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眉娘娘

黛眉娘娘——商湯王王后,曾勸說湯王以天下為己任,修德重兵,救民眾於水火,最後打敗了夏桀,統一天下,治理國家,湯王為了感念黛眉娘娘的恩德,為其興建聖母廟及行宮數處,並把修行的這座山用她的名字命為黛眉山。 黛眉山自古以來就以黛眉娘娘的仙跡名聞遐邇。新編《垣曲縣誌》在《黛眉廟與獅子山》中云:“黛眉娘娘,傳為垣曲英言鄉白鵝村人,姓范名小鵝,嫁商湯王為後。湯王得天下就遇到七年大旱。小鵝便毅然上黛眉山去修行,想成仙后降雨人間。”至今山上還有黛眉娘娘廟、仙人橋和黛眉娘娘梳妝檯等遺蹟。

基本介紹

  • 本名:黛眉娘娘
  • 別稱:商湯王王后
  • 所處時代:商朝
  • 民族族群:華夏族
  • 出生地:山西省垣曲縣
  • 主要成就:勸湯行仁,倡導“仁行天下,天下歸心”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黛眉娘娘——商湯王王后,曾勸說湯王以天下為己任,修德重兵,救民眾於水火,最後打敗了夏桀,統一天下,治理國家,湯王為了感念黛眉娘娘的恩德,為其興建聖母廟及行宮數處,並把修行的這座山用她的名字命為黛眉山。
山下有黛眉娘娘回娘家探親和從娘家返回時停息的黛眉娘娘行宮。每年農曆三月十五回娘家探親和六月六從娘家返回時,黃河北岸與黃河南岸都有眾多的香客和范氏後裔鳴鑼奏樂,互相接送。代代相傳,已成定俗,至今還在沿襲。每年農曆六月六日是黛眉娘娘壽辰吉日,方圓數百里的人們前來進香朝賀,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廟會。這個廟會,世代相傳,不斷擴大,成了偏僻山區物資、文化交流的集散地和中心區,對發展和繁榮山區的經濟和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
黛眉一直勸導湯王以人為本,修德重兵,湯王最後打敗了夏桀,統一了天下,被諸侯尊為天子。後因天下大旱,黛眉只身前往災區,祈福、祈雨,為民採藥治病,贏得萬民擁戴,湯王感念黛眉娘娘的賢德,帶著大臣到黛眉山迎接黛眉娘娘再度回宮。黛眉娘娘不願回宮,要在山上修行成仙。而這幅相互依依惜別的情景。就印證在黛眉山的“湯黛之戀”,左邊黛眉跪拜在右邊的湯王面前,傾訴著思君之苦和感恩之情,中間的大臣則見證著這一偉大的時刻。湯王為了感念黛眉娘娘的恩德,為其興建聖母廟宇及行宮數處,塑全身像,並把她修行的這座山用她的名字命名。這段美麗的歷史每年都吸引著海內外千萬香客來此頂禮膜拜。

人物生平

勸湯行仁,萬民歸心。
黛眉,傳說為商湯王王后。她一直勸導湯王以仁為本,主張實施仁政。“仁行百里,百里歸心,仁行千里,千里歸心,仁行天下,天下歸心”,湯最後打敗了夏桀,統一了天下,被諸侯尊為天子。因黛眉在宮中很有德行,所以為國人所尊崇。之後的五百年中商湯的後人一直遵循湯的教導以仁為本,修德重兵,從而使商統治了554年,之後周朝取代商朝統治的同時也繼承了商朝的文化。
祈雨求風,造福一方。
垣曲縣志》在《黛眉廟與獅子山》中記載說:“黛眉娘娘,傳為垣曲英言鄉白鵝村人,姓范名小鵝,嫁商湯王為後。湯王得天下就遇到七年大旱。小鵝便毅然攀上黛眉山,替湯王修行祈雨,造福萬民。在南天門前,小鵝三天三夜面對天蒼大聲呼喊玉帝,訴說天下乾旱之苦,乞求天降甘露,救救一方百姓。在她的誠心祈禱下,玉帝被感動,便降傾盆大雨,消四方之旱災。百姓歡天喜地,感恩戴德,人們對黛眉無比崇敬,便尊稱她為黛眉娘娘、黛眉奶奶和黛眉聖母,把她修行之山稱為黛眉山。在苦心修行和祈雨的過程中,小鵝也與黛眉山及周圍的民眾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行醫祛災,拯救百姓
黛眉成仙后,仍每天食山果采草藥,還時不時地到方圓左右去給那些窮苦的百姓行醫送藥。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兒只要有了病,一旦服用黛眉娘娘給的草藥,就會藥到病除,立即好了起來。遠遠近近的百姓都感恩戴德,紛紛稱她是上天派來的神醫,並頂膜禮拜。
扶正驅邪,佑民平安
有一年,黛眉山附近忽發瘟疫,患病的人們痛苦不堪,紛紛上山祈求黛眉治病救人,驅除瘟疫。黛眉見有限的草藥對大面積的瘟疫無濟於事,就在黛眉山頂掘泉,讓含有百草汁液的泉水為民除疫,人們喝了泉水後,果然神清氣爽,災病全無。因此,人們把該泉叫聖母香泉,把聖母香泉中的水稱為聖水。後來,每年有成千上萬的香客,歷盡艱險,登上高聳入雲的黛眉山,到黛眉廟中行香,更重要的是掬聖泉之水,恭敬的品嘗。人飲了聖水於是有了精神,馬飲了聖水從此有了靈氣。人們還把聖水裝入瓦甌中,請到家裡,供全家分享,以此保佑人們長命百歲,全家平安福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