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龍舟節

龍舟節是苗家村寨舉行的一項節日活動。每個村寨都專門製作了一兩隻龍船,停放於蓋瓦的長廊形船棚內,等到節期下水劃賽。苗族人民的龍舟節歷史悠久。清乾隆徐家乾著的《苗疆聞見錄》記載:“苗民好鬥龍舟,歲以五月二十日為端節,競渡於清水江寬深水處。其舟以大整木刳成五六丈,前安龍頭,後置鳳尾,中能容20多人。短撓激水,行走如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黔東南龍舟節
  • 節日時間:農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六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黔東南
  • 節日起源:傳說
  • 節日活動:划龍舟
關於龍舟節傳說,節日,

關於龍舟節傳說

苗族人民傳說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在遙遠的過去。江河邊住著一個名叫保的苗家漁民,他有一獨子名叫九保。一天,他帶著獨子下河打魚,突然陰霆遮天,狂風大作,江河巨浪拍天,從深潭中躍出一條惡龍把九保拖進龍洞,保悲痛萬分,於是潛水人洞尋找。見龍已把他兒子殺死,並把屍體當作枕頭酣然入睡了。保憤怒已極,決心為子報仇。他上岸拿了火鐮,火草再次潛入龍洞,趁惡龍酣睡時放火將龍燒死。龍洞的煙霧瀰漫整個地區。此時,大雨滂濃,一連九天九夜天昏地暗,大家很是發愁。當時有一個婦女帶著孩子摸黑到江邊濯衣。天真的孩子將她媽媽的捶衣棒在水裡劃上劃下地嬉戲著,嘴裡念叨著:”‘咚咚多!咚咚多!”誰知他這一喊,天上頓時雲消霧散。東方萬道霞光,一輪鮮紅的太陽高高地升起來了,大家高興得歡呼省躍。隨後,人們看到被燒死的惡龍飄浮在水面,便先後趕到江邊分龍肉。勝秉寨最早發現,分得龍頭(也有說龍頭先分給不畏龍威、殺死惡龍的保),施洞去晚一步,分到了龍尾,楊家寨也去得較晚,只分得龍腸子。因此,楊家寨的龍舟均塗以深綠色,算是青龍。當人們把龍肉分走之後,那惡龍便託夢對大家說:“我喪了老人的獨子、我已賠了生命。但願你們老少行好,用杉樹仿照我身軀,在清水江、小江河一帶劃上幾天,就象我活著時一樣在江河嬉遊,我就能興雲作雨,保你們五穀豐登。”這個夢傳開後,人們議論紛紛,都說龍被降服了,仿它製作來劃,能得雨水,保住豐收,二者得兼有何不可?起初,他們做幾隻船試劃,果然遇有大雨,於是各寨都做起龍船來了。人們商定在農曆五月初五初六……。這時正值農事大咫忙季節,妨礙生產,於是各寨又互相協商,除勝平、平挑按五月初五划船外,平寨改為農曆五月二十四日,塘龍二十五,榕山十六,施洞定為“分龍”的二十六日。後來,龍舟節活動便按這樣次序傳世於今。

節日

鑼手由一個十來歲的男童男扮女裝充當,一般頭戴銀頭帶,頸戴銀項圈,腰系綴有銀泡花的彩帶,衣著華麗,坐於龍頸和龍舟的連線處,面向鼓頭,伴和著鼓點敲擊銅鑼。
龍船上的水手共為38名,他們都是寨上優秀的男子,威武剽悍。內中一名立於龍勁上撐蒿,另一名則放銃助威,還有5名水手立於母船般尾撐蒿,由最後一名水手把舵,其餘水手各持1.5米的長漿,分列兩側。他們身穿紫青色土布襟短衫布褲,腰扎銀扣腰帶,頭戴繡邊馬尾斗笠,笠沿上插著三片銀鳳羽,英武雄壯。
龍船下水時,要“祭龍”,全寨各家向鼓頭、鑼手、水手敬酒,然後開往沿江各寨,接受村民祝賀,以求龍賜福於村寨。祝賀禮按與鼓頭村寨親疏遠近關係,分別奉獻豬、羊、鴨、鵝等。有的把禮品放在船上,有的掛在船頭。
龍舟節這天,清水江邊人山人海。苗族姑娘穿著節日的盛裝,雲集在岸邊,觀看龍舟競渡。時到中午,三聲號炮一響,幾十隻披紅掛彩的龍船在吆喝聲中破浪前進。鑼鼓聲、鞭炮聲、呼嘯助威聲此起彼伏,把整個節日推向高潮。勝利者最後可得一面錦旗。
比賽結束後,還要賽馬、鬥牛,斗雀。青年男女要對歌、遊方、踩鼓等,活動一直進行到深夜。
苗家的龍舟節有自己的來龍去脈,相傳古時候,清水江上有一條興風作浪的惡龍,一天吞噬了漁翁故亞老爹的十歲兒子,故亞怒火萬丈,火燒龍宮,一時天昏天暗,九天九夜才重見天日,惡龍被燒死了,故亞為清水江除了大害,方圓幾百里的鄉親來慶賀,分享龍肉:上水的平寨分得龍頭,中水的塘龍寨分得龍身,下水支流的老屯寨分得龍尾,中水的施洞寨來晚了,分得龍心肝肺。因此龍舟節的第一天在平寨河段,第二天在龍塘寨河段,第三天在老屯寨河段,第四天才到回河段中心的施洞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