效地保持自然景觀要素的歷史形態,相關文化遺蹟的位置、形態、材料的歷史特徵,歷史道路的網路形態、空間尺度、街道界面的歷史材料和空間感受,以及典型街區肌理的原有功能、建築密度和空間尺度等歷史特徵。
第三,在歷史建築和宅園景觀保護層面,所有遺產要素中的歷史建築均已列入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或歷史風貌建築,成為受到國家法律法規體系嚴格保護的文物古蹟。
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

遺產保護

遺產現狀

“鼓浪嶼:歷史文化社區”世界遺產範圍包括鼓浪嶼全島及其近岸水域,總面積316.2公頃;緩衝區涵蓋鄰近的大嶼和猴嶼兩座島,並一直延伸到廈門島海岸線,總面積886公頃。島上最直接展現遺產價值的代表性要素有51組歷史建築及宅園,其中包括工部局遺址、會審公堂舊址等工部局時期的社區公共管理機構遺存,體現中外政治、商貿、文化交流的各國領館、中外商貿金融機構等駐島機構遺存,綜合反映當時鼓浪嶼社區服務近代化水平及多元文化交流的各類宗教、文教、醫療、文化娛樂等公共建築遺存,碼頭、自來水、通訊、報時、墓地等設施遺存,以及反映不同時代不同文化影響的大量住宅建築及其庭園遺存。此外,還有4組歷史道路,7處代表性自然景觀與2處代表性文化遺蹟,共同構成了鼓浪嶼自然有機的空間結構和內涵豐富的城市歷史景觀要素。除了上述遺產核心要素,島上存900餘棟歷史風貌建築。

保護措施

一、對城市進行管理。發展旅遊後,旅遊景區和居住社區是有矛盾的,尤其在遊客數量沒得到控制的情況下,給居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二、控制上島總人數。2017年6月30日開始,每天上島總人數最高限定為5萬。這樣做既保證遊客旅遊的舒適度,也保障了島上居民生活的舒適度。
三、行政管理機制需要調整。鼓浪嶼管委會是廈門市政府的派駐機構,但沒有下屬的行政執法隊伍,而鼓浪嶼的行政執法隊伍都在鼓浪嶼街道,不是上下級,就存在著配合度不高的問題。
四、整治一些不利於鼓浪嶼的文化氛圍與對外聲譽的低俗商業店名。需要利用市場這雙無形的“手”和政府“以獎代補”的政策引導這些商業機構,讓他們更契合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的氣質。
五、對遺產要素的監測和管理。文化遺產的最高境界就是保持原樣,所以最關鍵的就是做好預防,比如給建築安裝監測設備,或定期去現場對局部損害處進行拍照。監測內容主要有遺產要素單體、本體與載體病害、旅遊與遊客管理、建設控制、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以及一些微環境的監測指標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