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鼐

鼎鼐

鼎鼐,古代詞語辭彙,

拼音:dǐng nài

釋義:1、鼎和鼐。古代兩種烹飪器具。2、比喻朝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鼎鼐
  • 釋義:比喻朝政
  • 拼音:dǐngnài
  • 注音:ㄉㄧㄥˇㄋㄞˋ
拼音,出處與詳解,字詞解釋,鼎字,鼐字,

拼音

鼎鼐:dǐng nài

出處與詳解

1、鼎和鼐。古代兩種烹飪器具。
①《戰國策·楚策四》:“故晝游乎江湖,夕調乎鼎鼐。”
②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七:“予以謂古之鼎鼐皆無蓋,而足皆圓直無作獸形者,此乃敦耳。”
2、喻指宰相等執政大臣。
①唐 蘇頲 《唐紫微侍郎贈黃門監李乂神道碑》:“鼎鼐遞襲簪纓相望。”
②元 汪元亨 《雁兒落過得勝令·歸隱》曲:“慚居鼎鼐官,笑領煙霞伴。”
③明 黃元吉 《流星馬》第四折:“文官每按四時調和鼎鼐,武將每定八方威鎮華夷,則願的千千年社稷安寧。”
④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 第三十七回 《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吾皇提劍清寰海,創業垂基四百載;桓、靈季業火德衰,奸臣賊子調鼎鼐。青蛇飛下御座傍,又見妖虹降玉堂;群盜四方如蟻聚,奸雄百輩皆鷹揚。吾儕長嘯空拍手,悶來村店飲村酒;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
⑤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急遞鹽梅信,飛傳鼎鼐家。”參見“ 鼎鼐調和 ”。

字詞解釋

鼎字

dǐng
(1) ㄉㄧㄥˇ
(2)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銅~。~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鑊。
(3) 鍋:~罐。~鍋。
(4) 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徵:~彝。九~。定~。問~。~祚(國運)。
(5) 象徵三方並立、互相對峙:~峙。~足之勢。
(6) 大:~族。~臣。~力支持。
(7) 正當,正在:~盛(sh坣g )。
(8) 鄭碼:LZNX,U:9F0E,GBK:B6A6
(9) 筆畫數:12,部首:鼎,筆順編號:251115132125

鼐字

nài
(1) ㄋㄞˋ
(2) 大鼎。
(3) 鄭碼:YMZN,U:9F10,GBK:D8BE
(4) 筆畫數:14,部首:鼎,筆順編號:5325111513212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